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树龄肉桂树皮挥发油及桂皮醛含量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树龄肉桂树皮挥发油及桂皮醛含量比较
陈佳菁;张永;刘畅;丁越;张彤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生长年限肉桂(Cinnamomum cassia)树皮的挥发油,HPLC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比较2~5、5~7、7~10、11~15、20年以
上肉桂树皮中挥发油和桂皮醛的含量,以期为肉桂树皮确定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肉桂树皮中挥发油含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升高;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在5~7年达到峰
值后,随着树龄增加而减少.
【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
【年(卷),期】2018(047)003
【总页数】4页(P358-361)
【关键词】肉桂树皮;不同树龄;挥发油;桂皮醛;高效液相色谱
【作者】陈佳菁;张永;刘畅;丁越;张彤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12
中药肉桂,为樟科(Lauraceae)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

其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1];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
痛,温通经脉等功效;常用于阳瘘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2]。

肉桂道地产区是广西和广东,目前产量占全国80%以上,是重要的经济作物。

长期以来,肉桂以实生林粗放经
营为主,种植后处于半野生状态,作为药材的肉桂,其有效成分含量易受品种、生境、栽培管理、物候期、采收、加工和储藏等因素的影响[3]。

肉桂采收时期一般
以春秋两季为佳,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桂皮醛[4]。

本研究对不同生长年限的肉桂中挥发油和桂皮醛进行含量测定,旨在为确定肉桂药材的最佳采收年限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TDL-50B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JP-100S超声波清洗机(深圳市洁盟清洗设备有限公司);BSA124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P-400B粉碎机(永康市久品工贸有限公司)。

桂皮醛对照品(批号110710-201619,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色谱纯,Merck);甲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屈臣氏蒸馏水。

肉桂药材为购自广东省高要县的2~5、5~7、7~10、11~15、20年以上(各3批)肉桂样品。

1.2 方法
1.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50%甲醇水溶解并定容10 mL,摇匀,即得0.266 0 g/L的对照品储备液。

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肉桂药材,粉碎成能通过80目筛的细粉,精密称取样品0.5 g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重,超声处理(功率350 W,频率35 kHz)10 min,放
置过夜,同法超声1次,称重并补足失去甲醇的重量,15 000 r/min离心10 min,滤过,精密移取上清液1 mL于25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线,精密移
取上清液5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线。

1.2.3 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
色谱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Welch UltimateR XB-C18;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设定为290 nm;柱温25℃;流速1 mL/min;进样量20 μL。

此条件下,桂皮醛能与其它组分实现完全分离(R≥1.5),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均不低于3 000(图1)。

1.2.4 方法学考察
1)线性关系考察、检测限以及定量限。

精密称取桂皮醛母液适量,50%甲醇水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 0.58、1.16、2.32、4.65、9.30、18.61、37.23 μg/mL
的对照品溶液,备用。

吸取所得的对照品溶液20 μL,按1.2.3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以桂皮醛浓度为横坐标X(μg),进行线性回归,得
桂皮醛线性回归方Y=3982.04 X+0.224(r=1.000):桂皮醛在0.001 16~
0.744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将桂皮醛配制成浓度适当的溶液,按1.2.3色谱条件进样,以S/N≥10为定量限,以S/N≥3为检测限,计算得桂皮醛的最低定量限:0.024 μg/mL;最低检测限为:0.007 μg/mL。

图1 肉桂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选择及专属性研究Fig.1 Conditions selection and specific research of chromatography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Cinnamomum cassia bark
2)精密度试验。

分别取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按1.2.3色
谱条件进样。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重复进样6次,考察精密度,结果显示其RSD分别为0.43%、0.30%和1.58%。

结果表明本测定方法日内精密度良好。

分别取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1.2.3色谱条件进样。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每天进样1次,连续进样6天测定峰面积,考察精密度,结果显示其RSD分别为0.69%、0.64%和2.24%。

结果表明本测定方法日间精密度良好。

3)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厂家、同一批次肉桂粉末0.5 g,按照1.2.2供试品制备项下制备,按1.2.3色谱条件,各自分别于0、2、4、6、8、12、24 h进样,测定峰面积,其平均值为2 970.85,RSD为0.89%。

表明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4)重复性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同一厂家、同一批次肉桂粉末6份,每份约0.5 g,按照1.2.2供试品制备项下制备,按1.2.3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含量,其平均值为37.15 mg/g,RSD为2.43%,结果表明本测定方法重现性良好,符
合HPLC定量分析要求。

5)加样回收试验。

在已知含量的0.5 g肉桂样品中精密加入低、中、高3个不同
量的桂皮醛对照品,一式三份,按供试品制备项下制备成加样供试品溶液,按
1.2.3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回收率(表1)。

