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感悟生活中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数学课堂上感悟生活中的美
数学中存在美,让生活中的美走进数学课堂,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
联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去创造,使德、智、体、美和谐协调地发展。
使审美教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数学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
因此,学校的数学活动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对数
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进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是调动学生学习数
学积极性的手段之一。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简练、概括、精确、富于形象化、理想化,数学语言和其它文学和艺术一样,也是有美的特点和形式。
同
样能吸引人,关键是我们师生如何探究这种美,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美,那就让生活中的美走
进数学课堂吧!
数学中存在美。
从下面三个方面论述数学中的美。
1、数学形式的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形式的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所要求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用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然后反过来又解释更多的现象,这正是我们数学的威力美的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一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使学生经常
体验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增强“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的认识,强化学习兴趣。
数学的对称性和和谐性对称就是整体各部分间的相称与相适应;和谐就是谐调。
数学中的对称性和和谐性处处可见:
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建立了一个美妙的平面几何体系,两千多年来获得了多少的
赞叹,以致一些大科学家称它为“雄伟的建筑”、“壮丽的结构”、“巍峨的阶梯”。
而建立在完
备的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几何,基础之牢固,结构之严谨,内容之丰富,使这“雄伟的建筑”
更加富丽堂皇,但若稍改变基础—欧几里德几何和第五公设,又成了另外的宫殿—罗氏几何
和黎曼几何。
还有前面提到的“黄金分割”,等等。
2、数学推理的严谨
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所追求的目的。
恩格斯说:“数学以确定的
完全现实的材料作为自己的对象,不过它考察对象时舍弃其具体内容和本质的特点。
”
当然,数学的美不是以艺术家所有的色彩、线条、旋律等形象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
象为一些符号或公式,并通过演绎构成一幅自然的完美图景。
如果不是夸大的话,我想数学
思辩的魅力也如音乐作品中感人肺腑的优美旋律一样久久地在胸中萦绕、升华。
美的事物能唤起你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你发现,得到美的事物,我们数学教育应该体现
这一点。
3、数学教学与美育
审美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他的任务是通过全面培养人的感知美、鉴赏美和进行评价的能力,
以逐渐形成人对生活中、艺术中、科学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收能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培养
学生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就智育和美育来说,美育离不开知识
的学习,在智育活动中,能进行审美活动,同时美育也能促进智育,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元素;一经教师之提醒,则学者自感无穷之兴趣。
”美育能诱
发人的创造力,能促使创造性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家知道,直觉在科学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直觉的思维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它是从事实到理论,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思维工具。
而任
何水平的数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学生对他所处理的数学对象有一个可靠的直觉,获得直觉
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纯形式、表面理解的时期,然后逐步将理论提高、深化。
从纯形式到
深化提高的理论,直觉审美机智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处处存在着美,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数学教学过
程中,我们有责任承担审美教育的重任,让生活中的美走进数学课堂,使审美教育给我们的
数学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