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一、引言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是为了加强学生在物理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和技巧而设计的。
通过多次实验操作的训练,学生能够熟悉物理实验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下面将介绍该训练的内容和步骤。
二、训练内容该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仪器的使用学生将研究和掌握常见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光谱仪、电流计等。
他们将了解仪器的结构和原理,并能够正确操作和调整仪器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2. 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将研究和掌握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步骤,如准备实验器材、调整实验参数、记录实验数据等。
他们将通过多次实验操作的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将研究和掌握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统计、曲线拟合、误差分析等。
他们将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深入理解实验结果的含义,提高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训练步骤该训练的步骤如下:1. 实验前准备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先进行实验前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检查实验仪器的状态等。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应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3. 数据记录和处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他们应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他们应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深入理解实验现象和物理原理。
四、结语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专项训练,学生能够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技巧,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同时,他们还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在将来的研究和科研中受益匪浅。
物理实验复习题
物理实验复习题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物理实验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物理实验相关知识。
问题一:测量物体的密度请简要说明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
解答一: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如下:1.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质量数值。
2. 使用游标卡尺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数值。
3. 使用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将质量和体积代入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问题二: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请简要说明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步骤。
解答二: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步骤如下:1. 将弹簧固定在一个支架上。
2. 使用质量轻的物体(如小铁块)挂在弹簧下端,使弹簧发生变形。
3. 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下数值。
4. 测量挂在弹簧下端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数值。
5. 使用公式劲度系数 = 负载 / 伸长量,将质量和伸长量代入公式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问题三:测量光的折射率请简要说明测量光的折射率的步骤。
解答三:测量光的折射率的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折射率已知的透明介质,如玻璃板。
2. 将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的表面上,记录下入射角的数值。
3. 观察光线通过介质时的折射角,并记录下数值。
4. 使用公式折射率 = sin(入射角) / sin(折射角),将入射角和折射角代入公式计算出光的折射率。
问题四:测量电阻的阻值请简要说明测量电阻的阻值的步骤。
解答四:测量电阻的阻值的步骤如下:1. 将待测电阻连接到一个电路中,并确保电路断开状态。
2. 使用万用表选择电阻档,并将测试探头分别连接到电阻两端。
3. 读取万用表上阻值的显示,并记录下数值。
问题五: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请简要说明测量电池的电动势的步骤。
解答五:测量电池的电动势的步骤如下:1. 将待测电池连接到一个电路中,并确保电路断开状态。
2. 使用万用表选择电压档,并将测试探头分别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3. 读取万用表上电压的显示,并记录下数值。
试题物理实验题目与详解
试题物理实验题目与详解一、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如下:1. 滑轮:一个小型滑轮,用于转动和调整绳线的方向。
2. 弹簧:一根细长的弹簧,用于悬挂重物。
3. 绳子:一段绳子,用于连接重物和滑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滑轮的作用和弹簧的弹性特性。
三、实验步骤1. 将滑轮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可以自由旋转。
2.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点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
3. 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将其另一端连接到悬挂的重物上。
4. 通过扳动滑轮,调整绳子的方向,使其与弹簧保持垂直。
四、实验原理1. 滑轮的作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作用在绳子上的力能够垂直作用于弹簧上,增大弹簧的拉伸长度,从而探究力的传递和分解。
2. 弹簧的弹性特性:当弹簧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弹簧会恢复原状。
本实验中,通过调整重物的质量和绳子的方向来改变作用在弹簧上的力,探究弹簧的拉伸和弹性恢复过程。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拉力与其成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扳动滑轮使绳子方向与弹簧保持垂直时,重物对弹簧的拉伸长度较大。
2. 当扳动滑轮使绳子方向与弹簧呈夹角时,重物对弹簧的拉伸长度减小。
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滑轮的作用确实改变了力的方向,使作用在绳子上的力能够垂直作用于弹簧上。
这增大了弹簧的拉伸长度,进一步验证了力的传递和分解原理。
2. 弹簧的弹性特性得到了验证。
当重物对弹簧施加拉力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变形。
通过调整绳子的方向,我们可以改变作用在弹簧上的拉力大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滑轮和弹簧,探究了滑轮的作用和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弹簧在受力后会产生弹性变形。
这些结果与实验原理相符,验证了力的传递和分解原理以及弹簧的弹性特性。
七、实验拓展1. 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半径或使用不同的滑轮,进一步研究力的传递和分解原理。
初二物理实验练习题
初二物理实验练习题实验一:测量球的半径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球的直径,计算球的半径。
实验材料:测量球的工具(如卷尺或标尺)、不同大小的球。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大小的球,并记录球的直径。
2. 使用测量球的工具测量每个球的直径。
3. 将直径除以2,得到每个球的半径。
