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2.《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3.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4.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关于该实验,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A和实验B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只有实验B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实验A中烧瓶里加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出现暴沸;④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实验B中试管a、b中产生的气体;⑤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⑥实验A和实验C得到的水都是纯净物。
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②③⑤D.②③④⑤5.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A.有单质生成B.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6.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
燃烧学复习题及答案

燃烧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燃烧三角形;答:燃烧的本质: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
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燃烧三角形:可燃物、氧气、点火源。
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答: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的空气量,通常也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
固体:2-20O C H S O V =++-22.4101243232⎛⎫⨯⨯ ⎪⎝⎭, 20O 0air V V =0.21,,气体:220O 222113V =CO+H +H S+n 102224n m m C H O -⎡⎤⎛⎫+-⨯ ⎪⎢⎥⎝⎭⎣⎦∑, 20O 0air V V =0.21,,理论烟气量:固体:20,22.412100co C V =⨯ 20,22.432100SO S V =⨯ 20,0,22.40.7928100N air N V V =⨯+ 20,22.422.4181002100N W H V =⨯+⨯ 气体:()220,210CO n m V CO CO nC H -=++⨯∑220,S 2H S 10O V -=⨯220222V 102O n m m H H O H S C H -⎛⎫=+++⨯ ⎪⎝⎭∑,H 22020,V 100.79air N V -=⨯+,N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需要量通常大于理论空气需要量。
,0,V air air V αα=α——过量空气系数α=1时,燃料与空气量比称为化学当(计)量比α<1 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少于理论空气量。
燃烧不完全α>1时,实际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才能保证完全燃烧气态可燃物α=1.02-1.2;液态可燃物α=1.1-1.3;固态可燃物α=1.3-1.7。
[西安交大燃烧学课件]燃烧学习题集
![[西安交大燃烧学课件]燃烧学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1f875811f18583d0496459b5.png)
《燃烧学》复习题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2、什么叫燃烧?3、什么说简单反应、复杂反应?4、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正确的表达方法?5、质量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试用质量作用定律讨论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什么是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与反应物浓度(半衰期)之间的关系如何?7、常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值的范围是多少?8、试用反应级数的概念,讨论燃尽时间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9、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10、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范围?11、什么是活化能,其计算的方法是什么?12、图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放热(吸热)之间的关系。
13、什么叫链式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4、试用活化中心繁殖速率和销毁速率的数学模型,结合图线,解释氢燃烧的几种反应的情况。
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15、烃类燃烧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析碳反应?如何进行解释?16、图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作用。
17、什么叫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吕·查德里反抗规则的内容是什么?解释:碳燃烧的时候,在低温下发生氧化反应,而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气化反应将变得显著。
18、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燃料发热量(热值)与燃烧焓、反应焓的关系?19、过量空气系数(α)与当量比(β)的概念?第二章混合与传质1.什么是传质?传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2.什么是“三传”?分子传输定律是怎样表述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3.湍流中,决定“三传”的因素是什么?湍流中,动量交换过程和热量、质量交换的强烈程度如何?怎么用无量纲准则数的数值来说明这一点?4.试推导一个静止圆球在无限大空间之中,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和周围气体换热的Nu数。
燃烧和灭火-习题(含答案)

燃物燃烧的条件,
按如图的甲、乙两个
装置进行对比实
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装置甲热水中的白磷和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都能够燃烧,而装置乙热水中的白磷未能燃烧,说明______,如果停止往装置甲通人氧气,燃着的白磷将会熄灭,这里所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2)装置乙薄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未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并能与空气中的水
初中化学试卷第8页,共29页
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
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不会燃烧
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
烧需要氧气D.现象②说
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6.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
以下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安全是人生第一大事.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
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
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拨打求救电话
冷静自救
乘电梯逃离
贴近地面逃离
)
B.
C.
D.
注册安全工程师习题

