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练习 (31)
2019-2020版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31)

1 、风看得见、摸得着吗? 2、你能感觉到风的存在?
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导航 1、风的形成和哪些作用力有关?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 3、高空风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4、低空风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2015· 天津一模)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
(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10.此时,图中M地吹( A ) A.东北风 C.西北风 B.东南风 D.西南风
南方新课堂P29 对风速风向 的的影响
点
水平气 压梯度 力
地转偏 向力
与气压 梯度成 正比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与运动 垂直于运动方 只影响风向, 不影响风速 速度成 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正比 与地表的 粗糙程度 成正比 与运动方向 相反 既影响风速 (降低风速), 又影响风向
摩擦力
空气产生水平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处于风形成的起始阶段(风形成后不存在)
2.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1)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起 始阶段的风向)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c.与运动速度成正比,
1005
1010
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31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 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依据材料结合我国近些年国家政策的变化,判断江苏林
(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D.开辟大型农牧场
答案:B
解析:第(1)题,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人口增长太快和贫困导致 的发展需求。
(2)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2)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第(2)题,由“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 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五、雨林的保护措施 1.鼓励__保__护__性__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_自__然__保_护__区___。 3.加强_环__境__教_育__,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森林__选__择__性__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加强雨林__缓__冲_区___的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 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 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高考地理新大一轮复习重点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31)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
考
向
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与特点
2.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弱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解析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等,这些
第22讲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必修②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KECHENGNEIRONG
课程内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SIWEIDAOTU
思维导图
NEIRONGSUOYIN
内容索引
考点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图形突破之十 农业地域类型图
课时作业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9.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气候适宜,环境优越 √ B.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C.经济落后,地广人稀 D.科技发达,工艺先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土地租金低 ②海运便利 ③距本土市场近 ④工资水平低 A.①② 解析 B.①③ C.②③ √ D.②④
7.图甲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偏低 √
1
B.降水偏少
2 3 4 5 6 7 8 9
C.乳牛大量繁殖
10 11 12 13 14
D.鲜草供应偏多
8.该地乳畜业发达,既生产新鲜牛奶,也外销不易变质的其他乳制品。该地可 能位于 C.澳大利亚 √ 解析 A.意大利 B.阿根廷 D.美国
高考地理最新-2018浙江省高考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课件31 精品

•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球陆地降水量变化显著,北半球中高纬 地区 ,热带 减少 • 地区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 • (3)雪盖和冰川面积 。 • (4)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 3.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影响(d)
• 第2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 【考试标准】 •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 . 全 球气候变化: (1) 地质时期、历史时期 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b);(2)近现代全球气候 变化的特点与图示(c)。 •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 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d)。
• 1.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b) 冷暖干湿 • (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相互交 湿润期 • 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 冷期偏短;湿润期 温暖期 • 寒冷期 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 为主。 • (2)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一次是公元前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第3讲 课时31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第一部分第五章 第3讲课时31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概念喀斯特地貌、溶沟、落水洞、漏斗、天生桥、坡立谷、干谷、石林基本原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概念解读流水溶蚀作用和流水淀积作用①流水溶蚀作用: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
