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试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试卷(2)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提出,要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B.“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
C.全国唯一以套娃形象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景区:套娃广场,是游人来满洲里不可错过的景点。
D.记者组一行来到哈萨克斯坦汽车城——库斯塔奈,采访了该国最大的汽车集团阿鲁尔集团所属的萨勒阿卡工厂。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A.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多,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
(去掉“多”)
B.40年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而40年后,对于高考制度的批评和反思却常常屡见不鲜。
(将“批评”和“反思”对调)
C.在反复使用、搓洗的情况下,使筷子表面形成细小的纹路,容易残留细菌和清洁剂。
(删去“使”)D.他发现,想要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就是是否拥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别的,就叫:幸福力。
(删去“是否”)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A.sì lüè qiáo chà
B.shì lüè qiào shà
C.sì luè qiáo chà
D.shì luè qiáo sh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最近,向阳社区开展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尊老敬贤”主题文化活动。
二、名句默写
6.(9分)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二章》)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二章》)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4)《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雁门太守行》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多音多义词
(___)贝壳(___)一刹那(jiàng)___
(___)地壳(___)刹车(qiǎng)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后面的的题。
(17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蹴.尔而与之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⑷贤者能勿丧
..耳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小题3】选文第二段“一箪食,一豆羹”与(原文)形成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
“义”比“生”重要,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3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C.《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相近且善,由于后天因素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
这与选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相近。
D.选文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4)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
(3分)
材料链接:10月24日,38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员贾海波,出诊途中突发脑干出血。
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了医院,自己却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10.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3).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个句子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的火墙
程刚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
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拮据的家庭让我必须早早地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
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
但给的待遇还可以,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
好,。
说实在的,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样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
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几平米。
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
③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
④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给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
可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买劈柴,我同样舍不得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
其实,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只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⑤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
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
晚上,我下班的时候没地方去,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
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忘年朋友。
腊月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
我,,我也把大爷夜晚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接了过来……
⑥一天中午,大爷来厂里,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三轮车进厂,车上装着砖,我忙问大爷干什么,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
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了,两天后才回来。
⑦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
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
我立即跑向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侧,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
⑧大爷笑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砌个烟道我可以作主……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摇头。
“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劈材和煤从来没少过……你是个好孩子,要坚持下去……”
⑨那一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辐射着温暖,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5)
1)“我”初到省城去打工时是怎样的感受?
2)简要说一说下列句子中的“坚持”的内涵。
(1)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
(2)你是个好孩子,要坚持
..下去……
3)根据语境,将下面两个句子填入横线处,第②段填(),第⑤段填()。
A.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 B.我便感激地留在这里
4)文中两个画线句子中的“流泪”各融会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联系全文,说一下第⑨段文字的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
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
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
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
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
..之一,就是榫卯。
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
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
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
....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
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
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有改动)
(注)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
(1)文章除了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2)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
(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3)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
..之一,就是榫卯。
(2)无从可知,迄今为止
....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
七、语言表达
13.仿写句子。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找到真理;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这样那样的事,令你激动,令你兴奋,一定有人关心过你,帮助过你。
这些事或人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珍藏在你的心底。
回忆这些往事,你会再次激动,再次兴奋,再次受到鼓舞,获得力量。
现在,拿起笔来把你珍藏的记忆写出来吧。
请以《珍藏的记忆》为题,也可以另拟题目,但题目中要含有“珍藏”的意思,写一篇文章,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A
5.B
二、名句默写
6.(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悠然见南山(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解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劳其筋骨饿其体肤(3)悠然见南山(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字词书写
7.kéqiàochàshā倔强勉强
四、诗歌鉴赏
8.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1)⑴患,祸患,灾难⑵蹴,用脚踢⑶乡,通“向”,从前⑷勿丧,不丢掉
[来2)⑴如果(或“假如”、“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或“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⑵(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或“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2分)
3)“万钟”,“人应保持本心”
4) D。
【小题5】略
10.1).C
2).D
3).C
4).B
六、现代文阅读
11.1)在车站广场冻得浑身发抖;老板冰冷,但待遇还行;宿舍破旧,晚上冻醒,泪流不止。
2)(1)在不舍得开支的前提情况下,坚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老大爷聊天,替他夜晚巡视厂房,做好自己。
(2)思想品德好的孩子,一定好好工作下去,好人有好报。
3)BA
4)“泪流不止”写出了涉世之初的“我”在被冻醒之后的无助和痛苦;“泪水流了出来”再现了“我”明白了老大爷新砌的排烟道是为了给我取暖时的感激之情。
5)在结构上,收束全篇,抒发情感,点明题意;内容上,再现了老大爷的排烟道给“我”所带来的温暖,既温暖了“我”的身,也温暖了“我”的心。
12.1)(1)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
(2)不能调换。
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
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第④段和第⑤⑥段间存在逻辑关系。
2)示例一:可以。
应该放在第④段中。
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文章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卯的连接功用。
示例二:不可以。
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而文章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3)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4)(1)“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可见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一榫一卯都关联着人的情感。
简单、实用的榫卯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是榫入卯眼。
七、语言表达
13.示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别人不以为然的工作中获取经验;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别人尚未涉及的道路上践行成功。
八、作文
14.珍藏的记忆
翻开泛了黄的日记本,我看见了过去的点点滴滴,那时我们的过去,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那一年,我们十三岁。
走进“陌生”的环境,我变得少言寡语。
我以为自己会一直“安静”下去,与寂寞相伴,与孤独长存。
可是你却闯入了我的生命,你扎着马尾,总是喜欢冲着我傻笑不停。
你能圆圆的脸上,永远充满幸福的表情。
你总是喜欢在我身边手舞足蹈,哼着歌曲,不知不觉,习惯了这样古灵精怪盗你。
那一年,我们十四岁。
我们开始为了一些小事而发脾气。
因为那乱动我的日记,我说出:“不再理你!”我看到你当时哭泣的样子,心疼在心里,怪自己为何如此狠心,怎么会让可爱的你伤心。
终于说出了“对不起”我才发现原来你和我已经融为一体,你是我的影,我们形影不离,开始一起哼起熟悉的歌曲。
这一年,我们十五岁。
渐渐成熟的我们,开始学会背负压力。
我自暴自弃的对你说出要放弃,而你却拍拍我的肩,说出那句“我会和你在一起。
”这一刻,我安静了。
因为你,我开始变得坚忍,因为我知道我的背后有一个人,她就是陪我走了一路的你。
现在的你,不再喜欢傻笑,不爱哼歌了。
那些都被封印在了过去的日子里。
而我也不再是那个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的小女生……我们长大了。
合上日记才发现不觉中泪已留下两行。
这样平平淡淡,却又充满幸福的记忆值得我和你去珍藏。
现在,我和你依然在一起,我们彼此依偎着对方的肩背,再过两个月,你将和我分别,你将和我们分别。
回忆起那么熟悉的小调,你是我们的歌,是记忆的歌。
六个月,你将不再是我的影……
你,我一辈子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