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5单元《庄子》选读第20课《尊生》
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17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 . 篡位编纂攥紧拳头切中肯綮
B . 殚力掸子肆无忌惮箪食壶浆
C . 敖包遨游受尽煎熬独占鳌头
D . 舀水韬略罪恶滔天循规蹈矩
2. (2分) (2017高二下·伊春期中) 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 日出江花江胜火
D . 引人入胜
3.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见笑于大方之家
B . 河伯欣然自喜
C . 计中国之在海内
D . 是非坎井之蛙与
4. (2分) (2019高二上·莆田月考)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腾蛟起凤
A .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 .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C . 宾主尽东南之美
D .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 (2分)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划线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听其声问其人
②遂命酒命曰《琵琶行》
A . 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B . 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C . 两个"其"指代对象相同,两个"命"意思不同。
D . 两个"其"指代对象不同,两个"命"意思相同。
6.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信”,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 低眉信手续续弹。
D .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信夫!
7. (2分) (2017高一上·南宁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个现代都市里,很多文学膜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陌生的异乡,蜗居在亭子间,试图一展身手。
②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在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③或许只有加强内部的政治团结,才是欧洲走出经济泥淖的终南捷径。
④我的同桌以前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自从老师找他谈话之后,他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⑤老皇帝病危,皇太子之间勾心斗角,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帝业不绝如缕。
⑥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时就会感觉苦不堪言,正襟危坐,只盼着快点下课结束煎熬,甚至以后一上这门课就头疼。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②④⑥
8. (2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在家里犯罪嫌疑人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 .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 . 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 . 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9. (9分) (2019高一上·厦门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特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己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① ,一鹳②横空而来,“咯咯” 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鹤又"咯咯” 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③ ,遂俯冲鹊巢,街一赤蛇吞之。
群鵲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
[注]①未几:没有多久②鹳:guàn,一种鸟,嘴长而直。
③匝:周、圈。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骨已尽矣悲鸣不已。
B . 一狼径去俄而扬去
C . 盖以诱敌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D . 狼亦黠矣二鹊亦尾其后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例句:衔一赤蛇吞之
A . 久之,目似瞑
B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10. (17分) (2020高一下·天津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释】①仇雠:仇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B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C . 泣下沾襟泣:哭泣
D .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追究根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B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膏斯民
C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既得其尸于井
D . 及凯旋而纳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下列四句加点的词,与“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 .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B .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 . 择善而从之
D .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 .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5)文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B . 序: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写的一篇短序。
C . 《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儒家五经之一。
D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B . 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C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D . 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6高三上·大田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之所以喜爱中国结,①。
中国结是绳线的编织物,“绳”与“神”是谐音的,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便是佐证;②,因此人们也将“绳”视为龙的象征。
对于“结”字中国人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无论是结义、结拜、结社、结盟,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③;“结”还与“吉”谐音,所以人们也认为“结”是吉祥、好运的象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8题;共17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答案:10-4、答案:10-5、答案:10-6、
答案:10-7、考点:
解析: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