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春季学期初二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春季学期初二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做题。

(9分)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把沉封的心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huo达宽容回归。

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眼前层层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路过去,芳香的鲜花就会在你的鼻间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嫚妙地起舞。

(1)将“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分)
(2)给文段中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
狭隘( ▲ ) 萦绕( ▲ ) huo▲ 达
(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指出并改正过来。

(2分)
将“ ▲ ”改为“ ▲ ”; 将“ ▲ ”改为“ ▲ ”
(4)上面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改正。

(2分)

2.文学常识。

(5分)
(1) 根据成语写相关历史人物。

(任选三个填写即可,3分)
A.四面楚歌▲
B.卧薪尝胆▲
C.不求甚解▲
D.才高八斗▲
(2)《海燕》是▲ 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本诗主要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2分)
3.古诗文默写。

(共12分。

其中1-6每空1分,7-9题每空2分)
(1) 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 《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

(7)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的诗句是▲ 。

(8) 苏轼在《水调歌头bull;明月几时有gt;》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9)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来
表现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 。

4.综合性学习。

(15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

为培养同学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八年级一班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给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

(2)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
经设计好了两个活动环节,请你再帮他设计两个。

(2分) 环节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环节二:声情并茂诵古诗;
环节三:▲ ; 环节四:▲ 。

大家搜集了一些诗歌常识进行有奖问答,请你帮忙做做答案。

(3分)
( ▲ )被尊称为“诗仙”,( ▲ )被尊称为诗圣,《▲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而《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4)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巅峰时期,“唐宋八大家”更是这一时期最为璀璨的大师,请你列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唐宋诗(词)人,并写出其代表作中名句。

(4分) 最喜欢的诗(词)人:▲ ,其代表作中名句:▲ 。

喜欢的原因:▲
(5)学习古诗离不开诵读。

活动中将举行“古诗词吟诵”比赛,同学们一致推举你担任“古诗词吟诵会”的主持人,你准备用怎样得开场白来调动同学们的热情? (4分) ▲
5.名著阅读。

(4分。

书名、人物各1分,性格特点2分)
请写出一部令你记忆犹新的名著《▲ 》,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他(她)的性格特点是▲ 。

(一)藤野先生(节选)(20分)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

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
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全而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
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交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

”他叹息说。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定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籍,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晚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6.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变化的两件事。

(4分)

7.“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中特意提到lsquo;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

8.“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4分)
“在那时那地“是指▲
“我的意见变化”是指▲
9.短文最后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纪念藤野先生的?(3分)

10.作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各指什么人? ▲ (2分)
11.作者“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干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如果你是作者想给老师写信,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要求:语言、内容感情需符合人物身份,不少于50字)。

(3分)

(二)转身(17分)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张脸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霉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的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的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
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

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的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

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

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的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

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

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

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

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
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经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春,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2.本文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3分)

13.题目“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

14.简要赏析最后一段中“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这句话,并根据文章内容,仿照这句话的句式再续写两句。

(6分)
续写(4分):▲ (2分); ▲ (2分)
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分)
A.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
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B.第1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刻意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2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个人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起下文。

D.本文的选材极具典型性,描写的几幅“转身”画面充满着真善美,收到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三)送东阳马生序(18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
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2)媵人持汤沃灌( ▲ )
(3)腰白玉之环( ▲ ) (4)主人日再食( ▲ )
(5)色愈恭,礼愈至( ▲ ) (6)同舍生皆被绮绣( ▲ )
17.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的?(4分)

1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来哪些学习秘诀?(2分)

20.“德隆望尊”这个词我们今天仍在使用,它的意思是什么?(2分)

写作(50分)
21.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
请以“那微笑,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充完题目再作文;②有真情实感,不套作抄袭;③版面清洁,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不少于600字。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春季学期初二
语文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期中试卷及答案|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精编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下学期)
初二语文期中复习试题(带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