表1 桂皮醛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n=3)Tab.1 The results of sample recovery rate of cinnamaldehyde试验号1 2 3 4 5 6 7 8 9样品中含量/mg 8.89 8.88
8.92 8.89 8.88 8.93 8.87 8.89 8.89加入对照品的量/mg 7.27 7.27 7.27 9.08
9.08 9.08 10.90 10.90 10.90实测量/mg 15.84 16.18 16.16 18.42 18.38 18.40 19.33 19.26 19.47回收率(%)95.63 100.40 99.68 104.90 104.55 104.34 95.90 95.12 96.95平均回收率(%)99.71 RSD(%)4.0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长年限肉桂桂皮醛及挥发油的含量
2.1.1 不同生长年限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
如图2所示,不同生长年限条件下,肉桂的有效成分桂皮醛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增加先呈现升高,在5~7年达到极大值,再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推测肉桂在5~7年后,其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可能随着生长年限增加而转化为其他的苯基丙烷类成分(如松柏醛、香豆素、2-羟基肉桂醛、肉桂醇、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酸、邻甲氧基肉桂醛等)。

由目前研究结果推测,5~7年肉桂醛含量最高,与目前广东传统肉桂采收时间较为吻合。

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肉桂中挥发油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图3)。

图3 不同生长年限肉桂中挥发油的含量Fig.3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oil of Cinnamomum cassia bark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图2 不同生长年限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Fig.2 The content of cinnamaldehyde of Cinnamomum cassia bark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2.1.2 不同生长年限肉桂中挥发油的含量
总挥发油的质量分数是评价肉桂药材品质的
3 讨论
本实验针对广东高要地区不同生长年限肉桂树皮中桂皮醛和挥发油的含量变化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生长年限肉桂树皮中桂皮醛含量与生长年限并非呈正相关关系,以5~7年肉桂的桂皮醛的含量最高,这可能是桂皮醛随着时间的变化转化为了其他次生代谢产物;不同生长年限肉桂树皮中挥发油含量与其生长年限呈一定正相关关系,与许勇等[5]报道肉桂的厚度及挥发油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升高基本一致,为确定肉桂药材的最佳采收年限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因此在仅考虑有效成分-桂皮醛时,可在5~7年进行采收,这样可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且桂皮醛的含量处在最高峰,这与广东地区传统肉桂采收时间为5~7年较为吻合。

但张锡纯[7]认为肉桂“以皮细肉厚,断面紫红色,油性大,味甜微辛,嚼几无渣者为佳”。

而肉桂的厚度及挥发油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升高,因此肉桂生长年限越大,其
质量越好。

这与广西地区肉桂采收传统基本一致。

广东、广西是我国肉桂树皮的主要产区。

作为植物类药,其质量易受品种[7-8]、产地[9-10]和采收部位[11-13]的影响。

目前对于肉桂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桂皮醛和桂皮酸的含量测定,并建立了一系列稳定可靠的含量测定方法。

文献报道有采用紫外检测法[14]、荧光测定法[15]、气相色谱法[16-17]、高效液相色谱法[18-20]建立肉桂醛和肉桂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肉桂作为皮类药材,其产品质量与其生长年限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为考察肉桂生长年限与其主要有效成分桂皮醛和挥发油的关系,本研究收集了广东高要县不同生长年限的肉桂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测定肉桂药材中桂皮醛和挥发油的含量,探究生长年限对其主要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从而为确定肉桂药材的最佳采收年限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赵凯,姜勇,薛培凤,等.国产肉桂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3,40(17):3598-3602.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0-241.
[3]刘布鸣,莫建光.实用芳香精油手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方琴.肉桂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5]许勇,丁靖凯.广西肉桂栽培及精油成分[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4):4-9.
[6]李嘉,陈锋,张颖,等.广西道地药材肉桂的加工炮制[J].广西林业科学,2016,45(1):93-96.
[7]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43.
[8]施宇,杨杰,王强.八种樟属肉桂组药用植物中肉桂酸、肉桂醛含量的测定[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3):54-57.
[9]徐洋洋,王添敏,初正云,等.HPLC-DAD测定5种商品规格肉桂及两种伪品中桂皮醛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90-93.
[10]马蓉蓉,唐意红,孙兆林,等.RP-HPLC测定不同产地肉桂中桂皮醛和肉桂酸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2008(4):9-11.
[11]黄青,许军,苏丽飞,等.六种不同产地的肉桂中桂皮醛及总挥发油的含量测定[J].中药与临床,2017,8(2):11-14.
[12]张小斌,陈书存.不同部位及品质的肉桂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6(1):48.
[13]李雁群.不同发育阶段肉桂叶中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植物学会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第十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摘要.2012:2.
[14]张丹雁.肉桂再生皮与原生皮挥发油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1(7):477.
[15]李利军,黄文艺,冯军,等.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肉桂中的肉桂酸和肉桂醛[J].分析测试学报,2007(2):274-276.
[16]吴大奎.肉桂中反-肉桂醛的荧光测定法[J].齐鲁药事,1985(3):45.
[17]陈万宁.气相色谱法测定肉桂油中桂皮醛的含量[J].中国药学杂志,1987(10):612-613.
[18]李会平,荆济荣,张强.GC法测定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J].西北药学杂志,1998(6):250-251.
[19]黄惠华,梁汉华.肉桂中肉桂醛及肉桂酸的微波辅助萃取及HPLC测定[J].食品工业科技,2005(2):88-90.
[20]高明森,王晓尧,毕臻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桂中桂皮醛含量的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29-31.
[21]刘晓燕.肉桂保健品中桂皮醛含量测定方法研究[C]//湖北省营养学会,武汉市营养学会.湖北省武汉市营养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