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之一:筑实架构

合集下载

教师的学生心理咨询方案

教师的学生心理咨询方案

教师的学生心理咨询方案第一节: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状态。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方案。

第二节: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础。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关心和支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持对学生的秘密保密,并保持和学生的距离感适度。

只有学生相信教师是可信赖的,他们才会愿意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聆听与沟通心理咨询的核心在于聆听与沟通。

教师在咨询过程中要主动倾听学生的内心独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善于运用非言语沟通的技巧,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

第四节:引导情感表达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很好地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去释放内心的压力,并与他们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节:提供积极支持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

我们要给学生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并鼓励他们借助自身的力量克服困难。

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六节: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倾听和安慰,更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处理各种情况。

第七节:提供资源和引导心理咨询方案应该包括提供资源和引导学生去寻求额外的帮助。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学校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专业机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合学生的读物或网站等资源。

第八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心理咨询中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问题,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和团体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获得成长和满足感。

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心理团体辅导方案是一种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以下是一个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示例,仅供参考:
一、方案目标
通过心理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方案内容
1. 自我认知辅导: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探索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自信心辅导:通过自信心训练、成功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3. 心理压力辅导:通过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 人际交往辅导:通过沟通技巧训练、团队协作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三、方案实施
1. 人员组成: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家长等。

2. 时间安排:每周安排1-2次辅导活动,每次活动时长1-2小时。

3. 实施方式:通过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进行辅导活动。

4. 效果评估:通过心理测评、观察、反馈等方式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四、方案效果
通过心理团体辅导,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自我认知更加清晰,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以上是一个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示例,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针对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案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种种挑战,学生们常常陷入心理困境。

因此,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学校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和技巧。

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还能够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和困难。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心理素质。

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中心可以配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他们可以通过面对面的咨询、电话咨询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扰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此外,中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心理活动,如情绪管理训练、团体辅导等,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另外,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团体。

学生心理团体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以心理健康为目标的团体。

这些团体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并由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在团体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参与团体活动,学生们可以培养自信心、增强自我意识,同时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提供更全面的心理辅导服务。

可以邀请心理专家和心理治疗师来学校开展讲座和训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心理咨询机构、医院等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总之,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学生心理团体以及与社会资源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引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疏导工作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必需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方案。

一、建立心理疏导团队学校应成立专职心理疏导团队,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才组成,以提供学生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

二、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在学校开展心理状况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初步了解。

三、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相关情况。

档案可为疏导工作提供依据,并做为进一步的跟踪和评估基础。

四、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五、开展个体辅导活动学校的心理疏导团队可以通过个体辅导活动,针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专业辅导。

通过聆听、倾诉和关怀,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

六、组织心理支持小组心理支持小组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小型讨论小组,旨在提供相互支持、互相鼓励的平台。

在这个小组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七、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可以安排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

八、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应与家长建立心理疏导工作的紧密配合机制。

通过家校会谈、家长培训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家庭心理教育。

九、推行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心理知识和技巧的培养。

通过授课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十、建立多层次心理疏导网络学校应建立多层次的心理疏导网络,包括专业心理辅导、心理志愿者、学生互助小组等不同形式的疏导渠道,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心理疏导需求。

结语: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如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班主任如何展开团体心理辅导?一、班主任展开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

现在因为多种原因,绝大部分学校专职做心理教育的教师就一两位。

这些教师既要实行个别辅导,又要举办心理教育相关的活动,要想完成多方位的团体辅导活动是很难的。

再者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平时和学生接触少,对学生了解不够,难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也难于和学生达到心理相融,往往辅导的效果不高。

所以,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做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通过活动课对学生实行心理教育。

1.班主任更了解自己的学生班主任对班上的情况最为了解,首先,他就能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即时地协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地促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团体辅导活动时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动全体学生的发展。

再次,心理辅导前提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关系。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心灵沟通,有利于快速打开心扉,削除心理阻抗。

2.班主任与学生容易形成心理认同从现行的教育管理机制来看,班主任与学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利益的共同体。

