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农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荟萃
1、旱农:在有限降水,典型的是在少于500mm的降水量的地区,不采用灌溉,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雨养农业。

2、水分临界期:作物在某一生育期或生长时期遭受缺水所产生的影响,以后即使供水条件改善,其所受损失也不能恢复或补偿,直到最后严重的影响产量,这个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3、干热风:是影响麦类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的气象灾害,它是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间出现的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

4、田间持水量:是指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毛管水。

5、盐碱土:是盐土、盐化土及碱土、碱化土的总称。

6、水分利用效率:指每单位蒸散的水分在一定面积上所产生的经济产品的重量。

7、降水距平百分率:一定时期内实际平均降水量相对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百分数。

8、风蚀:当地表风速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颗粒在风的作用下以悬移、推移、跃移等形式发生的位置的改变以及对硬质土粒对地表的腐蚀作用。

9、田间最大持水量:是在地下水位比较深的情况下,土壤能保持毛管悬着水的最大数量。

10、黑垆土:是在地形平坦,侵蚀较轻的黄土塬面上,经长期耕种栽培形成的古老农业土壤,上部有长期堆积形成的黑色垆土层。

11、盐土:当土壤表层的盐类绝大多数为中性盐,总盐量超过0.6%(氯化物为主)或2%(硫酸盐为主)时,此时的土壤。

12、碱土:如果土壤表层中所含的可溶性盐中有较多的碱性盐时,碱化度超过15%,此时的土壤。

13、吸湿水:又称紧束缚水、吸附水,是土壤中固体土粒表面分子直接从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分。

14、膜状水:又称松束缚水,当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量后,在吸湿水层外面所形成的一层膜状的液态水。

15、毛管水:当土壤水的含量超过膜状水的最大含量后,便形成不受土粒吸力影响而移动性较大的自由水,这种水分因受土壤毛管力的作用而在毛管孔隙中保持和运动,故称为毛管水。

16、重力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多余的水分由于不能被毛管引力所保持而
会受到重力的支配,沿着土壤
中的大孔隙向下移动,土壤中
这种受重力作用而向下移动的
水分。

包括自由重力水和支持
重力水两部分。

17、吸湿系数:干燥的土粒能
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成为吸湿
水,当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
时,土壤的吸湿水达到最大量
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土壤的吸
湿系数。

18、凋萎系数:指作物产生永
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包括
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19、最大分子持水量:指当膜
状水的水膜达到最大厚度时的
土壤含水量。

包括全部的吸湿
水和膜状水。

20、毛管断裂含水量:当土壤
中的悬着毛灌水因作物吸收和
土表蒸发而产生断裂时的土壤
含水量。

21、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悬
着毛灌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
水量。

22、毛管持水量:是指土壤中
所有毛管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
含水量。

23、全持水量:是指土壤中所
有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水
量。

24、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是指
土壤水分能否被作物利用及其
被利用的难易程度。

25、蒸腾效率:是指植物在一
定的生育期内所积累的干物质
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