4. 计算并记录每个球的半径。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球的直径和计算得到的半径。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不同球的直径,并计算得到的半径,我们可以得知每个球的大小。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称重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材料: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称重器。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质量的物体,并记录物体名称和质量。
2. 将称重器放在水平的表面上,确保称重器的示数为零。
3. 依次将每个物体放在称重器上,并记录显示的质量数值。
4. 汇总记录的质量数据,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质量和计算得到的质量数值。
实验结论:通过使用称重器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准确获得每个物体的质量。
实验三:测量电路中的电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阻,了解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验材料:不同大小的电阻、电路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1. 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电阻接入其中。
2. 使用电路实验仪器测量电阻的阻值。
3. 记录并计算电阻的阻值。
4. 更换不同大小的电阻,重复步骤2和步骤3。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电阻的阻值和计算得到的数值。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电阻的阻值,我们可以了解电阻的强弱,并得到准确的数值。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称重器、水桶、测量器等。
实验步骤:1. 使用称重器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质量数值。
2. 使用测量器测量物体的不同尺寸(如长、宽、高),并记录尺寸数值。
3. 将物体放入水桶中,记录水桶刻度上升的数值,即为物体的体积。
4. 将质量除以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5.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密度。
物理实验题初二练习题
物理实验题初二练习题实验一:测量直线运动的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来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车、计时器、尺子。
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轨道不会滑动。
2. 将小车放置在轨道上,并与一端的刻度线对齐。
3. 启动计时器,并让小车沿轨道运动。
4. 用尺子测量小车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移,并记录下来。
5. 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计算小车的速度。
实验二: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物体下落的时间和位移,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器材:运动计时器、绳子、自由落体物体。
实验步骤:1. 将绳子固定在一固定的支点上,并将自由落体物体挂在绳子的另一端。
2. 将自由落体物体从支点处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3. 记录下自由落体物体下落的时间。
4.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器材:钟表、测距器、扬声器。
实验步骤:1. 将扬声器放置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
2. 启动计时器,并使扬声器发出一个短暂的声音信号。
3. 记录下声音传播到测距器的位置所用的时间。
4. 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器材:光源、直尺、半圆筒、角度测量仪。
实验步骤:1. 将半圆筒放置在直尺上,并确保光源位于半圆筒的一侧。
2. 将光线从空气中射向半圆筒,记录下光线的入射角。
3. 调整半圆筒的位置,使光线从半圆筒射向另一侧的介质中,记录下光线的折射角。
4. 根据折射定律,计算介质的折射率。
以上是物理实验题的初二练习题内容,通过这些实验的进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并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完成实验,并掌握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的实践,相信同学们对物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和扎实。
高中物理现代物理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现代物理知识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 1:1. 什么是光电效应?2. 描述光电效应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解释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4. 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改变入射光的频率会发生什么变化?5. 解释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临界频率时,光电效应是否会发生?答案 1:1.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而从金属中脱离的现象。
2. 光电效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真空密封的光电管,并在管内加入少量的金属。
2) 使用白光源或单色光源照射到光电管上。
3) 测量光电管上的光电流随光源光强和入射光频率的变化情况。
3. 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是,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的电子吸收,激发电子的动能增加,当电子的动能大于金属中的束缚能时,电子就可以从金属中脱离。
4. 光电效应实验中,如果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电流的强度会发生变化。
根据普朗克-Einstein公式,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因此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激发金属中的电子脱离的能量也就越大。
5. 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表面的临界频率时,光电效应不会发生。
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生需要光子能量大于金属中的束缚能,当入射光的频率太低时,光子的能量不足以激发电子脱离金属。
练习题 2:1. 什么是原子光谱?2. 描述原子光谱实验的操作步骤。
3. 解释原子光谱的基本原理。
4. 原子光谱实验中,为什么需要使用狭缝和光栅?5. 原子光谱是如何帮助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答案 2:1. 原子光谱是指当原子被加热、冷却或通过其他的激发方式时,原子会发射特定波长的光,这些波长构成了原子的光谱。
2. 原子光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原子光谱仪,包括一个热源和一个光学系统。
2) 将待测物质加热至高温,使其原子被激发产生光。
3) 通过光学系统让原子发射的光进入光谱仪,进行分光分析。
4) 使用光谱仪测量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或频率,绘制原子的光谱图谱。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练习题精品(含答案)8-1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1)把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__②③①④__(选填序号)。
13.[2015·德阳]匀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下端用绳子拴着一个小石头,当绳子突然断了以后,小石头的运动情况是(不计空气阻力)(B)
A.将立即加速下降
B.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再加速下降
C.由于惯性,将继续匀速上升
D.匀速上升一段距,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B)
12.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如图8-1-7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的是(C)
图8-1-7
【解析】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钢珠落下前与车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钢珠落下时,由于惯性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速度与车保持相同;所以钢珠相对于车落下的轨迹是竖直的。故选C。
(3)想想看,初中物理学习中,你在研究什么问题时用到过理想实验的方法?