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主要由碳酸钙构成,碳酸钙会与水体中的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能够溶解在水中,被流水带走。
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的缝隙不断被溶蚀扩大,再加上侵蚀、剥蚀和生物等作用,最后就形成了溶蚀型地貌。
②流水淀积作用:碳酸氢钙不稳定,会分解为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使碳酸钙重新发生堆积。
流水淀积作用是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
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岩石成分易溶——可溶性强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CO 2、有机酸、无机酸——溶蚀力强降水多、坡度大、空隙联通性强——流动性强气候温暖湿润——溶蚀作用强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及其常见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溶沟、石芽、石林溶沟: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石芽石林溶沟溶沟、石芽、石林中间突出发育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峰丛峰林基座相连基座不相连孤峰进一步溶蚀进一步溶蚀峰丛、峰林、孤峰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落水洞溶洞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漏斗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形成漏斗(天坑)(岩溶盆地或平原)天生桥坡立谷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天生桥和坡立谷干谷石林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形成干谷和石林n工程建设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FAST望远镜正好利用盆地和地下河,大大地减少了工程量n农业地表崎岖,土壤贫瘠、缺乏地表水,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n人和生物溶洞为洞穴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甚至作为人类居住的场所n 灾害地质灾害和水旱灾害多发 土层浅薄,基岩裸露,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严重真题研析(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32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课件帮)-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海洋经济权益
海洋安全利益 海洋科学利益 海洋文化利益
将海洋作为国防屏 障,通过外交、军 事等手段,防止和 抵御海上军事冲突。
包括海上观 光旅游、举 办跨海域的 文化活动等。
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陆地领土
领 大陆架 (200海里,可延伸到350海里)
海
(200海里)
基 领海
专属经济区
线 (12海里) 毗连区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矿产 资源丰富,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 暖湿润,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人☐稠密、劳动力丰富,矿产资源、森 林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热 条件好,人☐稠密,劳动力丰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2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 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范畴
包括开发领海、专 属经济区以及大陆 架的自然资源、发 展海洋经济等。
将海洋作为科 学实验基地, 以及认识海洋 自然规律等。
海洋权益及其范畴
海洋政治 权益
包括海洋主权、海洋 管辖权、海洋管制权。
长江流域
唐古拉山 青
藏
川
云
全长6300余公里
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
皖苏 渝 鄂宜昌
上海
湖口
湘赣
中国第一 世界第三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
唐古拉山 青
藏
川
云
渝鄂 贵湘
皖苏 浙
赣
上海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人教版)(31张PPT)

口多
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西线方案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 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 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 水;工程量大
最具生态意义
2.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
积极 意义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效益
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3.西气东输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部、西部、东部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存在影响,具体 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响
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
资源开发与经
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 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
济建设
社会
长点
经济发展
经济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 产业结构调整 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
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海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题指导]
材料信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大运河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线路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202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课件-费尔干纳盆地+

典型例题
(1)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发展果蔬种植的自然条件。 (2)说出费尔干纳盆地中部盐碱化过程。 (3)分析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能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1)冬季温和,夏季炎热,热量充足;深居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溉 系统发达;多地形雨,降水充足。
(2)费尔干纳盆地葡萄种植业发达,农民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抬 升;且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又因气候干旱,蒸发大,地下水通过土壤空隙被大量 蒸发,盐分滞留地表,地表盐分不断累积。
典型例题
(1)简析费尔干纳盆地适宜种植苜着的区位条件。 (2)分析电脑微灌技术给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述吉尔吉斯斯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其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1)光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劳动力丰富。(任答3点满分)
