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理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介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理由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都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此言不虚,唐太宗不仅文治武功,还很善于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我们先说下搞这个凌烟阁的初衷,难道真的如史书所说,为了怀念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这个想法是有的,但并不是主要的目的。

李世民搞这个凌烟阁主要还是为了收拾人心,平衡各个势力,也是为了向天下传达一个理念:跟着我李世民混,吃香的喝辣的都有份,反对我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所以就有了这个凌烟阁,凌烟阁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但是意义重大,古代的文人武将,哪一个不想出将入相,名留青史?凌烟
阁做的就是这件事请,名留青史,所以我们现在在讨论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所以当时的人都想入选这个二十四功臣名单。

但是李世民有自己的理念和规则:那就是这个名单既要涵盖大多数的功臣,又不能辜负跟着自己忠心耿耿的老伙计,还要兼顾那些为国出力不是自己心腹的人。

总之就是皆大欢喜,让大家伙觉得李世民没有亏待任何一个人。

依据这个原则,李世民首先将凌烟阁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这种分法是相对公平的,避免了只有一个排名引起不公的尴尬,每一层都可以有自己的排名,只是李世民没有这么做,留给众人一个自己排名的空间,消除不必要的麻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二十四名功臣也就分了三类:
1、参与玄武门之变的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等10人。

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起兵之初,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所以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而且长孙无忌出力很多,排名第一页无可争议。

其余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也属于坚定的支持者,所以排名相对都还可以。

2、中立的
李靖、李绩。

秦琼,这三个人各有各的苦衷,其中秦琼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争议,旧唐书说他参与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没有记载,从排名来看,秦琼应该是没有参与,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来投李渊的,
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琼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琼没有参与。

而李靖则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低调的人,不参与朝堂政治,而且李靖的军功确实很大,军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个可以跟李世民比军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参与政变来保障自己的地位,他只忠于皇帝,谁是皇帝他忠于谁。

而李绩则是因为自己的经历非常复杂,所以参与这些政治活动很敏感,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李绩倒数第二也是情理之中。

3、其他各个势力
其他各个功臣有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张亮。

像魏征就是李建成的谋臣,后来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于是重用,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也传为佳话,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世民关系很好,或者很早就跟着李渊起兵,虽然并非李世民心腹,但是对大唐建立都有很大的功劳,其中张亮是李世民的心腹,却是为李世民做过卧底的,加上本身的功劳,所以排名也不低。

至于其他名臣武将为什么没有入选,还是那个原则,平衡,为的是绝大多数人满意,有些人不能入选也在所难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入选与排名——原来大有玄机!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样大小,此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世人皆称此举是李世民为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其实并非如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份名单里很多大将都广为人知,比如尉迟恭、李靖、程知节、秦琼、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数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这个人
怎么会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从各个功臣与两任皇帝的关系来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亲国戚:
(1)与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
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渊同萧瑀的妻子是表兄妹关系)。

李孝恭、柴绍自李渊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渊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区东征西讨,战功几乎可与李世民相提并论。

李世民称帝后,李孝恭及时退身并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萧瑀刚开始虽然没有跟随李渊,但归降大唐是在李渊称帝期间,李渊对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门事变前曾欲命萧瑀等人调查三个皇子之间的冲突,足见其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个唐王朝,也效忠于李渊,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
李世民将三者入列,不仅是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议。

(2)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
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

因高士廉将外甥女嫁给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当然三者对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虽在后期娶了李世民的女儿,但在李世民称帝前也已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二十四人中涉及玄武门事变的有以下人等:(1)参与谋划与厮杀的: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秦琼等人。

以上十一人因参与事变,均有拥立之功,因此都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再加上本身各有功劳,入选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2)未参与但受到牵连的:张亮。

张亮早期曾投奔李密,并一度成为了李绩的下属,但后期归入李世民的天策府。

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期间,张亮被李世民派到洛阳,暗中结交豪杰,后被齐王李元吉告发下狱,高祖李渊命人严加审讯,但张亮紧咬牙关,最终得以无罪释放。

此人军功不及尉迟敬德等将领,不过善于行政,治理国家有功。

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绩。

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个大唐江山,而且不愿意卷入皇室纠纷,但因军功卓著,均入列其中。

李靖一直低调隐忍,虽然身为大唐第一名将,但没有拥立之功,且早期曾与李唐作对,因此排名在长孙无忌甚至尉迟敬德等人的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有很多人对李绩(就是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属于山东集团的首领)排名如此靠后不解,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
用李绩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剩余的功臣包括: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魏征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

他起初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近臣。

之所以也被列其中,是因为一则魏征有才,而且直言敢谏,深受李世民的重用;
二则魏征也是李建成、李元吉二者旧臣的代表。

李世民曾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魏征第一,但凌烟阁排名是考虑资历、军功等各个方面,并非只参照贞观时期的功劳,因此魏征排名在长孙无忌等人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弘基、刘政会、唐俭属于两朝元老。

