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笔记 读《深度学习》有感
《深度学习》心得体会

《深度学习》心得体会任庄小学刘苏红《深度学习》这本书让我从不同层面认识什么是深度学习?为什么要深度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要把课文内容吃透,文章结构要清晰地印在脑子里。
其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要做到心中有数。
切忌目标不清楚,毫无教学思路地拿着教参满堂灌。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会思考的习惯。
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需要的答案很多都能从网上找到,久而久之,我们依赖网络,变得懒惰,思考的能力也在退化。
比如,我作为一名教师,讲公开课需要的课件都是网上下载,从而教学思路完全跟着别人的课件走,没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参考别人的课件,从而制作出符合我自己教学特色的课件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只有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
而问题太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太容易又没意义,这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课堂上设计的问题,探究活动应该多元化,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活动中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优秀教师当作追赶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继续好好研究教材,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深度学习》读书心得1一本书围绕深度学习展开探讨,共分为十章,从核心素养到深度学习概念本体,再至实践案例,较为系统全面。
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强调学习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创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旨在培育学生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而非“记忆者”,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传统教育的质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其一,设计研究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科学习思维;其二,组织合作活动,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其三,巧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四,启动鉴赏程序,渗透美育思想;其五,延伸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倡导“有效教学”,深度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构建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2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我带的班级里有个别学生有厌学的情绪,经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发现他们觉得读书没有意思,甚至于觉得来学校学习得写作业是件很辛苦的事。
针对于这种情况,我特意召开了一次班会课,希望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效果不佳。
所以我想找本书来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一种方法和策略帮我走出这困境。
自从我读了《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后,我意识到自己用错了方法,想要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就得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由衷热爱,而这本书里的几种策略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如同枯木逢春充满活力。
我们常常烦恼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孩子们本身就有着学习热情,只是我们没有辨认出来并且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从而阻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读《深度学习》有感,深度学习,让师生更有“深度”

深度学习,让师生更有“深度”--读《深度学习》一书有感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深度学习,让师生更有“深度”》。
寒假期间,学校在全体干部教师中开展了寒假读书活动,学校为每一位干部教师免费提供了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我认为,这是学校建设学习型校园和文化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着眼新时代、新形势,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并最终提升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寒假期间,我根据学校要求,对该书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深刻的领会,感觉触动很大,收获很多。
现就阅读该书的几点肤浅体会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准确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我们学习深度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
书中提到,“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场智慧之旅,这个旅程的终点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充分、灵活的运用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并获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长。
在这里,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师生共同经历,这对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作者也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发展素养的学习,是理解性学习,是符合学科基本原理的学习。
尤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于2015年提出了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概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研究团队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结合体,它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体悟,是学生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们知道,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也是我们新时期的育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对应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深度学习可以说恰逢其时。
《深度学习》读后感3

《深度学习》读后感
捧着钟启泉老师的《深度学习》,细细读来,发现核心素养的获得需要通过深度学习来支撑的。
书中优质的深度学习,既是主体性学习,又是对话性的,也是协同性的学习。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科本质的真正革新的主体式、对话式的“深度学习”,而且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体悟到自身的学习深度的“深度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把培育儿童的问题发现力与问题解决力置于重要的地位。
“提问”是实现深度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引发我深入思考的是:以优质的课堂提问,推动学生积极活动,发展深度思维。
然而,结合平时的课堂,会一不小心被“提问”所充斥,仔细斟酌会发现,存在很多不科学的“问题”。
繁琐发问,缺少趣味。
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
问题零碎、低效,浮于表面,让整个课堂“波澜不惊”。
无疑而问,欠缺思维。
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交流探索,大部分学生“鸦雀无声”。
而事实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产生的疑问,问题意识与探究意识,是推动学习的原动力。
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需要的是他们得以主体性地发现问题,并同他者协作、一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发现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
这就需要激发、培养学生“主动生疑、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深度学习》读书心得1一、在教学中设计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书中提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适时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为主体,着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围绕着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二、在教学中激活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书中指出,核心素养中“数学思维品质”是最重要的.。
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准备、新知和练习阶段分别进行激活、开放和深度加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技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发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向的过程,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使之个体的数学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
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
让学生真正做到尽力学,可以学,学的好。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
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小学语文教师读《深度学习》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师读《深度学习》读后感《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两位主任主编,历时4年,全国15个实验区90余所实验学校上千名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深度参与。
光看到封皮的信息,就足以让我惊叹不已。
随手翻下来,只觉得晦涩难懂,理论性的知识充斥全篇,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只得硬着头皮细细品读,却不料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深度学习的探讨,分别是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Why),什么是深度学习(What),怎样实现深度学习(How)和怎样推进深度学习(How)。
其中第一讲是推进深度学习的必要性,这是大势所趋。
最后一讲主要是针对区域以及学校的大环境保障。
对我最有启发的就是第三讲,深度学习才是学生应当发展的素养,简单记忆和机械应用是不需要进行深度学习的。
只有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需要深度学习支撑的。
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的主要阵地就是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将我从书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结合着本学期我所研究的一节课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想来谈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深度学习》教给我:教师要科学认知教与学的过程,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素养和关键环节及其基本定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思考让学生学什么更有价值,让学生学会什么更有意义,还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学的更有效果。
这些就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更加深刻的反思。
一、学什么:大胆取舍,有“舍”才有“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僻词也比较多,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读起来非常困难。
很显然一节课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完,那究竟“取”哪一部分,“舍”哪一部分,也成了刚开始备课时比较纠结的事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的立志,后两件事都是要说明中华不振。
这篇课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把结果写在了前面。
少年周恩来生活的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们比较远,孩子们很难明白当时的中华不振。
教师深度学习心得体会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度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关于深度学习的培训,通过学习,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深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知识的挖掘、整合和创新。
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深度学习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通过设计探究性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深度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深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深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反思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如何通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践行深度学习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深度学习》读后感