“班荣则我荣,班耻则我耻”已是大家的共识了;班主任自己也常常以班级第一人自居,以取得与班级的最大认同;学校在日常管理当中也是将班主任的考评纳入班级常规评比之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心理环境。

3.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实行团体辅导。

如:在五一劳动节举行“劳动最光荣”的活动,协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展开“评选班干部”的活动中,实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从“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水平)——“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自信看待自己)——“调控自我”(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发展自我”(挖掘潜能、塑造自我)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架构真诚的心灵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架构真诚的心灵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架构真诚的心灵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篇:架构真诚的心灵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架构真诚的心灵桥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位教师,要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在与学生谈心的基础上,欣赏学生,把一颗爱心献给学生,赞美学生。

要真诚热爱学生的情感,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赞美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有被重视和关爱之感,体会到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继而把纯洁无瑕的爱迁移到学习上。

充分利用体态语,用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感化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师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热情。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形成教育方法上的“定势”。

与学生谈话交流,常居高临下,或者尖锐批评,或者“深刻”说教,或者“良苦用心”地指点迷津,仿佛只有如此教师们方能尽职尽责,教育好学生,才尽到自己教师的责任。

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往往并不领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教师严苛死板说教,与教师“针锋相对”。

因此,教师只有转变传统观念,从爱出发,铺下身子,平等相待,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学生更健全的人格,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

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和学生真诚的谈心,让学生获得自信、自强的力量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位没有感情的教师,不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思,为学生排忧解难,走进学生心中,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优生往往能轻易获得教师的关爱。

然而,教师对后进生的爱有时却十分的吝啬。

希望教师们用爱心,去唤醒沉迷的后进生,通过心与心的交流,让后进生获得自信,让渴望理解又害怕理解的后进生敞开心扉,找回他们的自信。

谈心,既是师生之间感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消除隔阂解决矛盾的办法。

然而,教师教育学生,有时采取面对面谈心效果并不好,如:不管你怎样费尽口舌地教育学生,学生的内心却并不感动,仍然随心所欲,甚至还会出现与你“相持对立”局面。

当好班主任 做心理疏导师

当好班主任 做心理疏导师

当好班主任做心理疏导师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要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而且,班主任要学会倾听,学会沟通,让学生们愿意与自己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

二、建立亲近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
在学生心中,班主任应该是一位值得信赖的人。

班主任要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赢得学生的信任。

只有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把自己的内心烦恼向班主任倾诉,才会接受班主任的心理疏导。

如何建立亲近关系?可以通过班会、心理小讲堂、个别谈心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班主任,班主任也更多地了解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善于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疏导
四、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往往不易被察觉,班主任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在日常观察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举止、学习状态等方面,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干预。

当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问题时,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问题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和恶化。

五、协同学校心理辅导员进行工作
在学校中,通常会有专职的心理辅导员,作为班主任,可以与心理辅导员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讨论交流、共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共同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等方式,实现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的互补与配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摘要: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述二、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原则三、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步骤四、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实践五、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正文: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述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通过组织一群人共同参与,以互动、分享和反思的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和促进个人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经济、高效、易推广等优点,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团体心理辅导应明确辅导目标,以便让参与者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结构合理: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应注重活动的组织结构,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互动参与:鼓励参与者积极互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受,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4.尊重隐私:尊重参与者的隐私,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开放自己。

5.专业指导:辅导过程中应有专业心理辅导师参与,以确保活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步骤1.确定辅导目标:根据参与者的需求和特点,明确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2.选择辅导方式:根据辅导目标,选择合适的辅导方式,如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

3.设计活动程序:根据辅导方式,设计具体的活动程序,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选拔和培训辅导师:选拔具有一定心理辅导经验和专业素质的辅导师,并对其进行培训。

5.组织实施:按照设计好的活动程序,组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

四、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实践以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为例,首先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焦虑等,然后确定辅导目标为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

