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图书馆”融合的信息资源微服务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大飞跃,使得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广,体积越来越小,商业应用越来越丰富,一个“微”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
现今图书馆领域对微服务现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推动微服务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与发展。
1“互联网+图书馆”融合模式的提出
2015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1]。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将互联网的技术和成果深度融合于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腾讯公司马化腾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制造一个新的生态[2]。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正在快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深度融合,通过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催生并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微服务的创新与进步,将有助于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重构。
“互联网+图书馆”体现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上的进步,更是“以用户为中心,一切为了读者”知识服务理念、思维、模式与创新上的“+”。
“互联网+图书馆”将有助于推动形成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不断创新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3]。
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特征和图书馆读者工作实际情况,可认为“互联网+图书馆”的本质是互联网2.0+服务2.0+创新2.0的新服务模式[4],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创新,是推动图书馆发展新服务理念的高度概括。
“互联网+图书馆”的融合,就是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图书馆的运用,诞生了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APP、微博、智慧图书馆等。
“互联网+图书馆”的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图书馆创新服务上,必将迎来图书馆新一轮的大发展。
2“互联网+图书馆”的微服务
2.1微服务理念
所谓微服务,是指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形式相对应的一种全新理念,主要是通过为广大用户提供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服务来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战略优势[5]。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进步。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微博、微淘、微店、微活动、微推送、微服务、微创新等,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将大数据与微服务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一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即是微时代微服务的到来[6]。
图书馆微服务内容是相对于图书馆宏资源而言的,是根据微用户需求所提供的微型化、分散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包括视频、音频资源,元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等[7]。
在“互联网+图书馆”环境下,教与学可以不受任何地理条件和时间的限制,知识传播、获取渠道变得灵活、多样,图书馆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4G网络、手机、ipad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维度的微服务,满足个人工作、学习、娱乐等功能性需求,并建立开放式、网络化、数字化的微服务格局。
2.2图书馆提供微服务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可利用微博、微信订阅号、微活动、手机MOOC等来开展信息资源微服务,顺从微时代的行事规则,切切实实地开展微服务,这样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读者[8]。
未来这种移动化为服务将会应用到更多的读者工作中,这也是“互联网+图书馆”需要学习运用的地方,着眼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且省事、省力、迅速。
“互联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微服务,以及构建的微服务公共平台将图书馆微服务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用户,在开发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上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更好地挖掘图书馆的发展潜能。
微服务是建立在与用户密切联系的基础之上,它依靠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对用户个人需求数据的采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满足用户个性化、多维度的信息需求,建立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体现了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本质。
3“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微服务的创新策略
3.1精选微信息,创建微服务平台
图书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图书馆纸质文献、电子书、数据库资源、参考咨询服务,微信公众号、用户资源及其他互联网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并通过OPAC与其他图书馆或网站的数据资源进行连接与检索,创新信息资源微服务体系,构建信息资源微服务公共平台,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碎片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微服务平台,有效地开展信息资源利用培训、入馆教育讲座、馆藏信息资源宣传讲座等形式加强用户有效利用图书馆数据资源。
3.2处理微数据,微服务个性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媒介、信息内容都趋于微型化。
用户每天聊微信、看微博、刷弹幕,各种社交媒体创造的内容是碎片化的,内容中对用户产生直观刺激的广告、视频或植入内容等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微用户。
图书馆与微用户之间的互动将更加有深度,“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更加社会化的交流沟通是赢得更多潜在用户的有效方法,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新媒体平台将信息资源微服务延伸到手机上,将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在手机平台上实现,主要有:图书借阅信息查询、图书续借、新书信息公告、图书预约、信息发布与搜集、参考咨询服务、数据库资源查询、科技检索、读者荐书和选书等方面的个性化微服务。
3.3教育移动化,推送微服务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不断拓展信息资源微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创新服务模式。
在微时代,微服务是一种“短、平、快”的服务方
“互联网+图书馆”融合的信息资源微服务初探
何芳臧英杰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在这个以大数据为特征和标志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不仅要与互联网做加法,进行深度融合,还要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全媒体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细微化、全方位的服务。
“互联网+图书馆”融合的提出是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论文梳理“互联网+”
时代的背景、微服务的概念,总结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提供微服务的意义,并提出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几点策略,围绕用户需求,把用户
体验做到极致,以期推动“互联网+图书馆”微服务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微服务;大数据
·263·
. All Rights Reserved.
