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含解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因为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会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社会矛盾。
因此,实现社会公平和合理的收入分配一直是国家和各界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一、收入分配的概念与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上各个经济主体所得转移的过程和结果。
在现代社会中,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平等和公平正义,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个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既能调节社会利益关系,又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不稳定性加剧: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将导致社会阶层间的巨大差距,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积聚。
2. 贫富差距扩大: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困人口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富人资产过度集中,加剧社会不平等。
3. 社会资源浪费: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容易导致一部分人过度获取经济资源,浪费社会资源,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
三、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1. 建立健全的收入分配制度: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税收调节等手段,推动收入向社会底层倾斜,缩小贫富差距。
2.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3. 加强就业培训与技能提升:政府加大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机会的平均分配。
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减轻社会不公平带来的风险和负担。
5. 加强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在财政支出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财政分配。
6. 推动收入透明化和公开化:加强收入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公众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促进收入的合理分配和竞争机制。
7.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如何 处理
效率:
为什么?
熟记重要问题 A、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B、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C、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 D、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力 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 题。
存
在
问
题
解 决 措
施
1、同工不同酬、 多劳不多得
1、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2、提高“两个比重” 实现“两个同步”
2、居民收入比重下降 3、居民收入增幅缓慢 4、地区收入差距大
5、行业收入差距大
6、非法、隐性收入存在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名词点击
财政
国 家
企 业 劳动者
国 民 收 入
( 物 质 生 产 部 门 )
保 证
公平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统一):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 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和公平之间也有矛盾(对立),它们分别强调不同的方 面。效率属于生产力范畴,公平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 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人口众多、资源 相对匮乏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 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 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 钱儿咋拿回家? 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 吗?在你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 律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基本内容。 • 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 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 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PPT 47页)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
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
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
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 ①“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平 均富裕”、“同等程度富裕”。想让所有的人同 时同等程度地富裕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否则只能 导致“共同贫穷”。
☆(3)、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 的措施(怎样实现)( 怎么办 )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 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 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材料一】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劳动报酬存在什么问题?
返回目录
• 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 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 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 ,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之所 以要寻求二者的最佳平衡点,是因为
• A.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 上跳舞非常困难
C •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兼顾效率 与公平 •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PPT 47页)
2021/7/14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什么) 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
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 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结果公平)
注意: 公平≠平均
收入差距≠分配不公
人人平均 不是公平
差别悬殊也 不是公平
平具有一致性 • D.政府加强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努力促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项提升专题04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疑难突破)(含解析)

专题4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难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特别提醒】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范围内进行的,但公有制范畴内的分配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按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同样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收入是一种平均分配方式。
2.分配原则(1)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知识拓展】1.多模块角度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经济生活角度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2)政治生活角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职能与宗旨原则,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
(3)生活与哲学角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与措施,可联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联系的观点、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难点二国家财政1.财政收入与支出2.财政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知识拓展】如何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大力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这是发挥财政作用的根本性措施。
(2)确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实现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的合理增长。
(3)调节国债发行规模,保持合理的财政赤字率。
(4)调节财政收支结构,在经济过热时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下行时减少财政收入,加大财政支出。
(5)加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维护社会公平;加大财政对公共设施、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支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难点三 征税与纳税 1.全面认识税收2.几个常见税种的作用3.如何保障税收收入,发挥税收作用(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强税收宣传,引导人们自觉依法纳税。
(3)企业:要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收入分配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件

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B )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
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
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读题】 题干以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的提升为背景材料,体现 了国家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知识。 【 思路建立】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分配制度,回答时要注意在此前提下明确 具体指向。 【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国务院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基 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高这项补助,能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 障水平,故C 项正确;医疗补助与居民消费结构无关,故A 项不符合题意;财政补助 不属于初次分配,故B 项与题意无关;财政补助是财政政策,D 项中“增加货币供应 量”是货币政策,故排除。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B.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 再分配 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 共服务 均等化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 有效利用 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
典型 如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
例题
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B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 报酬的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解析】 图中“橄榄型”社会结构的构建,一定意义上要求扩大中等收入者 比重,实现社会公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只是增加社会总财富,并未涉 及公平收入问题,不符合题意。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6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6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篇一一、教材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四、学情分析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五、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蛋糕做大 效 率
切分合理 公 平
他 敢 剪 吗 ?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具体措施: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 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重要举措之一(初次分配)
