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溴乙烷的消去反应:CH3CH2Br C2H4↑ + HBr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苯酚:CO32- + →+ HCO3-
C.羟基乙酸催化缩聚得PGA: nHOCH2COOH
D.尼泊金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
B
2. 有关烯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烯烃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烯烃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式是C4H8的烃分子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D.烯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D
略3. 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H+的物质的量B.醋酸的电离常数
C.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D.CH3COOH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A
【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根据醋酸的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但浓度小,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离子的物质的量都小,并结合n=cV来解答,注意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解答】解:A.由n=cV可知,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
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但后者的浓度大,醋酸的电离程度小,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前者大于后者,故A正确;
B.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则电离平衡常数相同,故B错误;
C.由于溶质n(CH3COOH)都为0.001mol,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应相同,故C错误;
D.由n=cV可知,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但前者浓度小,电离程度大,前者的CH3COOH的物质的量小,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CD
5. 水的电离过程为,在25℃、35℃时其离子积分别为K(25℃)=1.0×10-14,K(35℃)=2.1×10-14。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H+)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纯水中c(H+)﹥c(OH-)
C、水的电离度a(25℃)﹥a(35℃)
D、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
D

6. 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2003年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

[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8]-轮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 1mol [18]-轮烯最多可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烷烃
C. [18]-轮烯的分子式为:C18H12
D. [18]-轮烯与乙烯互为同系物
参考答案:
B

7. 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 反应物的状态
B. 生成物的状态
C. 反应物的多少
D. 表示反应热的单位
参考答案:
D
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物的多少有关,而与表示反应热的单位无关,故答案D。

8. 某温度下,将Fe(OH)3(s)、Cu(OH)2(s) 分别置于蒸馏水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金属阳离子浓度随溶液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适量浓NH3·H2O可使溶液由点变到点
B.两点代表的溶液中与乘积不相等
C.Cu(OH)2在点比在d点代表的溶液中溶解程度小
D.该温度下,氢氧化铁的
参考答案:
A

9. 2A(g)+B(g) 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A.V(A)=0.7mol.L-1.min-1
B.V(B)=0.3mol.L-1.min-1
C.V(C)=0.9mol.L-1.min-1
D.V(D)=1.1mol.L-1.min-1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第3周期所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的第一电离能大
参考答案:
A
11. 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电解质C.溶液、胶体 D.溶液、分散系参考答案:
B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参考答案:
B

13. 把过量的CO2气体通入下列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变浑浊的是()A.Ca(OH)2 B.C6H5ONa C.NaAlO2 D.Na2SiO3
参考答案:
A

14. .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熔点H2O>I2
B.4℃时,水的密度最大与氢键有关
C.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氢键一定在分子间形成,它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参考答案:
B 15. 工业上冶炼金属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 D.结晶法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Li2MSiO4(M=Mn、Fe、Co等)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下面列出了两种制备Li2FeSiO4的方法。

固相法:2Li2SiO3+FeSO4Li2FeSiO4+Li2SO4+SiO2
溶胶-凝胶法:
(1)固相法中制备Li2FeSiO4的过程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

(2)溶胶-凝胶法中,检验溶液中有胶体产生的方法是▲;实验中若制得1mol
Li2FeSiO4,整个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以Li2FeSiO4、嵌有Li的石墨为电极,含Li+的导电固体为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Li2FeSiO4Li+LiFeSiO4,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
为▲。

(4)Li2MSiO4的性能对比如下图所示。

实际应用时,常用铁元素来源丰富的Li2FeSiO4作电极材料,使用该电极材料的另一个优点是▲。

参考答案:
(1)防止+2价铁被氧化
(2)取少量液体,用一束强光照射,有丁达尔效应N A(或6.02×1023)
(3)LiFeSiO4+Li++e-=Li2FeSiO4
(4)Li2FeSiO4充电时脱去Li+所需电压低(每空2分,共10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4分)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气球。

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人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

(已知:2NO2 N2O4;△H<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V A_________V B。

(填“>”、“<”、“=”);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若在A、B中再充人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将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不变);若通人等量的Ne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
_________,B中NO2的转化率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室温下,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_________中的颜色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人4.6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57.5,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每空2分,共14分)
(1) < 变小 (2) 增大不变变
小 (3) A (4) 0.02mol

18. Ⅰ.在1L容器中通入CO2、H2各2mol,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 H2CO +
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在830℃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50%。

若把体系温度降至800℃求得平衡常数K1=0.81,可以推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T℃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如下:n(CO2)=1.2mol,n(H2)=1.5mol,
n(CO)=0.9mol,n(H2O)=0.9mol,则此时该反应进行.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II.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应X(g)+2Y(s) 2Z(g);△H<0。

右图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0~10min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逐
渐 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无法确定”)
(2)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
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填序号)
①增加Z的量②增加X的量③升温
④降温⑤使用催化剂
参考答案:
I.(1)①放热② == II.(1)变大(2)③⑤(3)③

19. 在酸性条件下:
①KBrO3能将KI氧化成I2或KIO3,其本身被还原成Br2;
②KIO3能将I-氧化为I2,也能将Br-氧化成Br2,其本身被还原成I2。

(1)上述反应所涉及到的粒子氧化性最强的是(填离子符号);
(2)写出一个能证明氧化性Br2>I2的离子方程
式;(3)向含有KI、H2SO4的溶液中加入KBrO3溶液,若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只有I2和Br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要得到1mol还原产物转移电子数目为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IO3- (2分) (2)Br2+2I-=2Br-+I2(2分) (3) 2KBrO3+10 KI+6H2SO4=6K2SO4+5 I2+Br2+6H2O (2分)方程式1分,电子转移1分。

I或碘元素(1分),10N A或6.02×1024(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