前二人均为李渊的旧部,后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唐俭虽非李渊旧部,同李世民交情却非同
一般,三人都以两朝元老的身份入选凌烟阁也无非议。

殷开山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渊称帝时期病逝的,虽然不是两朝元老,但殷开山跟随李渊起兵太原,前期跟随李建成,后期作为李世民的长史,深受李渊父子三人的赏识与信任,从资历和威望方面入选也是理所当然。

虞世南虽是前朝旧臣,但归顺大唐后一直在李世民府中效力,后又成为“十八学士”之一,最高官职是秘书监,功劳主要在贞观之治期间。

虞世南之所以入列,主要原因估计是自身德才俱佳,在贞观前期治国有功。

综合以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有一半是李世民的亲信,而且几乎都是两朝老臣,可见李世民此举并非是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而是为了纪念自开国以来的文臣武将,当然人太多,就把功劳比较大的一部分老臣入
列。

由名单也能够看出,唐太宗在功臣入选与
排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不仅考虑了各个功臣的资历、军功、威望、
声誉等各个方面,
同时坚持尽量公正的原则,最终才有了这
么一个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名单。

李世民此举不仅为自己挣得了“推心待士”
的美名,同时也达到了既稳定人心,又激励士
人继续为李唐效力的目的,真可谓是“一石三
鸟”!
此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将领没有入选,
包括张士贵、李道宗、苏定方、薛仁贵等人,
这是为何?
张士贵也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张士贵中
期多充任禁卫军首领角色,军功不如李靖等将
领,因此未被列入其中。

李道宗即是皇亲,又有军功,之所以未入
选,是因为在评选凌烟阁功臣之前,李道宗贪
赃受贿惹怒了李世民。

为了避免非议,同时也
为压制李道宗,李世民将其排除在外。

苏定方同薛仁贵虽都是名将,但是二人都
不是开国功臣,而是在贞观时期才被李世民提
拔并重用的,未被入选只能是因为自己没有早
日投奔李世民了。

我们不妨把这些人分四种类型
皇亲国戚:长孙无忌(大舅哥)、李孝恭(表哥)、高士廉(亲舅舅)、长孙顺德(叔父)、柴绍(妹夫);这里面大多是皇室宗亲,唐初期的重要功臣。

心腹幕僚: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萧禹;这些基本是李世民的心腹,他们足智多谋,同时又是治世能臣;
李唐旧将:段志玄、殷峤、刘政会、唐俭;这些都是很早就追随李唐的功臣;
军事大将:尉迟敬德、李靖、李绩、程知节、秦叔宝、侯君集;这些都是上阵杀敌的猛将。

唐贞观十七年(643)初,“一代名相”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辍朝五天,追赠其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还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

良佐逝去,李世民更感伤于“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于是在次月,命宫廷画师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已死的、在世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

入选者大多是追随李世民打天下、夺皇位的功臣。

但从阁中分为三层来看: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这是排名的表象。

但从实际来看,帝王心术不可测,李世民心中还是有厚此薄彼的政治考量。

排在首位的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他为李世民东征西讨出谋划策、巩固后方出了不少力。

尤其是在决战玄武门时,长孙为首功之一。

李世民即位成功后,长孙又是李世民最信任、最倚重的大臣。

加之郎舅的裙带关系,他首推长孙无忌,就是寄予厚望。

李孝恭是皇亲郡王,又是行军元帅,放在第二位主要还是靠军功。

李世民要靠他平衡部下与皇族的关系。

而排在第三第五的杜如晦、房玄龄,组合成著名的“房谋杜断”,本是李世民最初在谋略上的左膀右臂,但李世民故意将杜如晦靠前,并在二人中间插入一个原为建成死党、最后投效的魏徵,一是压制房玄龄要谨慎事主,二是以杜如晦、魏徵死者为大,三是利用魏徵突出他的胸怀博大。

尉迟敬德本是战将序列中最后归附者,说到底是一个曾站在对立面的降将,但他曾排名靠前,位居第七,还排在李世民原来最倚重的大将李靖之前,一是李靖不计名位谦让宽仁,而是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现场杀伐最凶,出力最多。

其他便是故旧在前,名流在前,后来归降者依次以军功排列。

而排在最后的秦琼,虽然归降后军功大,但他曾矜夸自己身上战伤太多,明摆着炫功邀赏,不为李世民喜欢。

排在倒数第二的李绩,是一个文武全才,战功卓著,但李世民早早就用心要将他留给后世之君,以报效新皇恩宠而堪当大用,故而采取了打压的态度。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