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一)
【摘要】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厄贝沙坦组30例。
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 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
结果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
厄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
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
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关键词】贝尼地平;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enidipine on the treatmient of essential hypprtension by means of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 Methods Fifty six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and double blindly divided into benidipine group (n=26) and irbesartan group (n=30). Not only th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einght weeks’drug treatment, but also the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24 hours for day and night) befor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benidipine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the patients who were administered with benidipine for eight weeks,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PB) were depressed respectively by 16.8±11.8 and 12.8±9.2 (mmHg) (P0.01), and in those with irbesartan, the SBP and DBP were depressed by 14.8±10.9 and 11.2±8.7 (mmHg) (P0.01). ABPM for the 26 patie nts administered beidipine showed that benidipine reduced the average blood pressure significantly, and the mean trough to peak ratios were 0.62 for SBP and 0.61 for DBP. No severe bad reaction occurred.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benidipin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ntihypertension drug.
Key words: benidipin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贝尼地平是新型长效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膜有很高的亲和性,它通过与阻断细胞膜电位依赖型钙离子通道的二氢吡啶受体结合,阻止钙离子流入细胞内而使血管扩张。
由于与结合部位亲和性高,且解离速度非常缓慢,因而有长期而缓慢的降压作用。
本研究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比较贝尼地平和厄贝沙坦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3月我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双盲接受贝尼地平(n=26)或厄贝沙坦(n=30)治疗8周,贝尼地平组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比较研究。
入选标准:26~79岁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别不限,平均坐位舒张压(SeDBP)为95~114 mmHg(1 mmHg=0.133 kPa)且平均坐位收缩压(SeSBP)180 mmHg。
排除以下情况:坐位收缩压(SeSBP)≥180 mmHg;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糖控制困难的糖尿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既往有钙拮抗剂药物过敏史或服药后曾发生过心悸、面部潮红、头痛、低血压、水肿等不良反应的患者。
1.2 药品与仪器
盐酸贝尼地平(商品名:可力洛):4 mg/片。
由日本协和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150 mg/片。
由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NIHON SEIMITSU SOKKI CO.LTD DS25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
1.3 方法
56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入贝尼地平(26例)或厄贝沙坦组(30例)。
于每日7:00~9:00每天1次口服贝尼地平4 mg 或厄贝沙坦150 mg。
在治疗1周末、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各随访1次。
服药2周后,坐位舒张压90 mmHg 者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6周;坐位舒张压≥90 mmHg 者增加剂量,即贝尼地平每日8 mg 或厄贝沙坦每日300 mg,继续治疗6周。
贝尼地平组在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期的第8周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
试验期间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合并有糖尿病及高血脂者,给予相应的降糖及调脂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给药前及8周末常规进行血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
ABPM:贝尼地平组给药前及8周末各行ABPM 1次。
每日6:00~22:00 每15 min;22:00~6:00 每30 min 自动测1次血压及心率(HR)。
本研究峰值(P)为服药后3~8 h 内血压下降的最大值及相邻的较大的均值。
谷值(T)为下次服药前2 h 降压值的平均值。
根据治疗前和第8周末24 h 血压的测定值计算24 h 平均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谷、峰比值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检验。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SPSS 10.0软件统计。
