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湘教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3篇〔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十分重要。

以下是要与大家共享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范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范文一
在这节课的前一部分学习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但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
例3:3米是多少厘米?2吨50千克是多少千克?
师说:我们先看第一问,3米是多少厘米?
师说:由于1米=100厘米,那么米和厘米比较,米就是高级单位,厘米就是低级单位。

所以这道题将米数改写成厘米数,我们就说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1米是100厘米,3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300厘米。

(师板书:3米=300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由于1米是100厘米,3米就是3个100厘米,也就是300厘米。

师:3米是3个100厘米,假如列式计算,怎么写?
生:1003=300
(师将这个式子板书在3米=300厘米的下面)
师:在这个乘法算式里,100表示什么?
生: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师将"进率'二字写在100的下面)
师:3表示什么?
生:高级单位的数
(师将"高级单位的数'写在3的下面)
师:300又表示什么?
生: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低给单位的数'写在300的下面。

)
师:通过这道题,谁能总结出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的方法)
生:进率高级单位的数=低级单位的数。

(师将"'"='补在式子中)
评析(像3米是多少厘米这样的题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把握,因此教师在这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让学生回答,你是怎么想的。

而将重点放在300是怎么得来的?当学生回答是1003=300得来时,教师接着问100、3、300各表示什么?这样就引入到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上,这样得到的方法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简单理解,也就简单把握了)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范文二
教学目标:
1、经受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究过程
2、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极差、标准差和方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相应的数值。

教学重点:会计算某些数据的极差、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离散程度与三个"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投影课本P170引例。

(通过对问题串的解决,使学生直观地估量从甲、乙两厂抽取的20只鸡腿的平均质量,同时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水平'相近时,两者的离散程度未必相同,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量度极差)
2、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极差是用来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二、活动与探究
1.假如丙厂也参与了竞争,从该厂抽样调查了20只鸡腿,数据如图(投影课本171页图)
问题:1、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的平均数和极差是多少?
2.如何刻画丙厂这20只鸡腿质量与其平均数的差距?分别求出甲、丙两厂的20只鸡腿质量与对应平均数的差距。

3.在甲、丙两厂中,你认为哪个厂鸡腿质量更符合要求?为
什么?
(在上面的情境中,学生很简单比较甲、乙两厂被抽取鸡腿质量的极差,即可得出结论。

这里增加一个丙厂,其平均质量和极差与甲厂相同,此时导致学生思想认识上的矛盾,为引出另两个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量度标准差和方差作铺垫。

三、讲解概念:
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s2,设有一组数据:x1, x2, x3,,xn,其平均数为则s2= , 而s= 称为该数据的标准差(既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从上面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四、做一做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上述甲、丙两厂分别抽取的20只鸡腿质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吗?你认为选哪个厂的鸡腿规格更好一些?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回忆了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步骤,并自由探究求方差的具体步骤)
五、稳固练习:课本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1、怎样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2、怎样求方差和标准差?
七、布置〔作业〕:习题5.5第1、2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范文三
目标:1、理解通分与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会将几个分母不同的分式通分。

重点:确定最简公分母。

难点: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通分。

程序:
一、进入情景
1、(出示幻灯1)把以下分式约分成最简分式:
(1);(2);(3)。

2、观看:
(1)上面三个分式约分前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式)
(2)约分后所得分式还是同分母分式吗?
3、提问:你能把这些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同酝酿,构建"最简公分母'
1、学生回忆:异分母分数是如何化成同分母分数的?(通分)
2、提问:什么是分数的通分?其依据和关键是什么?
3、启发:分式的通分与分数的通分类似,那么什么是分式的通分呢?其依据又是什么?
4、尝试概括:你能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归纳分式通分的定义吗?
5、提问:
(1)的公分母是如何确定的?
(2)你能确定分数的公分母吗?
(3)若把上面分数中的3,5用来代替,即分式又如何确定公分母呢?
6、思索:
(1)上面三个分式的公分母能否是:或或或
(2)你为什么确定其公分母是?
7.、提问:你能概括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吗?
三、体验琢磨,感悟内涵
1、(出示幻灯2)指出以下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2、提问:如何确定最简公分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并板书)
四、学会运用,品尝获得学问的乐趣
当你能正确确定最简公分母后就能顺利进行通分了,下面我们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例1、通分。

启发:1、最简公分母如何确定?是多少?
2、第三个分式中分母的负号如何处理?
师生共同解之(略)。

提问:你能归纳分式通分的步骤吗?其关键是什么?
回授练习:通分(出示幻灯2)
训练:(出示幻灯3)指出以下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思索:
1、上面三组分式有何内在联系?
2、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如何确定其最简公分母?
3、你能将上面第三组分式通分吗?
例2、通分:。

(学生口答解答过程,师板书)
回授练习:通分(出示幻灯4)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范文3篇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十分重要。

以下是要与大家共享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教范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XX 教范文一在这节课的前一部分学习了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但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