(2)节约水、化肥、农药等资源,减少劳动力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量;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
(3)引进技术、资金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扩大农 产品销售市场;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任答4点满分)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灌溉农业发达,大量种植葡萄、紫花苜 蓿、棉花,是中亚的“果蔬盆”。前苏联时期在该盆地内修建了大量的灌渠等灌溉设 施。近年从中国引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产量迅速提高。下图是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图。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费尔干纳盆地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这里物产丰富,自古以盛产棉花果、苜蓿等而著称,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示意 图。 材料二: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紫花苜蓿耐干早,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被广 泛栽培,主要用作牧草和绿肥等。 材料三:电脑微灌技术就是农业专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编好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利用塑料管道灌 水系统密封输水,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应用该技术比传统灌溉节水90%,节能50%,平均增产30%。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配套PPT课件(人教版)第1篇 自然地理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1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 。 (2)对地球的影响
光和热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日冕层。
(2)四大影响
电离层 极光
磁暴
实践应用
1.我国航天事业的骄傲——“天宫”空间站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开启为期5个月的在轨驻留,其间他 们将在“天宫”空间站开展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 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1)在太空中沿预定轨道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属于哪类天体? 提示 卫星。 (2)对宇航员出舱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太阳活动。
考向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1964—201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 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D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4.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B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
存在。
地球原始大气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思维拓展·再提升 地球大气对生命存在和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 ①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②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③氧气可供生物 呼吸,臭氧等可以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本课结束
图1 图2
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土地 ②太阳辐射 ③劳动力 ④电网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人教版)(31张PPT)

命题视角(二)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实践性学习
西藏自治区丰富的太阳能开发利用 在西藏,每当夜幕降临,广布在西藏广袤土地上数不清的太阳能路灯与璀璨 的星空交相辉映,照亮雪域的夜空,也点亮人们的生活。太阳能产品和技术应用 的背后是生活在西藏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智慧选择。环保供电、分散供电、持续供 电和小功率供电是基于西藏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以及人口分布状况的必然选择。 太阳能资源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其在西藏地区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 值和极其深远的意义。太阳能的充分应用不仅能够减轻西藏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能够极大地保护亚欧大陆的生态和气候,为全球生态保护和 治理做出贡献。
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年太阳辐 射总量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 地透势明高度,高大,气大稀气薄对,阴雨天气,大气对
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多;反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
用弱,到达地面的 用强,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多
太阳辐射少
①不考虑其他因素,各纬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
日照时数
度年日照时数相同,均为 半年。②北半球夏半年,
题点(二)同 差一 异地 的区 原不 因同 分时 析段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 太阳直接辐射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读北京太阳
直接辐射年变化图,回答 3~4 题。
3.北京冬季太阳直接辐射比夏季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太阳高度较小,且白昼较短
B.冬季多阴雨天气
C.夏季可受到太阳直射
D.冬季冰雪反射率高
而阿里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所以观测站设计施工不需要考虑高温 影响,B正确;阿里地区地形破碎,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多滑坡等地质灾害,C、D错。第5题,观测精度与波段范围主要与仪器 性能相关,A、D错;南极点附近观测到的天区范围更加固定,B正确; 由材料可知,阿里观测站可以实现全天候追寻,C错。 答案:
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必修三总复习(共108张PPT)

(2) 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 大开发的又一骨干工 程,指开发贵州、云 南、广西、四川、内 蒙古、山西、陕西等 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 并输送电力到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和 京津塘等电力紧缺地 区。
必修三
区域地理复习
爱生活,爱教育,爱地理!(老胡)
初高中课标区域标准的层次
辨证
人 地 观
唯物
高中
综 合 作 用 初中
区域
标准
空
间 位 置
区 域 特
征
区域
标准
Why how 归纳、应用
What where 读图、描述
