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夯实基础典型题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 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2.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A.天津B.河北C.山东D.广西3、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 )A.1899年 B.1900年 C.1901年 D.1902年4、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向德皇报告说: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产生这种顾虑是因为()A.义和团的坚决抵抗 B.清政府的公开宣战C.一批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 D.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6、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A.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 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7.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离开北京仓皇外逃的皇帝有 ( )①道光帝②咸丰帝③同治帝④光绪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9.《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战争赔款金额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进驻中国军事要点,威胁到国家安全C.中国人无权进入外国使馆区D.《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0.清政府依据《辛丑条约》要赔偿给各国白银4.5亿两,这样高额的赔款对于贫穷的中国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一旦赔偿不出,帝国主义国家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逼迫清政府偿还战争赔款B.大肆抢掠财物来弥补赔款数额C.割占土地作为补偿D.用中国海关等税收来充当赔款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李华提到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有关20世纪初的四位中国公民工作、生活情况的表述,不符历史事实的是()A、李立在重庆外国人的工厂上班B、吴常目睹外国军队驻扎山海关C、钱钟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D、田美在天津的一座教堂工作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A、1840年B、1860年C、1901年D、1937年5、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6、“中国带着首都被外敌占领的耻辱进入了20世纪。
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
”这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黄海大战C、签订《马关条约》D、签订《辛丑条约》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9、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除了()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国民党政权覆灭10、114年前的今天(即1900年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向巡街清军开枪,清军击毙克林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一、单项选择1、“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如果你是《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3、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③④4、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5.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7.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A.英法联军B.侵华日军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8.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A.天津B.北京C.廊坊D.秦皇岛9.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对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性质的最准确表述是()A.封建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例举题:1、列强再次攻入中国都城的战争——2、在廊坊遭到义和团阻击的八国联军统帅——3、面对外敌入侵再次逃跑的皇帝——4、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5、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三、材料分析题:1. 从1840年-1901年, 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
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一、选择题1.《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 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 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2.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几次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侵略战争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4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过程中,以下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②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④中国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廊坊狙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6.20世纪初中国居民王某有四个儿子,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大在天津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干活 B.老二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C.老三住在上海租界内 D.老四参加了反清起义7.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C.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8.在“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演讲赛上,李华悲愤地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抢掠,致使城内尸积数里,大量珍贵文物被抢劫一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
”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A 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成功收复台湾C林则徐虎门销烟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2、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是()A 签订《东京条约》之后B签订《北京条约》之后C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3、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 海军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D《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马关条约》和《天津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是()A 割地B赔款C开设通商口岸D开设工厂5、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他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A 葡萄牙B德国 C 沙俄 D 日本6、张元济在回忆戊戌变时说:“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其中所谈的“被日本打败”的战争是指()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7、清末爱国人士丘逢甲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割台湾”与哪一件事情有关()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号舰艇直冲敌舰,下令采取这一壮举的英雄人物是()A 关天培B左宗棠 C 张之洞 D 邓世昌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们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B盛赞同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10、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举行谈判。
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藤博文回答说:“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答案及解析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洋教”在华的地位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D.帮助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目的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根本目的”,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帝国主义为了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并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2.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记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画面是()A.圆明园已成残断壁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C.东交民巷住着许多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准确识记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划定使馆区。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据此可知C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辛丑条约》3.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回击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文中的“1900年”“八位强人”“弱者”等字眼,其中“八位强人”指的是八国联军,“弱者”指的是清政府。
这幅漫画的结果是“弱者”成为“木偶”,因为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中一个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也就是成为列强的“木偶”。
习题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省赛一等奖

