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 技术要求陕西标准2020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要求、监测终端、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接口、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曳引驱动乘客电梯、曳引驱动载货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物联网运行安全监测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0—201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7024—2008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6895.3—2017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24476—201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的技术规范
GB/T24479—2009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特性
GB/T26465—2011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IETF RFC6749开放授权协议
IETF RFC8447互联网编号分配局对于传输层安全协议与数据报传输层安全协议的注册更新
3术语和定义
GB/T7024—2008、GB7588—2003、GB/T24476—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备installation
安装完毕并已使用登记的曳引驱动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3.2
事件event
设备运行过程中预计发生的状态变化。

3.3
消息notification
故障、事件等状态变化而自动推送到用户客户端的信息。

3.4
监测终端monitoring terminal
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运行统计、故障、事件、乘客乘梯状态和相关音视频数据的,具备采集、识别、分析、诊断、存储、报警以及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3.5
注册代码registration code
设备监管部门给出的设备使用登记编号。

3.6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supervision platform
对电梯等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和公众服务的信息平台。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4.1符号
符号在相应的图表中解释。

4.2缩略语
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认证。

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中国计量认证/认可。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H.26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的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格式。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一种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数据交换格式。

RS-485——一种串行通信接口协议。

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一种网络视频框架协议。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

5总体要求
5.1系统架构
5.1.1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包括协议转换装置、监测终端、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等。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组网架构如图1所示。

图1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组网架构
5.1.2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服务层、应用层等。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
的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图2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逻辑架构
5.2数据采集
5.2.1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可通过设备制造商应用平台或设备的RS-485公共输出端口采集附录A 规定的信息。

5.2.2物联网企业的监测终端应能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提供附录A所列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事件、统计信息及其发生的时间。

6监测终端要求
6.1连接性要求
6.1.1监测终端可集成在设备上,也可独立安装运行。

6.1.2监测终端采用设备的RS-485公共输出端口或外加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状态、故障、事件、统计信息等数据时,设备应不接受任何外部系统对设备的控制指令。

监测终端与设备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

监测终端应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加装的传感器应不对设备产生机械干涉和电气干扰。

6.1.3采用外加的传感器时,监测终端应与设备无电气线路连接。

外加的传感器应不影响设备原有的功能及运行安全。

外加的传感器应符合设备使用场所的要求。

6.2环境适应性要求
6.2.1监测终端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其输入电压值应不超过220V(±7%)。

监测终端采用直流电源供电时,其输入电压值应不超过12V(±5%)。

6.2.2监测终端应内置或外配备用电源。

在外部供电电源断开的情况下,监测终端应能保证持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2h。

6.2.3监测终端应能在-10℃~50℃环境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6.2.4监测终端应能在不大于85%RH环境湿度条件下正常工作。

6.2.5监测终端的电磁兼容性应通过具备CMA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并取得相应的检验报告。

检验内容应包括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无线电干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的试验和测量。

检验方法按照GB/T9254—2008、GB/T17626.2—2018、GB/T17626.3—2016、GB/T 17626.5—2019执行。

6.2.6监测终端的振动适应性应通过具备CMA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并取得相应的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包含振动适应性试验。

检验方法参照GB/T2423.10—2019执行。

6.2.7监测终端内置电信通信装置时,监测终端或内置通信单元应符合国家进网许可和CCC认证等管理规定。

6.3技术与性能要求
6.3.1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统计信息和故障、事件的时间,应以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为基准。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时间应以北京时间为准。

6.3.2监测终端的内部时钟应定期与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进行同步校正,周期应不大于15min。

6.3.3监测终端采集到的设备故障、告警、运行状态、统计等信息应实时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送,信息发送时延应不大于1s。

6.3.4监测终端应能接受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对于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和统计信息的查询,查询时延应不大于1s。

6.3.5监测终端与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应有安全策略,对数据应进行加密,对数据的远程读取应设置访问权限。

6.3.6监测终端应能存储最近产生的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统计信息和故障、事件等,数据记录存储数目应不小于100条。

6.3.7监测终端应能实时采集电梯轿厢内的音视频信息,并能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

6.3.8监测终端通过传输网络传送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音视频数据,应采用ONVIF网络协议标准进行数据传输。

