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
物理(上)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1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
B.3.3m
C.6.6m
D.9.6m
2.在月光下,李明看到月亮在云层中穿梭,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房屋
B.云层
C.停在路边的汽车
D.远处的高山 3.张飞是广大读者熟悉、喜爱的“三国”人物之一,有诗赞其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从物理学角度讲,“一声好似轰雷震”是指
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速度快
4.我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 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
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
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B.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与0℃的水来冷却物体,效果相同
C.标准大气压下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能继续熔化
D.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6.下列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中,有可能出现在青岛冬季的温度是( )
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B.
C.
D.
7.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8.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9.是( )
A.
B.
C.
D.
10.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
A.冰棍上冒出的“白气”
B.卫生间里的固体清香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
C.寒冬里,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D.寒冬,戴着眼镜从室外走入室内镜片会蒙上水珠
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加热。
如图3,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甲烧杯外和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关系为( )
A. t t t >>甲乙丙
B.t t t <<甲乙丙
C. t t t <=甲乙丙
D. t t t ==甲乙丙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2.在如图4所示漫画中,小李很机智地判断出小张在“说谎”。
小李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母爱是最伟大的爱,成年狒狒妈妈背着宝宝过河,这有爱的一幕如图5所示!以狒狒妈妈为参照物,狒狒宝宝是_______的;以河水为参照物,狒狒宝宝是_______的。
(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_________而言的。
14.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
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的特点;报警声比较尖锐,说明报警装置发出声音的_______高。
15.一位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A 、B 进行了测量,如图6所示,放置正确的刻度尺是_______,测量结
果应记为_________cm 。
16.图7所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图,由图可知它们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相同。
(均选填“音调”或“响度”)
17.国庆节期间小明随父母到内乡宝天曼山区旅行。
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1.2秒后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m ,声速按340m/s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8.小明妈妈在小商品市场买了支温度计,小明发现不太准确,
入冰水混合物里一段时间,温度计内的水银面上升至5放入沸水中上升至30________℃,如果当天气温为24℃,上升至_____水银面下降到4厘米处,此时冰箱内的温度是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题(19题8分,20题14分,共22分) 19.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
(1)她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
“较小”)。
(2)经测量1s =0.9m ,2s =0.4m 程中,停表的示数如图8所示,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是3s 均速度是______m/s 。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3)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v ,通过全程的平均速
度是1v ,则1v ________2v 。
(选填“>”、“<”或“=”) 20.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不断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从水温达到90℃开始,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数据记录如表。
请在图乙中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__℃,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选填“逐渐升高”“保持不变”或“逐渐降
低”);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_______。
四、综合题(15分)
21.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行之梦,C919的惊艳亮相让中国人倍感骄傲。
C919绝对是个身强力壮、心胸开阔、颜值爆表的“壮小伙”。
全机长度39m 、翼展近36m 、高约12m ,设计158个座位。
(1)根据设计,大飞机C919航程超过4000km ,胜任国内所有城市之间的往返飞行,最大航程可以达到5500km ,若北京直飞新加坡的距离为4500km ,C919飞行的平均速度为750km/h ,则
飞机飞行的时间为多少?
(2)如图甲所示,在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上,牵引车正拉动大飞机匀速通过100m长的欢迎人群(欢迎人群可视为相对地面静止),如果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需要40s 的时间,则飞机运动的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h?
