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像
吟咏诵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第四章
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名词,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做,当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允许或能够。
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当老师了。”
讲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李泽厚《论语今读》
疏通文意
第一章
尊称,这 名作状 温习 通假字,同 志同道合
里指孔子 按时 复习 “悦”愉快
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了解
从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发怒 指有才德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
走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 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周游 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及再 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 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 德的人吗?”
主要讲了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
有人认为,“学而时习之”,“时”为“时势”,与时俱 进,学习需要与时俱进;“习”为实践、练习,实践出真 知,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成就,自然很高兴。这样的理解 你同意吗?
从大的方面讲,温习历史,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 训,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第五章
表转折,却 连词,相当于“就” 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感到迷茫而 无所适从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 第十二章
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恳切 指当前的事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 切地发问求救,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你认为子夏是好学生吗?
“博学”对应“温故而知新”; “笃志”对应“匹夫不可夺志也”; “切问”对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近思”对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曾经讲过的话,子夏都心领神会。这一章是子夏对孔子思想 的精辟总结,子夏是一位好学生。
《论语》十二章
(一)
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 和对话文体的形式编纂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 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 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宋代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