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 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 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 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 民服务!
人物介绍
1979年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 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张秉贵开始写作,将自 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些基本规律。
1987年 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月,张秉贵不幸身患重症。卧病4个多 月期间,每当见到前来探望的青年人,这 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总要谆谆嘱咐大 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创 造服务工作新水平。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体贴入微、急人所急
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服务态度
隐忍克制、爱岗敬业
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遭质问后受到触动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 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文本解析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导入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他不仅技术过硬, 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 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 碎。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 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是谁?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学目标
➢ 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 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忆往昔,想而今,感慨不已 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 吃宵夜的特殊待遇而受启发
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善于剖析、觉悟很高
张秉贵是一个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爱岗敬业、 积极进取,乐于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售货员。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 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 递给顾客,嘱咐道……”
➢ 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 构安排。
➢ 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 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人物介绍
张秉贵 1918-1987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 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 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 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 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文本解析
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 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 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 到了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结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 以证明,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 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暴、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 “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 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 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 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 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 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人物介绍
张秉贵 1918-1987
1918年 出生于北京
1929年 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
1935年 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1954年 36岁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 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 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 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
解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 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 内在含意:是歌颂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 和付出的精神。
文本探究
阅读文章,画出重要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不约而同 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体贴入微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 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 条理清楚。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 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作用: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 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 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贷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 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
➢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 的爱戴和尊敬。
➢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4)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文本探究
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人们用:
主动
热情
诚恳
耐心
周到
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 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 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一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 民服务!
人物介绍
1979年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 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张秉贵开始写作,将自 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些基本规律。
1987年 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月,张秉贵不幸身患重症。卧病4个多 月期间,每当见到前来探望的青年人,这 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总要谆谆嘱咐大 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创 造服务工作新水平。
用糖哄哭闹的小孩
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体贴入微、急人所急
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
热情大度、主动耐心
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服务态度
隐忍克制、爱岗敬业
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遭质问后受到触动
自我反省、不断成长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
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 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文本解析 找出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导入
他的售货艺术被喻为“燕京第九景”,他不仅技术过硬, 而且注重仪表,坚持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 鞋;为了看他的售货表演,顾客曾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 碎。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 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是谁?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教学目标
➢ 了解张秉贵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 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忆往昔,想而今,感慨不已 通过多种渠道提升自己 吃宵夜的特殊待遇而受启发
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主动求知、严于律己 善于剖析、觉悟很高
张秉贵是一个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爱岗敬业、 积极进取,乐于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售货员。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 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 递给顾客,嘱咐道……”
➢ 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严密的结 构安排。
➢ 理解张秉贵“一团火”精神的丰富内涵 和当今时代的意义。
人物介绍
张秉贵 1918-1987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 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 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 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 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
文本解析
线索:“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采用了彩线串珠 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 有“一团火”的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 到了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结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 以证明,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 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暴、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 “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 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 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
文本解析
文章描写张秉贵,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 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 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 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人物介绍
张秉贵 1918-1987
1918年 出生于北京
1929年 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
1935年 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
1954年 36岁新中国百废待兴,即将开业的北京 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 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 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而被破格录取。
解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表层意思:是说张秉贵业务熟练,服务热情似火,市民被他 的真诚和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的行为所感动。 内在含意:是歌颂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先锋人物们火一般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的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 和付出的精神。
文本探究
阅读文章,画出重要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不约而同 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和颜悦色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体贴入微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 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 条理清楚。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 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作用: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 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 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 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贷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 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
➢ 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 的爱戴和尊敬。
➢ 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14)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15-17)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18-20) 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文本探究
人们是怎样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的?
人们用:
主动
热情
诚恳
耐心
周到
这十个字来赞扬张秉贵的服务态度。
文本探究
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