(3)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乙所示为该飞机从甲地飞到相距1500km 的乙地的s-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AB段的平均速度为8km/h
B.BC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250m/s
C.DE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12.5 km/min
D.飞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750km/h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由图知,国旗的宽度大约是升旗手身高的2
的身高般在1.8m左右,所以3.3m最接近实际情况。
2.B
置在发生改变。
3.A
解析:“一声好似轰雷震”
指张飞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大。
4.C
解析:强声设备发出的声音高达150dB
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
警示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 正确;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
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D 错误。
5.D
解析: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但都是0℃,所以温度相
同,故A 选项错误;0℃的冰变成0℃的水时,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更利于冷却物体,所以0℃的
冰冷却效果会更好,故B 选项错误;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标准大气压下正在熔化的冰温度为0℃,拿到0℃的房间里,因为没有温度差,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故C 选项错误;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D 选项正确。
6.D
解析:青岛地处山东半岛,由图可知,A 、C 温度计示数分别为72℃、28℃,明显不符合实际;B 、D 温度计示数分别为-33℃、-4℃,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的温度可能达到-33℃,比较而言-4℃可能是地处山东半岛的青岛冬季的温度。
7.B
解析: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A 选项错误;声音强弱的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故B 选项正确;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 、D 选项错误。
8.B
解析: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放热
液化形成“白烟”。
9.D
解析:舌头上的水遇到冷的冰棍先降温再凝固成冰,舌头就被“冻”住了,而且冰是晶体,所以水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选项D 正确。
10.B
解析:冰棍上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A 不符合题意;卫生间里的固体清香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收热量,B 符合题意;寒冬里,天空飘着的鹅毛大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C 不符合题意;寒冬,戴着眼镜从室外走入室内时,室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液化放热,D 不符合题意。
11.D
解析:甲杯外水温为100℃且沸腾,所以甲杯中的水温也为100℃,乙、丙两烧杯外的物质温度虽然分别达到了300℃和600℃,但由于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所以两烧杯中的水温也同为100℃,故D 正确,A 、B 、C 错误。
二、填空题
1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3.静止;运动;地面
解析:以狒狒妈妈为参照物,狒狒宝宝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河水为参照物,狒狒宝宝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
14.信息;音调
解析:汽车上的电子防盜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报警声比较尖锐,说明报警装置在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15.A;2.20
解析: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所以A的放置方法正确;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的长度为2.20cm。
16.响度;音调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不相等,即甲、乙的振幅不同,则产生的声音响度不同;比较两个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则产生的声音音调相同。
17.204;声波解析:小明与山崖之间的距离:1
340m/s 1.2s204
2
s vt
==⨯⨯=m 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18.4;11;-4
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是100℃,则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100C4
305
︒
=
-
温为24℃,则小明的温度计内水银面上升至,24C
4C/cm
︒
︒
+
处;小明用这支温度计测冰箱内的温度发现水银面下降到4米处,温度计内的水银面下降1cm,温度下降4
冰箱内的温度是0℃-4℃=-4℃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1)刻度尺;较小(2)0.3(3)>
解析:(1)根据s
v
t
=
面的坡度较小,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
(2
过全程的平均速度:1
1
1
0.9m
0.3m/s
3s
s
v
t
===。
(3)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速度越来越大,故
12
v v
>。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热胀冷缩;变大;液化(2)
(3)98;保持不变;吸热
解析:(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3)由表格数据知,水在第2min 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温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四、综合题
21.(1)6h (2)3.475m/s ;12.51km/h (3)BD 解析:(1)飞机飞行的时间:4500km
6h 750km /h
s t v
==
=。
(2)由题意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行驶的距离
s L L '=+=队伍飞机=100m+39m=139m ,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时的
速度:139m
3.475m /s 3.475 3.6km /h 12.51km /h 40s
s v t ''
'==
==⨯=。
(3)图乙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由图可知,AB 段
的路程为80km ,时间为10min= 16
h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80km
1h 6
AB AB AB
s v t =
==480km/h ,故A 错误;由图可知,BC 段是一条倾
斜的直线,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
()33
1430108010m 250m /s (10010)60s
BC BC
BC s v t ⨯-⨯===-⨯,故B 正确;由图可知,DE
段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速度为0,故C 错误;由图可知,飞机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s 甲乙=1500km ,时间t 甲乙=120min ,平均速度为1500km
2h
s v t ==
甲乙甲乙甲乙=750km/h ,故D 正确。
密 封 线题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
物理(上)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3分)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 B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C .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 D .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
2.(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C .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D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3.(3分)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
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4.(3分)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 .灯丝用久了变细
D .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5.(3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C .在第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 .第6.(3的是
()40s 6/m s 17cm 100g ()8
310/m s ⨯()()()80C ︒
5min 10min ()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A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B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C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 .入射角为,反射角也为
7.(3分)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 .树叶的实像
B .树叶的虚像
C .太阳的实像
D .太阳的虚像
8.(3分)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9.(3分)小明身高为。
站立在平面镜前处,他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 .,像变大 B .,像变小 C .,像不变
D .,像不变
10.(3分)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则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A .