【答案】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_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__。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_当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__。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人造卫星__。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答案)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答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热学、电学、光学和力学。
下面将对这些实验题进行分类和答案解析。
一、热学实验题1. 实验题:如何确定物体的比热容?答案解析:可以使用热容计(也称为量热器)来测量物体的比热容。
方法是先将热容计内装满水,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入热容计中,加热并搅拌均匀,直到温度升高一定值(例如10℃)。
通过测量加热前后水的质量和温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比热容。
2. 实验题:针对不同材料,如何比较它们的导热性?答案解析:可以利用热传导实验来比较材料的导热性。
首先,取两块不同材料的样品板,将它们分别固定在两个同样温度的热源上。
然后,在另一端用热电偶测量两个样品板的温度差。
通过测得的温度差和时间之比,可以计算出各材料的导热系数,从而比较它们的导热性能。
二、电学实验题1. 实验题:如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答案解析: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电路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首先,将电池与一个已知电阻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并接上一个滑动变阻器和一个安培计。
然后,通过调节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一个合适的数值。
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得到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 实验题:如何验证欧姆定律?答案解析:可以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组成的电路,来验证欧姆定律。
首先,将一个电阻和电流表串联,将电源与电阻并联,并将电压表连接在电阻两端。
然后,通过改变电源的电压,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I = U/R,可以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三、光学实验题1. 实验题:如何测量光的折射率?答案解析:可以利用折射计来测量光的折射率。
首先,将待测液体注入到折射计中,然后将一个点光源照射在折射计表面上。
通过旋转折射计,使入射光线通过液体,测量折射后的光线的偏转角度。
根据折射定律和公式n = tan[(α+β)/2],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折射率。
2. 实验题: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答案解析:可以通过一个光线箱和一块平面镜来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有机化学习题与解答
有机化学习题与解答《有机化学》重点课程建设组编印2012.10目录第一章绪论---------------------------------------------------------4 第二章烷烃---------------------------------------------------------5 第三章单烯烃------------------------------------------------------12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18 第五章脂环烃------------------------------------------------------28 第六章对映异构----------------------------------------------------34 第七章芳烃--------------------------------------------------------45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的应用--------------------------------------54 第九章卤代烃------------------------------------------------------60 第十章醇酚醚----------------------------------------------------74 第十一章醛酮-----------------------------------------------------84 第十二章羧酸------------------------------------------------------92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95 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97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101 第十六章碳水化合物-----------------------------------------------104 第十七章蛋白质和核酸---------------------------------------------113 第十八章甾萜化合物-----------------------------------------------116第一章绪论习题1.甲基橙是一种含氧酸的钠盐,它的含碳量51.4%、氮12.8%、硫9.8%和钠7.0%,问甲基橙的实验式是什麽?2.胰岛素含硫3.4%,其分子量为5734,问一分子中可能有多少硫原子?3.元素定量分析结果,指出某一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H,测得其分子量为78,问它的分子式是什麽?4.根据键能数据,当乙烷(CH3-CH3)分子受热裂解时,哪种共价键首先破裂?为什么?这个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5.写出下列反应能量的变化?6、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原子。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答案)
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1、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下图2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
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分别叙述。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两种情况分别提出图22五、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 (答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物理实验习题与解答
