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容积CT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骨骨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排容积CT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骨骨折分析
袁进国;曹藏柱;王洪生;杜秀玉;赵佩林;徐新文;朱红玉;蔡明
【摘要】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部骨折的优势.方法收集整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部骨折进行64排容积CT检查并重建成像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颅骨及颅面部骨折,MPR 图像的显示率为100%;VR图像及轴位图像逐渐减低,通过一站式检查,全面检查颅脑损伤及颅面部骨折,能够通过图像旋转、切割等功能从不同方向观察骨折的位置、范围、骨碎块的移位,了解骨折线的走行及外伤所致的畸形情况.结论 64排容积CT并重建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对深部细微骨折的显示,尤其对于昏迷患者在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可及时有效地配合五官科医师解决颅面部骨折,早期达到全面有效治疗的优势.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14(024)001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64排容积CT;图像重建;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面部骨折
【作者】袁进国;曹藏柱;王洪生;杜秀玉;赵佩林;徐新文;朱红玉;蔡明
【作者单位】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075000,河北,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骨骨折是急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死亡率和救治成功率取决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尤其基于昏迷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主要依靠早期准确的辅助检查诊断病情,及时做出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案。

后处理软件64排容积
CT(volume CT,VCT)具有大范围、速度快、精度高和先进、快速强大的优点,是
目前外伤诊断的最佳检查工具。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VCT检查重型颅脑损
伤及颅骨骨折合并颅面部骨折112例的资料,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1 病例资料本组112例均为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0月急诊入院的重型
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部骨折,其中男性92例,女性20例,年龄16~65岁,平均
34岁。

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5例,高处坠落伤24例,摔伤13例;临床表现
全部为昏迷状态,其中GSC计分9~12分55例,6~9分32例,3~6分25例。

患者均有颅骨骨折,其中颅底骨折主要为前、中颅窝骨折,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脊液鼻漏及耳漏;颅面部骨折包括颧骨、颧弓、下颌骨骨折、上颌骨骨折、眼眶骨折、筛骨骨折、蝶骨骨折、鼻骨骨折等部位。

1.2 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 Speed Volume 64排容积CT进行扫描,
所有病例均在伤后24 h内检查,由同一位CT室具有高年资技师阅片后诊断。


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颅顶部至下颌骨以下;扫描参数:电压120 kV ,电流240 mA,0.4 s机架旋转1圈,层厚0.625 mm,旋距0.969∶1,重建矩阵512×512。

将扫描数据在Advantage Word Station 4.2工作站中进行图像重建成像处理。

主要成像方法:(1)二维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可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
任意角度重建;(2)三维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图像技术,并结合剪辑、平滑处
理及旋转影像,观察骨折的部位、范围、走行方向及移位情况。

发现颅盖骨骨折82例,颅底骨折102例,颅面部骨折112例(表1-3)。

主要为轴位图像及MPR图像显示骨折,并通过VR图像进一步显示骨折线走向。

在显示各部位骨折中,单纯轴位图像对于骨折的显示率较低,MPR的诊断率可以达到100%。

VR图像的诊断率虽不及MPR图像的高,但是可以立体显示骨折的整体图像。

本组有粉碎性骨折36例,VR图像均清晰显示骨折碎片的数目及移位情况。

(1)表1主要显示颅盖骨各部位骨折与重建方法之间的关系,总显示率轴位图像75%,MPR图像100%,VR图像95.7%,对于顶骨、枕骨、蝶骨及筛骨等部位
显示率,MPR图像、VR图像优势明显。

(2)表2主要显示颅底各部位骨折与重建
方法之间的关系,总显示率轴位图像50.86%、MPR图像100%、VR图像
70.86%,前颅窝主要为纵向走行,中颅窝主要为横向走行。

(3)表3主要显示颅面骨各部位骨折与重建方法之间的关系,总显示率轴位图像62.07%、MPR图像100%、VR图像93.6%,颅面部骨折呈多方向走行。

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存在多部位损伤,早期不容易全面诊断,及时有效的检查手段至关重要。

