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项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项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过程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①氧气用于供给呼吸②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③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延长保质期④活性炭用于净水⑤干冰用作制冷剂⑥75%的医用酒精用于防疫消毒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⑥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气体膨胀
B.食物的腐败
C.金属的冶炼
D.蜡烛的燃烧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
4、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烧制烧器C.风力发电D.木材制凳
5、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伐薪烧炭南山中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
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D.②③⑤
6、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变”美酒B.金条“变”金箔
C.冰块“变”冰雕D.铁水“变”铁锅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B.称量药品
C.点燃酒精灯D.闻气味
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苹果腐烂C.电灯发光D.切割大理石
9、下列生活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灯光表演B.烟花绽放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10、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
C.称量氯化钠质量D.量取液体体积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从下图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和名称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___
(2)配制溶液的容器___________;
(3)量取8mL液体用___________
(4)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
(5)若利用上述仪器进加热少量的液体需要添加的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___。
(6)若某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它操作无误),则所量水的体积比读数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下同)。
若开始仰视读数为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之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倒出的液体比18mL___________。
上图中的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_mL。
2、取用固体药品粉末状的一般用________,块状的用________,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可将试管倾斜,用________或________将药品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地________起来。
3、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请回答:
(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有_______。
(2)已知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_______法收集硫化氢。
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能精确到_____g。
使用时要注意:
(2)称量前先要调节天平_______;如果指针偏右,可将平衡螺母往____(填左或右)调节。
(3)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盘。
(4)称量完毕,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拔回零位。
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
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里称量。
5、哈市居民目前使用的管道燃料气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取一瓶盛有甲烷的集气瓶,发现它看起来和空气一样,打开瓶盖也闻不到什么,燃烧时能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甲烷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
(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一根小木条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如图所示)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在_________处的木条烧得最
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_,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___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定性比较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设计了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1)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______。
某同学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
连续数次吸气后,观察到甲瓶无明显现象。
该同学呼气时,调整活塞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
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乙瓶中液体变浑浊,则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要大些。
(2)将锥形瓶甲和乙中改为盛放适量的浓硫酸,连续数次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实验步骤与(1)相同,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反思交流)
(3)丙瓶的作用是______。
探究二:定量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设计实验)为了证实这个问题,该小组又设计了用如图甲的装置进行实验:
(4)先检查装置(图甲)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的气体,连接装置。
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实验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用V、V1表示)mL。
(探究三)定量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如图乙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袋内含空气),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
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丙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
(5)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填“X”“Y”或“Z”)。
(6)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2)将(1)中的小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写出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同学们又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在空气不足时,石蜡燃烧生成的______。
这与酒精燃烧后,酒精灯灯芯变黑的原理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小明发现蜡烛燃烧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于是他进行了下面的思考与实验: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2)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3)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______性,这是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因为______。
5、科学探究是个奇妙的过程,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在一个门窗紧闭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与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什么不同?
[提出猜想]小青认为:刚上完课的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该比教室外操场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查阅资料]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值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验探究]用_______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气体各两瓶。
请你写出收集教室内空气的操作方法_______。
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拓展应用]根据实验探究结果,你认为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①氧气具有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②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用于制作霓虹灯,属于物理性质;
③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中延长保质期,属于化学性质;
④活性炭用于净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⑤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性质;
⑥75%的医用酒精用于防疫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C。
2、A
【详解】
A、气体膨胀,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的腐败,有微生物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金属的冶炼,有金属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的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3、D
【详解】
A、量筒读值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1/3,此选项操作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此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点睛】
4、B
【详解】
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
B、烧制瓷器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
D、木材制凳过程中只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D