•
•
5.导致绞缠伤害的危险来自( ),夹挤伤害的危险来自( )。 A.旋转零部件、高处坠落物体 B.直线运动零部件、飞出物打击 C.高处坠落物体、直线运动零部件 D.旋转零部件、直线运动零部件
答案:D。 本题考点是识别某特定伤害的危险源。旋转零部件可能产生绞缠伤害,例如轴类零件、联轴节、主轴、丝杠等;做相对直线 运动的两零部件之间、运动部件与静止部分之间由于安全距离不够可能产生夹挤伤害。
• 答案:A。 本题考点是某种防护装置的选择原则。固定式防护装置一般不可拆卸,如果用在需要操作者进入的操 作区,必然给操作带来不便。
•
第8页
• •
•
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教程—习题辅导
1.不应佩戴手套进行操作的作业是( )。 A.车削加工 B.搬运重件 C.钳工画线 D.钻削加工 E.破碎机破碎矿石
答案:AD。 本题考点是针对某种作业应佩戴的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车削的工件和钻削的钻刀都是旋转运动, 易发生绞缠卷绕事故,佩戴手套进行操作可能会因为手套被旋转件缠绕,连带将手卷入而导致机械伤害。
•
5.机械上有惯性冲撞的运动部件,为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应采取可靠 的( )。 A.双手操作装置 B.零位保护装置 C.防倾翻装置 D.缓冲装置 E.限速装置
• 答案:DE。 本题考点是针对某一危险选择安全装置。为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双手操作装置、零位保护装 置和防倾翻装置都不能解决运动部件冲撞造成的危险。可以通过缓冲装置来吸收运动动能,通过限速装置 降低运动部件的加速度,从而控制惯性冲撞力。
答案:A。 本题考点是光电式安全装置必须满足的安全技术要求。光电式安全装置的灵敏度高,但对干扰敏感,可靠性问题较机械式突 出。当光电式安全装置自身出现故障时,能自身检测出来并及时使机器的危险运动停止,并具有在故障排除以前,不能恢复运行 的自保功能,才能防止危险事故发生。
燃烧学—第5章2

16.3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21
《燃烧学》--第五章
举例:飞机油箱中燃油的爆炸温度极限的变化
图 5-14 图
飞机飞行期间燃油可燃性区域示意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22
《燃烧学》--第五章
3.水分或其他物质含量
在可燃液体中加入水会使其爆炸温度极限升高。 如果在闪点高的可燃液体中加入闪点低的可燃液体,则混合液体 的爆炸温度极限比前者低,即使低闪点液体的加入量很少,也会 使混合液体的闪点比高闪点液体的闪点低得多
35866 t上 311.7K=38.6℃ ' 2.303 8.314 9.8443 lg6839 2.303 R C lg Pf Lv 35866 t下 278.1K=5.0℃ ' 2.303 8.314 9.8443 lg1287 2.303 R C lg Pf
或者利用安顿(Anloine)方程
b lg p a tc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学院安全与消防工程系
11
《燃烧学》--第五章
例5—1 已知癸烷的爆炸下限为0.75%,环境压力为 1.01325×105Pa,试求其闪点。 解 闪点对应的蒸气压为 Pf=0.75%×1.01325 ×l05=760(Pa) 查表5—5,癸烷的Lv=45612 J/mol,C′=10.3730。 将已知值代入式(5-17b),得闪点为
液面上方液体蒸气浓度达到爆炸浓度极限,混合气体遇火源 就会发生爆炸。 蒸气浓度与温度成一一对应关系。 蒸气爆炸浓度上、下限所对应的液体温度称为可燃液体的爆 炸温度上、下限,分别用t上、t下表示 液体温度处于爆炸温度极限范围内时,液面上方的蒸气与空 气的混合气体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华电燃烧习题整理(1~7章)

燃烧模拟考题2章1.燃烧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各关心什么问题?①燃烧热力学:研究反应能否发生、反应能量变化及反应何时达到化学平衡。
关心的是初始和最终两个状态。
②燃烧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关心的是反应的过程,即从反应物变成产物的途径。
2.反应热、生成热、燃烧热的区别和联系反应热指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反应物形成生成物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生成热指最稳定单质化合生成1mol化合物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燃烧热指1mol燃料和氧化剂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区别:反应热没有指定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摩尔量,而生成热指定了生成物的摩尔量,燃烧热指定了反应物的摩尔量联系:①生成热和燃烧热都是反应热的特殊情况②当反应物为最稳定单质,生成物为1mol化合物时,反应热等于生成热③当反应物为1mol燃料和氧化剂完全燃烧时,反应热等于燃烧热3.什么是简单反应、复杂反应?答:简单反应:由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也叫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完成,而是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反应步骤来完成的反应,其中每一步反应也称为基元反应。
4.影响燃烧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力、活化能等因素5.质量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试用质量作用定律讨论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①反应为简单反应②仅适用于理想气体。
③对于多相反应,仅考虑气相物浓度,对于固相或液相物质蒸汽分压不考虑。
按质量作用定律,如果反应方程式是aA+bB(简单反应)则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A][B]成如下关系:W =k[A]a[B]b即:当温度不变时,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与该瞬间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例,如果该反应按照某化学反应方程式一步完成(简单,基元反应),则每种反应物浓度的方次即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比例常数。
6.7.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则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是什么?适用范围?答: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称为阿累尼乌斯定律,表达为k = k0e-E/RT,其中k0是频率因子,E是活化能,与反应物温度及浓度无关。
消防燃烧学习题精解