接着选择以讨论和角色扮演为主的辅导方式,并设计相关的活动程序。

在实施过程中,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参与,对参与者进行指导和引导。

活动结束后,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五、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通过参与者的反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背景介绍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团体形式进行的心理辅导方法,旨在通过人际互动和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包括学生、职场人士、家庭成员等。

本文将介绍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方案,以帮助开展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设计目标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互助和支持:通过团体的互动和支持来减轻个体的压力和孤独感,增强群体凝聚力。

2.增强自我意识: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问题,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的能力。

3.提供心理教育:向团体成员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他们的心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决具体问题:针对团体成员的具体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设计步骤步骤一:需求评估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前,首先需要进行个体和群体的需求评估。

通过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团体成员的心理问题和需求。

同时,还需评估群体的组成、互动关系等因素,以便确定适合的团体形式和辅导方法。

步骤二:制定辅导计划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计划。

计划中应包括辅导的主题、目标和时间安排等信息。

同时,还需确定团体活动的形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参与。

步骤三:指导技巧培训团体心理辅导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者来引导和管理整个过程。

因此,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前,需要对指导者进行培训,提升其辅导技能和知识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指导技巧和案例分析等。

步骤四: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指导者需要运用各种辅导技巧和方法,如情绪调节、行为训练、认知重构等,帮助团体成员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指导者还需充分发挥团体互动的作用,鼓励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支持。

步骤五:评估和调整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需要对辅导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个体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团体成员对活动的感受和改变。

教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教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教师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心发展迅速,心理素质相对脆弱。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

下面是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1.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信任感。

2.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1.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加强对学生的正向激励。

2.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公开表演和活动,提升学生自信心。

3.周期性地组织心理活动,如开展主题讲座、心理测评等。

三、提供学术支持1.设立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分解学习任务,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2.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帮助学生应对情绪问题1.教会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和放松来调节情绪。

2.倾听学生的情感需求,包容学生情绪波动,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3.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教会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并继续努力。

五、加强自我意识教育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教会学生如何积极面对自己的弱点,努力改进并寻求帮助。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身的价值和追求。

六、提供危机干预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有关心理疾病的知识,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七、与家长合作1.维护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

2.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家长讲座,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

总之,中小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正确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以上的心理辅导方案作为一个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中学教师的学生心理咨询技巧

中学教师的学生心理咨询技巧

中学教师的学生心理咨询技巧在中学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许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以及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挑战。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了解并运用有效的学生心理咨询技巧既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些中学教师可以采用的学生心理咨询技巧。

一、倾听和尊重学生学生希望得到认可和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当学生来找我们倾诉时,我们要专心聆听,不要打断他们。

在倾听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非语言方式来表达尊重,比如保持眼神交流、做出肯定的回应等。

二、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学生只有在觉得信任和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更愿意与教师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建立信任关系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关心学生、主动与他们交流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来构建这种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和学校的活动。

三、有效沟通和表达情感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学生心理咨询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学会和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进行交流。

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醒学生,他们可以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将其内化或压抑。

四、倡导积极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指导中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正面的言辞和肯定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五、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在学生心理咨询方面,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尊心问题等,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如果需要,教师还可以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六、保护学生隐私和保密性在进行学生心理咨询时,教师要严格遵守学生的隐私权,并保证咨询内容的保密性。

教师学生关系维护与心理疏导技巧

教师学生关系维护与心理疏导技巧

教师学生关系维护与心理疏导技巧一、建立和谐的教师学生关系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学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此为基础培养积极健康的学生心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第一步。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能力和背景。

教师应该发现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特点,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关注学生的需求除了个体差异,教师还应该关注并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例如知识需求、情感需求和成长需求。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四、保持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也应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心理状态,以便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鼓励学生参与决策教师学生关系的维护不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责任,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重要决策的制定,例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还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六、理解与同理心教师学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离不开理解与同理心。

教师应该努力理解学生的困扰和烦恼,积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

通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纽带,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

七、积极培养学生的情商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表现,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情商。

情商是指个体在社会和情感交往中所具备的情绪认知、情绪应对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商,提升他们的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能力。

