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学2018年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交大附中学2018年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
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 H+、NH4+、Fe2+、NO3-
B. Mg2+、NH4+、SO42-、K+
C. K+、Ba2+、HCO、Cl-
D. H+、K+、SiO、NO
参考答案:
B
略
2.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
种标志。
目前的重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有关接触氧化反应
2SO2+O2 2SO3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SO2和O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3
B.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
C.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D.在利用上述反应生产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和化学反应速率两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
B
略
3. 下列各组微粒半径(r)之比小于1的是()
A.B. C. D.
参考答案:
A
略
4.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乙烯常温下是气体,聚乙烯常温下是固体
B. 甲烷和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乙烷和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 苯可做有机溶剂
参考答案:
C
【详解】A.乙烯结构简式是CH2=CH2,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在常温下是气体,当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后产生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聚乙烯在常温下呈固体,A正确;
B.甲烷和乙烷都属于烷烃,在光照的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产生氯代烷烃,B正确;
C.乙烷属于烷烃,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而乙烯属于烯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
D.苯是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能够溶解许多有机物,因此可做有机溶剂,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5.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78202Pt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202Pt和7819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78202Pt和7819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78202Pt和7819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78202Pt和7819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参考答案:
A
略
6. 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8g固体可能为Fe2O3
B. 混合物X的成分为Al2O3、Fe2O3、Cu、SiO2
C. Fe2O3、C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 m>24.8
参考答案:
D
【详解】A.因为盐酸是足量的,则12.8g固体不可能为Fe2O3,故A错误;B. 混合物X中Al2O3不一定含有,故B错误;C. 盐酸是足量的,所以Fe2O3会完全反应,但是铜不一定会完全反应,但当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SiO2和 Al2O3会完全反应,所以剩余的固体只能是铜,根据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Cu=CuCl2+2FeCl2,得到关系式:Fe2O3 ∽ Cu,因为铜有剩余,则Fe2O3、Cu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1:1,故C错误;D.固体X中一部分Fe2O3和Cu溶于盐酸后剩余24.8g固体,则m>24.8,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Al2O3、Fe2O3、Cu、SiO2等这些物质的性质,Al2O3是两性氧化
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Fe2O3与SiO2分别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即这就决定了这些物质性质上的差异。
在计算过程中要掌握反应原理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7.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
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K+一定存
在 B.100mL溶液中含0.01molCO32-
C.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D.不可能存在Cl-参考答案:
A
略
8. 下列各组为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不能反应生成AB3型化合物的是:
A.13和17 B.16和8 C.9和3 D.15和17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①取a 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g固体
②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g
③取a 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 g
④取a 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 g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C
【分析】
方案能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任一物质的质量,即可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
①氢氧化钠过量,在加热、蒸干、灼烧过程中可生成Na2CO3;
②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加热分解,利用固体差量法即可计算出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③应先把水蒸气排除才合理;
④只有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可确定Na2CO3的质量,进而可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详解】①氢氧化钠过量,在加热、蒸干、灼烧过程中可生成Na2CO3,则不能确定NaHCO3分解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不能确定质量分数,故①错误;
②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2CO3质量分数,故②正确;
③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测定含量,故③错误;
④只有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根据沉淀的质量可确定Na2CO3的质量,进而可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故④正确。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含量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方案的原理,该题注意测量数据能否计算出结果,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0. 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陶瓷、玻璃、水泥、水晶饰品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B. 常温下,单质硅的性质稳定,与氧气、氯气、硝酸、硫酸等都很难发生反应
C. 水玻璃可以作为粘合剂、木材防腐剂,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高纯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某硅酸盐的化学式为KAlSi3O8,可用K2O·Al2O3·6SiO2表示
参考答案:
A
【详解】A.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材料,A项错误;
B.单质硅在常温下性质不活泼,B项正确;
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或无机粘合剂;硅单质属于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透光性,高纯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项正确;
D.硅酸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可以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一般氧化物的书写顺序: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不同氧化物间以“·”隔开,D项正确;
答案选A。
11. 关于金属钠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B.钠可从硫酸镁溶液中置换出大量的镁
C.自然界可存在少量的钠单质D.金属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Na2CO3
参考答案:
D
A.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促进钠燃烧,故A错误;
B.将钠投入硫酸镁溶液中,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发生反应生成难溶性的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B错误;
C.钠是活泼金属,在自然界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C错误;
D.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首先被氧化成Na2O,Na2O与水作用生成NaOH,NaOH吸收空气中的水和CO2生成Na2CO3·xH2O,Na2CO3·xH2O风化脱水生成Na2CO3,故D正确;
故选D。
12.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
布朗运动
参考答案:
AC
13. 下列反应中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Ag2O+Zn=2Ag+ZnO
B.2MnO2+Zn+2NH4Cl=ZnCl2+Mn2O3+2NH3+H2O
C.H2SO4+Ba(OH)2=BaSO4↓+2H2O
D.CH4+2O2+2KOH=K2CO3+3H2O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
B.油脂的水解反应,都是皂化反应
C.淀粉和纤维素可以作为工业上生产葡萄糖的原料
D.蔗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蔗糖 C.溶液 D.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完成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前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是.
(3)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
(5)整套装置有一个设计缺陷是.
参考答案:
(1)3Fe+4H2O(g)Fe3O4+4H2;
(2)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烧瓶的外壁,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防止暴沸;
(4)先点燃酒精灯,后点燃酒精喷灯;
(5)没有尾气处理.
【考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分析】(1)铁与水蒸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冒出的气泡和回流的水柱来判断;
(3)放置了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4)如果在一套装置中需要两处加热,一定要注意点燃加热仪器的顺序,一般是根据实验的安全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来考虑;
(5)A为氢气的吸收装置,但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解答】解:(1)铁和水蒸气反应,铁的化合价升高,铁作还原剂,水中氢的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故答案为:3Fe+4H2O(g)Fe3O4+4H2;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烧瓶的外壁,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烧瓶的外壁,如果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放置了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4)点燃加热仪器的顺序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本实验中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强热的条件下反应,应该先点燃酒精灯,排掉硬质玻璃管内空气,为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先点燃酒精灯,后点燃酒精喷灯;
(5)A为氢气的吸收装置,但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所以整套装置有一个设计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处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由若干种可溶性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X,可能含有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是:
为了鉴定其求填空。
(1)取少许该白色固体加水溶解,最后得到无色溶液;用pH试纸检测得到溶液显示强碱
性。
则X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刚开始无沉淀,后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并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则由(1)和(2)可得出的结论是:X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又可确定X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
(3)若组成X的物质有三种(均为常见物质),则可能是(用化学式表示,写出一组即可) __▲___。
(4)尚待检验的阴离子是▲,简述检验方法:▲
参考答案:
(1) ____Mg2+、Ag+_ _______。
(2) __Al3+,CO32-___;____Ba2+__。
(3)NaOH _ Na2CO3 AlCl3 __ _______。
(4)尚待检验的离子是Cl-、SO42-,先加入足量Ba(NO3)2,有白色沉淀,过滤后加入AgNO3,有白色沉淀,可以证明……
18. 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D、E的化学式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N2NO2NO NH3HNO3
(2)①N2+O22NO
②4NH3+5O24NO+6H2O
③3NO2+H2O===2HNO3+NO
19. 下图是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其中图①③⑤是原子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时的光谱,图②④⑥是原子由激发态转化为基态的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不同,请在下图中用线段将同种元素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连
接。
参考答案:
①⑥、③④、②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