物理实验习题与解答物理实验练习题物理实验中心学生实验守则一.每次实验前,必须认真做好预习,经实验指导老师质疑,不合格者不得进行实验。
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实验要求着装进入实验室,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喧哗、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扔纸屑。
三.实验开始前,必须弄清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如发现仪器工作不正常,要及时报告实验指导人员。
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和器材;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因违反操作程序和实验室制度造成仪器、设备、工具及有关设施损坏的,按西南石油学院有关规定处理;严禁私拿实验器材、设备,一经发现,从严处罚。
四.实验过程中,严格认真,实验数据要求尽量准确,记录数据应经实验指导人员检查;电类实验,其线路必须经过指导老师核对后方可接通电源开始实验;拆线时要先断开电源开关。
五.对实验结果要认真进行分析、计算和整理;及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报告一律用规定格式的实验报告纸填写,并按时送交指导教师,不合格者,必须重做。
六.实验结束,自觉整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工具,搞好清洁卫生,经值班人员许可,方能离开实验室。
绪论部分一、选择题1、依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两大类,即A:多次测量和单次测量B: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C: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D:以上三种分类都正确2、以下哪个不属于物理实验A:利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B:利用弹簧秤称小铁块的重量 C:伽里略的斜塔实验D:爱因斯坦发现光的粒子性3、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A: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B:测量值一定遵从正态分布 C:测量值一定遵从均匀分布 D:其算术平均值是误差为零的值4、对一物理量进行多次等精度测量,其目的是A:消除系统误差 B:消除随机误差 C:减小系统误差 D:减小随机误差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B:多次测量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C:多次测量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D:多次测量可以消除系统误差6、对一物理量进行等精度多次测量,其算术平均值是 A:真值B:最接近真值的值 C:误差最大的值 D:误差为零的值 7、测量结果的标准表达式为 X=X±U ,其含义为A:被测量必定等于或B:被测量可能等于或C:被测量必定在和之间D:被测量以一定概率落在或之间8、下列测量结果中,准确度最高的是A:L1=±㎝ B:L2=±㎝ C:L3=±㎝ D:L4=±㎝ 9、对某测量对象进行多次测量,测量结果为x?x?uc(x),其中uc(x)?uA(x)?uB(x) ,A.%B.95%C.% D.100%x?x?uc(x),其中uc(x)?uB(x)=10、对某测量对象进行单次测量,测量结果为A3,[x?uc(x),x?uc(x)]范围内概率为uB(x)为其B类不确定度。
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8章 三、连通器 习题(带解析)
第8章三、连通器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装置中属于连通器的是()A.B.C.D.2.在下列器材或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锅炉液位计B.订书机C.温度计D.密度计3.如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公路下面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中水面相平。
关于涵洞中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B.由于甲侧涵洞口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的水由甲流向乙C.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D.涵洞中的水既可以从甲流向乙,也可以从乙流向甲4.下列做法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在装修房子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管两端靠在墙面上,在不同的地方做出水管中水面的标记,连接标记,即可得到一条水平线B.飞机为了顺利升空,最好是逆风起飞C.舰艇组成的编队通常采用“一字形”编队形式,而不采用“并排”航行D.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5.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盛有酒精且液面相平,它们之间有斜管相通,K是开关,则()A.开关K在打开之前,该装置属于连通器B.若MN之间落差10cm,则MN两点间的液体压强相差1000PaC.N点所受的压强会随开关K的开、闭情况不同而发生改变D.甲容器底部承受的压力一定比乙容器底部承受的压力大6.连通器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
图中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离心式抽水机B.飞艇C.船闸D.密度计7.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正中间带有一个阀门K,右管横截面积是左管的两倍,当阀门K关闭时,左、右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2h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拧开阀门K前,阀门左边受到水的压强大于右边受到水的压强B.拧开阀门K后,水仍能保持原有状态不变C.拧开阀门K后,当水静止时,左管内的水的质量与右管内的水的质量相等D.拧开阀门K后,当水静止时,左管内的水的高度与右管内的水的高度相等二、填空题1.细心的同学会观察到,在卫生间的洗手池与下水管之间常常要装一段U 形管,如图所示,U形管相当于______,当管内的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_____,起隔离臭气作用。
初中物理研究方法总汇(含习题)