八、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是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的前提。

我就是我”——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我就是我”——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我就是我”——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教师自我意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这就是我团体性质:结构式团体,具有发展性。

团体目标:1.帮助团体成员认识真实的自我,悦纳自我。

2.使团体成员了解别人眼中的“我”,并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

3.帮助团队成员完善自我,对于“理想”的我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能有计划地进行人生规划。

4.改善团队成员的疏离关系,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教师团体。

参加对象:各分校一线教师。

团体规模:每个校区团体8-15人。

团体活动次数和时间:每个校区各3次,每次90-120分钟,每周一次。

活动地点:各校区学生自室或离校区较近的小公园。

理论依据:1.群体动力学理论: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达到消除症状,改善适应,认识自我,发展人格的目的。

2.社会研究理论:团体心理辅导为求助者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3.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在团体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与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团体中的互动使成员增加对自我与他人的觉察力,帮助他们把焦点放在生活中要改变的事情上,并能重新做出决定。

4.人际沟通理论:为团体指导者选择怎样的团体沟通方式,如何观察、指导团体成员的沟通,增进自我了解和他者了解,在协调人际关系中获得成长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团体咨询的过程就是一种人际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人际沟通研究的成果都是适用于团体咨询的过程。

会心团体的理论是从“以个人为中心”发展而来的“以团体为中心”。

在会心团体咨询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以降低社会屏障感,毫不受防御机制阻碍地揭示自己最核心的情感,即真实的自我。

团体指导者与参与者积极地鼓励其他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显露出那些平时未表露出的态度,使每一个成员都被其他人如实地看待,并从其他成员的反应中得到关于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的反馈,以便真正地认识自我。

教师参与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教师参与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教师参与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方案1. 引言2. 确定目标3. 建立信任关系4. 提供支持与倾听5. 运用积极心理学6. 鼓励自我探索与表达情感7. 与家长合作8. 提供资源与引导9. 建立团队合作与交流10. 持续专业发展11. 评估与改进12. 总结引言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工作。

教师作为学生日常接触最密切的人之一,参与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确定目标在教师参与学生心理辅导活动中,首先要明确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建立信任关系学生会在信任的环境中更积极地参与心理辅导。

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

提供支持与倾听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倾听他们的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建议。

运用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指在心理辅导中运用积极的心理疗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提高积极情绪。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专注于积极的方面,培养他们的乐观态度。

鼓励自我探索与表达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倡导积极面对困难并学会处理他们的情感。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艺术、写作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家长合作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他们的参与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分享学生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提供资源与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资源,并引导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提高他们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能力。

建立团队合作与交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心理辅导的实施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互相分享心理辅导经验,共同讨论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持续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学习心理辅导领域的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专业交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

校园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与实施要点

校园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与实施要点

校园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与实施要点一、体系建设1.确立目标2.构建框架心理辅导体系应以学校为单位,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心理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

形成从校级到班级级,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内到课堂外,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辅导网络。

3.丰富内容心理辅导内容应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方面,注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创新形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心理咨询等。

二、实施要点1.加强队伍建设选拔、培训一支专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2.落实课程设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每学期有一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3.注重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问题,提前进行干预,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5.加强家校合作积极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6.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营造一个关爱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7.保障措施加大心理辅导设施投入,完善心理辅导场所,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8.持续改进校园心理辅导体系建设与实施要点体系建设方面,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以学生心理健康为核心,搭建一个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方面的辅导框架。

同时,要注重创新形式,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剧、心理咨询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
引言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
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协作架构,确保各个环节的
配合和合作。

本文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领导层支持
学校领导层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至关重要。

他们应该
制定明确的心理健康政策,为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心理健康工作团队
学校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心
理教育师和心理健康志愿者等。

他们应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3. 学生参与
学生是心理健康工作的受益者和主体,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和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培养他
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4. 家校合作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与
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分享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共同关注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5. 多部门合作
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包括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社会工作部门等。

