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洋水师战败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洋水师战败原因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简介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北洋水师战败原因
一、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

清政府的专制体制及其必然带来的政治和经济的腐败。

从身居要位的历届海军大臣,到北洋舰队普通的一员,大家首先考虑的不是民族国家和军队的利益,而是个人的利害。

再强大的部队,也难以抵御这种腐败的侵蚀。

随着满族中央政权的衰弱,汉族官僚李鸿章等人纷纷崛起。

他们办洋务、兴局厂、练新军,轰轰烈烈。

在相当一部分满清权贵们看来,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

因此,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军就是打击李鸿章。

户部尚书翁同,以太后修圆为借口,连续两年停止发放海军装备购置费,以限制李鸿章。

后来恭亲王失势,李鸿章失去台柱,更加势单力薄。

他不得不与醇亲王以及各位满族朝臣和好,满足醇亲王挪用海军经费(实际上削减海军实力)的要求。

李鸿章则欲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庇荫,就是这样一些人在掌握着北洋海军的命运!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

海军只是他们各自政治角逐中的筹码,谁还真正为海军的发展考虑?
二、上行,下效,鼓励狗才的体制中必然包含着排斥英才的事实。

在这种体制中的民族国家和军队,纵有铜墙铁壁,最终也会被摧
毁;纵有匹夫之勇,终究无力回天。

多种资料证明,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后,军风被各种习气严重毒化。

当时,北洋军舰上实行“责任承包制”,公费包干,管带负责,节余归己。

因此,各船管带平时把经费用在个人前途的“经营”和享乐,无暇对船只进行保养和维修。

打仗用的舰船不但不保养备战,反而为了个人私利挪作他用。

军队参与走私,舰船常年不作训练,这已不是海军的个别现象。

由于只对上、对个别掌握着自己升迁的权势负责,而无须对下、对民族国家负责,因此,欺上瞒下,蔚然成风。

平日里演练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

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先量好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百发百中。

不明真相者还以为自己强大无比、不可战胜呢!
还有一件事情令作者金一南先生无法解释:北洋水师发展到1894年大阅海军时,定、镇两艘铁甲舰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三枚定远一枚,镇远两枚,只有练习用弹库藏尚丰!对此,李鸿章不是不知:“鸿章已从汉纳根之议,令制巨弹,备战斗舰用”,但最终因为他“个人”内外交困,忙于政治周旋,因此正事一直没有落实。

这样一支军队,这样一种军纪和作风,这样地腐败和糜烂,一旦打起仗来,如何不败?
三、不败才是奇怪的:先看布阵。

当战场不再是操演场时,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就陷入混乱。

丁汝昌的命令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掎角鱼贯之阵。

而到刘步蟾那里竟然变成了“一字雁行阵”。

而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短时间内阵形如此变乱,说明了什么?即使如此勉强的阵形也没有维持多久,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能复成型。

再看开战。

战争一开始,平日缺乏现代素质的官兵在有效射距外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

一炮之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再勇敢的士兵,无人指挥,又有何用?这就是平日严阵以待、训练有素的舰队?
再看战场厮杀。

激战中落伍的日舰“比睿号”冒险从我舰群中穿
过,我定远舰在相距四百米距离上发射鱼雷,未中。

日本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远舰时,定远向其发四炮,又有两炮未中。

战场上只有由硬件和软件联合构成的实力,没有虚假和侥幸!黄海海战中,日舰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对军人来说,很多东西仅凭战场上的豪壮是不能获得的。

往往最为辉煌的胜利,孕育在最为琐碎枯燥、最为清淡无味的平日训练之中!
四、军队平日腐败,战时必然要付出高昂代价。

力图隐瞒这一代价,就要借助谎报军情。

这也是北洋海军的一个特点。

黄海海战,丁汝昌跌伤,舰队失去指挥,本因我方在有效射距外仓促开炮,震塌飞桥,奏报却成为“日船排炮将定远望台打坏,丁脚夹于铁木之中,身不能动”!此战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经远、扬威、超勇、广甲等五舰,日舰一艘未沉。

李鸿章却电军机处“我失四船,日沉三船”。

一时间除参战知情者外,上上下下多跌进自我欣慰的虚假光环之中。

不能战,以为能战;本已败,以为平,或以为胜!北洋报沉的日舰后又出现在围攻威海的日舰行列中。

但直至全军覆灭那一天,我军谎报军情未曾中止。

1895年2月,左一鱼雷艇管带王平驾艇带头出逃,至烟台后先谎称丁汝昌令其率军冲出,再谎称威海已失。

陆路援兵得讯,撤销了对威海的增援。

陆路撤援,成为威海防卫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