《深度学习》读后感大家都说“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
”当然, 作为一名老师, 在教导自己的学生的同时, 也要经常反思自己, 寻找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 在空余时间去看一些书, 提高自己的能力, 去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导自己的学生, 如何更好的讲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读了这本《深入学习》, 我深有体会, 想了很多, 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 深入学习这个概念是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出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入理解学习知识, 在理解的同时, 要去深入体会, 并且由一个知识联想到另外一个知识, 学习举一反三, 学会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之中去, 让学习的知识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而我们作为一名, 人民教师, 所做到的深入学习也指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学生, 时刻关注我们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让他们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 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反思自己和不断的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
当然, 我作为一名初中体育老师, 在深入学习方面, 也有很多需要做到的地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我要教导他们正确的健康的运动管, 不能让他们有一些错误的健康想法, 例如一些女学生的节食减肥、男学生的过度运动等。
培养学生们有个好的运动概念, 并且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运动, 去体会学习体育知识, 深入了解。
在《深入学习》这本书中, 讲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深有体会。
那就是, 深入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它并不是说学习的内容越有深度越好, 你学习的东西越难越好, 它指的是让学生们真正的参与思考, 去真正理解学习的知识, 并且得到这些学习的好方法。
而不能把一些东西孤立出来, 单独的进行学习, 进行记忆, 让自己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表层, 并没有学到知识的真谛, 就像在体育锻炼上, 如果只是看着别人是怎么做的, 就模仿别人的动作去做, 那么一定不会有很好的锻炼, 所学习的运动项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要把运动放在比赛上, 都只是一些三脚猫的功夫, 不能有实质性的帮助。
深度学习心得体会教师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深度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接触到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以下是我对深度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深度学习需要创设情境情境创设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生动、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深度学习强调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
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四、深度学习注重学生主体性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实现知识的内化。
五、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深度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总之,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我对深度学习的几点具体体会:1. 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深度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
教师学习笔记 读《深度学习》有感

教师学习笔记读《深度学习》有感阅读了一些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让我对深度学习有所了解,所谓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那么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如何实现深度教学呢?深度的教学氛围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与智力潜质,立足学生发展,创设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打造文化氛围。
要让学生爱上英语,就要”让学生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可以欣赏的”,“知道英语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知识”。
通过文化课堂,感受文化魅力,驱动学生学习英语。
其次,开放课堂,营造开阔的教学时空。
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因时、因地制宜,创设语言环境,营造校园英语氛围,这既弥补了课时,也延展了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运用;作为一种文化,其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文化学习寻求到个人意义或现实意义。
深度的教学内容应致力于生活的回归,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英语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又不能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
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其组织逻辑及教学意义,否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只是浅层次的教学。
首先,英语教学要超越教学形式的简单组合,教师应给学生建立起英语知识的结构框架,“把学生带进一定的教学逻辑中”。
通过了解教学逻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学习笔记记录读《深度学习》有感

教师学习笔录读《深度学习》有感阅读了一些对于深度学习的文章,让我对深度学习有所认识,所谓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使学生批评性思想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单重申学习者踊跃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贯通融会的学习方法,还重申学生高阶思想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深度学习不单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以为,深度学习是一种鉴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想的发展和实质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踊跃主动地、批评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构造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徙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那么联合自己的英语教课,怎样实现深度教课呢?深度的教课气氛是展开有效教课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鉴于学生的兴趣与智力潜质,立足学生发展,创建教课环境。
第一,教师应重视文化教课,打造文化气氛。
要让学生爱上英语,就要”让学生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能够赏识的”,“知道英语的发源,认识世界的知识”。
经过文化讲堂,感觉文化魅力,驱动学生学习英语。
其次,开放讲堂,创造宽阔的教课时空。
英语教课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因时、就地取材,创建语言环境,创造校园英语气氛,这既填补了课时,也延展了讲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运用;作为一种文化,其作用在于让学生经过文化学习追求到个人意义或现实意义。
深度的教课内容应致力于生活的回归,发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拓展生活化的教课空间。
英语教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又不可以逗留在讲堂表面的“活” 、“乐”、“玩”中。
教课过程应当拥有其组织逻辑及教课意义,不然不论采纳什么样的教课方法,都不过浅层次的教课。
第一,英语教课要超越教课形式的简单组合,教师应给学生成立起英语知识的构造框架,“把学生带进必定的教课逻辑中” 。
经过认识教课逻辑,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成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读书感