B .
C .
D .
11.(3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D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 12.(3分)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使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
A .增大
B .增大
C .减小
D .减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4分)如图中的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若以正在参加
跑测试的小明为参照物,则站在终点线附近的计时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
14
.(4分)小孔所成的像是 像,因此它可以用光屏接收到,接收到的像一定是
立的。
15.(6分)小明在太湖边散步时看到太湖湖畔垂柳成荫,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不久小明惊奇的发现一只“小鸟”在水中飞翔,他所看到的是空中小鸟
θθ()()1.5m 2m 0.1/m s ()1.5m 2m 3.6m 4.4m 80︒()40︒50︒80︒100︒()MN 30︒10︒()20︒10︒20︒10︒cm
50m )
的(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向高处飞行时,
水中的“小鸟”将(选填“靠近”或“远离”水面。
16.(4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
图象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
物质在第时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态。
17.(4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结构所
造成的。
当反射面极为光滑时,将发生反射,当反射面
粗糙不平时,则会发生反射。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8.(4分)如图,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请完
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
19.(4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0.(12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或“
(2
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在水温升高到后,小明每隔观察1
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后停止读数;
①在第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图(选填
“”或“”;
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
)
6min)
30︒
AB
A B''
A
):
90C︒1min
3min
7min C︒
C D)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1.(12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
蜡烛、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
(2)点燃蜡烛,小心地移动蜡烛,直到与蜡烛的像 为止,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且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保持、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
述(2)相同的操作。
五.计算题(第22题6分,第23题4分,共10分) 22.(6分)李军的家距学校远,某天他上学时,以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求:
(1)他上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4分)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两次响声相隔。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求声音在该金属中传播的声速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之间。
故不符合实际;
A B A )A B A A B A A B B A 900m 1/m s 1.5/m s 1360m 3.5s 340/m s A 4050min min 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
故不
符合实际;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在左右。
故符合实际;
、一张纸的质量很小,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不到。
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分析】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
③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
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答】解: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度为,故错误;
、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
发生改变,故正确。
故选:。
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是一道基础题目。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4)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
、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错误;
、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
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正确;
、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错误。
B
1
4/4/ 1.1/
3.6
km h m s m s
=⨯≈B
C20cm
20cm17cm C
D1g D C
A A
B
0/
m s B
C C
D
D
B
A A
B B C
C
D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故选:。
【点评】该题考查了温度计使用要求,温度计的使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难度不大。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
腾两种方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不符合
题意;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不符合题
意;
、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
不符合题意;
、水被晒干,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
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
【分析】(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熔化完
毕处于液态。
【解答】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
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故错误,正
确;
(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从是开始熔化,到时熔化结束,整个熔化过程用了。
第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
才有反射角,所以要说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本选项说法不正确。
C A B C
D D 80C ︒80C ︒A B 5min 15min 15510min min min -=10min CD B A B C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为,反射角也为.故
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点评】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关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说法,学生有时候是因为粗心大意说错,有时候是因为不明白原因说错,可以这样解释,这是因果关系,时空关系,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必须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镜面模糊不清;
液化,所以能避免发生结雾现象,故正确。
故选:。
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距离相等,所以,由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为;
由他以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镜之间的距离为
;此时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
DθθC
C
B
B
2m
2m
224
m m
⨯=
0.1/
m s2s s
0.1/20.2
s m s s m
=⨯=
0.22 2.2
m m m
+=
2.2m 2.2 2.2 4.4
m m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