第3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大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从()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2.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D.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一切反帝活动3.《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1900年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的是()A.英法联军 B.美英联军 C.八国联军 D.联合国家军队5.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是指()A.俄、英、美、日、德、意、奥、法B.俄、意、美、日、德、奥、法、葡C.俄、英、美、日、德、法、意、荷D.英、法、德、意、美、日、俄、西班牙6.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A.定海之战B.镇海之战C.廊坊之战D.威海卫之战7.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在慈禧太后带领下仓皇逃跑的皇帝是()A.咸丰帝B.同治帝C.光绪帝D.道光帝8.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权益是()A.开埠通商 B.割地 C.赔款 D.驻兵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同之处在于()A.清政府战败求和 B.中同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人民被剥夺了自卫权利10.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20世纪初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1.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赔款数目最多的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12.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赔款白银4.5亿两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3.下列外国列强的侵华战争中,侵略军攻占北京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八年级历史上册 1.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导学】1.义和团运动(1)原因: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表现:廊坊阻击战中,义和团奋勇抵抗,八国联军逃回天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并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训练测评】1.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这份“礼物”指的是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3.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A.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在1905年的是A.香港岛为英国管辖 B.外国商人在重庆、苏州开设工厂C.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D.北京东交民巷有中国人居住5.反帝爱国运动____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典习题北师大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经典习题自主学习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一带。
2.1900年6月,、、、、、、、八个国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3.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华列强签订了《》。
4.《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变成了“”。
5.改错:(1)1900年,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是英国海军中将瓦德西。
(2)慈禧太后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基础巩固6.“最恨和约,误国殃民。
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这两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贪官恶霸横行乡里C.贫苦农民富有王权斗争精神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7.下列关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义和团与帝国主义联手力量强大B.因为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C.削弱义和团的势力D.利用义和团抵抗外国的侵略势力8.八国联军侵华时中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A.光绪帝B.宣统帝C.慈禧太后D.同治帝9.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这句话不能说明()A.每个强盗对自己究竟拿了多少赃物都不清楚B.强盗们为了抢劫方便,人为地制造了极大的混乱C.强盗们抢的赃物数量之大是惊人的D.强盗们的罪行是令人发指的10.下列有关八国联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八国联军包括西班牙B.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C.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D.侵略军曾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11.日本在《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都得到的实际侵略权益是()A.割地B.赔款C.驻军D.开埠通商12.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北京的东交民巷位于崇文门与天安门广场之间,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
解放前,这里是使馆聚集区。
它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被划定为外国的使。
馆界的()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14.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侵略过中国的是()A.英国B.法国C.日本。
初三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初三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1.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
”北京遭受类似的抢劫还发生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战争中D.北伐战争中【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侵华战争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闯入北京,火山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1900年,八国联军并在同年闯入北京。
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淸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
”从此,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一条约指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表面上此题有些难度,其实很简单,就是基础题。
学生要会分析,找出题中的关键提示词。
从题干中的文字“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结合课本所学确定答案D。
《辛丑条约》,淸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知识,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材料就是描述的《辛丑条约》的影响,故答案选D。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败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
题目中的民谣是义和团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时传唱的,它反映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反清秘密组织,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改名义和团。
因此ABCD选项都是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故选B。
【考点】义和团运动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
对于义和团运动,还可以考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影响。
2.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的识记。
根据题目中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该战争既要满足攻占中国首都又要满足是发生在20世纪,在四个选项中,列强攻占中国首都的只有B 和D,而发生在20世纪的只有D,故选D。
A选项发生在1840-1842年,B选项发生在1858-1860年,C选项发生在1894-1895年,D选项发生在1900-1901年。
【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史实的识记。
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可以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3.下列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内容是()A.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B.拆毁大沽炮台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有这么一条: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那就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成为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故选D。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测试题(附答案)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础测试题(附答案)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步练习一、选一选1、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A.1840年B.1860年C.1894年D.1900年2、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禁烟运动3、〈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A.2100万元B.2亿两C.4.5亿两D.9.8亿两二、填一填4、八国联军侵华,这八个参战国是、、、、、、、。
5、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三、试一试6、《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出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7、清政府自1840年以来,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你知道的有哪些?材料一: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没有把她列为“祸首”惩办,喜出望外,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
他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材料二:《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
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8、结合材料一和有关条约的内容,谈一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
一、1.D 2.B 3.C二、4.英、美、俄、法、德、意、日、奥。
5、廊坊。
三、6.7.除课本重点介绍的条约外,鼓励学生多写。
8.从控制中国、成为工具等几个关键词入手谈观点。
★相关链接克林德碑与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
6月2日德国公使克林德,乘轿车前往总理衙门。
在途经西总布胡同西口时,不服巡逻盘查并向清兵开枪挑衅,被端王载漪的虎神营士兵还枪击毙。
1903年1月18日克林德牌坊建成。
这是座汉白玉石的楼体,四柱三间七楼,蓝色琉璃瓦楼顶的石坊。
匾额处铭刻着:由于庚子年义和团拳民之变,致使德国公使被杀,有幸与帝国议和告成,特立此坊以作记念。
初二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

初二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
要想学好历史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初二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以供大家参考!
一、填空题.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和。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
5、发动八国联军战争的国家有。
6、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的统帅是英国海军司令。
7、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时,义和团与侵略军交战的地点是。
8、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时间是。
9、1900年9月就任八国联军统帅的是德国将领。
10、《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1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
12、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证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13、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14、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15、在《辛丑条约》中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的铁路沿线是从到。
16、在《辛丑条约》中划定使馆界的地方是。
1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18、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1.《辛丑条约》签定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主要是指:()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量大,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中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BC的说法都不能完整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不符合史实。
故选D。
点睛:分析《辛丑条约》内容中与题干有关的条款,理解其含义,或排除对题干理解不够完整的选项。
2.《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
”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拟定了主题。
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难度不小,提示不明显,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学生从题干获得信息:1898年,发表的“时政”评论。
可以判断此事发生在1898年一次爱国运动。
评论中有一些提示词:爱国之心,弱不可敌,以一敌八,一致排外以求自立。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是1898年农民阶级掀起的抵抗八国联军侵略的爱国反帝的义和团运动。
ABD选项在时间上都符合题意。
故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对新疆的争夺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4、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二、材料题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发动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3)依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中政治方面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是近代中国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CCA二、材料题(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

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试题1.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答案】错误:____八国联军_______ 正确:__ _英法__ 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最后放火烧了三天三夜,因此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于1911年攻入北京,并洗劫北京。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签订后表达不正确的有()。
A.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受到严禁B.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各国列强的士兵C.中国人可以在北京的东交民巷继续居住D.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的相关史实。
注意此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选择不正确的。
《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朱冰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所以C的表述是错误,故答案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答案】B【解析】此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所以反帝是这一时期的主题,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而清政府言听计从,完全听命于帝国主义,这表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和工具,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所以该题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二、材料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
人居住。
(1)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发动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
(3)依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中政治方面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是近代中国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CA
二、材料题
(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条款: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称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