26、蒸腾系数:是指植物在一
定的生育期内蒸腾失水量与干
物质积累量之比。

27、水分利用效率:每单位蒸
腾和蒸发水总量在一定面积上
所形成的经济产量。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地
球陆地面积(寒带除外)的
(A )
A 34.9%
B 52.5%
C 65.0%
D 70%
2、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
偏旱区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
(B )
A 34.9%
B 52.5%
C 65.0%
D 70%
3、据联合国国际“水文计划”
的资料,地球上水体的总储量
为(B )
A 13.38×108km3 B
13.86×108km3
C18.86×108km3
D18.83×108km3
4、我国水资源数量少,多年平
均降水量628mm,较全球陆地
年均降水量偏少(A )
A 21.5%
B 15%
C 25.1%
D 30%
5、我国耕地亩均占有径流量只
有1753m3,相当于世界平均值
的(C )
A 2/5
B 1/4
C 2/3
D 1/5
6、中国旱农类型区划确定半干
旱区的主导指标为80%保证率
年降水量(B )
A 100-150mm
B 250-400mm
C 500-600mm
D 400-450mm
7、我国年径流总量2640m3,
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总径流
量的(C )
A 3.5%
B 5.0%
C 5.5% D
6.5%
8、我国旱农区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绝大部分降水分布在(C )
A 4-7月
B 5-8月
C 6-9月
D 7-10月
9、我国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日照
时数多在(D )
A 2000-2500h
B 2400-2800h
C 3000-3300h
D 2800-3000h
10、黑垆土透水保水性良好,
2m土层可储水分(C )
A 400mm
B 450mm C
550mm D 650mm
11、黄绵土腐殖质层厚度一般
为(B )
A 限于耕层
B 1m以下 C
1m以上 D 2m以上
12、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农地区
年平均温度低于(B )
A 8度
B 10度
C 12度 D
14度
13、重干热风的湿度指标为:
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度,14
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5%,14
时风速(A )
A 3m/s
B 2 m/s
C 4 m/s D
5 m/s
14、发生风蚀时下列不同粒径
的土壤颗粒属于易蚀类型的是
(A )
A 小于0.42mm B
0.42-0.84mm C 0.84-2.00mm
D 大于2.00mm
15、下列作物水土保持能力较
强的是(B )
A 向日葵
B 小麦
C 马铃
薯 D 玉米
16、下列种植方式中水土保持
能力较强的是(C )
A 单作
B 大行距种植 C
间作 D 休闲
17、农田防护林网眼面积一般
为(A )
A 100-200亩
B 50-100亩 C
150-300亩 D 200-300亩
18、北方旱农地区土壤偏碱,
因固定而降低磷素当季利用率
的离子是(C )
A 铝离子
B 铁离子
C 钙
D 钠离子
19、全年每年生物固氮总量可
达(B )
A 2500×104t B
10100-17500×104t C
1500×104t D 250×104t
20、土壤有机质含量决定于有
机质归还给土壤与有机质分解
之间的平衡,这主要决定于温
度和(B )
A 太阳辐射强度
B 水分 C
日照时数 D 光合有效辐射

21、全球陆地年降水总量为
11.9×103km3,平均降水深度
为(B )
A 700mm
B 800mm C
900mm D 1000mm
22、国际上一般把年平均降水
量250mm以下的地区称为
(B )
A 极干旱区
B 干旱区 C
半干旱区 D 半湿润偏旱区
23、中国旱农类型区划确定半
干旱偏旱区的主导指标为80%
保证率年降水量(B )
A 100-150mm
B 200-250mm
C 300-350mm
D 400-450mm
24、中国年平均降水量为(C )
A 534mm
B 557mm C
628mm D 698mm
25、轻干热风的湿度指标为14
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D )
A 15%
B 20%
C 25% D
30%
26、我国半干旱偏旱区土地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扩大耕
地、耕作粗放和(A )
A 超载过牧
B 土壤水蚀 C
粮食作物面积过大 D 土壤
肥力低下
27、下列作物水土保持能力较
强的是(B )
A 向日葵
B 谷子
C 马铃
薯 D 玉米
15、农田防护林的网眼面积为
(C )
A 3-7hm2
B 5-11 hm2 C7-13
hm2 D 9-18 hm2
28、种草种树改良盐渍土的原
因是增加有机质改良物理特
性、抑制蒸发和(A )
A 降低地下水位
B 防止风
蚀 C 增加覆盖度 D 吸收
水分
29、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农地区
无霜期少于(C )
A 130天
B 150天
C 170天
D 190天
30、春小麦一生中耗水量最大
的时期是(C )
A 春播至分蘖
B 分蘖至拔
节 C 拔节至抽穗 D 抽穗
至成熟
31、谷子种子发芽所需水分相
当于种子重量的(C )
A 15%
B 20%
C 25% D
30%
32、北方旱农地区土壤偏碱,
因固定而降低磷素当季利用律
的离子是(C )
A 铝离子
B 铁离子
C 钙
D 钠离子
第三部分:多项选择题
1、世界干旱气候类型包括
(ABCD )
A热带季节干旱型 B 热带半
干旱型 C 亚热带半干旱型
D 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型
E 内陆干旱、半干旱型
2、我国旱农类型区划首先将旱
农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即
(BCD )
A 干旱区
B 半湿润偏旱区
C 半干旱区
D 半干旱偏旱
区 E 半湿润区
3、下列侵蚀形式中属于水蚀的
有(ABCE )
A 细沟蚀
B 浅沟蚀
C 径
流片蚀 D 磨蚀 E 溯源侵