初中物理几种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许多实验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如:1、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2、研究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深度)3、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4、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5、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6、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长度、材料与横截面积)8、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9、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10、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1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1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13、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14在概念引入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有:速度的概念(V=s/t)、密度的概念(ρ=m/V)、压强的概念(P=F/S)、功率的概念(P=W/t)、比热容的概念(c=Q/m△t)二、等效替代法:是一种抓住两个表面看起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相同的效果之处,用此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例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2、“曹冲称象”用石块质量替代大象质量3、研究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用合力代替几个分力4、研究串、并联的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时,用一个总电阻来等效代替两个分电阻5、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像的大小6、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它器材不变,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求测出未知电阻,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了。
简易物理实验练习题
简易物理实验练习题1. 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观测和验证物理规律,提高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易物理实验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和扩展物理实验方面的知识。
2. 实验一: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重锤、计时器、直尺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重锤挂在测力计的钩子上。
2)将重锤和弹簧测力计一起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使之保持静止。
3)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并计时器计时。
4)按下计时器的启动按钮,同时让重锤自由下落,直至触底后,按下计时器的停止按钮。
5)记录下下落时间,并再次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
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导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公式。
实验拓展:可以通过改变重锤的质量和高度,比较不同条件下的重力加速度。
3. 实验二:测量摩擦力实验材料:光滑水平面、物体、螺旋测力计、直尺实验步骤:1)将光滑水平面放在桌面上,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2)将螺旋测力计固定在物体上,并调整测力计的刻度到零位。
3)以恒定的速度拉动测力计,直到物体开始运动。
4)记录下拉动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和摩擦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拓展: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表面材质,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力大小。
4. 实验三: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材料:弹簧、螺旋测微计、直尺实验步骤:1)将弹簧竖直固定在桌面上,并将螺旋测微计安装在弹簧上。
2)用直尺测量弹簧的自然长度。
3)以一定的速度用手指按压弹簧,使其变形一段距离。
4)记录下按压弹簧后的螺旋测微计示数。
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中的弹性系数公式,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拓展: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材料和线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弹性系数。
5. 实验四:测量光的折射率实验材料:透明介质、光源、直尺、量角器实验步骤:1)将透明介质平放在桌面上,并确定一个入射角。
2)将光源放在透明介质的一侧,通过调整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使光线在透明介质内部传播。
Ch.8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测定有机物的结构,是研究未知有机物和鉴定有机物的重要环节。
过去,测定有机物的结构,主要依靠化学方法,化学方法要消耗较多的样品,而且费时费力。
近几十年来,化学方法测定有机物结构已被现代物理方法取代,化学方法了退居辅助地位。
物理方法的优点是样品用量少、快速、准确。
目前广泛用于测定有机分子结构的物理方法是波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UV-V i 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NMR质谱MS第一节关于光光是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一、光的波动性ν与λ成反比关系。
二、光的粒子性表现在光具有能量。
一个光子的能量:E正比于ν反比于λ一摩尔光子的能量:三、电磁波的区域划分四、比耳-朗伯特定律A为吸光度,A的大小反映出样品(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
E和ε不随溶液的厚度及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随单色光波长的不同而变化。
E和ε反映分子中某种价电子吸收某种波长的光发生跃迁的几率。
每一种化合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其E或ε值是特定的,所以消光系数是化合物的特征常数,是鉴定化合物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UV-V i s光谱一、价电子原子中的价电子是填充在一定的原子轨道(s、p、d、f等)。
分子处于基态时,σ电子填充在成键的σ分子轨道中;π电子填充在成键的π分子轨道中;n 电子填充在原子轨道(s或P或SP3轨道)中。
如果用能量合适的光照射分子,分子中的价电子就会吸收光能,从成键的σ轨道或成键的π轨道或原子轨道跃迁到反键的σ*轨道或反键的π*轨道上。
分子中σ轨道、σ*轨道、π轨道、π*轨道、n 电子的轨道的能级相对高低如下图所示: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有6种可能的跃迁,这6种跃迁的能级差,其大小顺序为:一个有机分子究竟有可能发生哪几种跃迁,要看该分子含有些价电子,或者说,要看含有哪些分子轨道。
