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分类阅读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分类阅读赏析小学语文古诗分类阅读赏析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它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方面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也选录了大量古诗词,让小学生在学习、背诵古诗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

古诗之所以耀眼璀璨,就在于它题材丰富广泛。

它像一幅绚丽的画卷,涵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教版所选录的古诗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写景抒情诗。

这类题材的最多,其中根据选取景物来看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描写花草树木
他们借写花草树木来或赞其色彩或夸其形态或誉其精神。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短短几行就将春柳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婀娜多姿的形象根植在了读者心中。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和韩愈《早春》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将小草萌发的景象写的生动形象至极。

同样写春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写出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的自然美,还赞誉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精神美。

同样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也巧妙的将梅的色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有机的融为了一体。

王安石的《梅花》不仅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的清香,更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显示出了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力。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更是展露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描写祖国大好河山
湖光山色最能激发诗人诗兴,难怪诗人说“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

”刘禹锡的《望洞庭》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个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个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如同两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给人无穷的遐想。

白居易的《忆江南》更是直抒胸臆,直呼“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令古今多少身居北国的人们产生“不辞长作岭南
人”的向往。

如果说水的轻快灵动激发诗兴,那么山的挺拔苍翠更能令文人诗兴大发,正所谓“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古诗里的山既有王维《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的空灵美,又有李白《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的静态美,更有诗仙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的冲天气势和雄奇壮观美。

3、描写优美四季
在这类诗中尤以写春最盛,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中的春天更是热闹非凡。

你听“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多么悦耳动听的春天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更是农民播撒的好时节,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大人忙小孩也不闲,你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多么生机盎然的春天呀!难怪诗人叶绍翁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诗多以荷花、疾风、骤雨为写作对象,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展示了明媚清新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

同样写夏天而他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盛夏时节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以夏天特有的自然景象“黑云”、“白雨”、“卷地风”为描写对象,即景赋诗,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秋诗中多以霜、月为载体表达悲秋之情。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结,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特别是刘禹锡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

”更是将悲秋写入了中国的诗坛。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都借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一个“客愁新”,一个“对愁眠”把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渲染到了极致。

杜牧的《七夕》“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虽没直言愁,但这一“冷”一“凉”写尽了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就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相比其他三个季节描写冬天的诗数量较少,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也只选录了两首,一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另一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写出了暮色苍苍和环境的静寂,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二、友人送别的诗
诗人李白重情重义从他写给朋友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汪伦》中,就流露出了和友人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

尤其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句更是成了友谊万古长青的典范。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杯酒里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而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很是豁达,用白描手法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怀,没有悲凄,只有豪迈,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催人奋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寄托思乡之情的.诗
在异乡异土生活的孤身远客,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触动诗人思乡怀人情感的诱因,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就连浪迹天涯,率性洒脱的诗仙李白也逃不脱对家乡的思念,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成了思乡的千古绝唱!《唐诗笺注》评论此诗是:“即景即情,忽离忽合,极质直却自情至。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更是书写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的杰作,《茧斋诗谈》评论道:“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常年居官在外的王安石禁不住问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成了千古名句。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一笑问,给久居他乡后回了故乡的诗人又平添了一份反主为宾的悲哀。

四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主要编选了以下四首:卢纶的《塞下曲》、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和王翰的《凉州词》。

五哲理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和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类诗的代表作。

六爱国诗
爱国是炎黄子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无数诗人慷慨激昂,感叹悲歌,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告诫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

有表现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的,如文天祥的《正气歌》;有表现结束战乱、迎接和平的强烈愿望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表现生命垂危,仍心系国家的赤子情怀的,如陆游的《示儿》等。

这些诗思想高尚,情感纯真,艺术性强,文质兼美,成为古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古诗里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愁,有永不褪色的多彩四季,有绵延千古的离愁别绪有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有--------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诵读诗文,受益终身.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经典之作.通过诵读,学生能从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读出做人的境界,读出生命的辉煌,读出人生旅途中灿烂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