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初中学生形成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音乐思维无法满足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的影响下,针对音乐课堂学生深度学习进行实践和研究,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或者具有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把握音乐学科的本质思想和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成为一名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一、初中音乐教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在“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音乐教师的必然选择,而深度学习理念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在深度学习方面,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对音乐展开自主探究与思考活动。
在课堂中,老师必须了解到学生在音乐知识基础与课程理解上存在的差距,必须按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逻辑习惯思考教育问题。
同时老师必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有效处理学生的学习问题,必须考虑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需要才能有效推动音乐核心素质的发展。
学生通过对音乐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进行体验与感知,会对音乐知识的本质产生探究欲望,从而能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构建起关联,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对自身所学的音乐知识灵活运用,实现对
音乐知识的积累并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二、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基于课程标准,定位教学内容
“深度学习”不同于“加深难度”,难易是根据学习者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说的,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群体对同一种内容的认知有所差别,是根据相同水准的内容深刻发掘其后面所暗含的隐性信息价值,有利于高阶思维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学习者群体对知识点的建立,最后进行转化,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所以,推进深度学习的教育內容并不能单纯地扩大知识容量和增加难易系数,而应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在满足学习者群体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准的前提下设定合理、适当的教育内容,以启发学习者群体形成敏锐观察的科学意识。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讲究轻重缓急,并且做到明确清晰。
针对初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强化目标设计,围绕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唯有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规范才能对教材做出精确的定位。
2.深度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
初中音乐学科知识点比较广泛,老师要运用学生周围的现象,来启迪学生的思考能力。
而多数中学生并没有实践探究和创造实践的能力,对音乐知识探索兴致也不高,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质的培育。
因此,教师们可以把核心素养和深入学习融为一体,从深度掌握与认知中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从而克服初中生在音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在初中
□ 王巧红
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
—
以初中学段音乐教学为例
12
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音乐课程的设计,采取的教学模式多数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然后依据笔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其实,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遇到音乐问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参与生活实践,把理论的音乐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学生只能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很难提高的。
新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中音乐学科深度学习策略
1.知识预热,引导高阶思维
深入学习并非使学习者完全掌握难度很大的音乐知识点,而是深入地发掘音乐知识点的含义,由此来发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推动学习者的知识点形成与转化。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进行深入学习,不要只增加内容、提高学习难度,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用有趣的课前引导与知识预热,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由此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在课堂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这样,老师们才能利用有趣、幽默的方法开展知识预热活动,给学生们创造感受与探索的机遇,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中引入的方法很多,究竟怎样的导入方法更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学习呢?老师还需要创造情景以刺激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
例如:讲解“乐海泛舟第一课《摇篮曲》”这节课时,老师采用先声夺人的教学方法,通过自身的范唱,在学生聆听时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创设了问题情境,向每个学生发出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迅速回答出正确答案。
接着老师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作曲家的名字叫什么?然后播放视频,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欣赏完后对比两首歌曲,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 。
此时在学习者的大脑中,正经历着搜索知识、获取信息、建立假说、逻辑推理等错综复杂的过程。
所以,创造一种真正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是把学生们带入深度学习的关键。
3.多元性
运用“听、唱、读”等多元立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知识。
听。
培养听觉感知能力,是初中音乐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每一课都涉及和听觉有关的训练,在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听觉训练”板块,根据本单元所学重点知识,针对所有音乐要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听觉,同时丰富学生对各类乐器音色的认知。
唱。
唱是让学生最直接地感受音乐各种要素的方式。
初中音乐课十分重视“唱”的训练,课本上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要求学生背唱或熟唱。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音乐要素的认知,另一方面使学生可以根据歌词或乐曲的韵律理解乐句韵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
读。
首先,学生在最初学习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聆听模仿能力,以及掌握节奏、视唱乐谱等内容,不增加学生的识谱压力。
在掌握了音乐基本知识后,再由浅入深,配合学生学习进度和认知发展,逐步增加乐谱标记,丰富音乐效果。
总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初中阶段音乐学科的深度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预热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地探究,并运用反思的方式解构深化知识,以提升他们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实证探究》(立项编号:JCJYC221401050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教学研究室)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