例如烷烃分子,其价电子只有σ电子,其分子轨道只有σ轨道和σ*轨道,所以,烷烃分子吸收能量合适的光,只能发生σ→σ*这种跃迁。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图8-11:一挥发性的无色液体,经元素分析结果C占91.4%,H 占8.7%,它的红外光谱如图所示,确定这个化合物的结构。
• ΔE = h h=planck常数 6.626*10—34J/S • ΔE是获得的能量
• 紫外光的波长较短(一般指100—200nm)。能量 较高,当它照射到分子上时,会引起分子中价电 子能级的跃迁。
• 红外光的波长较长(一般指2.5—25μm),能量稍 低,它只能引起分子中成键原子的振动和转动能 级跃迁。 • 核磁共振谱的能量更低(一般指60—250MHz,波 长约105cm)它产生的是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第四节
一、基本知识
1.氢的自旋量 子数(m s)
核磁共振谱
当ms= + 时,如果取其方向与外磁场方向平行,为 低能级(低能态)。 当ms=时,如果取其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为高 能级(高能态)。
ΔE = r
H0
2. 核磁共振
若质子受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辐射所提供 的能量恰好等于质子两种取向的能量差(ΔE)时, 质子就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这种现象即称为核磁共振。
3. 产生吸收峰的条件 : 只有偶极矩大小或方向有一定改变的振动 才能吸收红外光而发生振动能级跃迁。
4.红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 ①C—H 伸缩振动,在波数2850—3000cm—1间将出现 吸收峰。
②O—H 伸缩振动,在波数2500—3650cm—1间将出现 吸收峰。
初中物理物理方法题
初中物理物理方法题1. 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设计实验并记录数据。
2. 通过转换法测量一个不易直接测量的微小质量,说明实验步骤及所需器材。
3. 给定一把刻度尺和一块手表,如何利用它们结合使用间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 利用浮力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测定未知液体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公式。
5. 如何利用天平和量筒,采用替代法测量一个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6. 设计一个实验,用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明确实验材料与操作流程。
7. 通过比较法,分析并解释不同材质的导线对电流通过的影响。
8. 运用模型法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应用此原理的一个实例。
9.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绘制折射定律图示。
10. 采用等效替代法,证明并解释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
11. 利用类比法,解释电压与水压之间的相似性,并构建一个简单的类比模型。
12. 设计实验,利用热量计测燃烧热,阐述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
13. 通过观察法,记录并描述不同颜色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现象。
14. 利用图表法,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15. 采用归纳法总结出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16. 实验探究影响蒸发速率的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记录实验数据。
17. 通过模拟实验,展示电磁感应现象,解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8. 利用反证法,推断若没有摩擦力,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状态。
19. 设计实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未知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过程。
20. 采用放大法,设计装置以增强微小形变的观测效果,如用悬挂重物引起细丝的微小伸长。
21. 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并分析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采用变量控制与测量法。
22. 利用推理演绎法,从牛顿第一定律出发,解释为什么在无外力作用下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3. 通过模拟实验,展示光的干涉现象,讨论双缝实验中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增强实验操作技巧初中物理实验练习题
增强实验操作技巧初中物理实验练习题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实验操作技巧。
下面是一些初中物理实验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增强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题一:重力影响物体下落的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2. 实验器材:空气轨道、定滑轮、小铅球、计时器。
3. 实验步骤:a. 将空气轨道搭建好,保证其水平放置。
b. 在轨道上方固定一定高度的定滑轮。
c. 将小铅球置于定滑轮下方,并释放小铅球使其下落。
d. 启动计时器,记录小铅球下落所需的时间。
4. 实验结果与分析:a. 根据实验记录的时间数据,计算小铅球下落的平均速度。
b.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重力对物体下落有一定影响,下落速度越大,说明重力作用越大。
c. 进一步思考:重力对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有什么影响?实验题二:声音传播速度的实验1. 实验目的:测定声音传播的速度。
2. 实验器材:长直尺、钟表。
3. 实验步骤:a. 在室内选择一个较长的直通道。
b. 在通道的一端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可以利用敲击物体或者喊话等方式发出声音)。
c. 同时开始计时。
d. 当实验者听到声音并看到发出声音的人张嘴,并记录下经过的时间。
e.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计算得出平均值。
4. 实验结果与分析:a. 根据实验记录的距离和时间数据,计算声音传播的速度。
b.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并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
c. 进一步思考:声音传播速度是否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实验题三:简单电路的搭建与测量1. 实验目的:熟悉简单电路的搭建和测量方法。