4、土壤中作物有效水分形态有
(BC )
A 吸湿水
B 部分膜状水 C
毛管水 D 紧束缚水 E 气
态水
5、根据植物的光周期性,可将
植物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ACEF )
A 长日照植物
B 耐荫植物
C 中间型植物
D 喜光植物
E 短日照植物
F 定日照植物
6、降水渗入土壤时,水分分布
剖面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
(ABCD )
A 饱和层
B 过渡层
C 传
导层 D 湿润层 E 湿润峰
7、旱作物缺水的生理效应主要
有(ABCDE )
A 膨压降低
B 光合作用削
弱 C 新陈代谢受阻 D 呼
吸异常 E 原生质脱水
第四部分:判断题类
1、旱农的范围包括半干旱和半
湿润偏旱地区完全有保证的灌
溉农业(×)
2、高压控制下,气候湿润;低
压控制下,气候干燥。

(×)
3、黄绵土是在黄土母质上通过
侵蚀和耕种共同作用形成的,
有明显的剖面发育.(×)
4凡能增加产量或减少蒸散的
技术措施都有利于水分利用率
的提高。

(√)
5、水分储存在10-20m以下土
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蒸
发损失。

(√)
6、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高
的水分利用率。

√)
7、玉米的水土保持能力比小麦
强。

(×)
8、一般作物的开花期就是水分
临界期。

(√)
9、土壤氮磷水平低,常是旱农
地区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
因素。

(√)
10、标准径流小区宽1.5m,长
度22.1m,坡度为12%。

(×)
第五部分:简答题类
1、我国旱农地区水资源有什么
特点?
答:a:降水有限,水资源数量
少,作物亏缺量较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十
分突出;降水年变率、季节变
率较大,导致旱灾频繁。

c:降水强度大,洪涝威胁,水
土流失严重。

d:蒸发量大,蓄水保墒艰难。

e:耕地与水资源分布错位,难
于灌溉。

2、根据土壤流失通用公式说明水土流失与那些因素有关?答:土壤流失通用公式是:A=RKLSCP
公式中:A-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t/ha)
R-降雨和径流因子
K-土壤易触性因子
L-坡长因子
S-坡度因子
C-植被和管理因子
P-保持措施因子
3、影响风蚀的因素有哪些?答:a:气象因子,主要是风和风延续的时间。

b:土壤易蚀性。

c:植被覆盖、地表粗糙度和裸露面积等。

4、水分亏缺对旱作物叶片有什么影响?
答:a:比较和缓的水分胁迫在不致影响气孔关闭而抑制光合作用时,就很容易降低叶面的扩大生长,也就是限制了源的大小。

b:当水分胁迫更严重时,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同化量减少,净同化率进一步降低,则更削弱了源的强度。

c:促使基部叶片老化,以至枯萎,缩短了源的持续时间。

5、C4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一般比C3作物高,其机制是什么?
答:C4作物具有对二氧化碳亲和力强的光合酶,能从小于C3植物的气孔,蒸腾较少的水分,从大气中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

6、简述缺水对不同收获物的产量影响。

答:a:当收获物包括地上的大部分或全部时,如牧草、烟叶等,生长各期缺水对产量都有影响而且基本相同。

b:如果收获物是贮存器官而不是籽粒,如甜菜、甘蔗等,对生长各期缺水的敏感性一般也相似。

c:当收获物是籽粒或果实时,缺水对产量影响的程度视其发生的生育期而定。

一般说来,除缺水发生在最关键时期外,缺水对籽粒产生的影响小于对整个植株生长的影响。

d:当产量是一种化学成分时,如糖、药材、纤维等,中等程度的缺水,虽然影响生长,但对产量无害,甚至还可能有利。

7、我国对旱农的定义与国际通用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答:1)地区范围由半干旱地区扩大到半湿润偏旱地区。

