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4期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V
o1.25.No.42015年12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Dec.2015收稿日期:2
015-08-17基金项目:2
013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实现路径的研究与实践”(XJK013CGD066);2015年湖南省教改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湘教通[2
015]291号)。
作者简介:汤菊平(1
975-),女,湖南益阳人,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培育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汤菊平
(湖南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南湘潭411104
)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应承担的重要职责。
明确课程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基于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法的设计,探讨实践教学环节对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原理”课程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15)04-0104-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作为高校思政课核心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原理”课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
一 “原理”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原理”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立场、观点、方法教育的重要任务,其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要求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在人才强国的今天,他们政治素质的高低,主流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育
的好坏,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
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与青年学子座谈时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总书记用“扣扣子”的形象比喻,指明了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也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二)高校加强“原理”课教学是践行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代大学生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日趋深入,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网络对青年的影响越来越深。
当代大学生更多了对民主、自由、平等的独立思考,张扬个性,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社会。
如何行之有效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原理”课程教学来说,要想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就应该科学设计,精心施教,以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结合课程特点,将培育工作贯穿始终,切实做到在教育教学
过程中,着力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大学生学好其他思想理论课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帮助大学生在认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好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找准课程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统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阵地。
切实通过加强“原理”课的教学,促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二 “原理”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要让“原理”课程的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切实发挥实效,就必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做好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大学生牢牢吸引住,在思想上深深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烙印。
(一)做好“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原理”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学内容中,而是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重新组织的基础上,以人类解放为主题,以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为着力点,发挥马克思主义自身独特的社会理想和精神追求对价值思维的引领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价值。
在教学内容中,应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侧重。
比如,在讲授“真理与价值”时,应重点突出价值多元论的错误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等内容。
“价值多元论”从严格哲学意义上是错误的。
因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元”的价值观是根本性的,主流形态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自由化、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在中国甚至青年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们都不是“元”价值观,而是作为主流价值观的补充,但是它们和主流价值观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元”与“元”的关系。
作为“元”的根本性的价值观只有一种,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成长,也有利于家庭幸福和国家发展。
在讲授“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时,可以让学生重点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明白实现社会的富强、民主,必须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讲授“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时,可以比较资本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
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原理”这门课程所蕴含和对应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及实践意义,在教学内容讲授过程中,重点进行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做好“原理”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原理”课的教学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和特点,按照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探究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向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推动教学相长,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突出问题导向,由既定的结论灌输,向研究问题、探索科学结论的研究型教学转变,促使学生首先研读教材相关理论,进行思考,得出问题的初步答案;二是突出互动式教学,由教师单一的课堂讲授,向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三是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向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社会发展成果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四是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由指标式学习向自我学习转变;五是改革考核方式,由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将平时的调研报告、读书笔记、专题研讨、小论文写作情况综合考量,向以提升学生理论思维水平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核方式转变。
因此,“原理”课教学就必须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通过微信、微博、QQ等形式,搭建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畅、自由的思想交流渠道,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三 “原理”课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实践性环节设计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这就要求“原理”课除了加强课堂教学之外,必须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放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去
5
0
1
第4期 汤菊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检验。
因此,必须对“原理”课的实践性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和认真实施。
(一)
“原理”课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举措
“原理”课的社会实践,是为了提高原理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学生深刻、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在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始终围绕如何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品行。
(二)“原理”课实践性环节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
通过“课外精读原著”、“撰写读书报告”、“展开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学生乐于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性认识,对照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引导活动,如结合升国旗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培养爱国热情;我看入党誓词谈心会;教师节的感恩活动;社区义务活动等等。
此外,还应组建一些大学生社团,如大学
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通过专题指导,鼓励学生开展多形式的价值观研究和实践活动,如针对大学生价值观、择业观、恋爱观、学习观的状况开展学术研讨。
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好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原理”课的教学内容,拓展课程的教学范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层次,另一方面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消除逆反心理、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原理”课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增强实效,形成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 何 健,
董小玉.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N].光明日报,2014-10-09(16).
[2] 孙志海,
袁久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3] 娜日斯,
张桂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4
).[4] 张国林,
张伟莉.培育榜样工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者[J].中国高等教育,2015(8).[5] 鹿 红,
王 丹.论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辽宁警专学报,2011(3).
Reflection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Values in the Teaching
of“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TANG Juping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of the teaching of“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the course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re values,and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promotingthe core values of colleg
e students.Key words:the teaching of“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values;way
of realization6
01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
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