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干预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心理干预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干预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共计4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要高于对照组,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治
疗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颅内占位性病变;心理障碍;
颅内占位性病变是指临床中患者的颅腔内由于疾病原因而被占据一定空间的
临床疾病,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以及局灶性神经损害等症状,临床中该症可分
为增该症状以及定位症状。

由于疾病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因此会导致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忧虑、焦躁等极为负面的情绪,甚
至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的倾向[1]。

本次研究就对心理干预在该症患者心理障碍治疗
方面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共计
48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78±3.77)岁;干预组患者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6.85±4.36)岁。

将两组患者
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基本检查,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给
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工作,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

1.2.2干预组
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详
细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目前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阶段以及患者的文化水平,以患者能够
理解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自身的基本情况,了解其自
身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
②护理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温柔的态度,耐性解答患者的问题,鼓励患者进行情绪的宣泄,告知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将会加重其病情,引发多种并发症;③告知患者日常活动和饮食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监督患者进行戒烟戒酒等活动,保证患
者能够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保证
患者能够改善自身情况,鼓励患者与家人、病友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改善患者的
病情;④临床治疗中,医生要提前了解患者的经济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其能够承受的治疗方案,必要的情况下则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向患者推荐相关内容,
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降低患者的担忧。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评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显示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X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为(26.44±2.45)分,对照组为(25.88±3.78)分,t=0.609,p=0.546;护理后,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为(17.55±2.12)分,对
照组为(24.12±2.55)分,t=9.706,p=0.000;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要高
于对照组,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颅内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中往往会导致患者的颅内压力出现增加或者累计其周
围局部神经,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躁、睡眠不佳等情况,加之治疗时间较长,
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往往会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让患者对治
疗失去应有的信心。

因此在临床中给予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相应的心理干预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和医学理念的进步,了解到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情绪和心
理情况将会明显地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治疗中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
向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临床治疗中的
疗效评价的重要标准,临床中逐渐开始重视对于患者情绪和心理问题的管理;而
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治疗中,患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其病情的发展,
因此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实行心理干预的干预组患
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要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临床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
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使用。

参考文献:
[1]安翼.心理干预改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心理障碍的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11):256-256.
[2]霍金华,徐诺.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09-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