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重点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
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主要由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调节,可使机体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3.与下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表示感受器
B.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D.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4. 下列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激素调节是通过调节细胞的代谢而发挥作用的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④激素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⑤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⑥激素是参与体液调节的唯一化学物质
A.①②⑤B.②③⑥ C.①③④⑤ D.④⑤⑥
5.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6.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
C.ATP的合成和分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7.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 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9.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10.如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该生理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长期注射激素Y会导致性腺衰退
11.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13.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是胰岛素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14.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正确的是()
A.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B.膜上电位的迅速变化
C.类似电线中的电流传导
D.化学物质的传递
1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可定向运输到作用部位
16、下图表示水稻种子成熟过程中生长素、脱落酸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反映出生长素抑制脱落酸的合成
B.脱落酸促进水稻种子有机物总量增加最明显的时期是蜡熟期
C.脱落酸浓度越高有机物含量越高
D.生长素和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17.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18.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19、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20.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个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21.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22. 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
23. 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
感性不同有关。
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②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③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④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4.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5. 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
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
A.实验一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
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鞘尖端的弯曲生长
D.实验四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
2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直接用染色剂染色
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D.利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
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苷酸
B.SARS病毒中的a是脱氧核糖
C.若a为脱氧核糖,则m不可能为T
D.b的名称叫核酸
28.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环状肽链,其共有z条肽链。
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肽
键数为 A.m-z+n B.m-n-z C.m-n+z D.m+z+n
29.生物含有的核酸的种类不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
下
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30.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
B.RNA和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C.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
D.U是RNA特有碱基,T是DNA特有碱基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下图为在一定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变化
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强度为B点时,该植物根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结构包括:
(2)光照强度由B变为C过程中,叶绿体中C3含量
(增加、减少、不变)
(3)如果该植物一直处于P点光照强度下,能否生长?为什么?
(4)当光照强度达到C时,一天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该植物一天固定二氧化碳的
量为 mg
(5)若如图实验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g/ml(此时二氧化碳不足),其他条件适宜。
升高二氧化碳浓度,B 点向移动.
(6)如果在C光照强度时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发现光合作用速率不变,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为。
32、(10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损毁达到30%以上。
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损毁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演替。
33.(10分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__。
34.(10分)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
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为得到某浓度激素处理后的实验数据,研究者需要测量两种南瓜茎______的长度,并计算出伸长量;而且需要取每组各株南瓜茎伸长量的___________作为该组的实验结果。
(2)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作用,而对________几乎无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的特点;南瓜茎对______更敏感。
(3)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________(能,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________突变体。
(4)从如图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
35.(10分)下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
(1)1889年科学家发现摘除狗的胰脏后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因此,他们提出胰脏是分泌“抗利尿病物质”的器官。
同时有人发现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不变化,结扎动物也不产生糖尿病症状。
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该激素是由图中的_________分泌的。
(3)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激素②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请另举一种能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共50分)
1-10:DA CAC DCADB 11-20:ABCBD DBBDD 21-30:CABDD CCAD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10分)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分)
2、减少(2分)
3,能,有机物积累量大于零(2分)
4、96mg(2分)
5、左(1分)
6、温度(1分)
32、(10分)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2分) 5
(4)C E (5)群落(或次生)
33.(10分)(1)二 D (2)15% 竞争
(3)E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4、(10分) (1)处理前后平均值(2)促进伸长矮生南瓜茎(矮生南瓜) 两重性(双重性) 生长素(3)不能激素合成缺陷型(2分) (4)无显著差异(类似)
35、(10分) (10分)(1)糖尿病的产生与胰岛有关,而与胰腺泡无关
(2)分泌增加 B细胞
(3)激素②促进糖原合成,激素①促进肝糖原分解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甲状腺激素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