☆ ①内容: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
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 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 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 ②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 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 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初次分配
再分配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 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a.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这种分配方式的原则是多劳 多得少劳少得,即实行同工同酬。它既体现了效率,又体现了公 平。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即根据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 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劳动者通过劳动的质 量、作用和贡献获得相应的收入,这即体现公平,也体现了效率。
7.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公平
公平
平均 合理差别
经济学中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 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公平 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1)主要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2)可以有差距,但不能过于悬殊。 (3)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最新一轮复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原因: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和要求
②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要求。 意义(有利于): ①保证效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 ③缩小差距(城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 (1)根本途径———发展经济。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制度保证:(p61第一段) (3)重要举措:(p61第二段)增加“一个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实现 “两个同步”。 意义:有利于理顺,维护,调整,发展。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p62第一段) (5)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 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
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ABD是属于初次分配,不选。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 ( p62第一段 ) (1)含义 (2)重要性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是什么?( p62第二段 ) 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 效率的保证。第二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差距。
[名词解释]:转移支付 • 转移支付是一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和解决贫富差距的财务方法,包
括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B
D①③④
(06政治广东卷)4.“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 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 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 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 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 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C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 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 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 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 、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小资料:基尼系数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取值范 围为0-1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数值 越大,表明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 的警戒线。
行业及行业 内部差距
地区差距
劳动者收入增长缓慢
思考: 上述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不利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企业提高 经济效益、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3、我国坚持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和意义
4.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政策措施 (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2)强调保证“两个合理比重”-------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另一重要举措。
复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 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观点一公 平 就 是 消 灭 差
别,有差别就不 公平。人人平均、 不存在差别才是 公平。 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 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 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 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 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专题四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②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知识角度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考点 2 国家收入的分配
D .③④
[ 主干整合 ]
1.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特别提醒】 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 财政收入的多少需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⑩无偿性和固定性 ○11 欠税、抗税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考点 1 个人收入的分配 [ 主干整合 ]
1. 我国的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基本内容:①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②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 配、按生产要素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分配。 (3) 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如图:
题组一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2013 ·高考海南卷, 4)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 809.78 元,农 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6 977.29 元,两者之比为 3.13∶1。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 )
[推荐学习]【高考政治考点突破专题】【专题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含答案)
![[推荐学习]【高考政治考点突破专题】【专题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1e9fefd5bbfd0a78567301.png)
网络构建主干速记考点一 分配与公平1.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 )提示错误,公有制经济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生产要素分配。
2.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示错误。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就是指绝对平均。
()提示错误。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4.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提示错误。
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5.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示错误。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追寻的目标,本考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015年高考可能结合具体事例考查对多种分配方式的理解,结合国家采取的促进公平的各种举措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措施等。
常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1.2013年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再次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为此,我们要()①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活市场主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①说法错误,应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参考课件4

第二框
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进城务工的民工
风景区挂牌禁止民 工与收破烂者入内 我 们 生 活 在 同 一 片 蓝 天 下
年收入
老王
老李
1978 432元 447元 1978年小王和小李工作了 1988 4130元 3780元 1988年企业倒闭了,两人同时再就业。 1998 8400元 16750元 1995年老李辞职与他人合办起了电器厂, 2008 近4万元 300万元 老王觉得原来工资不高也到老李的企业里做普 企业职工 企业最大股东 通职工
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居民收入都增加了,但 是收入差距普遍存在,而且收入差距在扩大。
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
中低收 入者
高 收 入 者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 要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不 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 基本生活需要。
的事情是什么? 企业职工工作态度 怎样? 老李怎么做才能既 让职工提高效率, 企业利润增加呢?
最近很头痛!!! 公司里工人都在磨 洋工,一点都不积 极!!!怎么回事?
老 李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监事会 工会方代表 董事会
余杭区鸿光电器公司第一届劳资双方谈判大会
工资到底涨不涨? 涨多少合适?
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关于调整余杭区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 准的决定》 2008年9月1日余杭区职工最低工资 标准由每月850元调整为每月960元, 非全日制工作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每 小时7.2元调整为每小时8元。同时, 失业保险金标准,680元/月调整到 768元/月。
最低工资标 准上调了, 我的工资会 不会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2 月28日 星期一 4时0分 43秒M onday , December 28,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 20.12. 28202 0年12 月28日 星期一 4时0 分43秒 20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 20年1 2月28 日上午 4时0分 20.12. 2820. 12.28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 20年1 2月28 日星期 一上午 4时0分 43秒0 4:00: 4320.1 2.2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 2020年 12月 上午4时 0分20 .12.28 04:00 Dece mber 28, 2020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关链接 :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
行的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 方面进行分配: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 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 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国民收入再分配(二次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看图回答:什么在增加?什么在减少?这反映了 什么经济现象?
