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举证环节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程序,是当事人之间就争议事实提供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是否成立的过程。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较为详细,以下将从举证责任、举证方式、举证时限、证据效力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举证责任
1. 举证责任概述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

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对于确定胜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1)谁主张,谁举证。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相结合。

当事人提供证据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因此,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相互关联。

(3)举证责任相对平衡。

在当事人之间,举证责任应当公平分配,不得让一方当事人承担过重的举证责任。

3. 特殊举证责任
(1)免证事实。

对于以下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
①众所周知的事实;
②自然规律及定理;
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
④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⑤其他无需举证的事实。

(2)推定事实。

对于以下事实,一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足以证明的,另一方当事人不能证明的,推定该事实成立:
①一方当事人主张对方当事人存在违约行为,对方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违约行为的;
②一方当事人主张对方当事人存在侵权行为,对方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侵权行为的;
③一方当事人主张对方当事人存在欺诈行为,对方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无欺诈行为的。

三、举证方式
1. 当事人举证
当事人举证是指当事人根据自己的主张,向法院提交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主张成立。

2. 法院调取证据
法院调取证据是指法院根据案件需要,自行收集、调取证据。

3. 证人出庭作证
证人出庭作证是指证人根据法院的通知,出庭陈述事实,以证明案件事实。

4. 鉴定
鉴定是指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以确定案件事实。

5. 查验
查验是指法院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核实,以确定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四、举证时限
1. 举证时限概述
举证时限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期限。

2. 举证时限的规定
(1)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交证据。

(2)举证期限自当事人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计算。

(3)当事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举证期限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申请。

(4)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举证期限。

五、证据效力
1. 证据效力概述
证据效力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力。

2. 证据效力的认定
(1)证据的真实性。

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

(2)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关联。

(3)证据的充分性。

证据足以证明案件事实。

(4)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收集、使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六、举证环节的法律责任
1. 当事人未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的法律责任
当事人未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的,法院可以认定该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无法证明。

2. 当事人伪造、毁灭证据的法律责任
当事人伪造、毁灭证据的,法院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

3. 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的法律责任
当事人提供虚假证据的,法院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

七、结论
举证环节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程序,对于确定胜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举证责任,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据。

法院应当依法审查证据,确保案件事实的查明。

在举证环节中,当事人、法院应当共同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2篇
一、引言
举证环节是诉讼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

本文将从这两个法律的角度,对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民事诉讼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
1.举证责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这一规定确立了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原则,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2.举证责任分配
(1)一般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这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2)举证责任倒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下列原因不能提供证据的,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①被告主张原告有违法行为,但原告否认,被告不能提供证据的;
②被告主张原告有违法行为,原告提出反证,被告不能提供证据的;
③原告主张被告有违法行为,被告提出反证,原告不能提供证据的;
④当事人主张对方有违法行为,但对方否认,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的。

(3)举证责任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因证据灭失或者无法取得证据,不能证明自己主张的,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3.举证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予采纳,但对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4.举证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提供证据,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方式:
(1)当事人自行收集的证据;
(2)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收集的证据;
(3)当事人提供的证人证言;
(4)当事人提供的鉴定意见;
(5)当事人提供的勘验笔录;
(6)当事人提供的视听资料;
(7)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

三、行政诉讼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
1.举证责任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这一规定确立了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原则。

2.举证责任分配
(1)一般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这意味着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2)举证责任倒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因下列原因不能提供证据的,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具体包括以下情况:
①被告主张原告有违法行为,但原告否认,被告不能提供证据的;
②被告主张原告有违法行为,原告提出反证,被告不能提供证据的;
③原告主张被告有违法行为,被告提出反证,原告不能提供证据的;
④当事人主张对方有违法行为,但对方否认,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的。

(3)举证责任转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因证据灭失或者无法取得证据,不能证明自己主张的,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3.举证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据。

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予采纳,但对方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4.举证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提供证据,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方式:
(1)当事人自行收集的证据;
(2)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收集的证据;
(3)当事人提供的证人证言;
(4)当事人提供的鉴定意见;
(5)当事人提供的勘验笔录;
(6)当事人提供的视听资料;
(7)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

四、总结
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在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

当事人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规定,合理行使举证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严格遵循举证责任原则,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第3篇
一、引言
举证环节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

在法律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谁承担,如何举证,以及举证不力的后果等,都是法律规定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举证环节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举证责任概述
1. 举证责任的定义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成立的责任。

在诉讼过程中,举证责任由原告和被告双方共同承担。

2. 举证责任的原则
(1)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2)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当事人之间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分担举证责任。

三、举证责任的承担
1. 原告的举证责任
原告在诉讼过程中,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成立。

原告的举证责任包括以下内容:
(1)证明案件的基本事实:如合同履行情况、侵权事实等。

(2)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如要求被告支付货款、赔偿损失等。

2. 被告的举证责任
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

被告的举证责任包括以下内容:
(1)证明自己的主张:如合同无效、原告有过错等。

(2)反驳原告的主张:如提供证据证明原告的主张不成立。

四、举证方式
1. 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形式记载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如合同、信函、发票等。

2. 物证
物证是指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如商品、产品、样品等。

3. 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亲身感知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证人证言应当真实、客观。

4. 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其亲身经历或知晓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当事人陈述应当真实、客观。

5. 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根据科学方法对案件事实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结论。

鉴定意见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6. 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对案件现场、物品进行勘查、检验后所作的记录。

勘验笔录应当真实、客观。

五、举证期限
1. 举证期限的定义
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的时间限制。

2. 举证期限的确定
(1)法律规定的期限:如《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期限。

(2)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

3. 举证期限的延长
当事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

六、举证不力的法律后果
1. 举证不能的后果
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 举证责任倒置的后果
在特定情况下,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如果被告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原告的主张成立。

3. 举证责任转移的后果
在特定情况下,法律规定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

如果原告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被告的主张成立。

七、结语
举证环节是诉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法律规定了举证责任、举证方式、举证期限等内容。

当事人应当依法行使举证权利,承担举证责任,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同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