各组服药前后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贝尼地平组平均坐位血压为(153.47±12.66/99.56±4.1)mmHg,厄尼沙坦组为(152.73±12.43/99.74±4.2)mmHg。
贝尼地平组心率为(76.34±8.26)次/min。
两组坐位血压和心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贝尼地平组和厄贝沙坦组SeSBP和SeDBP经8周治疗均有明显下降。
贝尼地平组患者SeSBP从治疗前的(153.47±12.66)mmHg下降到
(136.37+15.32)mmHg,下降幅度为(16.9±11.8)mmHg。
SeDBP从治疗前的(99.56±4.1)mmHg 下降到(86.76±7.4)mmHg,下降幅度为(12.8±9.2)mmHg。
厄贝沙坦组SeSBP从治疗前的(152.73±12.43)mmHg,下降到
(137.93±16.1)mmHg,下降幅度为(14.8±10.9)mmHg。
SeDBP从治疗前的(99.74±4.2)mmHg 下降到(88.54±9.2)mmHg,下降幅度为(11.2±8.7)mmHg。
虽然两药服药后均比服药前的SBP/DBP下降显著(P0.001),但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略)
2.3 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变化
贝尼地平治疗8周末,24 h 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服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贝尼地平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略)
2.4 动态血压谷峰比值
据动态监测血压资料分析本组服药后SBP平均T值 9.4 mmHg,P为15.2 mmHg,降压峰值发生在服药后2~3 h,T/P为0.62。
DBP的T为6.4 mmHg,P 为10.5 mmHg,降压峰值发生在服药后5~6 h,T/P为0.61。
2.5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及电解质在治疗前后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变。
2.6 不良反应
贝尼地平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4/26例),厄贝沙坦组为16.67%(5/3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贝尼地平组主要为头痛、心悸、结膜充血、面部潮红;厄贝沙坦组主要为眩晕、心悸、潮红、咳嗽、恶心。
所有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做特殊处理,在继续使用药物过程中自行缓解。
3 讨论
贝尼地平是新型的长效钙离子拮抗剂,于1991年作为抗高血压药和抗心绞痛药获准在日本上市,2005 年登陆中国。
研究表明贝尼地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1],具有缓慢且持续的降压作用[2];具有保护缺血心肌、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坏死及细胞凋亡[3]、抑制心肌细胞的低氧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4];并具有独特的扩张肾脏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作用,在提高肾血流量同时,不增加肾小球囊内压[5]。
贝尼地平具有独特的“Membrance Approach”作用机制与“3亚型钙通道阻滞机制”。
“Membrance Approach”作用机制表现为血药浓度与持续降压效果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3型钙通道阻滞作用表现为贝尼地平的多脏器保护功能[6]。
本研究结果显示,贝尼地平4~8 mg/d,厄贝沙坦150~300 mg/d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周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贝尼地平组24 h 动态血压监测示贝尼地平治疗后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其谷峰比为0.61(>0.50)。
两组间比较血压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上述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7]及VALUE试验结论一致。
钙通道阻滞剂(CCB)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均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线降压药物。
ARB只能通过抑制AngⅡ受体而抑制An gⅡ引起的血管收缩。
而CCB对所有升压物质共有的作用点-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起阻滞作用,从而阻滞了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钙离子内流达到舒张血管作用。
因此推测CCB具有较强的降压效果[6]。
总之,贝尼地平降压疗效确切,作用平稳持久,不良反应少。
适合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Ishii A, Toyama J. Binding properties of (±)[3H] benidipine hydrochloride to rat heart membranes[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3,21:191-196.
[2] Ishii A,Nishida K,Oka T.Receptor 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 new calcium antagonist benidipine hydrochloride[J].
Arazneim.Forsch,1998,38:1677-1680.
[3] Feng Gao, Bing Gong, Theodore A,et al.Anti apototic effect of benidipine,a long lasting vasodilating calcium antagonist,in
ischaemic/reper fused myocardial cells[J].Brit J
Pharmacol,2001,132:869-878.
[4] Kobayashi N, Nakano S,Mori Y,et al.Benidipine inhibits expression of the ET 1 and TGFβ,in dahl salt sensitive hypertensive rats[J].Hypertens Res,2001,24:241-250.
[5] Wang Yue,Kimura S, Fujisama Y,et al.Benidipine dilates both pre and post glomerular arteriole in the canine kidney[J].Hypertens Res,2001,24:429-436.
[6] 荒川规矩男.3亚型钙通道阻滞剂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67-72.
[7] 汪芳,康连鸣,黄洁,等.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高血压杂志,2004,12(4):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