2)我国旱农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但不排除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抗旱补灌。

3)我国注重建立农林牧综合经营的旱地农业系统。

8、山脉对降水有什么影响?答:1)海拔高度影响降水。

2)山坡能迫使气流上升,从而
也增加降水。

3)背风面与向风面不同,盛行
风向的向风坡具有海洋气候特
征,背风坡具有大陆性气候的
特点。

9、我国旱农地区自然资源有什
么特点?
答:1)光资源比较丰富,日照
时数多,辐射强度大,光合有
效辐射充足。

2)水资源比较欠缺,大量发展
水利灌溉事业有一定的困难。

3)土地资源数量不少,但大多
数肥力很低,产量不高,亟需
利用科学的旱农措施加以改
造。

4)热量资源,大部分地区一般
偏低,仅能种植喜温凉或耐寒
的作物。

10、土壤水通常划分为那几种
类型?
答:1)固态水,冻结或冰晶。

2)气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3)吸附水,包括吸湿水和膜状
水。

4)自由水,包括毛管水、重力
水和地下水。

11、干旱气候的划分指标
年降水量指标、降水与气温比
指数、降水与蒸散比值、水分
平衡方程
12、中国干旱气候的划分指标
年降水量小于250mm(干旱
区);250mm-400mm(半干旱
区);400mm-800mm(半湿润
区);800mm以上(湿润区)
13、中国旱农区划:半干旱偏
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偏旱
区。

14、盐渍土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A.高浓度盐分引起植物生理
干旱;B.盐分的毒性效应;
C.高浓度的盐分干扰作物对养
分正常的摄取和代谢;D.强
碱性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E.恶化土壤的物理和生物学性
质。

14、作物的抗盐类型:排盐类
型、积盐类型、拒盐类型。

15、盐碱土的改良措施:
A.水利措施(排水、灌溉洗
盐、引洪放淤)
B.农业技术措施(种稻、平整
土地、耕作、施肥)
C.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发展
绿肥)
D.化学改良措施(施用石膏
及其他化学物质)
16、土壤冻融中季节冻土的冻
融过程三阶段:(看笔记查看向
冻结面迁移的水分的来源和数
量)
A,不稳定冻结阶段;B.稳定
的冻结阶段;C.化冻阶段;
17、水蚀的主要形式:溅蚀、
坡面水蚀(径流片蚀、细沟蚀
和浅沟蚀、)。

