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最终将由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维持中国空间站正常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核能B.太阳能C.红外能D.引力能
3.中国空间站所处高度位于大气层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
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而产生的发光现象。
2023年12月1日19点,我国漠河北极村再现极光,专家据此推断太阳活动进入高峰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极光产生有关的太阳活动是()
A.太阳黑子B.耀斑
C.太阳辐射D.日冕物质抛射
5.下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可能出现在()
A.2026年B.2030年C.2034年D.2039年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我囯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四川广安市的民众手机收到了预警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Ⅰ圈层B.Ⅱ圈层C.Ⅲ圈层D.Ⅳ圈层
7.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振动幅度的差异B.横波和纵波传播方向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8.预警信息显示广安市武胜县的预估烈度为2.1,相对于武胜县,积石山县的烈度()
A.一样B.更大C.更小D.无法比较
近日考古学家在珠峰地区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它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早在恐龙称霸陆地之前,鱼龙就成为海上霸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生物化石最有可能与鱼龙化石在同一时期的地层中发现的是()
A.被子植物B.哺乳动物
C.裸子植物D.三叶虫化石
10.下列关于该时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
B.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C.蕨类植物繁生,为重要的造煤时期
D.现代地貌格局与海陆分布基本成型
溶洞是地层中的岩石被流水所溶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
左图某同学拍摄的张家界黄龙洞景观图,右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地区某溶洞断面。
该溶洞在不同高度分布着3层水平溶洞,形成时间各不相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同学拍摄到左图中美丽景观的位置是()
A.第一层溶洞B.第二层溶洞C.第三层溶洞D.洞顶
12.在第一层溶洞洞顶该同学能看到()
A.石笋B.石钟乳C.石芽D.钙华
13.图中3层溶洞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
A.一、三、二B.二、一、三C.三、二、一D.一、二、三
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
2023年2月17日,受北方沙尘传输影响,我国南方多地出现浮尘和灰霾天气。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晴天比阴天弱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不能给地面补充热量
15.针对灰霾污染地,下列情况会加剧污染的是()
A.大雨B.逆温C.暴雪D.狂风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面、实线为等压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若该地位于我国南海地区,则其受热状况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受热辐合上升
B.受冷辐合上升
C.受冷下沉辅散
D.受热下沉辐散
17.易形成这种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区
B.冬季晴朗夜晚的山顶
C.夏季晴朗白天的城区
D.冬季寒流流经的海面
2023年1月18日,新疆阿勒泰出现“石头开花”(下图)的奇景,是因为气温突降时石头比水降温快,水气会凝结在石头上,从而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开满了像白莲花一样的“冰霜花”,每朵花由细碎的冰晶构成,其形成环境比较严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形成“石头开花”的环境比较严苛,除气温骤降外,对水文的要求有()
①冰封的水面②极低的水温③相对较高的水温④流动的溪水
A.①③B.①④
C.③④D.②④
19.容易出现“石头开花”现象是()
A.多云的白天B.晴朗的清晨
C.大风的黄昏D.阴冷的午后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洋流①的成因和性质正确的是()
A.盛行西风暖流B.密度差异寒流
C.盐度差异暖流D.海平面高低寒流
21.与①洋流相比较,③洋流的特点是()
A.水温高、盐度低B.水温高、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D.水温低、盐度高
22.图中N海域()
A.盐度高,且容易结冰
B.海雾多,利于航行
C.盐度高,渔业资源贫乏
D.表层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
张家界市永定区罗水乡龙凤村龙凤梯田相传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因稻田肥沃,米质优良,多为兵家囤粮之地。
龙凤梯田以龙山与凤山两山为主体,站在山顶看具有“龙飞凤舞之势”上下落差1158米,已成功上榜“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梯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梯田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
A.与河流平行B.与等高线平行
C.与山脊线平行D.与道路平行
24.图中梯田中的土壤是()
A.疏松透气的紫色土B.肥力较高的黑土
C.保水保肥的水稻土D.呈弱碱性的黄土
25.下列有关梯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梯田减少水流冲刷,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B.梯田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C.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提高农田的利用率
D.梯田通风透光条件较差,不利于作物生长
26. 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抛弃月球;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利用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流浪2500年后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
比邻星是除太阳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质量为太阳1/8,亮度也比太阳暗。
材料二:下图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
(1)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实施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D.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流浪地球计划借助木星给地球加速,其在材料二的位置是____。
(填字母)
(3)材料二中,在太阳系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____。
(填名称)
(4)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的普通性表现在与其它七颗行星在绕日公转时具有同向性、____性、共面性。
(5)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提供光热资源B.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C.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D.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
27.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俯瞰中国,介绍了中国东南西北中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生态,立体化展示了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风貌及社会形态,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了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
下图为国内四种不同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处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B.乙—随着流速减慢,在河湾的凹岸形成浅滩
C.丙—远观该景观,金字塔形尖峰为孤峰
D.丁—随时间的推移,该景观最终会消失
(2)形成甲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其所在地岩石按成因主要为____岩。
(3)类似于乙图的河湾在平原地区也很常见,其中有一些河湾会进一步演化发生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称为____。
(4)天山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天山一号冰川属于____冰川(填“大陆”或“山岳”)。
28.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和海陆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M、N两地中温度较高的点是____(填字母),点③和点④中气压较低的是
____。
(2)热力环流圈abcd的环流方向是____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若该地区此时地面风向如右图所示,则M、N两地中____为海洋,且风力最强是在一天中的____。
(选择题)
A.8时--13时
B.13时--16时
C.16时--20时
D.20时--次日8时
29. 如左图所示,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
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填出图中水循环相关环节的名称:⑥____,⑨____。
(2)古人曾发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感叹。
此诗句所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循环,体现“黄河水西归”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序号)。
(3)鱼鳞坑在黄土高原较常见,主要是因为建成后能减弱右图中的____(填序号)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4)在鱼鳞坑山坡上种树的位置是在____(填“坑内”或“坑沿”)
30. 市内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八大公山(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西北部)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考察中发现该地土壤呈红棕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
下左图为土壤中物质循环图,下右图为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在海拔较低处看到的原生植被类型是____。
(2)上左图代码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上右图中①表示土壤组成物质是____。
(3)该地土壤中腐殖质少,也就意味着上右图中____(填序号)占比较低。
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