考试说明: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 1、区域的含义 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南
西
西
北
水
电
气
煤
北
东
东
南
调
送
输
运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
(2)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家层面、具体)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新 的经济增长点 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部的资源和环境开 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环境脆弱
发现状
表现和环境治理困难所在
西部主要产业部门和 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困难所在;西部区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域发展可采取途径与方法
西气东输对区域开发 对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发展区域
的积极意义
经济等综合影响;对缓解土地压力、积累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课件(人教版)(32张PPT)

命题视角(二) 生活中的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归纳法学习
[典例] (2021·广东高考)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B.100米
C.350米
D.150米
3.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垂直温度梯度(℃/100米)并不是气温,而是上升 一个单位高程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温度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温
度梯度等于或大于零,说明随高度的增加温度上升,这就属于逆温现象。
命题点全训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 的方向及大小(箭头越粗,表示能量越大)。读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⑤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地的年太阳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底或盆地,加强了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故冬季在谷地或盆
地易形成辐射逆温,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
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 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 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 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第(2)题,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 出现时地面温度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再加上晴朗无风,空气流 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 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密雾,大气逆辐射强, 不会发生地面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第(3)题,黄河源地区冬季地 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 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 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与人类生产生活创新应用课件(人教版)(32张P

下图示意荷兰某农场全新革命性节能温室。其窗户尺寸为普通温室的 两倍,屋顶和侧壁使用双层玻璃结构,四个玻璃侧面均设有防反射涂层。 节能温室可节省约60%的能源,但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据此完成 3~4题。
3.温室中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实现节能的设施有
()
①双层玻璃 ②两倍尺寸窗户 ③防反射涂层 ④地热能装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该地温室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的原因是
()
A.冬季气温低
B.多阴雨天气
C.地热能丰富
D.受海洋影响
解析:第3题,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 及大气吸收截留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双层玻璃可以更多地截留地面长
波辐射,增加温室内温度。但双层玻璃会更多地削弱进入温室内的太阳
3.城市规划中的热力环流 (1)在城市规划时,城市内部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余热,与郊区相比 呈现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 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 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 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 ()
(3)与空调冷风相比,大多数人更喜欢穿堂风,主要是因为穿堂风 ( )
A.不消耗能源
B.风频与人体自然频率接近
C.风力恒定
D.风向恒定
[解析] 第(1)题,由题图知,房屋背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 质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可增大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
风,C选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形成穿堂风需要风从一侧门、窗进
覆盖黑色 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的树木覆盖黑色尼龙网,以削弱太阳辐射, 尼龙网 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精选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的尺 度,分为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三种。
方向
地图上表示方位的方法,包括一般 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
向法。
图例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和 注记的集合,包括统一规定的图例 和地图制作者设计的图例。
注记
地图上对地理事物的说明和注释, 包括名称注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 记等。
04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策略
1 2
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包括自然资源、历史基础、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 因素。
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如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产业转移等。
3
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 马车”以及创新、人才等新的增长动力。
农业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如精准农 业、智慧农业等。
工业布局原则及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布局原则
接近原料地、动力基地、消费市场,以及交通便利等。
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以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协调发展。