18、土壤风蚀的主要形式:悬
移、跃移、蠕移。

(查看笔记看
概念)
第六部分:论述题类
1、试述水分亏缺对禾谷类作物
籽粒产量的影响。

答:缺水对作物籽粒产量的影
响有三个关键时期:第一个是
穗部形成时期,决定小穗、小
花原始体的数目。

第二是花粉
形成及授粉期,确定籽粒形成
数目。

第三是籽粒灌浆期,影
响籽粒重量。

1)穗部形成时期缺水对穗部发
育的影响
在穗部形成期间,即使是轻微
的缺水,也明显地减少花原始
体的出现速度。

在短暂缺水之
后,水分条件改善,则花原始
体的出现速度快于未受缺水影
响的植株,小穗数目不受影响。

反之,如果严重缺水或缺水时
间较长,小穗数目则大量减少。

因而在小花原始体发生期内如
干旱时间较长,将明显地减少
每穗的籽粒数目。

2)花粉形成及授粉期缺水对授
粉的影响
大多数谷类作物,在开花期缺
水将降低授粉和座籽率。

玉米
可能是最敏感的作物,产量会
减少50%以上。

由于缺水伴随
着大气干旱,在开花期的干旱
将导致花粉粒脱水,也有可能
影响花粉萌发或干扰花粉管的
生长,使其长度达不到子房。

有分蘖的作物,其分蘖穗开花
较主穗晚,有时会避开花期的
干旱。

3)缺水与籽粒灌浆
籽粒重量常受开花前后水分条
件的影响,其中开花后期的缺
水是主要的。

产量是在籽粒中
逐渐积累光合产物而来的。


些光合产物来自穗部自身和植
株其它部分的输运。

虽然开花
前积累的光合产物对籽粒灌浆
有很大作用,并且有时籽粒产
量的大部分由此提供,但籽粒
物质的更主要来源还是开花后
的穗部、叶片及茎秆的光合作
用。

显然,这个时期缺水影响
光合作用结果必然导致大减
产。

缺水对于叶片中输出同化物将
起到延缓作用,却同时加快了
籽粒成熟,加之穗部光合作用
降低,从而造成受旱植株籽粒
皱缩,重量下降。

开花后期任
何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都将导
致籽粒重量下降,而且不能弥
补。

总之,谷类作物受旱所遭受的
产量损失程度取决于发生干旱
时植株的生理年龄、缺水程度
及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一般来
说,发生干旱的时期如正值作
物形成产量的器官生长最快的
时期,所受减产影响最大。

2、试述旱农区防治水蚀,保持
水土的主要措施及实施要求。

答:旱农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包括: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
工程措施。

1)生物措施
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是以一定
密度和厚度的植被(林、草和
作物)以降低或缓和水土流失。

A.水土保持林。

B.水土保持草
地。

C.水土保持的作物。

2)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的保土保水能力都比
不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对耕地的蓄水保墒、防止一定
程度的水蚀的效果却比较明
显,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
结合的特点。

主要耕作措施有:
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垂直主
风向耕作、少免耕、覆盖耕作、
带状间作等。

3)工程措施
防治水蚀、保持水土的工程措
施,可分为两大类:治坡工程
和治沟工程。

将此两类工程进
行适当论述
3、试述干旱气候的成因。

答:1)大气环流与干旱的形成
A.高压控制下,气候干燥;低
压控制下,气候湿润。

B.风从
高纬或大陆吹向低纬或海洋,
使气候干燥,反之,使气候湿
润。

C.随季节变化,在不同气
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气候
的变化则更复杂。

D.信风对温
度和降水的分布有极密切的影
响。

E.西风对降水的影响也很
突出。

F.气候雪峰带的影响。

G.气旋与反气旋的影响(中高
纬度的气旋与反气旋也是大气
环流的主要角色,气旋活动频
繁的地方,一般多阴雨天气,
降水增多;在反气旋活动频繁
的地方,一般表现为高气压,
天气干燥晴朗,降水较少。


2)地形地势与干旱的形成
A.海拔高度影响降水。

B.山坡能迫使气流上升,从而
也增加降水。

C. 背风面与向风面不同,盛行
风向的向风坡具有海洋气候特
征,背风坡具有大陆性气候的
特点。

3)人类活动与干旱的形成
人类活动在局部地区的中小范
围内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从而
在一定水平范围内造成小气候
上的差异
1、半干旱地区地面植被的严重
破坏,常引起土地的沙化和干
旱。

2、修建水库可以增加附近地区
空气的湿度。

3、营造防护林可以改善作物的
生态环境。

4、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用
水急剧增加,大量开采地下水,
引起灌溉水源不足。

农学专业《旱农学》课程末考
备考复习补充参考资料
揣摩考点--- 识破亮点--- 把握
重点--- 攻克难点
一、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
准干旱地区可划分为四个地
带:极端干旱地带、干旱地带、
半干旱地带、亚湿润地带。

二、我国的三个一级旱农区分
别是:半干旱偏旱区、半干旱
区、半湿润偏旱区。

以80%保
证率的年降水量分别是:
200-250mm、250-400mm、
400-500mm。

三、世界干旱气候的类型:热
带半干旱类型、热带季节干旱
型、亚热带半干旱类型、中纬
度干旱半干旱类型。

四、中国以年降水量划分的干
旱类型:小于250mm(干旱区)、
250-400mm(半干旱区)、
400-800mm(半湿润地区)、
800mm以上(湿润地区)。

五、按湿润指数划分的干旱地
区:K小于0.03(极端干旱地
带)、0.03-0.2(干旱地带)、
0.20-0.50(半干旱地带)、
0.50-0.75(亚湿润地带)。