2. 实验器材:电池、电线、电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
3. 实验步骤:a. 按照电路图的要求,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
b. 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并记录下来。
c. 用电流表测量电灯泡的电流,并记录下来。
d. 打开或关闭开关,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 •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1)CH3CH2CH-CH1(2)CH3CH<H(OH)CH^⑶ CH3CH<OCH3(4)CH3CH:OCH2CH J(5)CH^CH—CH=O答案:⑴.n - n * ⑵.n- c*2. 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⑶.CHI CH 3Br CH 3CI⑷.o 6匕⑸.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答案:⑴以环己酮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⑵以乙烯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CH-CH=CH-CH=C2HCH=CH-CH=C2>CH=CH⑶杂原子的原子半径增大,化合物的电离能降低,吸收带波长红移。
n ? s*CHI>CH3Br>CHCI⑷以苯环为基准,硝基苯增加p-p共轭,氯苯增加p-p共轭,UV吸收红移。
⑸反式异构体的共轭程度比顺式异构体更大。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3. 指出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2) CH 3CH 2OCH(CH 3)2 (3) CH 3CH 2g CHCH=CH-CH=CH CH 2=CH⑶.n- n⑷. n- cUV吸收产生红移。
9CH^CH^CHg(4)' _(5) CH 2=C=0 (6).CH 2=CH-CH=CH-CH 3答案: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⑷,⑸,⑹。
⑴ CHyCHQH(CH 扭跃迁.在近紫外区无吸收⑵ CH 3CH2OCH(CH 3)2 n-^u*跃迁,在近紫外反无吸收G) CHC11^C=C11兀-卅非共範跃迁,在近紫外区无吸收(4) CHiCOCftCHi n 今泸欣迁.在近紫外区有弱吸收(5) CH 2OOHT /區迁,在近紫外区有弱吸收⑹ CH 2-CH —CH =CH -CH 3疋共緬跃迁,在短紫外区有强吸收林IRa] a答案:图8-32己酸乙酯的IR 图的主要吸收峰是:①.2870-2960cm -1为-CH 3,>CH 2的V C -H 碳氢键伸缩振动。
2021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过关检测题8—用现代技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考点过关检测题8 用现代技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如图所示,一根玻璃管抽成真空后竖直固定。
在玻璃管外固定两个光电门A和B,与光电门相连的电子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若测得遮光物体的宽度为△x,可以用xt∆∆近似代表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现将一个直径d=12.9mm的小球从玻璃管顶部静止释放,电子计时器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t1=0.0043s,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Δt2=0.0026s,A、B之间的距离H=0.8m。
则()A.用xt∆∆近似代表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用了微元法B.小球通过光电门A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96m/sC.可通过题给信息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5m/s2D.小球从光电门A运动到光电门B的时间0.0017s2.频闪摄影原理如下,暗室中的照相机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短暂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闪光时刻的位置。
下图是自由下落的小球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下落的实际距离,单位是cm。
则:(1)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大小______m/s2。
(2)图中被“□”遮挡住的数字为______cm。
3.在某同学做“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2)实验得到如图甲所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五个相邻的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得OA=2.90cm,OB=3.74cm,OC=5.40cm,OD =7.86cm,OE=11.13cm。
则v B=______m/s,a=______m/s2(结果都保留二位有效数字);(3)另一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测定导轨上滑块运动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笫8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习题 1. 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CH 3CH 2CH CH 2
(1)(2)(4)(3)CH 3CH 2CHCH 3CH 3CH 2CCH 3
CH 3CH 2OCH 2CH 3
(5)CH 2CH CH O 2. 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1)O
O O CH 3 (2)CH 2CHCH CH 3CH CHCH CH 2CH 2CH 2CH 2 (3)CH 3Cl CH 3I CH 3Br (4)
Cl NO 2
(5)顺-1,2-二苯乙稀和反-1,2-二苯乙稀 3. 指出下列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
(1)CH 3CH 2CHCH 3
CH 3 (2).CH 3CH 2OCH(CH 3)2 (3).CH 3CH 2C ≡CH (4)CH 3CH 2CCH 3
O
(5) CH 2=C=O
(6).CH 2=CH-CH=CH-CH 3
4.图8—34和图8—35分别是乙酸乙脂和1—己稀的红外光谱图,试识别各图的主要吸收峰。
5.指出如何应用红外光谱来区分下列各对称异构体:
(1)(1)CH3—CH=CH—CHO和CH3-C≡C-CH2OH.
(2)H C
C6H5C
C6H5
H和
C6H5
C
H
C
C6H5
H
(3)和
C
O
CH3C
O CH3
(4)和
C CH2
(5)C6H5C
C6H C和
C6H5
C
C6H5
C
C
CN
CH3
N CH CH2
6.化合物E,分子式为C8H6,可使Br2/CCl4溶液褪色,用硝酸银氨溶液处理,有白色沉淀生成;
E的红外光谱如图8-36所示,E的结构是什么?
图8—36 化合物E的IR图
7.试解释如下现象:乙醇以及乙二醇四氯化碳浓溶液的红外光谱在3350 cm-1处都有有一个宽的O-H吸收带,当用CCl4稀释这两种醇溶液时,乙二醇光谱的这个吸收带不变,而乙醇光谱的这个带被在3600 cm-1一个尖峰代替。
8.预计下列每个化合物将有几个核磁共振信号?