如怀疑颅面部骨折,需分别进行颅面部CT、X线等检查,费时
费力,同时由于患者病情重及无法配合等因素难以明确诊断,既影响治疗又增加了患者的危险性。

采用VCT成像技术一站式检查完全解决目前的问题,一次性超短时、超薄层、全方位扫描,并多角度立体成像,能够一次性全面有效的诊断伤情,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尤其对于多科室早期联合救治患者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减少误诊、漏诊及致残的几率。

颅面骨复杂性骨折外科治疗的标准是恢复咬合关系、面中部的高度、突度和弧度,力求达到功能和面部形态、容貌的恢复,也就是要重建面中部支柱结构,包括2
个水平支柱和3个垂直支柱[1]。

而对于昏迷患者并存在复合伤,及早发现骨折部位,早期治疗对于患者恢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求对骨折的诊断不仅准确,而且更要精确地显示骨折的空间病理解剖关系。

在显示各部位骨折方面,常规CT虽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但是单纯轴位图像,因断面图像较厚且平行于颅底及颅盖骨顶部、颅面骨等部位骨板易形成假象,容易出现漏诊,明显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MPR及VR图像可以多角度、更直观地显示骨
折的形态与走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以避免漏诊率及误诊率。

本组MPR图像诊断骨折的显示率达到100%,且能够在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上多角度、多方向地观察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并能进行精确的测量,尤其对于眶板、筛板、蝶骨翼突及上颌窦等部位的骨折显示优于VR图像。

但是在显示空间立体感图像方面,VR图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重建出三维、多平面、曲面、仿真内窥镜等多种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和相邻部位的关系,可以通过任意轴向旋转,选择暴露病变的最佳视觉角度观察,从而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全长、粉碎性骨折的移位情况及其复杂的空间解剖关系,有利于评估损伤的严重程度,尤其对于脑组织重要结构、静脉窦、视神经、面听神经、颈内动脉以及颅脑与副鼻窦等的直接关系,使临床医生能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案,更恰当地选择手术路径、复位、内固定的位置和方式等,有效减少手术创伤[2]。

同时为颅骨修补手术及颅脑损伤手术提
供了准确的解剖依据[3-4]。

尤其对于容易出现的颅内感染心中有数,术前反复向
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术后积极预防及控制颅内感染,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颅面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病例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并发症。

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是在手术时颅底重建[5-6]。

重建颅
底的目的:(1)在颅脑与鼻腔之间建立永久性的屏障,预防脑内容物膨出。

(2)预防
脑脊液漏,预防颅内感染,降低死亡率。

(3)恢复正常解剖,使CT、MRI检查不受影响[5]。

单纯颅底骨折多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出现凶猛出血、严重脑脊液漏、
脑组织经颅底裂口疝出或合并颅神经损伤时,才应尽早手术治疗[8]。

手术修补的
关键在准确定位,根据骨折线走行、漏出部位,应用VCT并三维重建成像能够很
好的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64排容积CT 并重建成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面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提高对深部细微骨折的显示,对全面掌握伤情、早期发现合并损伤、制定联合救治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献】
[1] 刘海涛,卢新华,叶明华,等.面中部复杂骨折的临床治疗[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11):41-42.
[2] 王铁梅,韩方凯,廖波,等.螺旋三维及二维CT 对颌面骨折影像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
志,2007,21(5):465-467.
[3] 袁进国,王志明,曹藏柱,等.64排容积CT三维成像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7):681-682.
[4] 袁进国,冯斌,曹藏柱,等.64排容积CT三维重建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17-718.
[5] 程新富,张志强,陈红庆,等.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预防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4):267-268,283.
[6] 吴荞.动脉血气分析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1):91-92.
[7] 陈节,江水,赵霞,等.经岛阈后入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4(3):129.
[8] 崔佳嵩,石传江.颅底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4(53):3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