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多晶硅产能产量、进出口及价格走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国多晶硅产能产量、进出口及价格走
势分析
一、电子级多晶硅与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区别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

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

电子级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与太阳能级多晶硅相比,对产品纯度、杂质控制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此过程中氯硅烷的分离提纯工艺是关键步骤。

三氯氢硅除硼一直是国内电子级多晶硅材料领域的技术瓶颈。

二、中国多晶硅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产能产量
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以及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多晶硅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多晶硅产量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50.2万吨,同比增长28.8%。

产能方面,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能为52万吨/年,同比增长23.81%,硅业分会统计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多品硅的产能为300万吨/年,若包括海外供应,共计可以满足全球1000GW左右的装机量求。

2、价格
近年来全国多地工业硅限产等原因,多晶硅供给端跟不上需求端,而需求的持续增加,供给的相对不足导致我国工业硅价格持续上涨。

据统计,2022年3月我国多晶硅单价为200222元/吨,同比2月增长4.35%。

3、进出口
进出口方面,据统计,2021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1.42万吨,同比增长13.29%,出口量为1.04万吨,同比增长316%。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51万吨,同比下降11.36%,出口量为0.25万吨,同比增长46.38%。

进出口金额方面,据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额为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出口额为0.25亿美元,同比增长92.3%;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额为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3.37%,出口额为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83%。

从我国多晶硅进口来源地进口量来看,德国、马来西亚、日本是我国多晶硅主要进口地区,2021年从德国进口多晶硅5.13万吨,占比进口总量的44.93%,进口马来西亚多晶硅2.97万吨,占比26.03%,进口日本多晶硅1.54万吨,占比13.51%。

从我国多晶硅出口目的地出口量来看,挪威是我国多晶硅第一出口地区,2021年出口量为0.86万吨,占比出口总量的82.35%,韩国、
日本与中国台湾出口量分别占比6.27%、5.71%与3.51%,其他地区出口量占比2.16%。

三、中国多晶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据统计,2021年我国多晶硅Top5企业产量占比86.7%,同比2020年下降0.8个百分点,Top5企业平均产量超过8.5万吨,同比增长27.5%;2021年产量达万吨级以上企业共有8家。

2021年,保利协鑫多晶硅的产能约11万吨,永祥股份多晶硅的产能约10万吨,能特能源多晶硅的产能约8.1万吨,新疆大全多晶硅的产能约8万吨,东方希望多晶硅的产能约7万吨,亚洲硅业多晶硅的产能约2万吨,其他产能约5.83万吨。

四、中国晶体硅行业发展建议及对策
建立和完善光伏产业的激励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对现有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发展有品牌及技术优势、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和规模。

另外加快金融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与国外相比,近年来,国产硅料产量低、成本高,中国光伏企业应尽快掌握先进的硅料提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硅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光伏市场,切实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

要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此外,国内光伏企业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在新项目研发过程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尤其是发明专利数量。

另一方面,积极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尤其是对于组件门槛类及认证类标准,积极申报和参与,掌握标准话语权。

晶体硅光伏行业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其下游产品的产业化程度较高,来自于同业竞争者的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增强竞争力,企业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加强技术的自主研发,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晶体硅电池及组件的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利用品牌优势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利用低成本优势更好地进行价格竞争,从而在同行之中脱颖而出,并抵御例如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替代品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