(6)(1)(5)(4)(3)(2)CH 3CH 2CH 2CH 3
CH 3CH CH 2O CH 3CH CH 2
反-2-丁稀1,2-二溴丙烷
CH 2BrCl (8)(7)CH 3C O
OCH(CH 3)22-氯丁烷 9.写出具有下列分子式但仅有一个核磁共振信号的化合物结构式。
(1)C 5H 12 (2)C 3H 6 (3) C 2H 6O (4)C 3H 4
(5)C 2H 4Br 2 (6)C 4H 6 (7) C 8H 18 (8)C 3H 6Br 2
10.二甲基环丙烷有三个异构体,分别给出2,3和4个核磁共振信号,试画出这三个异构体的
构型式。
11.按化学位移δ值的大小,将下列每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排列成序。
(6)(1)(5)(4)(3)(2)CH 3CH 2CH 2CH 3
CH 3CH 2OCH 2CH 3
CH 2BrCl (8)(7)CH 3CHO H 3C C C CH 3H H
C 6H 5CH 2CH 2CH 3Cl 2CHCH 2Cl
CH 3COOCH 2CH 3 12.在室温下,环己烷的核磁共振谱只有一个信号,但在-100℃时分裂成两个峰。
试解释环己烷在
这两种不同温度下的NMR 图。
13.化合物A ,分子式为C 9H
12,图8-37图解-38分别是它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写出A
的结构。
14.推测具有下列分子式及NMR谱的化合物的构造式,并标出各组峰的相对面积。
15.从以下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式:C3H6O.
NMR: δ=1.2(6H)单峰.
δ=2.2(3H)单峰.
δ=2.6(2H)单峰.
δ=4.0(1H)单峰.
IR:在1700cm-1及3400cm-1处有吸收带
16.有1mol丙烷和2molCl2进行游离基氯化反应时,生成氯化物混合物,小心分馏得到四种二
氯丙烷A、B、C、D,从这四种异构体的核磁共振谱的数据,推定A、B、C、D的结构。
化合物A:(b.p.69O C)δ值8.4(6H)单峰.
化合物B:(b.p.88O C) δ=1.2(3H)三重峰,1.9(2H)多重峰,5.8(1H)三重峰.
化合物C:(b.p.96O C) δ=1.4(3H)二重峰,3.8(2H)二重峰,4.1(1H)多重峰
化合物D:(b.p.120O C) δ=2.2(2H)五重峰,3.7(4H)三重峰。
17.化合物A,分子式为C5H8,催化氢化后,生成顺-1,2-二甲基环丙烷。
(1)写出的结构式。
(2)已知A在890cm-1处没有红外吸收,A的可能结构又是什么?
(3)A的NMR图在δ值2.2和δ=1.4处有共振信号,强度比为3:1,A的结构如何?
(4)在A的质谱中,发现基峰是m/e=67,这个峰是什么离子造成的,如何解释它的丰度?18.间三甲苯的NMR图δ=2.35(9H)单峰,δ=6.70(3H)单峰,在液态SO2中,用HF和SbF5处理
间三甲苯,在NMR图中看到的都是单峰δ=2.8(6H),δ=2.9(3H),δ=4.6(2H),δ=7.7(2H)这个谱是由什么化合物产生的?标明它们的吸收峰。
19.1,2,3,4-四甲基-3,4-二氯环丁烯(I)的NMR图在δ值1.5和δ值2.6各有一个单峰,当把(I)溶解在SbF5和SO2的混合物中时,溶液的NMR图开始呈现三个单峰,δ值2.05(3H),δ值2.20(3H),δ值2.65(6H),但几分钟后,出现一个新的谱,只在δ值3.68处有一单峰。
推测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并用反应式表示上述变化。
20.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8O,其13C{1H}谱中的各峰的δ值分别为140.8、128.2、127.2、126.8和64.5,而这些峰在偏共振去偶谱中分别表现为单峰、二重峰、二重峰、二重峰和三重峰。
其1H NMR谱有三个单峰,δ值分别为7.3(5H)、4.6(2H)和2.4(1H)。
试推出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21.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0O,其红外光谱在1700cm-1处有强吸收,1H NMR谱在δ值为9~10处无吸收峰。
从质谱知,其基峰m/z为57,但无m/z为43、71的峰,试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22.戊酮有三个异构体,A的分子离子峰的m/z为86,并在m/z为71和43处各有一个强峰,但是在m/z为58处没有峰;B在m/z为86、57处各有一个强峰,但没有m/z为43、71的强峰;C有一个m/z为58的强峰。
试推出这三个戊酮的构造式。
23.一中性化合物C7H13O2Br的IR谱在2852~2950cm-1有一些吸收峰,但是在3000cm-1以上无吸收峰,另一强吸收峰在1740cm-1处,1H NMR谱在δ值为1.0(三重峰,3H),1.3(二重峰,6H),2.1(多重峰,2H),4.2(三重峰,1H)和4.6(多重峰,1H)有信号,碳谱在δ值为168处有一个特殊的共振信号。
试推断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并给出各谱峰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