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品管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品管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丁美基;陈月琴;吴丹;赵红
【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VAP的发生率.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10月1日—12月31日我院软件重症监护病房提取数据作为改善前数据,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作为改善后数据,运用品管圈方式优化重症监护病房VAP 发生流程,对比实施效果.结果改善后患者VAP的发生率为5.17‰,改善前患者VAP发生率为13.1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进行改善的一系列措施可降低VAP 发生率.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8(010)034
【总页数】3页(P191-193)
【关键词】品管圈;重症监护病房;VAP发生率;呼吸机管理;声门下吸引;操作流程【作者】丁美基;陈月琴;吴丹;赵红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江苏靖江 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江苏靖江 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江苏靖江 214500;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部,江苏靖江 21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是呼吸机
相关肺炎例次数占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的千分数;重点部位的感染防控是院感工作的重点,当患者机械通气时,支气管与外界相通,无法发挥呼吸道天然防御功能,各种细菌随口腔分泌物沿导管流入下呼吸道导致感染[1]。
VAP是机械通气
呼吸机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医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中死亡率最高的病种之一[2]。
有报告指出,VAP的发生率可高达40%,其病死率在20%以上[3]。
预防和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4]。
因此,降低VAP的发生率是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点感控工作。
感染管理科与重症监护病房
共同进行了讨论,通过改善系统管理问题,完善预防VAP的发生率的流程、制度;组织实施VAP的防控措施来降低VAP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改善前数据来源于2016年10月1日—12月31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2天以上的患者,共77例,其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16~93岁,平均年龄为(37.82±2.13)岁;改善后数据来源于2017年4月1日—6月30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2天以上的患者,共71例,男56例,女15例,年龄25~92岁,平均年龄为(38.12±2.35)岁,两个时间段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改善前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疗和护理。
改善后方法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由感染管理科4人与重症监护病房7人组成品管圈小组,
确定小组工作主要内容。
1.2.2 拟定活动计划品管圈活动项目时间从2017年1—7月,制定周计划。
1.2.3 现况把握讨论VAP发生的环节过程,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对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VAP的干预措施。
列出干预措施筛查表,收集、统计不规范执行情
况表,找出VAP发生的主要原因,确定本次活动需重点改善因素。
(1)列出VAP发生的环节质量表,收集重症监护病房VAP防控措施执行情况以及柏拉图,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统计结果表明:未评估脱机拔管、未使用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管理不当是VAP发生的主要原因。
根据80/20原则得出这三者是最主要的原因。
故本圈改善的重点是未评估脱机拔管、未使用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管理不当。
1.2.4 目标设定 2017年6月30日前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由13.11‰降至6.51‰。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51‰1.2.5 解析从人、机、料、法、环、监进行3个重要因素的解析选出要因。
脱机拔管不到位: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知识缺乏、制度流程未入培训内容、不规范执行流程;未使用声门下吸引: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科室未申请气管插管相应管道、未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呼吸机管路管理不当:年资低、经验不足、呼吸机囊壁损坏集水杯不能处于最低位、落实不够。
1.2.6 对策拟定根据排查解析出的要因进行对策拟定,从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打分评价,总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前3名进行对策实施。
(1)脱机拔管评估流程不规范:①认真学习预防VAP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
查阅文献资料,VAP防控流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相关知识。
②完善并简化关键流程,及时督查。
③完善培训资料、加强考核与督查。
④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管。
(2)未使用声门下吸引:①与器械科联系,申领包含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
②根据医嘱及患者情况湿化气道。
③申请增加护理人员,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加强考核与考查。
(3)呼吸机管路管理不当:①与器械科联系购置相对柔软的呼吸机管路。
②适当增加护理人数,对护士采用分层次培训。
③修理或更换呼吸机囊臂或采用乳胶手套
充气固定。
④质控小组成员定期与不定期的对呼吸机管路管理执行措施进行考核。
⑤病情允许,床头抬高30~45°[5]。
⑥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来说,口腔清洁是非
常重要的,是预防感染,提高患者舒适度及预防病情加重的关键途径[6]。
由2名
护士进行口腔护理,避免导管滑脱。
⑦积极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7]。
⑧减少设备
污染,患者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集水杯处于最低位;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集水杯中的冷凝水。
⑨使用密闭式吸痰,减少气道分泌物对环境污染的风险。
1.2.7 对策实施与检讨制定对策并实施,改善前后对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防控措施执行情况
对改善前后的VAP防控措施实施情况进行对比,改善后VAP防控措施明显优于改善前,详见表1。
2.2 重症监护病房VAP发生率
重症监护病房改善前(2016年10月1日—12月31日)发生VAP 8例次,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610天,V AP发生率=8/610×1000‰=13.11‰。
改善后(2017年4月1日—6月30日)发生VAP 3例次,患者使用呼吸机总天数580天,VAP发生率=3/580×1000‰ =5.17‰。
改善前VAP发生率为13.11‰,改善后VAP发生率为5.17‰。
2.3 目标达标率、进步率
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5.17-13.11)/(6.51-13.11)×100%=12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
(13.11-5.17)/13.11×100%=60.56%。
目标达标率为120%,进步率为
60.56%。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分支,其管理方案于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运用各种质控手段,对工作过程的措施进行不断完善、维护,从此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VAP为ICU感染的主要类别,有报告指出,VAP的发生率可高达40%,其病死率在20%以上,部分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原发病较为严重,且行气管切开措施后,其呼吸道纤毛功能抑制,咳嗽机制受阻;部分留置胃管者其胃部的胃液分泌增加导致细菌繁殖,同时合并口腔护理不规范、卫生依从性差等因素,故增大了感染几率[8-11]。
品管圈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系统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持续质量改进过程[12],开展品管圈对患者而言,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因感染导致的住院时间延长和费用增加。
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可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医院而言,可以缩短ICU住院天数,它是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通过2017年1月1日—7月30日为期7个月的QCC项目活动,圈员们通过积极沟通、交换意见,融洽了科室间、同事间的关系,增强了同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使每个圈员的才能有所发挥。
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呼吸机相关性发生环节提出问题如流程、吸痰方式、床头抬高、气囊压力、手卫生、镇静药使用、每日唤醒、耗材等。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修订完善了重症监护病房声门下吸引、VAP的预防控制流程,并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VAP发生率有成效。
表1 改善前后VAP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对比(n)时间段未评估脱机拔管未使用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管理不当改善前 603630改善后1598 χ2值
47.67120.27214.845 P值<0.01 <0.01 <0.01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杜永杰,苏卫华,张晓红,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3):51-53
[2] 张昭勇,吕军,张吉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53-155.
[3] 盛华.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157-158.
[4] 魏梅培,朱世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定与管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6):165-166.
[5] 赵静,韩玲样,孙庆芬,等.预防体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循证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1):1754-1756.
[6] 王俊玫.品管圈活动对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分析 [J].临床研究,2018,26(4):147-149.
[7] 郭松领,左泽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30-32.
[8] 李显.品管圈管理对于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
13(8):66-68.
[9] 黄利红,詹海棠,陆永珍.品管圈活动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4(12):119.
[10] 匡碧芬,赵先美.品管圈活动在ICU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2(12):180-182.
[11] 李喜元,尹吉东,王东信,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J].临床荟萃,2014,29(7):812-814.
[12] 黄淑梅,谭玉婷,张娟娟,等.应用品管圈提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措施依从性[J].中国感染
控制杂志,2016,15(11):868-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