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养殖基地项目谋划方案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养殖建设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牦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那曲县

项目法人:那曲地区综合市场

一、项目区概况

1.项目地点

那曲县位于东经91°12'-93°02',北纬30°31'-31°55',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南与当雄县接壤,北与聂荣、安多县相连,东与比如、嘉黎县相靠,西与班戈县毗邻。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东西最大距离23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85公里,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本项目位于那曲县乡。

那曲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5℃,气温平均日差16.1°C。1月平均气温-13.2℃,年极端最低气温-41.2℃;7月平均气温9.0℃,年极端最高气温23.60℃;0°C以上持续天数164.5天,年日照时数2846.9小时。每年10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为积雪期和土壤冻结期,年平均霜日103天,7-9月为高原植被生长期。平均年降水量421.9毫米,平均年蒸发量1690.7毫米,平均相对

湿度54%。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那曲县是那曲地委、行署所在地,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干线都经过这里,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为那曲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那曲县成为藏北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贸流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畜牧业发展为重点,以小康建设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使社会经济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的步伐。

3.牦牛产业发展状况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是高原草地牧业的主体畜种,在西藏畜牧业生产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牦牛在暖季具有强生长势和强度育肥性能,它可以将海拔4000米以上的光、热、水和草地等资源转化成畜产品提供给人类。长期以来,牦牛为西藏人民的生存和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显现。

草地退化加剧了牦牛产业发展之间的草畜矛盾。由于暖干化和人为不合理的利用造成草地环境恶化、草地退化(全区草地退化面积已达6.4亿亩),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牧草第一性生产能力已经降低。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直接影响

第二性生产力,草地退化加剧了家畜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同时可放牧草地的压力增大,牦牛获得营养水平降低,导致牦牛生产性能不同程度降低。草地生态条件恶化使得牦牛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这种趋势目前仍有加剧的危险,因此改变牦牛完全依赖于天然草地的生产模式势在必行。

二、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一是产业优势。那曲县是纯牧业县,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草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1. 05万平方公里。牲畜品种主要有牦牛、绵羊、山羊。

二是区位优势。那曲县是青藏公路(109国道)、黑昌公路(317国道)、那(曲)班(戈)阿(里)公路的交汇点和青藏铁路的中转站。那曲镇是地区、县、镇三级人民政府驻地,是藏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通讯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比较优势。

三是政策优势。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畜牧业特别是牦牛养殖业的发展,同时按照“牧业立县,三产兴县”的发展战略,那曲县委、政府提出了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必将促进牦牛养殖业的大发展。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选建示范专业户并进行圈舍改造:

2、建植草料生产地:

3、选购基础繁殖母牛:

4、规化建设肉牛育肥场:

四、工程计划进度

本工程目前正在规划设计中,计划2011年3月份开工,7月份基本完工。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根据工程设计规划,本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万元,占总投资的%;企业自筹万元,占总投资的%。

六、项目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年育肥牦牛头,营业收入万元,年上缴税金万元,年均利润总额万元,带动农户户,户均收入万元。

七、编制依据

1.《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发展能力,扶持乡镇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带动农牧民增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培育市场营销主体”。

2.张庆黎书记在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一产上水平,就是要坚持以市场引导生产,以科技提升质量,以龙头带动农户,以规模提供效益,以服务支持发展,促进一产从广种薄收向优质高效转变,从原始饲养向现代经营转变,从自然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全面提

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就道出和指明了西藏畜牧业的发展方式和方向:实现牦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畜牧业生产基础,改变生产模式,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走商品化生产发展道路,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步提高畜牧业生产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

3. 《西藏农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牦牛高效养殖—推广繁育综合技术,开展舍饲半舍饲育肥技术、疫病防控技术,加速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步伐,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牦牛养殖效益15%~20%。”

4.《那曲地区社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认真贯彻《那曲地区加快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千方百计地引进和培育有市场竞争力、能够带动群众增收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小规模产业群体,力争形成一批有活力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解决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建立群众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农牧业产业链,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开发步伐。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专业化运营,使传统畜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八、综合评价

建立农牧业生产经营新机制。大力推广城郊畜牧业、股

份牧业、合同牧业、订单牧业和草场租赁等生产经营方式的经验,积极探索"公司+基地+牧户"的经营模式,加快牧业生产经营实现重点突破。在落实草场承包责任制基础较好的地方,积极引入牧工商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将牧户的草场、牲畜等生产资料以租赁、转让、参股等方式参加合作公司,加快集约化经营步伐。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形成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快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优势个体上规模、上档次,把低水平的、分散的、单家独户的小生产集中组织起来,变分散为集中、变粗放为集约、变自给自足向市场化转变。

总言之,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更好的满足城镇消费需求,增加创业、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同时还必将促进第三产业和“三农”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