深度学习》读书感一次深度研究的洗礼,让我认识到深度研究是一场教学上的革命,它能够革掉模式化、程序化、形式化、导学案、满堂灌、满堂问、以考代练、以考代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有效的研究机制,形成好课框架,为教师队伍树立好榜样。
在2015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签署了《让每个学生成功法案》,其中明确要求学生高中毕业后能够具备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与同伴合作、有效交流和自我指导这几方面的核心素养。
其实,早在2013年,我国深度研究教学改进项目就已经启动,2014年我国总结21世纪以来改革优秀成果,发出时代先声:“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实现机制,2016年提出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中国要培养具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回答。
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取得职业和社会生活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拥有远大的指向和坚强的意志、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学科思维、研究策略和积极的研究心向。
书中提到,要实施这一改革,首先需要动员教育行政部门定政策、发文件、给经费、组织协调;改进教研组的会议模式,注重教学实施前单元及课程设计的研讨;重点推动关键人物的发展,使其在问题研究上能引领,能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学校特色和学科发展方向。
深度研究是建立在学生先前知识基础上的概念改变,它能够让学生做出自我解释及建构意义创造研究环境与条件,这些具有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元认知能力的人,其表现就是有计划、有监控、能够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审慎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这类人被俗称为“学会研究”的人。
要想培养这样的人,教师需要思考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应该会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学会?学的好不好怎么评价?教师在培养学生深度研究方面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首先,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
其次,教师需要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为了确保学生的深度研究,教师需要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让学生参与到高难度和感兴趣的活动中。
2024年《深度学习》读后感

《深度学习》读后感“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钟启泉教授所编的《深度学习》一书里提出教学框架的五个穴位,其中“教材”是第二个穴位。
钟启泉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教材与教师的关系,分别是:教师的教材研究、教材与课题和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认为“即便是授课教师,也不能“死读”教材,而要“活用”教材。
那么一线教师应如何“活用”教材?笔者通过教材的研究,教材的比较和教材的外延三方面阐述。
一、教材的研究《深度学习》一书指出,所谓教材研究,就是思考教师想教授的知识内容,让其成为儿童学习的素材与活动。
钟启泉教授认为,教师在从事教材研究之际,重要的是区分“学科内容”“教材,,“教具,,三种不同的概念。
所谓“学科内容”是儿童最终要掌握的学科内的知识与技能,如音乐学科中掌握音准、节奏和识谱等音乐要素,而学会编创与演唱或演奏是技能;知识与技能是构成教材的最根本内容;“教材”是儿童直接学习的对象一具体的特殊的事实、事物、事件、现象。
教具是该教材的物化手段或者物化部分,如使用奥尔夫乐器、柯达伊教具等。
作为一线教师,教材的研究可以围绕教材与课标,教材与教材、教材与单元、教材与学科等等的研究。
通过不同角度,“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厘清教材与课程的关系,教材与师生的关系。
二、教材的比较“教材解读”是写作组9月的写作主题。
在下笔前,笔者查找了一些关于教材解读类论文,其中民众镇育才小学钟展艳老师的一篇名为《在对比中用好统编教材一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习作教学教材分析》的论文印象深刻。
她的文章主要是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比较。
教材比较是一种能快速打开教师视野和站在不同位置看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生尧教授长期进行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通过冯教授的论文,获悉教材的比较可以是粤港澳地区与本土、本土与国外、本土与外地等。
如笔者在2022年9月写了一篇《人音版与花城版音乐教材之编创与活动教学分析一以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为例》论文,这是一篇教材类的编创与活动比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习笔记读《深度学习》有感
阅读了一些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让我对深度学习有所了解,所谓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那么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如何实现深度教学呢?深度的教学氛围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与智力潜质,立足学生发展,创设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应重视文化教学,打造文化氛围。
要让学生爱上英语,就要”让学生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可以欣赏的”,“知道英语的起源,了解世界的知识”。
通过文化课堂,
感受文化魅力,驱动学生学习英语。
其次,开放课堂,营造开阔的教学时空。
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因时、因地制宜,创设语言环境,营造校园英语氛围,这既弥补了课时,也延展了课堂。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大的作用在于生活运用;作为一种文化,其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文化学习寻求到个人意义或现实意义。
深度的教学内容应致力于生活的回归,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拓展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英语教学既要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又不能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
教学过程应该具有其组织逻辑及教学意义,否则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只是浅层次的教学。
首先,英语教学要超越教学形式的简单组合,教师应给学生建立起英语知识的结构框架,“把学生带进一定的教学逻辑中”。
通过了解教学逻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其次,从长远看,游戏仅是英语学习的“催化剂”,而非“防腐剂”。
我们应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内在动力来保障教学过程活力。
课堂评价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但泛滥的评价弱化了评价的功能,其效果也适得其反。
深度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在知识评价上,要考虑学生个体的英语学力水平,以学生取得的进步为基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同时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真实性、层级性。
课堂评价才能发挥其价值功能,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