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ppt精品课件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连线作者 沈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博士。其 论文《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建构》于1993年获 “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优胜奖。主持并参与了“中国社会结 构变迁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研究”等13项重点研究课题,获 社科院所、省部级以上优秀学术成果奖8项。 2.写作背景 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 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 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 000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 710份。
3.词语积累 (1)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 (2)弘扬:发扬光大。 (3)节俭力行:生活俭朴,又肯努力躬行。 (4)不丰不俭: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4.词义辨析 (1)给予 给以 辨析两者都有“给”的意思。“给予”,所带宾语可以涉及所给的事 物,也可以涉及接受的人。“给以”,所带宾语只涉及所给的事物,不 涉及接受的人。 判断正误: ①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或“及时 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还是可以看到他们中重视享受的倾向正 在增强。( √ ) ②真正善待农民工,就要给以制度关怀,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制度 的尊严,为此就需要从制度建设上保证他们的尊严。( √ )
②累 (������é������)累赘 (������è������)劳累
(������������á������ɡ)强弩之末 ③强 (������������ǎ������ɡ)强词夺理 (������������à������ɡ)倔强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辨字组词 弘(弘扬) 立(自立) ① ② 宏(宏伟) 力(力量) 诸(诸位) 消(消费) ③ 渚(江渚) ④ 硝(硝烟) 箸(下箸) 销(销声匿迹)
3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1)初步掌握社会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2)学习作者在调查报告 中运用客观数据材料来分析说明的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法。 2.结合调查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认真反思自己周围同学的消费 观念,并以此展开相关讨论,深化认识。 3.(1)感知社会道德的嬗变和道德素质的现状;(2)树立科学的消费 观。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如何理解课文的题目? 提示:明确体裁是调查报告,调查的对象是青少年,是关于青少年 消费观念的调查,目前的形势是向小康生活迈进。 2.目前,青少年的消费观念是什么? 提示: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3.在新形势下,如何理解勤俭节约? 提示: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它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落伍。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消费观念有何发展趋势? 提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享受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青 少年的经济独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材料的结构顺序来撰写, 常见的前言有哪几种?本文属于哪一种? 提示:①提要式。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以及调查 的主要结果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 有一个大致的了解。②交代式。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 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 本情况有所了解。③问题式。在开头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调查课 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 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 本文属于第一种。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富裕 富余 辨析两者都有“多”的意思。两者侧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也不同。 “富裕”重在强调宽裕、充足,“富余”重在强调有剩余。“富裕” 多就经济状况而言,用于指个人的生活水平。“富余”既可指钱, 也可指物,还可指人。 判断正误: ①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 生活富余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 × ) ②广州市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 不仅使农民收入提高,还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成能够发家致富、 自食其力的城里人。( × )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3)精心 经心 辨析两者都与“心”有关,都指某种心理状态。“精心”,着重 指用心用力,常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经心”,指留心、当心、在意,常作谓语,一般不作状语和定语。 判断正误: ①他这个人大大咧咧,干什么事都似乎不大经心。 ( √ ) ②有经验的作者,报道时都会精心设计标题,选择最恰当的词句, 展示新闻“亮点”。( √ )
学习目标
走近作品基础练习来自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识字注音 (1)单音字 炽 热(chì ) 氛 围(fēn) . . 倾 向(qīnɡ) 趋 势(qū) . . (2)多音字 ①给 (������ǐ)给养 (ɡě������)给以
哺 育(bǔ) . 实惠 (huì ) . (������ě������)累计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2.这篇调查报告在处理数据信息时采用了什么分析方法? 提示:调查完毕,要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分析方法: ①定量分析。“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是根据数据56.2% 得出的结论。“勤俭节约尚未过时”是根据88.2%的青少年表示肯 定勤俭节约而得出的结论。 ②定性分析。在“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这一部分中,作者指 出:“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 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 ③因果分析。在结论部分,“就当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 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的结论是根据后面的“究其原 因, 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 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仍然具有 较强的影响力”而得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