消防燃烧学习题精解消防燃烧学习题精解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是碳,氢,氧和偶联物正确混合,在温度高于燃烧点、有氧情况下,经由氧化过程回归气态和固态原状。
它可以直接使气体、固体或液体物质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若一切条件都足够理想,可形成大量热量造成更高温度和高压,甚至形成热质燃烧反应。
2.燃烧的分类燃烧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涉及的反应物大都能完全燃烧,从气体转变为热量和光能;而不完全燃烧往往涉及的反应物不能完全与氧完全燃烧,而会形成未完全氧化的有机物质等副产品。
3.燃烧条件要想得到一种碳氢物质的燃烧,一定要有三个主要因素:燃料、氧气和热量。
其中,燃料是燃烧的反应物,氧气是燃烧的触媒,而热量是燃烧的驱动力。
要使燃料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而这个温度就是燃烧的燃点。
如果反应物的温度高于燃点,燃烧就会自动发生,称为吸热燃烧或自燃烧;如果温度低于燃点,就需要外加热量才能启动燃烧,称为排热燃烧。
4.消防燃烧控制燃烧情况受到种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因此就要在给定时间内和给定空间里监测和控制燃烧状态,以避免火势失控酿成灾害。
消防燃烧控制的目的在于:调节反应过程,阻止火势蔓延;采取应急措施,采取灭火、控制火源、扑灭火灾中的热源等;增加反应物的衰减,限制火势的传播;确保火势的失控不发生。
5.火势量化在火势预测和控制过程中,火势量化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以有利于改善火势控制条件。
火势量化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按可燃性和可烧性,将火势区分为弱火和强火;另一方面按热量的强弱,将其量化为以热量准确的标志,即热强度、热功率、火势强度等。
综上所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要使燃料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而这个温度就是燃烧的燃点;消防燃烧控制的目的在于限制火势的传播;在火势预测和控制过程中,火势量化对改善火势控制条件至关重要。
建构筑物消防员理论考试习题题库

第一章消防工作概述一、判断题1、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国家标准GB/T 4968-2008《火灾分类》中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类、B类、 C类、D类、E类、F类六种不同的类型。
()4、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把火灾划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5、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6、较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7、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8、 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9、 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10、乙烷引起的火灾属于B类火灾。
()11、 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2、煤油引起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
()13、石蜡引起的火灾属于属于B类火灾。
()14、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15、消防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千家万户。
()16、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公安部门负责。
()17、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工作,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
()18、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19、“防消结合”,就是要求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和灭火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20、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选择题(四选一)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_________。
2020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课后习题:燃烧基础知识含答案

2020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课后习题:燃烧基础知识含答案1.下列燃烧现象中,不属于固体燃烧形式的是()A.表面燃烧B. 预混燃烧C.分解燃烧D.动力燃烧2.下列不属于完全燃烧产物的是( )A.SO2B.NH3C.CO2D.H203.下列物质的燃烧属于蒸发燃烧的是( )A.沥青的燃烧B.焦炭的燃烧C.铁的燃烧D.煤的燃烧4.下列关于固体燃烧的形式,说法错误的是()A.锯末受潮的燃烧属于熏烟燃烧B.铜的燃烧属于表面燃烧C.木材的燃烧属于表面燃烧D.樟脑的燃烧属于蒸发燃烧5.以下哪种物质不会发生沸溢和喷溅()A.汽油B.渣油C.原油D.重油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燃点B.闪点C.自燃D.自燃点7.( )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A.闪点B.氧指数C.自燃点D.燃点8.下列有关燃烧性能参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液体温度低于其闪点,则液体不会发生闪燃,更不会着火B.易燃液体闪点一般低于其燃点C.闪点用于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D.闪点与可燃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低,闪点越低9.下列关于闪点、燃点、自燃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燃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B.燃点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C.在规定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D.闪点为-45℃的乙醚危险性小于闪点为12℃的酒精危险性10.以下引火源中,属于明火的是()A.白磷在空气中自行起火B.铁质扳手从高处掉落与地板撞击产生火花C.冬天脱毛衣时产生的火花D.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11.下列关于气体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预混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扩散快B.在扩散燃烧中,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过程要比燃烧反应速度慢C.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D.预混气体流速大于燃烧速度,则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1.答案:B解析:根据实务教材P5,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同步复习题含答案不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5.1《洁净的燃料—氢气》一、自主学习1.氢气的物理性质:①②③④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生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壁上有出现,接触烧杯的手感到,说明氢气具有,燃烧生成,并。
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又说明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的检验方法是4.不纯的氢气(混有或)点燃时极易爆炸,爆炸极限是,因此使用氢气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
收集一小试管的氢气,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纯度: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
5.氢气是理想高能燃料的理由:①②③但由于氢气在、、等方面有许多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氢能源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6、实验室通常用锌与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 .7.(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火焰,烧杯内壁有__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____________。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_____________。
9.当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______,经试验测定,空气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因此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二、合作探究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而不纯的氢气点燃时(一定.不一定)会发生爆炸,说明氢气与空气的混合,只有达到氢气的才能发生爆炸。
写出氢气点燃爆炸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是2.可燃性的气体有,。
其与空气一旦混合遇到明火,就可能发生。
化工安全课后习题(含答案)