六、我国旱农地区光热资源的
特点:
光资源的特点:日照时数多、
辐射强度大、光合有效辐射充
足。

热量资源的特点:纬度,海拔
均偏高,热量资源较差、大部
分地区年均温低于10摄氏度,
无霜期少于170天、农作物以
一年一熟为主、干热风,低温,
霜冻不同程度的危害。

七、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28mm,与亚洲平均降水量
740mm相比偏少15%。

八、黑垆土分布的主要地区包
括:陕北、晋西北、陇东、陇
中、宁夏南部。

黄绵土分布的
主要地区有:陕北、陇东、陇
中、青海、宁夏,其中以陕北
分布最广,陇中、陇东次之,
青海、宁夏也有零星分布。

九、轻干热风的气象指标:日
最高温度大于等于32度,14
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14
时风速大于2m/s。

十、重干热风的气象指标:日
最高温度大于等于35度,14
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5%,14
时风速大于等于3m/s。

十一、盐土特性:盐土的饱和
浸出液电导度大于4兆欧/cm,
代换性钠的饱和度小于15%,
pH值小于8.5.
十二、碱土特性:盐土的饱和
浸出液电导度小于4兆欧/cm,
代换性钠的饱和度大于15%,
pH值8.5.-10.
十三、作物遭受低温冷害的类
型和特征:
1、延迟性冷害:在作物营养生
长期遭受冷害,生长发育延缓,
开花结实推迟,干物质积累量
减少,直至最后严重影响产量。

2、障碍型冷害:在作物生殖生
长期遭受冷害,生殖器官的生
理机能遭受破坏,造成籽粒数
目或可育的花数减少,空壳比
例比较多,严重影响产量。

3、混合型冷害:在作物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均遭受冷害,影响产量的现象。

十四、预防低温冷害的技术措施:
1、选育耐冷品种;
2、合理布局,进行品种区划;
3、防冷栽培措施;
4、进行抗冷的生理锻炼。

十五、预防冻害的技术措施:1、人工改变气候条件,使冻害不易发生;2、选育抗寒品种是减轻冻害的有效措施;3、不耐霜害作物、回避作物耐霜性薄弱时期;4、人工防御方法,如熏烟法、灌水或喷水法等。

十六、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1、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植物生存及生长的必需物质。

3、N、P、K和各种微量元素的无机盐类只有能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4、土壤中各种物质的转化需要水分。

5、作物正常的蒸腾需要水分。

十七、水分进入均质土壤后,在剖面中的分布情况:
饱和层、过渡层、传导层、湿润层。

十八、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1、根部表皮细胞木质化或木栓化部分的吸水能力很小。

2、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在根的先端约10cm内,包括根冠、根毛区、伸长区及分生区。

十九、水分亏缺对旱作物根系的影响:
1、随着缺水程度增加,根的生长速度下降,但根系生长所受的影响要小于地上部分。

2、当小雨多,仅有一小部分根系的土壤湿润时,根系集中在浅层而不下扎。

3、一般适于旱地生长的作物根系能够穿过干土层面而下扎到深层,前提是前期根系的生长必须良好。

4、根的吸收面与地上蒸腾面的比例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二十、土壤侵蚀的形式: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

