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统编版(2024新版)-历史-上册-[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1.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3.了解东汉的建立及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成语:乐此不疲、危在旦夕、披荆斩棘、举足轻重、有志者事竟成。
提问学生这些成语的出处。
【学生活动】通过课前学习任务,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新知探究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教师活动】出示两汉历史时间轴及材料,讲解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公元9年,外
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
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了解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
“新”。
(一)东汉建立
【教师活动】出示东汉历史时间轴、材料,讲述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活动】知道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进行讲解,提问:东汉初年,光武帝面临怎样的社会局面?
【学生活动】知道东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
(二)光武中兴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对材料进行讲解。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写光武帝为巩固统
治采取的措施。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及教材,将表格中光武帝在经济、政治、民族关系方面采
取的措施填写完整。
知道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山和山林给予农
民耕种,并减轻田租;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教师活动】出示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政策对比表格,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通过对表格的分析,了解西汉初期与东汉初期的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
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教师活动】提问:对比西汉初期与东汉初期的政策,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从中获得的启示是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治世局面。
【教师活动】出示人口统计表,引导学生阅读统计表,感受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经
济的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统计表,知道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
比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东汉画像砖中描绘的集市》《东汉宅院画像砖》《东汉击鼓
说唱俑》,加深学生对光武中兴时期兴盛局面的理解。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和图片《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感受东汉时期社会
经济的发展。
【学生活动】通过材料和图片,知道东汉时期,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教师活动】出示“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让学生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岁?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计算并回答。
(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师活动】出示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讲述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朝政就由皇帝的母亲皇太后主持。
皇太后要掌控朝政,往往依靠自己的父兄,使得皇太后的亲族进入朝廷,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操控,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限制乃至除掉外戚。
宦官帮助皇帝限制和铲除外戚的势力,得到皇帝的宠信,把持朝政,又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反复出现,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为了扩大势力,外戚和宦官集团又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
(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其反映的政治状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材料反映了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和图片《东汉绿釉陶水亭》,引导学生回答豪强大族势力的膨
胀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通过材料和图片《东汉绿釉陶水亭》可知,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是东
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三、黄巾起义
【教师活动】讲述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再也无法忍受黑暗统治,反抗的情
绪在民间蔓延,各地相继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但都被朝廷镇压下去,引导学生分
析黄巾起义的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
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民生困苦,以及反抗情绪在民间的蔓延。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及表格,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活动】完成黄巾起义相关知识的表格,知道黄巾起义是张角在184年领导的一
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课堂小结
光武帝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巩固了统治。
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以及农民起义,削弱了东汉的统治,使国家由统一走向了分裂。
纵观中国历史,即使中间有过分裂,但总体一直向着大一统的趋势发展。
因为在大一统的趋势下,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兼容并包。
板书设计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25年洛阳刘秀
(二)光武中兴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
三、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
有组织、有准备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