【详解】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生成“燃起的孤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伐薪烧炭南山中过程中有新物质木炭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铅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白玉为床金作马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②③⑤。
故选:D。
6、A
【详解】
A、粮食“变”美酒的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正确;
B、金条“变”金箔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
C、冰块“变”冰雕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
D、铁水“变”铁锅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液体取用时,应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使液体药品缓慢流入试管内,故选项错误;
B、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满足左物右码,故选项错误;
C、不能使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D、闻药品气味时应用手扇动,使少量到气体飘入鼻腔内闻药品气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8、B
【详解】
A、酒精挥发,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苹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切割大理石,物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灯光表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烟花绽放,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音乐喷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气球升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0、A
【详解】
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紧挨,标签未朝向手心处,选项A符合题意;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于天平左盘,砝码应放于天平右盘,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操作正确,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
(1)g药匙
(2)c烧杯
(3)a胶头滴管i 10mL量筒
(4)e广口瓶
(5)试管夹
(6)偏小偏大 32
【分析】
(1)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故填:g药匙;
(2)
通常用烧杯配制溶液,故填:c烧杯;
(3)
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量取8mL液体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填:i10mL 量筒、a胶头滴管;
(4)
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广口瓶中,故填:e广口瓶;
(5)
加热少量的液体需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故需要添加的仪器是试管夹;
(6)
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所量水的体积比读数偏小;
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若开始仰视读数为30mL,故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之后,俯视读数为12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故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
12mL,故倒出液体的体积比18mL偏大;
由图可知,上图中的液体体积为32mL。
2、药匙镊子药匙纸槽竖立
【详解】
取用固体药品粉末状的一般用药匙,块状的用镊子,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可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地竖立起来。
3、
(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向上排空气
【分析】
(1)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有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故填: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
已知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又因为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硫化氢,故填:向上排空气。
4、
(1)0.1
(2)平衡左
(3)左右
(4)玻璃器皿
【分析】
(1)
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
(2)
称量前先要调节天平平衡,以免对称量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指针偏右,则可将平衡螺母往左调节。
(3)
托盘天平称量物体应“左物右码”即将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4)
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点睛】
5、
(1)无色、气体、没有气味
(2)42
22CH +O CO +H O 点燃
【解析】
(1) 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甲烷的物理性质有甲烷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42
22CH +O CO +H O 点燃。
三、实验探究
1、浮在水面上 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上,故填浮在水面上; 蜡烛浮在水面上不下沉,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填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外焰、内焰和焰心,故填外焰、内焰和焰心;
把一根小木条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a 处的木条烧得最黑,故填a ;
a 处是火焰的最外层,a 处的木条烧得最黑,说明a 处,即外焰的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会出现水雾,故填水雾;
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水和二氧化碳。
2、澄清石灰水 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 防止液体倒吸 V-V 1 X 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
【详解】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锥形瓶甲和乙中盛放等量的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
氧化碳浓度高,故填:澄清石灰水。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增大较多的水蒸气含量高,故填:分别称量两个盛有液体的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
(3)丙瓶具有防倒吸的作用,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吸入嘴里,故填:防倒吸作用。
(4)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不能被吸收的氧气氮气通过排水集气被收集在集气瓶中,排出水的体积为氧气氮气体积V1mL,则二氧化体积(V-V1)mL,故填:V-V1。
(5)向保鲜袋内呼气,保鲜袋内二氧化碳浓度,水蒸气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下降,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X,因为X刚开始体积分数很小,与二氧化碳吻合,刚开始空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很小,和呼出气体混合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故填:X。
(6)Y表示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变化,在60s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故填: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
3、烧杯内壁有水雾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炭黑不同
【详解】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故填:烧杯内壁有水雾;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由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结合
(1)现象可知,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蜡
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酒精灯灯芯变黑,酒精灯在燃烧时会不断把酒精吸上去,若酒精的浓度太高,酒精中水分含量较少,灯芯上的水分蒸发吸热较少,使灯芯的温度达到其着火
点,灯芯烧焦,这与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原理不同,故填: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炭
黑;不同。
4、(1)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水蒸气可燃(3)(1)(2)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详解】
(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1),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3)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1)(2)是不正确的。
5、排水法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在教室内将水倒掉并盖好玻璃片等浓度等体积的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高蜡烛很快熄灭蜡烛过会熄灭低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详解】
实验探究:
空气不溶于水,故可用排水集气法分别收集教室内和操场上的气体各两瓶,操作:将集气瓶中装满水盖好玻璃片,在教室内将水倒掉并盖好玻璃片;
二氧化碳的含量: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等浓度等体积的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盛有教室内的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盛有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内无明显现象,说明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高;
氧气的含量:
氧气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盛有教室内的空气和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
盛有教室内的空气的集气瓶中蜡烛很快熄灭;盛有操场上的空气的集气瓶中蜡烛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教室内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操场上的空气中低。
拓展应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与室外相比,教室中氧气含量低,二氧化碳高,故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