6.3.9监测终端通过传输网络传送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视频数据,应采用H.264编码标准进行图像压缩,视频流帧率应不小于20帧/s。

6.3.10当用户通过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客户端对电梯轿厢内的乘客进行远程情绪安抚和规范性行为引导时,监测终端应能实时接收来自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客户端的语音数据。

监测终端应能对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通过加装在轿厢的语音输出单元播放。

6.3.11监测终端应能自动存储电梯轿厢内的音视频信息,音视频数据存储时间应不小于7天。

7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要求
7.1基本功能
7.1.1设备信息管理
7.1.1.1应能通过系统导入、人工录入等方式,收集并记录附录A.1要求的设备基础信息。

7.1.1.2所收录的设备基础信息,应能根据实际需要被授权用户执行新增、删除、查询、引用和修改等操作。

7.1.1.3所收录的设备基础信息,应能支持第三方接口执行查询、引用等操作。

第三方接口不可新增、删除和修改。

7.1.2机构信息管理
7.1.2.1应能通过系统导入、人工录入等方式,收集并记录机构信息,机构信息至少应包含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生产制造单位、安装改造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

7.1.2.2收录的机构信息,应能根据实际需要被授权用户执行新增、删除、查询、引用和修改等操作。

7.1.2.3收录的机构信息,应能支持第三方接口执行查询、引用等操作,但不可新增、删除和修改。

7.1.3用户信息管理
7.1.3.1应能通过系统导入、人工录入等方式,收集并记录所有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应至少包含设备管理员、维保人员、物业管理员、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员等。

7.1.3.2收录的用户信息,应能根据实际需要被授权用户执行新增、删除、查询、引用和修改等操作。

7.1.4远程实时监测
7.1.4.1应能通过监测终端采集的方式,收集并记录电梯轿厢内音视频数据和本标准附录A.2、A.3
要求的设备实时运行状态、运行统计信息。

7.1.4.2采用从设备制造商应用平台或设备的RS-485公共输出端口采集数据方式时,监测终端应仅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

7.1.4.3通过监测终端采集并记录的实时数据,应能通过文本、数字、图表、影音、动画等方式实时呈现在用户客户端。

7.1.4.4通过监测终端采集并记录的实时数据,应能被授权用户执行查询、引用等操作,但不可新增、删除和修改。

7.1.5故障告警管理
7.1.5.1应能通过监测终端采集、分析、诊断并记录附录A.4、A.5要求的设备故障、事件信息。

7.1.5.2收集到的故障、事件信息,应能通过短信、消息、提示音等方式实时推送到用户客户端。

7.1.5.3应能自动识别、筛查重复的故障、事件信息,确保信息不被重复上报和记录。

7.1.5.4应能实时识别和记录设备故障、事件状态的新增和清除。

7.1.5.5应能实时跟踪、记录、更新故障、事件及其对应的受理状态、处置过程、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信息。

7.1.5.6收集到的故障、事件信息及其对应的受理状态、处置过程、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信息,应能被授权用户执行查询、引用、标注等操作,但不可新增、删除和修改。

7.1.6困人应急救援
7.1.6.1应能通过监测终端自动分析、诊断设备是否处于困人状态,应能自动生成困人告警信息并实时、同步推送到设备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各类用户客户端。

7.1.6.2从监测到困人事件起,直至将困人告警推送到用户客户端的最大时延应不大于60s。

7.1.6.3应能自动识别困人设备的地理位置、设备名称与编号、当前所处楼层。

救援人员应能通过实时音视频远程核实被困乘客的状态。

7.1.6.4应能预先设定并生成设备困人应急救援预案。

7.1.6.5应能支持用户通过实时音视频远程与电梯轿厢内的被困乘客进行信息沟通、情绪安抚和规范性行为引导。

7.1.6.6应能实时跟踪、记录、更新困人告警的受理状态、处置过程、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信息。

7.1.6.7应能自动检索救援人员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地理位置、救援行进轨迹等信息,并能通过电话、短信、消息等方式对救援人员进行远程自动或人工调度。

7.1.6.8收集到的困人告警、受理状态、处置过程、救援轨迹、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等相关数据,应能被授权用户执行事后查询、引用、标注等操作,但不可新增、删除和修改。

7.1.7修理维保管理
7.1.7.1应能自动生成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设备维保计划任务,应能至少提前3天通知使用单位和设备维保负责人。

