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正确摆放早产儿体位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正确摆放早产儿体
位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正确摆放早产儿体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其体位摆放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不同时点早产儿体位评分情况。
结果: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早产儿膝、踝关节、足部、髋关节、手部、颈部、肩部、头部等部位体位评分结果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早产儿体位正确摆放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其不同身体部位体位评分情况的改善,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摆放;早产儿;体位
早产儿适当的体位摆放有助于其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保证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其提供舒适的休息体位,而不合理的早产儿体位会增加其头颅畸形、颅内出血、重度窒息、呼吸暂停等风险,并会对其睡眠周期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然而,当前我国对于早产儿体位摆放尚未形成统一认知,仍然沿用2021年婴儿体位评估工具(IPAT)来评估早产儿体位摆放情况。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男性31例,女性19例,胎龄范围28~37周,均值(32.44±4.12)周,体重范围1012.32~1335.62g,均值(1155.23±144.62)g,疾病类型:颅内出血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败血症4例,肺炎1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
24例。
治疗方法:吸氧6例,无创呼吸辅助支持治疗14例,有创呼吸辅助支持治疗7例。
1.2方法
第一,计划(P)。
组建早产儿体位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新生儿个性化发育支持及评估(NIDCAP)培训,结合“早产儿卧位”、“体位工具”、“早产儿正确体位”等关键词进行文献搜做,对其体位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确定早产儿正确体位评估工具。
第二,实施(D)。
通过PPT的方式向新生儿科护士进行理论讲解,使其了解早产儿体位护理的作用和意义,告知其婴儿体位评估工具(IPAT)的用法,通过一对一演练的方式,指导其掌握正确摆放早产儿体位的方法。
婴儿体位评估工具(IPAT)共计6个项目,膝、踝关节、足部、髋关节、手部、颈部、肩部、头部等,每项评分0~2分,合计0~12分,评分越低则其体位摆放合理性越差。
第三,效果检查(C)。
护理人员结合婴儿体位评估工具(IPAT)的评分情况,对错误体位和正确体位分别进行展示,让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错误。
第四,处理阶段(A)。
护理小组每周组织例会分析和总结护理工作证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进入下一PDCA循环。
1.3观察指标
对早产儿PDCA 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膝、踝关节、足部、髋关节、手部、颈部、肩部、头部等部位体位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团队全部工作人员均通过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记录,经SPSS22.0软件对表格进行处理分析,以此为依据判断整体疗效。
2结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早产儿膝、踝关节、足部、髋关节、手
部、颈部、肩部、头部等部位体位评分结果均高于实施前,不同时点早产儿体位
评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时点早产儿体位评分结果比较[分,x±s]
时间膝、踝
关节、足部
髋关节手部颈部肩部头部
实施前
0.98±0
.12
0.90±0
.21
0.96±0
.11
1.53±0
.22
1.14±0
.22
1.44
.22
实施后
1.77±0
.21
1.84±0
.33
1.44±0
.21
1.93±0
.32
1.78±0
.31
1.94
.42
T值23.09616.99314.3177.28411.9057.45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住院期间的环境与其在子宫内的环境截然不同,因而针对于早
产儿护理,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神
经发展,这就凸显出了早产儿正确体位摆放的重要性。
因肌肉力量不足和宫内屈
曲首先,早产儿会出现依赖于平面姿势的情况,髋部出现外展或是外旋体位,骨
盆成直线,脊柱扁平,肩部表现为内收或是外展姿势,这也是其发生颈部和头部
外旋的原因[1]。
中线屈曲体位有利于保证早产儿生理和行为的平衡与稳定,进而
减轻体位造成的压力,为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支持,也有助于其循环功能和
呼吸功能的改善。
同时,体位护理也能够保证其生理功能的稳定性、促进骨骼肌
肉和自主神经发育,最终阻碍大脑发育、骨密度提高、体温调节和皮肤的完整性
等[2-3]。
在早产儿体位摆放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及时
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次医学研究过
程中,针对于早产儿体位护理工作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开展PPT方式的讲解培训,配合临床实践、一对一教学等,使其深入了解早产儿体位正确摆放的意义和方法,强化其护理能力,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护士作为早产儿发展性照
顾的直接实践者,体位姿势摆放是日常最基本的护理内容[4-5]。
参考文献:
[1]张研婷,杜荣,刘琴,等. PDCA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
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10):921-922.
[2]张秀平,吴琼芳,高群,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18(7):665-669.
[3]刘丽,文成,吴宏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中 PDCA循环管理模
式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19,32(3):121-124.
[4]欧阳晓红,谭万彩,丘惠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
理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31-132.
[5]陈月凤,张金凤,于艳彬,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同环境状态对早产儿
康复过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4):2593- 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