农学专业《旱农学》课程重点知识复习参考资料(四)
一、单项选择题类
1、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地球陆地面积(寒带除外)的(A )
A 34.9%
B 52.5%
C 65.0%
D 70%
2\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B )
A 34.9%
B 52.5%
C 65.0%
D 70%
3、全球陆地年降水总量为11.9×103km3,平均降水深度为(B )
A 700mm
B 800mm C
900mm D 1000mm
4、国际上一般把年平均降水量
250mm以下的地区称为(B )
A 极干旱区
B 干旱区 C
半干旱区 D 半湿润偏旱区
5、中国旱农类型区划确定半干
旱偏旱区的主导指标为80%保
证率年降水量(B )
A 100-150mm
B 200-250mm
C 300-350mm
D 400-450mm
6、中国年平均降水量为(C )
A 534mm
B 557mm C
628mm D 698mm
7、我国年径流总量2640m3,
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总径流
量的(C )
A 3.5%
B 5.0%
C 5.5% D
6.5%
8、我国旱农区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绝大部分降水分布在(C )
A 4-7月
B 5-8月
C 6-9月
D 7-10月
9、黑垆土透水保水性良好,2m
土层可储存水分(C )
A 400mm
B 450mm C
550mm D 650mm
10、黄绵土腐殖质层厚度一般
为(B )
A 限于耕层
B 1m以下 C
1m以上D 2m以上
11、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农地区
年平均温度低于(B )
A 8度
B 10度
C 12度 D
14度
12、轻干热风的湿度指标为14
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D )
A 15%
B 20%
C 25% D
30%
13、我国半干旱偏旱区土地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扩大耕
地、耕作粗放和(A )
A 超载过牧
B 土壤水蚀 C
粮食作物面积过大 D 土壤
肥力低下
14、下列作物水土保持能力较
强的是(B )
A 向日葵
B 谷子
C 马铃
薯 D 玉米
15、农田防护林的网眼面积为
(C )
A 3-7hm2
B 5-11 hm2 C
7-13 hm2 D 9-18 hm2
16、种草种树改良盐渍土的原
因是增加有机质改良物理特
性、抑制蒸发和(A )
A 降低地下水位
B 防止风
蚀 C 增加覆盖度 D 吸收
水分
17、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农地区
无霜期少于(C )
A 130天
B 150天
C 170天
D 190天
18、春小麦一生中耗水量最大
的时期是(C )
A 春播至分蘖
B 分蘖至拔
节 C 拔节至抽穗 D 抽穗
至成熟
19、谷子种子发芽所需水分相
当于种子重量的(C )
A 15%
B 20%
C 25% D
30%
20、北方旱农地区土壤偏碱,
因固定而降低磷素当季利用律
的离子是(C )
A 铝离子
B 铁离子
C 钙
D 钠离子
二、多项选择题类
1、降水渗入土壤时,水分分布
剖面层次由上而下依次为
(ABCD )
A 饱和层
B 过渡层
C 传
导层 D 湿润层 E 湿润峰
2、世界干旱气候类型包括
(ABCD )
A 热带季节干旱型
B 热带
半干旱型 C 亚热带半干旱型
D 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型
E 内陆干旱、半干旱型
3、我国旱农类型区划首先将旱
农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即
(BCD )
A 干旱区
B 半湿润偏旱区
C 半干旱区
D 半干旱偏旱
区 E 半湿润区
4、旱作物缺水的生理效应主要
有(ABCDE )
A 膨压降低
B 光合作用削
弱 C 新陈代谢受阻 D 呼
吸异常 E 原生质脱水
5、下列侵蚀形式中属于水蚀的
有(ABCE )
A 细沟蚀
B 浅沟蚀
C 径
流片蚀 D 磨蚀 E 溯源侵