1概述
由于核电站核岛厂房工艺特性,出入厂房内各个房间的门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以防辐射屏蔽设计为主要特征的屏蔽门,也有保持房门内外压力差的气密门,还有组成防火区实体分隔屏障的防火门等。
在设计上统一将这些具有特殊作用的门称为特种门。
特种门是核岛厂房内核安全重要物项之一,它的正确安装与否直接影响到门设计功能的正常发挥。
自2011年项目陆续开展门安装施工以来,方家山核电项目特种门的安装相继出现了与电气、仪控、小型管道等安装物项发生干涉导致门无法安装或门无法正常开启/关闭的现象。
据统计,自2012年7月始截止到2013年1月止,现场共安装了670樘特种门,其中有82樘出现了与安装物项发生冲突干涉问题,冲突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特种门与安装物项冲突分布一览表
安装物项分类电缆次
桥架
照明线管
(网型桥架)电气(仪
表)箱
电缆主桥
架(托盘)
消防
管道
工艺
小管
合计
发生次数占比42
51%
8
10%
8
10%
8
10%
5
6%
11
13%
82
100%
从表1可以看出,与门冲突最多的是电缆桥架、电气仪表箱和工艺小管,占比约为70%。
干涉冲突问题的出现给所涉及房间的按期移交造成了影响。
现对方家山特种门安装干涉冲突事件的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希望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尽可能地避免和消除干涉冲突事件,为项目的顺利移交奠定基础。
2特种门安装干涉冲突事件处理案例与分析
2.1占据门框安装空间导致门无法安装的事件
2.1.1典型事件描述与处理
根据门框安装设计要求,在门洞的周边需预留100mm的门框安装尺寸。
在安装1KX/2KX厂房+8.00m层6#、7#、9#、16#气密门时发现门框安装尺寸范围内已安装了电缆支架托盘、打了穿线孔,9#门右侧安装了一仪表,如图1所示。
这些物项都占据了门框的安装位置,占据宽度30~50mm不等。
图1
方家山现场核岛特种门安装经验总结
忻嘉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40
摘要:本文对方家山核电项目特种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方案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加强事先控制,加强过程跟踪检查,并针对特种门干涉冲突事件提出了预防措施,为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尽可能地避免和消除干涉冲突事件,为项目的顺利移交奠定基础。
关键词:特种门安装;问题;经验总结
式,微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随机性、即时性、移动性、多样性等特征,目前这一领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具有极强的自我实现需求,图书馆必须主动提供微服务,而且是准、全、精的微信息内容,通过微信订阅号、手机MOOC、云课堂等多种手段推送服务,满足用户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现代化的“碎片化学习法”。
利用微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实现对图书馆多层次的优质管理和服务,需要图书馆馆员、教师、学生共同的参与和努力。
4结论
“互联网+图书馆”的环境,有利于综合利用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多维化的微服务,大数据微服务重在践行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更应积极了解和融入互联网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人才培养,主动融合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拓展和完善信息资源微服务,探索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径,更好地促进“互联网+图书馆”信息资源微服务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cpc. /n/2015/0317/c64094-26702593.html.[2]中国经济网.解读: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EB/OL]./cysc/ztpd/2015zt/9gz/bd/201504/01/t20150401_ 4997927.shtml.
[3]郭自宽,张兴旺,麦范金.大数据生态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13(2):23-28.
[4]张兴旺,李晨辉.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4):063-070.
[5]林丽.微服务———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方向[J].图书馆界,2014 (2):1-3,7.
[6]攀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等.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图书馆杂志,2012(11):63-68,77.
[7]黄辉.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2):78-80.
[8]刘怀兰.图书馆的微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9):74-77.
作者简介:
何芳(1986-07-),女,河北唐山人,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26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