7.1.7.2在维保人员执行设备修理、维保任务的过程中,平台应能实时收集并记录被维保设备的地理位置、设备名称与编号、维保人员的身份信息、维保作业地理位置、作业时间、工作现场影像、用户反馈与评价等数据。

7.1.7.3应能通过电子签名、数字水印、数据加密等方式,对收集到的设备修理、维保数据进行防伪处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7.1.7.4应能将收集到的设备修理、维保数据自动转换为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制式电子工作单据,且可随时打印成为纸质工作单据。

7.1.7.5收集并记录的所有设备修理、维保数据或电子单据,应能被授权用户执行查询、引用、标注等操作,但不可新增、删除和修改。

7.1.8数据统计与分析
7.1.8.1应具备对设备基本信息、设备使用维护信息、设备故障告警信息、设备应急救援信息、设备运行频次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的功能。

7.1.8.2生成的统计数据应具备自动更新功能,且更新周期不大于24h。

7.1.8.3生成的统计数据应具备自动生成相关的周报、月报、年报等功能。

7.1.9运维管理
7.1.9.1应具备对数据进行备份与恢复的功能。

7.1.9.2应具备实时监测、诊断,以及向用户上报监测终端在线状态的功能。

7.1.9.3应具备收集并记录平台运行日志和健康状况的功能,并设置管理和维护用户操作权限。

7.2基本性能
7.2.1承载能力
能够接入的设备数量应不小于20万台。

7.2.2并发用户个数
7.2.2.1能够支持的并发操作用户个数应不小于500个。

7.2.2.2应能支持通过多个客户端查看同一部设备实时运行状态数据,且并发用户个数应不小于20个。

7.2.2.3应能支持通过多个客户端查看同一部电梯轿厢音视频数据,且并发用户个数应不小于10个。

7.2.3响应时间
7.2.3.1故障、事件等相关信息推送到用户客户端的最大时延应不大于1s。

7.2.3.2处理简单事务查询的最大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处理复杂事务(如数据统计分析类事务)查询的最大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0s。

7.2.4数据存储能力
7.2.4.1应具备数据存储、导入与导出的能力。

7.2.4.2存储的数据应包括设备基本信息、实时运行状态信息、运行统计信息、故障告警信息、应急救援信息、修理维保信息、轿厢音视频信息等。

7.2.4.3数据存储的要求:
——设备基本信息、故障告警信息、应急救援信息、运行统计信息、修理维保信息应保存到设备注销为止;
——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小于30天;
——设备轿厢音视频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小于7天。

7.3测试
应通过具备CMA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的测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安全性检测、功能性检测和性能检测。

8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接口要求
8.1一般要求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之间应能通过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

8.2接口协议
接口通信协议应采用HTTP或HTTPS协议,请求报文类型应为POST,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数据参数应采用JSON格式。

8.3安全认证
8.3.1接口功能: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之间应采用符合IETF RFC6749要求的OAuth2.0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
——在使用接口访问资源之前,应先获得访问令牌(Access Token);
——客户端在一定时间(有效期)内应可以使用访问令牌访问一个或多个接口资源;
——访问令牌的有效性可以随时被服务端撤销,在访问令牌到期或者被撤销时,客户端应重新获取一个新的访问令牌;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符合IETF RFC8447要求的256位TLS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不会被第三方窃取。

8.3.2接口交互要求:
——接口交互方式应采用“请求—应答”方式;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包含用户名、密码的安全认证请求报文,服务端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应向客户端发送包含身份认证结果和访问令牌的应答报文。

8.3.3交互方要求: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作为发起方,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发起认证请求,可获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的访问令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作为接收方,可接收请求并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答鉴权结果和访问令牌;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作为发起方,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认证请求,可获取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访问令牌;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作为接收方,可接收请求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答鉴权结果和访问令牌;
——平台之间互相鉴权应无先后顺序约束。

8.3.4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发起认证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gettoken_from_official_platform。

注:认证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1,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3。

示例1: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gettoken_from_official_platform
{
"platform_id":"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的id",
"secr_passport":"安全口令"
}
示例2:
{
"success":"true",
"token":"XXXXXX"
}
8.3.5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认证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gettoken_from_enterprise_platform。

注:认证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2,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4。

