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文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两汉文学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政论文中名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
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著名的《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中的叙事长篇,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古诗十九首》则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称为“双璧”。
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
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
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两汉文学代表:
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史记》是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马”之一。
主要作品有《汉书》。
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魏晋不得不说的故事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这就是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在汉代,儒家诗都占统治地位,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的关系,诗歌被视为“经为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的工具。
至于诗歌本身的特点
和规律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魏晋以后,诗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是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三曹”: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
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陶渊明集》、《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刘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
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
唐朝文学知多少
唐朝文学是指唐朝(618年—907年)的文学。
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朝时期的中国人思想开放,没有固步自封,善于吸收各民族各国的优秀文化,西域的乐舞艺术、古印度的佛教、梵剧、古日本、古朝鲜的文学和唐朝的互相渗透、融合,才出现了豪放、富丽的唐朝文学。
唐朝诗歌空前绝后,达
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唐诗题材宽广、流派纷繁、风格多样、作者普及、流传广泛,前人不及、后人也只能望其项背。
不论是政治生活、咏史抒怀、深宫闺怨、边塞烽火、田园山水、爱情恋曲、羁旅游子、琴棋书画等,都能被诗歌所描述和歌咏,都涌现了上乘佳作。
边塞诗、田园诗、宫廷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豪放派、婉约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举凡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黎民百姓、村叟樵夫,都能作诗写诗。
唐诗群星璀璨、熠熠生辉,诞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世界级影响力的伟大诗人。
唐诗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诗人沿袭南朝的“浮艳”诗风,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和充实内容。
陈子昂出现在文坛后,极力主张诗歌风格改革,其诗歌,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语言刚健质朴,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陈子昂也被誉为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盛唐时期,是古典诗歌的繁荣时期,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
山水田园诗派有孟浩然、王维;边塞诗有高适、岑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分别代表了两派的最高峰,人称“李杜”。
中唐,白居易主张诗歌改革,提出“诗歌合为事而作”,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诗歌语言通俗,传播广泛,在古朝鲜、古日本,广为流传。
晚唐,唐帝国已经日薄西山,诗人都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调,杜牧、李商隐,人称“小李杜”,他们的咏史诗歌,借古讽今,感人泪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朝的文人雅士
唐代文学代表: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
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
主要作品有《出塞》、《从军行》。
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善边塞诗、宫怨诗。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宣州谢朓楼栈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
属浪漫主义豪放派,他的作品属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
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
其作品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有《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
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李贺,字长吉。
主要作品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
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樊川别墅,故号杜樊川。
主要作品有《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
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