02
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大气圈层结构与气候类型
大气圈层结构
大气环流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 层。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等,及其特点和分布。
水圈组成及水循环过程
01
02
03
水圈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等。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3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
√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2.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
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 )
A.1—2月 C.7—8月
√B.4—5月
D.10—11月
3.受农业用水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测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
(× )
(5)稳定功能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产物,又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微方法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要素的独特功能以外,还具有各个要素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023·全国甲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 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 (1)~(3)题。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A.冰川作用
课时质量评价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1)题: 第(2)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褶皱 深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3)题:
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关键能力 提升综合性
课时质量评价
抬升
减少
(1)__C__ (2)__D__ (3)__B__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1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31(2022湖南岳阳十四中二模)冬枣树是喜温树种,抗旱、耐涝、耐瘠薄、抗盐碱能力较强。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位于渭河、黄河、洛河三河交汇处,过去河水泛滥,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
村民在黄河滩盐碱地种植冬枣,这里冬枣品质好、产量高。
近年来又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据此完成1~2题。
1.小坡村冬枣品质好、产量高的原因可能是(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丰富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③土地含沙量高,松软透气④盐碱滩地,无水旱灾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利用“互联网+农业”,可直接解决小坡村冬枣产销环节中的问题是( )A.土壤肥力低B.农产品市场定位差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D.交通运输不便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陕西省渭南市位于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①错;陕西省渭南市春季气温回升快,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品质好,②对;位于三河交汇处,土地含沙量高,松软透气,③对;位于渭河、黄河、洛河三河交汇处,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过去河水泛滥,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水旱灾害频繁,④错。
C正确。
第2题,近年来,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销售,有效解决了信息不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利用“互联网+农业”,可直接解决小坡村冬枣产销环节中的问题是农产品市场定位差,B正确。
(2022河北沧州二模)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为山地、高原,中部为平原。
泰国盛产多种水果,素有“水果王国”的美称,水果收获季节一般是在3—8月。
近年来,泰国热带水果种植业发展较快,产量不断提高,榴梿、龙眼、红毛丹和莽吉柿的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泰国水果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A.地处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B.热带风暴影响小,风调雨顺C.不断引入先进果树管理技术D.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4.泰国水果种类繁多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土壤D.河湖答案3.C 4.B解析第3题,近年来,泰国水果产量不断提高,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果树管理技术,自然因素变化较小,水热条件与热带风暴变化不大,C正确,A、B错误。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海水运动课件(32张)

暖流
为寒流
平洋
方法3 根据海岸轮廓、岛屿等地理事物判断洋流名称 如下图中图甲为日本群岛东部,图乙为北美洲东部,因此,a、b、①、 ②分别是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方法4 根据海陆位置确定洋流的性质及名称
海陆位置
洋流性质
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岸) 中高纬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D日__本__暖___流__、E北源自平洋暖流、I千__岛__寒___流__、F加
太平洋 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_秘__鲁__寒__流__
A北赤道暖
流、B南赤道
J墨西哥湾暖流、K_北__大__西__洋__暖__流___、L拉布拉多寒
大西洋
暖流、C西风
流、M_加__那__利__寒__流____、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
①暖流:从水温_高__的海区流向水温 低 的海区的洋流。 ②寒流:从水温_低__的海区流向水温 高 的海区的洋流。 (3)影响因素: 盛行风 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 地转偏向力 、陆地形状等因 素影响。
(1)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 低;但在不同纬度的海区,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低纬的寒流水温 可能比高纬的暖流水温高。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
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属于寒流。 (二)洋流分布 1.分布规律 (1)以 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以 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在北半球存在)。 (3)南纬 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 。 (4)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 逆时针流动,夏季呈 顺时针流动。
2.主要洋流及其分布