8.4基础信息接口
8.4.1接口功能:
——设备基础信息发生变化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记录数据变化时间;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通过基础信息接口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获取指定时间段内发生变化的设备基础信息列表,使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的设备基础数据保持同步。

8.4.2接口交互要求:
——接口交互方式应采用“请求—应答”方式;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获取设备基础信息请求报文,服务端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应向客户端发送设备基础信息应答报文。

8.4.3交互方要求: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为发起方;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为应答方。

8.4.4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发起同步基础信息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getinfo_from_official_platform。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5,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6。

8.5实时运行数据接口
8.5.1接口功能: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实时采集、记录、显示设备实时运行数据;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通过实时运行数据接口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上报相关实时运行数据。

8.5.2接口交互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推送实时运行数据的请求;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返回应答数据,并启动实时运行数据推送;
——接口交互时序如图3所示。

图3实时运行数据交互接口时序图
8.5.3交互方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为发起方;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为应答方。

8.5.4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启动/停止推送实时运行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art_realtime_running_data;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op_realtime_running_data。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中的表B.7,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9。

8.5.5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发起推送实时运行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realtime_running_data。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中的表B.8,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10。

8.6运行统计数据接口
8.6.1接口功能: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实时采集、记录设备实时运行统计数据;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通过运行统计数据接口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上报实时运行统计数据。

8.6.2接口交互要求:
——接口交互方式应采用“请求—应答”方式;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获取设备实时运行统计数据的请求,服务端接收到请求报文后,应向客户端发送设备实时运行统计应答报文。

8.6.3交互方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为发起方;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为应答方。

8.6.4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运行统计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getstatistics_from_enterprise_platform。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11,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12。

8.7告警信息接口
8.7.1接口功能: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实时采集、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困人等告警信息;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通过告警信息接口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上报相关告警数据。

8.7.2接口交互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推送告警数据的请求;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返回应答数据,并启动告警数据推送;
——接口交互时序如图4所示。

图4事件告警接口交互时序
8.7.3交互方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为发起方;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为应答方。

8.7.4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启动/停止推送告警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art_alarm_data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op_alarm_data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13,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17。

8.7.5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启动/停止推送困人救援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art_rescue_data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op_rescue_data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14,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18。

8.7.6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主动推送实时告警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realtime_alarm_data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15,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19。

8.7.7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主动推送实时困人救援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realtime_rescue_data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16,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20。

8.8音视频流传输接口
8.8.1接口功能: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实时采集电梯轿厢内音视频数据;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通过音视频流传输接口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推送音视频实时数据。

8.8.2接口交互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推送音视频实时数据的请求;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返回应答数据,并启动音视频实时数据推送;
——接口交互时序如图5所示。

图5视频流传输接口交互时序
8.8.3交互方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应为发起方;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为应答方。

8.8.4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启动推送音视频实时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art_realtime_video。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21,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22。

8.8.5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起停止推送音视频实时数据请求的报文为:
https://URL/xian_db_v2/evelator/stop_realtime_video。

注:请求报文参数见附录B.21,应答报文参数见附录B.23。

9系统安装、验收与运行维护
9.1系统安装
9.1.1系统在安装前,应验证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9.1.2采用设备的RS-485公共输出端口或外加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其安装施工工作流程见图6。

图6安装施工工作流程图
9.1.3安装单位应制定安装操作规程,并按照要求进行现场施工。

9.1.4在进行系统安装、现场勘验活动时,设备使用单位和设备维保人员应到现场进行配合。

9.1.5系统安装不得改变设备原有的电气线路,不得对设备原有电气结构进行改造、变更或搭线、破线等操作。

9.1.6监测终端供电电源接地应符合GB/T16895.3—2017的要求。

9.1.7监测终端及附件应安装齐全、固定牢靠、位置正确、功能有效,所使用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

9.1.8监测终端及附件应标识清晰。

9.2系统验收
9.2.1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应上线试运行测试,测试时间不少于120h,并出具测试报告。

9.2.2测试合格后,安装单位和设备使用单位应共同对系统进行验收,签署验收文件并存档。

9.3系统运行维护
9.3.1设备使用单位应通过远程技术支持、现场日常巡检、应急技术保障等方式对系统进行维护。

9.3.2如发现系统运行故障,设备使用单位应在24h内完成故障处理和维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