学校应该与这些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心
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结论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协作架构是保障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领导层支持、心理健康工作团队的建立、学生参与、家校合作
和多部门合作,学校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合作网络,为学生的心理
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幼儿园心理辅导团队搭建:心灵共建工程方案

幼儿园心理辅导团队搭建:心灵共建工程方案

幼儿园心理辅导团队搭建:心灵共建工程方案对于幼儿园来说,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构建一个强大的心理辅导团队,则是保障儿童心灵成长的关键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心理辅导团队的搭建,提出心灵共建工程方案,并探讨其中的理念、方法和实践。

1. 理念来看心理辅导团队搭建的理念。

在幼儿园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心理辅导方面,我们要以关爱、尊重和包容为出发点,倡导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帮助每个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以实现心灵的共建。

2. 方法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心理辅导团队的搭建方法。

我们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并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需求。

可以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参与到心理辅导中来,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利用各种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会情感识别、表达和情绪调节,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

3. 实践我们来看看心灵共建工程在实践中是如何展开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日、开展情感故事共享会、设置心理成长角落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心理健康知识,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

我们也要确保心理辅导团队的专业化和匿名性,让孩子及家长能够在信任的环境中寻求帮助和支持。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师,我深信幼儿园心理辅导团队的搭建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我的实践经验,我发现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团队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

我建议每个幼儿园都应该重视心理辅导团队的搭建,并不断优化工程方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与关怀。

总结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心理辅导团队搭建的重要性,提出了心灵共建工程方案,并结合理念、方法和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地关注和投入到儿童的心理健康领域,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的使命——培养快乐、健康成长的孩子。

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

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逐渐凸显。

为了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通过组成心理团体,提供集体辅导、心理教育和互助支持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共同面对困扰和压力,提升心理素质与抗逆能力。

一、组建心理团体心理团体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其核心是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

他们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心理咨询和指导的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和分享的愿望。

此外,心理团体的成员还可以邀请学校医生、社工等专业人士加入,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服务。

二、设定明确目标在组建心理团体时,我们需设定明确的目标。

例如,改善学生的情绪管理、增强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开展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通过集体辅导,学生能够在开放、支持和安全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问题和感受。

这种方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孤独感和压力,让他们感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集体辅导可以以小组活动、话题讨论、游戏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成长。

四、提供心理教育课程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不仅可以通过集体辅导来实现,还可以包括定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的内容应该涵盖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设置系统化的心理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到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提供个体心理咨询除了集体辅导和心理教育课程,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还应提供个体心理咨询。

个体心理咨询是一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这种方式可以更加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扰,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

六、鼓励互助支持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方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助支持的行为。

学生可以组建互助小组,分享彼此的问题和心得,以达到相互扶持的效果。

此外,学生在团体中还可以获得支持、理解和赞美,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方案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方案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方案心理咨询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群体来说。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

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个可行的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方案。

1. 服务团队的组建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提供支持和指导。

该团队应由心理咨询师、社工和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

心理咨询师负责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社工负责资源协调和社会支持,而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必要时向团队报告学生问题。

2. 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心理咨询室是学生接受咨询与支持的重要场所。

室内应该布置得舒适、温馨,给人一种安全和宽慰的感觉。

室内应提供隐私性,以免影响学生的隐私权。

3. 团队与学校的合作学校与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应该与学校的领导及班主任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咨询与支持。

双方可以定期开会交流,分享学生心理问题,并借助教师的帮助提供早期干预。

4. 制定保密与告知政策咨询的保密性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至关重要。

团队应制定明确的保密政策,确保学生的隐私不会泄露。

同时,学生在使用心理咨询服务前也应被告知咨询的目的、过程、权限和保密性等方面的信息。

5. 多种咨询方式的使用学生有时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无法亲自到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因此,团队应提供多种咨询方式,如线上咨询、电话咨询和团体咨询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6. 建立心理支持社区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团队应建立一个心理支持社区,通过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和定期举办心理教育讲座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

7. 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学生可能会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危机干预服务。

团队应制定相应的危机干预计划,培训团队成员的危机干预技能,并与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学生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方案