三、判断题类
1、旱农的范围包括半干旱和半
湿润偏旱地区完全有保证的灌
溉农业(×)
2、高压控制下,气候湿润;低
压控制下,气候干燥。

(×)
3、黄绵土是在黄土母质上通过
侵蚀和耕种共同作用形成的,
有明显的剖面发育.(×)
4凡能增加产量或减少蒸散的
技术措施都有利于水分利用率
的提高。

(√)
5、水分储存在10-20m以下土
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蒸
发损失。

(√)
6、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高
的水分利用率。

(√)
7、玉米的水土保持能力比小麦
强。

(×)
8、一般作物的开花期就是水分
临界期。

(√)
9、土壤氮磷水平低,常是旱农
地区土壤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
因素。

(√)
10、标准径流小区宽1.5m,长
度22.1m,坡度为12%。

(×)
农学专业《旱农学》课程重点
知识复习参考资料(三)
一、单项选择题类
1、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地
球陆地面积(寒带除外)的
(A )
A 34.9%
B 52.5%
C 65.0%
D 70%
2\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
偏旱区占陆地国土总面积的
(B )
A 34.9%
B 52.5%
C 65.0%
D 70%
3、据联合国国际“水文计划”
的资料,地球上水体的总储量
为(B )
A 13.38×108km3 B
13.86×108km3
C18.86×108km3
D18.83×108km3
4、我国水资源数量少,多年平
均降水量628mm,较全球陆地
年均降水量偏少(A )
A 21.5%
B 15%
C 25.1%
D 30%
5、我国耕地亩均占有径流量只
有1753m3,相当于世界平均值
的(C )
A 2/5
B 1/4
C 2/3
D 1/5
6、中国旱农类型区划确定半干
旱区的主导指标为80%保证率
年降水量(B )
A 100-150mm
B 250-400mm
C 500-600mm
D 400-450mm
7、我国年径流总量2640m3,
居世界第六位,占全球总径流
量的(C )
A 3.5%
B 5.0%
C 5.5% D
6.5%
8、我国旱农区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绝大部分降水分布在(C )
A 4-7月
B 5-8月
C 6-9月
D 7-10月
9、我国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日照
时数多在(D )
A 2000-2500h
B 2400-2800h
C 3000-3300h
D 2800-3000h
10、黑垆土透水保水性良好,
2m土层可储水分(C )
A 400mm
B 450mm C
550mm D 650mm
11、黄绵土腐殖质层厚度一般
为(B )
A 限于耕层
B 1m以下 C
1m以上 D 2m以上
12、我国北方大部分旱农地区
年平均温度低于(B )
A 8度
B 10度
C 12度 D
14度
13、重干热风的湿度指标为:
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度,14
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5%,14
时风速(A )
A 3m/s
B 2 m/s
C 4 m/s D
5 m/s
14、发生风蚀时下列不同粒径
的土壤颗粒属于易蚀类型的是
(A )
A 小于0.42mm B
0.42-0.84mm C 0.84-2.00mm
D 大于2.00mm
15、下列作物水土保持能力较
强的是(B )
A 向日葵
B 小麦
C 马铃
薯 D 玉米
16、下列种植方式中水土保持
能力较强的是(C )
A 单作
B 大行距种植 C
间作 D 休闲
17、农田防护林网眼面积一般
为(A )
A 100-200亩
B 50-100亩 C
150-300亩 D 200-300亩
18、北方旱农地区土壤偏碱,
因固定而降低磷素当季利用率
的离子是(C )
A 铝离子
B 铁离子
C 钙
D 钠离子
19、全年每年生物固氮总量可
达(B )
A 2500×104t B
10100-17500×104t C
1500×104t D 250×104t
20、土壤有机质含量决定于有
机质归还给土壤与有机质分解
之间的平衡,这主要决定于温
度和(B )
A 太阳辐射强度
B 水分 C
日照时数 D 光合有效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类
1、世界干旱气候类型包括
(ABCD )
A热带季节干旱型 B 热带半
干旱型 C 亚热带半干旱型
D 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型
E 内陆干旱、半干旱型
2、我国旱农类型区划首先将旱
农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即
(BCD )
A 干旱区
B 半湿润偏旱区
C 半干旱区
D 半干旱偏旱
区 E 半湿润区
3、下列侵蚀形式中属于水蚀的
有(ABCE )
A 细沟蚀
B 浅沟蚀
C 径
流片蚀 D 磨蚀 E 溯源侵

4、土壤中作物有效水分形态有
(BC )
A 吸湿水
B 部分膜状水 C
毛管水 D 紧束缚水 E 气
态水
5、根据植物的光周期性,可将
植物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ACEF )
A 长日照植物
B 耐荫植物
C 中间型植物
D 喜光植物
E 短日照植物
F 定日照植物
农学专业《旱农学》课程重点
知识复习参考资料(二)
二、简答题类
1、我国对旱农的定义与国际通
用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答:1)地区范围由半干旱地区
扩大到半湿润偏旱地区。

2)我国旱农主要依靠天然降
水,但不排除有条件的地方采
取抗旱补灌。

3)我国注重建立农林牧综合经
营的旱地农业系统。

2、山脉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答:1)海拔高度影响降水。

2)山坡能迫使气流上升,从而
也增加降水。

3)背风面与向风面不同,盛行
风向的向风坡具有海洋气候特
征,背风坡具有大陆性气候的
特点。

3、我国旱农地区自然资源有什
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