2025届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一轮话题复习高考题型通关练课件:话题31 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A.Tasting rich seafood.
B.Riding in a hot-air balloon.
√C.Enlarging their knowledge. D.Interacting with wild creatures.
解析 细节理解题。根据Days 3-6—Travelling towards the north in the Arctic
A.On Days 1 & 2.
B.On Days 3-6.
√C.On Days 7 & 8.
D.On Days 9 & 10.
解析 细节理解题。根据Days 7 & 8—90°North部分的“I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ermit,you can jump into the icy waters around the North Pole.”
All of that fashion has to keep them warm since Montreal is so st year it broke the record for the most snowfall in North America.To hide from the cold we went into a small diner because we wanted to order Poutine,a very popular snack in Montreal.It is French fries covered in cheese and brown gravy(肉汁).It is delicious.
高考题型通关
After dropping off our bags at our hotel,we were immediately walking down the famous St Catherine’s Street.While we walked,two things surprised us:how cold it was and how well everyone dressed.The streets of Montreal are like a fashion show.Both men and women look like they stepped out of the pages of a magaz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地形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形状与安全。海河流域水系的形状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干流和 支流的水体同时注入天津市后再入渤海。这样的水系形状是地形决定的,各个支流之间、干流与支流之间 是因为分水岭的存在,扇状的分水岭决定了扇状的水系特点。当突发暴雨来临时,这种扇状水系在极短的 时间内就会在下游地区形成洪涝灾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
专题1 新能源开发
一、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非常规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 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二、常见新能源 1.太阳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广义上的太阳能是地球上许多能量的来源,如风能,化学能,水的势能 等由太阳能导致或转化成的能量形式。 (1)太阳能优点 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 更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2)太阳能的主要利用形式 ①太阳能光伏。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 (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由于没有活动的部分,故可以长时间操作但不会导致任何损耗。 简单的光伏电池可为手表及计算机提供能源,较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为房屋照明,并为电网供电。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 植被对河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定河流的含沙量、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变化。植被茂密,河流的含沙量小, 汇水速度慢,径流量变化小;植被稀疏时,河流含沙量大,汇水速度快,易给中下游地区带来洪涝灾害。 3.趋利避害是流域开发的目的 (1)水利 ①概念:利用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如河流、湖泊、海洋和地下水)进行控制、调节、 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满足人类生活与工业生产用水需要。 ②水利形式可分为两个层级:第一级包括河流航运、灌溉农田和水力发电。第二级包括调节气候、淡水养 殖、旅游开发、聚落供水和美化环境。 (2)水害 ①洪涝灾害的成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降水总量(降水时间长短×降水强度)、地形 地势和河曲发育造成泄洪不利等三大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中上游植被覆盖率下降和中下游围湖造田。治理 措施包括上游的水土保持林工程建设,中下游的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和退耕还湖。 ②凌汛灾害的成因:河流处于温带或亚寒带及寒带地区,有明显的冰期;河流有由低纬流向较高纬度的趋势; 初冬时节,相对上游河段未结冰,相对下游河段已结冰,形成冰坝阻挡上游河水流动,造成乱流,形成凌汛。 初春冰融形成凌汛道理相同。治理措施主要是飞机轰炸坚固的冰面。
②太阳热能。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除了运用适当的科 技来收集太阳能外,建筑物亦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能,方法是在设计时加入合适的装备,例如巨型的向南窗 户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释放太阳热力的建筑材料。 ③太阳光合能。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可以人为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合 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2.核能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中释放的能量。 核能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利用率低;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 术尚未完全解决;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处理方式;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 电高,投资风险较大。 3.海洋能 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等。 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一项亟待开发利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能源。 (1)波浪发电。据科学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蕴藏的电能高达90万亿度。目前,海上导航浮标和灯塔已经用上 了波浪发电机发出的电来照明,大型波浪发电机组也已问世。 (2)潮汐发电。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发电量将达到1000~3000亿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北 部英吉利海峡上的朗斯河口电站,发电能力24万千瓦,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中国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厦潮汐 电站,总容量达到3000千瓦。