学生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方案

学生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方案背景: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学业负担的加重,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困扰。

这些心理困扰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造成了困限,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学生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1. 重视心理健康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师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

2.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提供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

该中心可安排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和群体辅导。

通过个人咨询,帮助学生排解困惑,提供心理疏导。

而通过群体辅导,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3. 增加心理咨询师数量学校应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能够提供针对学生需求的咨询和指导。

4. 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方式为了方便学生获得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方式。

除了面对面咨询,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咨询,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 支持学生社团学生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方案还应包括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组建心理健康社团,提供给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团体活动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抚慰。

6. 开展心理主题讲座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讲解,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指导。

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的自我应对能力。

7. 建立师生互助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师生互助平台,鼓励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

老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心理经验,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成长经历,以获得他人关心和建议。

8. 提供心理APP学校可以开发或引进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心理APP,提供心理测评、抑郁症筛查、情绪管理、压力缓解等功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功能,随时随地进行心理调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做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之一:筑实架构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探讨、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我与人、事、物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从模式化操作、灵活化运用、高效化呈现的角度出发,将教师开展学生团体心理咨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简要解析如下:一、准备阶段1.明确目标所有的团体心理咨询首先必须确定团体的目标,而后才能设计团体活动的计划,确定规模,组成团体,根据参加对象需求、发展阶段、规模而确定团体咨询目标。

为什么要组织团体心理咨询?要达到什么结果?最好先从了解学生对团体的需求入手。

一旦目标确定,成员的类型也就确定了。

2.明确性质按照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计划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式团体与非结构式团体。

结构式团体是指事先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让成员来实施的团体咨询。

这类团体的优点是团体早期就能增加团体成员的合作,减少参加者的焦虑,容易聚焦,一般比较适合青少年。

而非结构式团体是指不安排有固定程序的活动的团体咨询,它的活动弹性大,指导者常潜入团体中,身份不易被觉察,一般适合年龄较长、心智成熟、表达能力较强的人。

3.明确规模团体规模过小,人数太少,团体活动的丰富性欠缺及成员交互作用的范围太小,成员会感到不满足、有压力,容易出现紧张、乏味、不舒畅的感觉;团体规模过大,人数太多,团体指导者难以关注每一个成员,成员之间沟通不易,参与和交往的机会受到限制,团体凝聚力难以建立,并且妨碍成员分享、交流,时间不够,致使在探讨原因、处理问题、学习技能时流于草率、片面、表面,影响活动的效果。

一般来讲,一个儿童团体可容纳的成员人数较成人团体少。

六七岁的儿童所组成的团体,以3~4人为宜;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团体,人数以7~8人为限。

成员太少会缺乏团体的功能,人数太多则会使秩序的维护发生困难和每个成员成为焦点的时间变少。

同一个团体成员的年龄相差不宜过大,通常年龄差距在两岁以内为宜。

4.明确时间团体活动的时间安排儿童随其成熟的程度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也不同。

通常,六七岁的儿童,每次活动的时间长度以20~30分钟为宜;到小学中高年级时,每次活动时间则可以延长到40~50分钟。

团体的活动次数根据团体性质不同、成员的困扰程度和介入策略不同,可以考虑由6~12次之间。

每周活动次数可以2~3次。

活动时段的挑选,可考虑利用弹性课程时间、午休,或放学后的时间。

团体活动次数太少,每次活动间隔太长,或是活动时间安排不当,都会影响团体的效果。

5.明确场所对团体活动的场所的基本要求有:避免团体成员分心;让团体成员有安全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活动身体;环境舒适、温馨、优雅,使人情绪稳定、放松。

由于不同年龄的儿童适合采取不同的团体形式,所需要的团体环境亦有所不同。

低年龄层的儿童团体人数较少,空间不宜太大,有必须放置的玩具;中高年龄层儿童较能以语言进行沟通,适当的书面资料及海报等教具的应用可以增添活动的吸引力。

6.拟写计划确定每次团体活动的分目标,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所需时间、道具及材料等,拟写计划书。