产出
————
投入
2桶水
1桶水
0桶水
————— → ————— →—————
1个和尚
2个和尚
3个和尚
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30年以前,居民收入都增加了,但 是收入差距普遍存在,而且收入差距在扩大。
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
实的切身利益,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全体人民 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知识扩展】
(1)收入分配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是消除收入差距。
(2)正确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及应对的国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表现国家宏观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统筹区域发展
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改革
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保障人民生活的
支出力度,由“国富”向“民富”转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3)重视社会公平的依据:
①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④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⑤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第1页共1页。
高考政治名师考点点拨讲义【专题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含答案)

络构建主干速记考点一 分配与公平1.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 )提示错误,公有制经济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生产要素分配。
2.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 )提示错误。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就是指绝对平均。
( )提示错误。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4.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 )提示错误。
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5.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提示错误。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追寻的目标,本考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2019年高考可能结合具体事例考查对多种分配方式的理解,结合国家采取的促进公平的各种举措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措施等。
常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1. 2019年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再次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为此,我们要( ) ①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活市场主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①说法错误,应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情分析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促进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依法纳税。
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中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选择题多以时政热点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非选择题多以图表题为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题组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2013·高考海南卷,4)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 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1。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二国家财政2.(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3.(2013·高考广东卷,26)在开放型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题组三征税与纳税4.(2013·高考北京卷,30)下表是2011年北京市部分经济指标的年度增长率。
A.财政收入高于财政支出,出现财政盈余B.个人所得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C.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过快抑制了财政收入增长D.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抑制了个人所得税增长5.(2013·高考四川卷,2)S市是我国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试点城市。
截至2012年底,该市共有15.9万户企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有九成企业税负减轻。
2013年1月,国务院决定选择交通运输业和6个现代服务业在全国推广“营改增”。
“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①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②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益经济结构调整④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3·高考重庆卷,3)国家在餐饮行业推行刮奖发票,消费者就餐后索要发票就有中奖可能,若餐馆拒绝开具发票,可向税务机关举报。
关于刮奖发票,正确判断是() A.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B.对无需报账的就餐者可以不开具发票C.提供刮奖发票可显著增强餐馆竞争力D.索要和提供餐饮发票利于减少税收流失题组四主观题7.[2013·高考重庆卷,13.(1)(2)(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6~2010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注: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根据上图,概括1996~2010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
(2)从2010年到2020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45%逐步增加到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8.(2013·高考江苏卷,35)材料一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图1。
图1材料二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
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图2所示。
图2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AA+B。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图1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从图2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备考指津2014年,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运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知识,说明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必要性及措施。
(2)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运用财政及其作用的知识,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对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3)结合我国税制改革的内容,运用税收及其作用的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的经济学依据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提示:①个人消费品②生产资料公有制③按生产要素分配④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⑤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⑥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⑦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⑧资源合理配置⑨财政盈余⑩无偿性和固定性○11欠税、抗税考点1个人收入的分配[主干整合]1.我国的分配制度(1)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基本内容:①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②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分配。
(3)客观必然性:①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如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产品分配方式③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
【温馨提示】 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并不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并不都是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②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温馨提示】 ①社会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消除收入差距。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大,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易混提醒1.按劳分配收入和劳动收入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如个体经济中的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的收入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资收入是劳动收入,但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1)二者存在的范围不同。
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2)二者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
3.正确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个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的分配过程。
[命题预测]预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老王经历了如下的创业之路:集体鱼塘工人→搞个体给自己打工→做私营企业老板。
老王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预测二效率与公平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2国家收入的分配[主干整合]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特别提醒】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
财政收入的多少需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2.财政的作用和财政政策的运用(1)财政的作用①财政与人民生活: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温馨提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易混提醒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知识纵横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命题预测]预测一财政的作用3.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25个城市建设地铁。
按照规划,2010至2015年国家财政将对地铁建设投资额达11 568亿元,2020年地铁建成总里程将达6 100千米。
这表明()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预测二财政政策4.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显示,全国公共财政收入拟安排1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安排13.8万亿元,增长10%。
全国公共财政收支差额1.2万亿元,增加4 000亿元。
这表明()①我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②财政收支状况出现财政赤字③必然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④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3征税与纳税[主干整合]1.税收的特征言。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比较◎易错点拨公民向国家纳税,有利于国家,不利于个人点拨:(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