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哈尔滨城市道路修建怪圈20050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修补补为何赶不上破损速度反思哈尔滨城市道路修建怪圈
--------------------------------------------------------------------------------
2005年09月19日06:48 黑龙江日报
“又堵车了,又修路?”每每遭遇堵车,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行路难,堵车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修路占道。

路,是一定要修的,但如何修?如何修得更好?如何修得少堵车?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沥青路难抵高温差?
思路工作要做细,早发现早修补,小修小补就能解决大问题
由于白色路面(水泥路面)具有反光度强、行驶噪声大、接缝多造成行车不舒适等缺点,使沥青路面成为城市的主要路面。

然而东北地区沥青路面的缩裂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技术上并没有得到解决。

“哈尔滨市冬夏两季的温差达到摄氏60多度,每到冬季,沥青路面就会出现裂缝,每年开春,雨水或洗车行等小商小贩用水从冻裂的路面缝隙进去,把路基泡软,地下强度降低,再加上大车碾轧,往往形成翻浆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三所所长邢军说,一个城市正常的排水管网覆盖率一般为80%,而哈尔滨市排水管网覆盖率只有65%,且有7080公里的管网老化急需改造,这样,一下大雨时排水不畅就会将路面泡坏,还有占道洗车、占道经营的鱼贩等,他们将废水随意倾倒在路面,也加速了已产生裂缝的沥青路面的损坏。

既然沥青路面的缩裂问题一时难以解决,那么尽量减少加速缩裂路面的损坏因素却是可以做到的。

邢军说,这就需要城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严抓占道洗车和占道经营,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时维护,对路面出现的裂缝要早发现早修补,以免损坏到无法修补的程度而进行全面翻修,那样需要的投入要比平时养护大得多。

新建重于小修补?
思路重点要抓住,三分建七分养,事半也能功倍
每年,哈尔滨市可实现小修小补的路面为40-50万平方米,这对于全市1900万平方米的路面来说可谓是微乎其微。

“按维修定额,哈尔滨每年道路小修小补费用应该为6000-
7000万元,而往年这笔经费只有1700万元,今年虽有所增加,但还远远满足不了修路的需求。

”哈尔滨道桥处史科长说,经费紧张造成许多路面出现的坑槽、裂缝难以及时修补,这样多年积累,势必造成破损路面年年增多,车辆行驶艰难,这也成为堵车的又一因素。

资金紧张往往成为很多事情难以做好的瓶颈,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挑战。

“三分建七分养”,这个城市马路管理的常规在哈尔滨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记者从哈尔滨市建委了解到,去年该市用于新建(其中包括改建、扩建)道路的费用高达一亿多元,远远高于每年用于小修小补的费用。

“新建(其中包括改建、扩建)两条大的公路,大约需要6000万元,如果每年将这6000万元投入到道路的小修小补中,长此以往,可以使哈尔滨市1600多条道路得到很好的、及时的养护,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有效地分流道路车辆,减少堵车状况的发生。

”史科长说,道路小修小补非常重要,做好这方面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超载车辆必成马路“煞星”?
思路眼光要放远,随着时代发展,三、四类街路改扩建时也要高要求
每年,哈尔滨市交警部门都要大力度查处超载车辆,这些大量超过公路、桥梁限载标准的运输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致使路面严重损坏,大大地缩短了其使用年限。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我国公路路面的设计荷载为单轴双轮荷载10吨,公路若按这个荷载承载,在理论上,公路的使用寿命接近设计年限。

但若车辆作用于路面的实际荷载超过路面的设计荷载,那么公路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

据介绍,将车辆实际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当车辆轴载质量超过标准轴载质量一倍时,车辆行驶沥青路面一次相当于标准车辆行驶256次;车辆行驶水泥路面相当于标准车辆行驶65536次,可见,超限运输车辆对路面的损坏是成几何级数增加的。

一条使用年限为15年的公路,如经常进行超限运输,则一般只能使用8年左右。

超限车辆是造成公路使用寿命折减的头号煞星。

同时,超限运输对桥梁的安全也构成了重大威胁。

针对这一情况,严格控制车辆超限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但从哈尔滨市目前道路的情况看,三、四类街路在改扩建的同时要提高荷载能量更是当务之急。

哈尔滨市道桥处史科长告诉记者,目前哈尔滨市三、四类街路近八百余条,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60%以上的道路在超期服役,其荷载能力仅为810吨,但目前一般大的客货车在不超载的情况下都要在20吨以上,所以,哈尔滨市的三、四类街路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因此,三、四类街路在改扩建的同时要按现有城市交通情况设计,应该按一、二类街路的荷载标准来建设。

路想啥时候修就修?
思路考虑要周全,多一些人性化管理,为百姓多想想,好事才能办好
今年“五一”长假,太阳岛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可恰逢公路大桥在“五一”期间局部修补,这使得哈尔滨市居民的过江之旅变成了蜗行。

“修路铺桥是好事,可9点到了桥下,
11点半还没上桥,过了松花江公路大桥一看表,12点了。

”领着外地亲友到太阳岛上看看的刘女士,一提起这件事,就觉得不舒服:“啥时修路不行,偏得赶着黄金周出行人多的时候修?这不是找麻烦吗?”
出行旅游是人们在黄金周里度假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这几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全国出行人数都超过了1亿人次,可见黄金周修路往往是在给百姓出行添堵。

其实,黄金周里修路堵车,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是要看肯不肯想办法。

今年“五一”黄金周将临之际,河南省由一起高速公路堵车事例要求全省交通部门: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为了避免出现交通堵塞,要控制修路,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非修不可的路段,也要尽量少占道路,或者晚上修,白天停,不要影响群众通行。

如果发生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处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像河南省领导同志那样,为公众多想想,从为群众排忧解难处动心思,就会有好的应对之策。

交通部门停几天工,或调整一下施工时间,自己是多了些麻烦和辛苦,但让成千上万的行人免受堵车之苦,尽享通畅之乐,这种局部的牺牲不是很值得吗?这样人性化的做法,能不将好事办好吗?(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闫雪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