活动设计宜浅显易懂,活泼有趣,能吸引学生参与。

一般而言,较结构式的团体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10个项目:团体名称;团体指导者;拟招收成员的性质、人数及筛选方式;团体活动时间的安排;团体的理念与依据;团体目标;团体评估方法;团体过程表(各次活动的单元名称、单元目标、预定进行的活动名称);团体单元计划;其他,包括团体宣传、预算、参与团体契约书、团体评估工具、其他相关资料,如活动中用到的图、表、文章等资料。

7.甄选成员团体指导者在筹划团体心理咨询时,应该根据团体的目标明确服务对象。

从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看,参加团体的成员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自愿报名参加,并有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愿望;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坚持参加团体活动全过程,并遵守团体的各项规则。

儿童团体成员的可能来源包括:儿童、家长或老师看到团体广告后主动前来报名;辅导人员从现在或过去所接触的相关案例中挑选出来;老师依据团体设计者所列出的行为筛选单,从其所任教班级中推荐符合条件者。

报名和推荐参加者并非都适合团体,筛选成员可采用多重评估方式进行,如行为观察、个别面谈等。

儿童有参与的愿望,还须征得老师与家长同意。

此外,为了吸引小朋友的参与,避免负向的标签作用,进行成员招募的所有宣传资料应以正向、活泼、亮丽的形式呈现。

为团体取一个让小朋友感到亲切羡慕的名称,如“小蚂蚁俱乐部”、“猫头鹰团体”等名称,容易受到小朋友的欢迎。

二、开始阶段1.目标任何一个团体心理咨询都会经历从启动、过渡、成熟、结束的发展过程。

在整个团体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

团体心理咨询开始阶段的目标是使成员尽快相识,建立信任感;订立团体契约,建立与强化团体规范,重申保密的重要;鼓励成员投入团体,积极互动;处理焦虑及防卫或抗拒等情绪;及时讨论和处理团体中出现的问题。

2.话题团体开始时,互不相识的学生一方面很想认识其他成员,同时会有点恐惧感、焦虑感,不知道团体可以做什么。

指导者在自我介绍后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话题。

(1)大家彼此认识吗?让我们各自找一个伴,问他的姓名以及他最想做什么样的人。

然后,把他介绍给大家认识。

(2)以后每周这个时间我们都会一起活动,互相帮助来处理我们共同关心的事情和困难。

在这个团体中,我们可以自由畅谈我们所关心的任何事情。

(3)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事情都与我们自己相关。

因此,不要把这些事告诉与我们在座各位无关的人。

3.方法(1)环境创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儿童团体指导者对于第一次团体活动不能掉以轻心,必须精心规划,以使后续的团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开始时,指导者可以将团体室布置得活泼生动些,安排一些自然、简单、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活动,以亲切愉悦的态度欢迎成员到来。

例如,提供一些吸引小朋友的玩具或点心,陪伴先到的小朋友阅读故事书,或做一些简易的游戏活动等,都会让小朋友容易开始加入后续的团体活动中。

讲故事、看画报、角色扮演也是引发儿童开始讨论的好方法。

(2)互见胸卡为了协助成员互相认识,指导者可以事先将胸卡制作好,儿童一到团体中就戴上,以方便相互认识。

胸卡内容可以标示姓名及班级,并附上可爱的图案。

为了增加归属感,胸卡的图案可以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并涂上色彩。

如团体人数较少,则不一定要戴胸卡,但一定要进行相互认识的活动,并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人际活动,以协助小朋友相互认识熟悉。

(3)热身游戏在团体开始之初,为克服陌生感,增进成员了解,拉近彼此距离,可用一些热身活动,激发个人参与团体活动的热忱。

例如,座位可以采取圆形方式,以产生团体动力,使每一位成员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可以从唱唱跳跳等游戏开始,也可以从非语言的身体运动开始,如“微笑握手”、“无家可归”、“推气球”、“寻找我的伙伴”等。

