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探源(十四)解开《山海经》丹朱称帝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探源(十四)解开《山海经》丹朱称帝之谜(2020-12-15 10:07:21)
丹朱者,传说中古代第一位围棋高手,朱姓的先祖,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据《史记》等史书记载,丹朱为帝尧长子,因为性情傲慢,故尧禅让帝位于平民出身的舜而不予丹朱。
但千古奇书《山海经》却称他为帝丹朱,与帝喾、帝尧、帝舜等三人并列,还有大禹为他们造帝台。
《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海色清澄的“华夏探源”系列博文通过论证《山海经》中的众帝之台实为今埃及境内的金字塔,而华夏上古文明所在的西土即是非洲,已将帝喾、帝尧、帝舜和大禹对标到古埃及第四和第五王朝的四位法老。
本文我们将通过解开丹朱称帝之谜,进一步验证华夏帝王与古埃及法老之间的对应关系。
古籍中除《山海经》外并无丹朱称帝之说,但有同时代的帝挚。
他是帝喾之长子,尧之兄,在位九年,因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故将帝位禅让给了尧。
所以帝尧并非直接从帝喾继位,中间还隔了一个帝挚。
那么帝挚会不会就是丹朱呢?
粗看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史记》等多部古籍都明确说丹朱是尧的长子,而非帝喾之长子。
真正的线索在《竹书纪年》这本晋代才出土的史书中,这本书因在战国时就随葬埋于地下,幸运地躲过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因而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记载往往更为可靠。
关于丹朱,《竹书纪年》有这样的记载:
(帝尧)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就是说帝尧让后稷(周人祖先)把名为朱的帝子流放到丹水。
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丹朱名为朱,后世称丹朱,是因为他被流放于丹水之故。
《竹书纪年》中丹朱的身份是帝子。
当时帝为尧,丹朱不就是尧的儿子吗?为什么这反而可以说明他可能就是喾的儿子,尧的兄长呢?
这是因为帝子,王子之类,虽然顾名思义指的是国王的儿子,但它还是一种正式的封号。
商末昏君纣王有个重臣叫比干,因为民请命,直言劝谏而为纣王所杀。
《竹书纪年》称他为王子比干,那他就是纣王的儿子吗?当然不是,他实际上是纣王的王叔。
王子的封号,是比干在其父商王文丁那里得到的,并不会因为文丁的去世而改变。
类似的例子在《竹书纪年》中还有好多,如王子多父,王子朝,王子颓等等。
可以说除了极少数,书中的王子都是死去帝王的儿子,而不是当前帝王的儿子。
因此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丹朱极大概率是喾的长子而非尧的长子。
司马史当然没有机会看到《竹书纪年》,我们也不知道司马迁当初参考何种原始史料。
不过,如果他看到的也是类似于称丹朱为帝子的记载,那么他将丹朱错认为是尧的儿子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看古埃及。
在胡夫(也就是帝喾)和哈夫拉(也就是帝尧)之间,也有一帝名为德吉雷夫。
德吉雷夫执政的时间是8年,和丹朱执政的9年相近,他是胡夫的儿子,又是下一位法老卡佛拉的兄长。
也就是说德吉雷夫和前后两任法老的关系与丹朱与前后两位帝王的关系是一致的,都是先父子,再兄弟相传。
那么德吉雷夫是不是真的就是丹朱呢?
丹朱的名字叫朱,关于汉字朱的含义,百度说:
朱,指事字。
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朱”字(如图),就是一棵树木的象形:中间的一竖代表树干;上面向上伸的两个杈代表树枝;下面向下伸的两个杈代表树根。
在树干的中间,有一个短横,代表红色的树心。
由此巧妙地表达出“朱”字的本义:一种树木的名称,即“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木,属松柏。
总结一下:“朱”就是一种赤心的松柏。
那么德吉雷夫这个名字也是这个意思吗?
下面又是见证历史的时刻。
德杰雷夫写在王名圈里的圣书字王名分为三部分,左边是太阳,代表太阳崇拜,右边是条蛇,象征着帝王,而中间主体部分是一根柱子!不过这可不是普通的柱子,而是古埃及人十分崇拜,代表着创世之神卜塔(Ptah)和冥王奥西里斯(Osiris)的节德柱(Djedpillar )。
而节德柱的原型则来自黎巴嫩雪松。
这种名贵的松树产自黎巴黎附近的高山之上,终年常绿,树形美观,纹理通直,材质坚硬,有树脂,具香气,少翘裂,耐久用,深受古埃及人喜爱,如今则被黎巴嫩奉为国树。
最为重要的是,黎巴嫩雪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树干的边材白色,而中间的心材是红褐色的!
显然黎巴嫩雪松正是“赤心木”。
而德杰雷夫正是丹朱:他不仅出现在丹朱在帝王世系中应该出现的位子,连名字都是一样的!
华夏祖先自古耕耘非洲西土,自黄帝(古埃及称纳那尔迈或美尼斯)于公元前3100年统一上下埃及,又于商周之时迁至亚洲东土发展至今,历史绵延五千年从未间断。
作为后人,今日的我们应有足够的自信来突破传统地域思维的局限性,去发现和拥抱这段融合了东西两地人类最为古老文明精华的辉煌历史。
请读者继续关注我的博客/公众号,海色清澄会带来所有的答案。
2020年12月15日于海上九城。
【大地的指纹】【华夏探源】【文明密码】【东土西土】系列用
全新的视角揭开华夏文明的源头和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字和东迁之谜。
本文为海色清澄完全原创作品,如需转发或引用文中观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