2.河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决定了流域的开发背景 (1)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①气温对河流的影响 气温决定着河流的冰期,在中高纬度地区当气温在0 ℃以下的时候,河段会出现结冰现象。在我国一般以 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冬季气温在0 ℃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以北地区冬季气温在0 ℃以下,冬季有 结冰现象,而且纬度越高,冰期越长。 气温决定着河流的两种补给方式——高山高原地区的永久性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和平原丘陵区的季节性积 雪融水补给,两者的最大补给量分别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前者多补给河流的源头地段,后者多补给河流的中 下游地区。 气温还决定着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蒸发量,这直接关系到干旱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中亚地区大 量引用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水灌溉棉田,导致区域内水分蒸发量激增,致使干旱区域更加干旱。中国新疆的 绿洲及宁夏平原都存在过度开发水资源的倾向。 ②降水对河流的影响 大江大河流域内的年降水量决定着河流的径流总量。影响流域年径流总量的因素主要是流域面积和年降 水量,当流域面积相差不大时,降水量越大,河流的径流总量越大。 流域内的降水季节变化决定着河流的枯水期和丰水期。由于季风气候的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所以我国东 部季风区的河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流的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 丰水期和枯水期。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决定流域内特大的旱涝灾情。雨热同期虽然有利于季风气候区的农业发展,但是旱涝灾 害频繁,会带来不利影响,致使水利设施的投资较大。
(1)分析圣马洛湾潮汐能丰富的原因。 有稳定的西风,使洋流自西向东流;受东侧半岛阻挡和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影响,潮水位高。 (2)简述朗斯潮汐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 朗斯河入海口处呈喇叭状,有助于产生较大的潮差;沿岸地势平坦,建坝处口小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 蓄水量较大。 (3)简析潮汐能在商业上未能取得公认的常规能源地位的原因。 需要在海湾内建设大坝,投资巨大;建坝对海湾进行截流,会对海湾和库区内造成较大淤积,影响电站 使用寿命和增加维护成本;海湾截流会对鱼类洄游、海湾水交换造成影响,破坏海湾生态;需要纳潮发 电,导致实际发电时间较短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能源丰富的原因、水电站建设的条件及能源分类等知识。第 (1)题,涌向海岸的海水规模越大,潮汐能越丰富,因此可以从风力的推动、地形的阻 挡等方面阐述。第(2)题,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工程建设的难易程度、工程 量的大小、利不利于发电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潮汐能利用的难度及产生的 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等信息从潮汐能投资、维护、发电时间 、生态破坏等方面说明。
• 1.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利用潮汐发电必须具备两个物理条件 : 首先 , 潮汐的幅 度必须大 , 至少要有几米 ; 第二 , 海岸地形必须能储蓄大量海水 , 并可进行土建工程。但潮汐能在 商业上未能取得公认的常规能源地位。圣马洛湾附近潮差一般 7~8 米 , 春秋季可达 15 米 , 在此建有 世界上较早的潮汐能发电站 ( 即朗斯发电站 ) 。朗斯电站总结为“在技术上可行 , 经济上不合算” 的论点仍是其后许多能源决策者对潮汐能评估的依据。
• 2.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 塞内加尔河流经非洲西部 , 海水倒灌可至 河口以上 200 千米处 , 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用水 和沿岸居民生活用水。 1972 年 , 塞内加尔、马 里和毛里塔尼亚三国联合成立了塞内加尔河 流域治理开发委员会 , 以两座水利枢纽为核心 进行治理。两座水利枢纽一是塞内加尔境内 的迪亚马坝 , 位于河流下游 , 坝高 18 m; 一是
马里境内的马南塔利坝 , 坝高 66 m 。流域内磷
酸盐、铁、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
(1)指出塞内加尔河的主要补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河流流量大,丰水期出现的时间自上游向 下游逐渐推迟。 (2)分别说明塞内加尔河流域两座水利枢纽的作用。 迪亚马坝的主要作用是在枯水期防止海潮上溯,存蓄淡水;马南塔利坝主要作用为灌溉、发电、航运和防洪等。
4.风能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空气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 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风力发电是 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 5.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 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 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 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 的利用率不到3%。 6.地热能 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 能是地球的主要热源。 7.氢能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以其重量轻、无污染、热值高、应用面广等独特优点脱颖而出,将成为21世 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燃料等高热行业。 8.海洋渗透能 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压比海水的水压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个涡轮发电机,淡水和海水之间 的渗透压就可以推动涡轮机来发电。海洋渗透能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它既不产生垃圾,也 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赖天气的状况,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 解析
专题2 河流治理的分析
1.把握河流的特征是了解流域开发的前提 (1)任何一条河流自上游的源头到下游入海口(或入湖或消失在沙漠)地势逐步降低。 (2)河流上游地区一般都是“V”型河谷,因为河流上游地区一般地势高,起伏大,多高山和高原,对河流、 河道有明显的束缚作用。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都是“U”型河谷,因为河流的下游地区一般地势低,且 相对平坦,多平原和丘陵,对河流河道没有明显的束缚作用,加之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河流侧向侵蚀作用 十分显著,河曲发育。 (3)河流的支流地势和海拔明显高于干流的地势海拔,支流水体汇入干流。 (4)因地势原因,河曲多出现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5)流域面积的大小与流域内降水量的多少呈正相关,同时它还与区域内地形地势相关。 (6)一般来说,外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流域面积广;内流河流程较短,水量较小,流域面积小。但也 有例外,如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域内降水丰富,流程长,流域面积广阔,为欧洲第一大河。外流区内也 会出现局部地区的内流河流域。其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包括降水量等河流 补给方式出现了明显变化,如降水量减少,区域气温较高,蒸发量明显增加等。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破坏 流域内植被,导致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过度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土枯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