在游戏中体会团体的作用,在活动中放下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不知不觉中融入团体。

(4)建立规则为保证团体活动顺利进行,需要成员共同遵守一些规则。

团体开始阶段,可以要求成员自己讨论团体契约,便于自觉遵守和互相提醒;也可以由指导者提出,得到成员的复议,如准时参加、集中注意、坦诚相待、保守秘密、全心投入等。

儿童团体的基本规则有:1)保守秘密;2)不可攻击他人;3)不在团体时间吃零食;4)当别人说话时要注意听,不随便插话和打断;5)准时出席,中途离开团体必须告诉老师。

(5)选用活动团体初期的非语言的活动:轻松体操、微笑握手、拍打穴位、信任之旅等。

相识活动:两人组自我介绍、四人组相互介绍、六人组关注练习、八人组连环介绍、句子完成法、组歌等。

增进团体信任的活动:信任跌倒、同舟共济等。

三、中间阶段1.目标团体心理咨询中期的目标是增强团体凝聚力;激发成员思考;促进团体成员互动;引发团体成员讨论;通过团体合作,寻找解决对策;鼓励成员从团体中学习并获得最大收益;评估成员对团体的兴趣与投入的程度。

2.特征团体中间阶段是团体咨询与治疗的关键阶段。

尽管各类团体心理咨询依据的理论不同、目标不同、活动方式不同、实施方法各异,但成员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相同的。

即成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和成长体验,争取别人的理解、支持、指导;利用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反应,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弱点、存在的不足,努力加以纠正;把团体作为实验场所,练习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能扩展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3.技术(1)与个别咨询相似的团体咨询技术倾听、同感、复述、反映、澄清、支持、解释、询问、面质、自我表露等。

(2)促进团体互动的技术阻止、连结、运用眼神、聚焦、引话、切话、观察等。

(3)结合目标采用活动促进团体凝聚力活动,例如共绘图画完成、同编故事、合力突围;催化自我探索的活动,例如我是谁、生命线、自画像;深入价值观探索的活动,例如火光熊熊、生存选择;加强互动沟通的活动,例如脑力激荡、热座、镜中人。

四、结束阶段1.目标团体心理咨询结束阶段的目标是:回顾与总结团体经验;评价成员的成长与变化,提出希望;协助成员对团体经历作出个人的评估;鼓励成员表达对团体结束的个人感受;让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如何面对及处理已建立的关系;对团体咨询与治疗的效果作出评估;检查团体中未解决的问题;帮助成员把团体中的转变应用于生活中;规划团体结束后的追踪调查。

2.处理问题(1)提前宣告团体即将结束在团体最后二到三次活动时,预告团体结束的时间。

团体活动次数愈多、持续时间愈长,或团体成员凝聚力愈高、成员曾有失落悲伤经验者,则宜再提早一些时间预告团体即将结束,使儿童可以有充分时间做好心理准备,指导者也有足够的时间在必要时妥善处理成员的分离失落情绪。

(2)带领成员回顾团体历程指导者可通过复习团体活动,回忆团体中的重要事件等方式,带领成员回顾团体的经验,准备加以统整。

(3)协助成员面对未来指导者可引导成员订定团体结束后个人想努力达到的具体行为目标,相互约定,彼此勉励,以使团体成效得以维持并扩展。

(4)进行团体成效评估可通过成员填答问卷、分享自己在团体中的体验和成就、展示团体中的作品或作业练习的成果、成员彼此勉励等方式,协助成员整理自己的团体经验。

(5)互相道别与祝福让成员有机会彼此一一相互道谢与话别,互赠卡片,表达相互期望与祝福,使团体在温馨、积极、圆满的气氛中顺利完整地结束。

成功的告别,对于有分离焦虑的儿童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课题。

成员会珍惜这段团体经历,在丰富、完整、愉悦而非感伤、痛苦、不情愿的气氛中相互告别。

圆满的结束,将有助于儿童勇敢地迈向没有团体成员和指导者扶持的生活。

(作者系贵州海之源心理教育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