化工安全课后复习题一、选择题1、“3E原则”认为可以采取()三种对策防止事故的发生。
A.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B.安全管理对策、监督与监察对策、法规对策C.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监督与监察对策D.预防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事故;B.危险;C.管理不善;D.违章3、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防消结合,预防为主”C.”及时发现,及时治理”;D.”以人为本,持续改进”4、“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C.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5、《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队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分类,分为()。
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B.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D.储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D.警示颜色7、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大类,共()小类。
8、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事故;B.不安全;C.危险源;D.事故隐患9、()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燃烧与灭火的习题

燃 烧 与 灭 火一、选择题: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 .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 .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D .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看到燃烧现象2.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图1 图2 图3A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 .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 .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 .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语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一些,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上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下列操作能燃烧的是A 、将铁丝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B 、将白磷浸入80℃的热水C 、将红磷露置在空气中D 、将镁条在酒精灯上加热5.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B 、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C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D 、火柴梗不是可燃物二氧化碳白磷 80℃热水 空气 白磷 冰水 空气白磷 80℃热水6.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伊拉克南部的部分油井和首都巴格达周围灌满石油的壕沟被点燃,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7.消防官兵扑灭森林火灾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灭火的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8.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没路会增加新的易燃物9.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10.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11.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12.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13.森林突发大火时,消防队员常使用一种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可以喷出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
燃烧与爆炸理论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与爆炸

下限
3.3 1.5 0.8 1.7 1.4
上限
18.0 7.0 62.0 7.2 7.5 酒精 甲苯 松节油 车用汽油 灯用煤油
上限
+11 +5.5 +33.5 -38 +40
下限
+40 +31 +53 -8 +86
1.85
1.5
40
9.5
乙醚
苯
-45
-14
+13
+19
25
举例分析(设室温为0~28℃):
27
(3)煤油: t下=+40℃, t上=+86℃,与室温 关系为: t下(+40℃) t上(+86℃)
煤油在 室温范围 内,其蒸气浓度没有达到爆炸 下限,煤油蒸气是不会爆炸的。
0 28 t℃
(4)汽油: t下=-38℃, t上=-8℃,与室温关 系为: t下(-38℃) t上(-8℃)
汽油在 室温范围 内,其饱和蒸气浓度已经超 过爆炸上限,它与空气的混和气体遇火源不会 发生爆炸 。
分子间力又称范德华力,分子间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色散力(色 散力是由于分子运动中,电子云和原子核发生瞬时相对运动,产生 瞬时偶极而出现的分子间的吸引力)。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就越易变形,色散力就越大, 蒸发就越困难,蒸气压越低。 温度越高,液体中能量大的分子束就越多,能克服液 体表面引力跑到空间的分子就越多,蒸气压就越高, 反之,蒸气压就越低。
蒸发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蒸发所 吸收的热量。
液体蒸发吸热的原因
主要为了增加液体分子的动能以克服分子间引力而逃逸出液面, 因此,分子间力大的液体,其蒸发热也越高; 此外,蒸发热还用于气化时蒸气体积膨胀对外所做的功。
【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答案】D【解析】【详解】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错误;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4.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燃烧学讲义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

第5章可燃液体的燃烧5.1液体燃料的燃烧特点目前,液体燃料的主体是石油制品,因此讨论液体燃料的燃烧主要涉及燃油的燃烧。
液体燃料的沸点低于其燃点,因此液体燃料的燃烧是先蒸发,生成燃料蒸气,然后与空气相混合,进而发生燃烧。
与气体燃料不同的是,液体燃料在与空气混合前存在蒸发汽化过程。
对于重质液体燃料,还有一个热分解过程,即燃料由于受热而裂解成轻质碳氢化合物和碳黑。
轻质碳氢化合物以气态形态燃烧,而碳黑则以固相燃烧形式燃烧。
根据液体燃料蒸发与汽化的特点,可将其燃烧形式分为液面燃烧、灯芯燃烧、蒸发燃烧和雾化燃烧四种。
液面燃烧是直接在液体燃料表面上发生的燃烧。
若液体燃料容器附近有热源或火源,则在辐射和对流的影响下,液体表面被加热,导致蒸发加快,液面上方的燃料蒸汽增加。
当其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并达到着火温度时,便可以发生燃烧。
在液面燃烧过程中,若燃料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状况不好,将导致燃料严重热分解,其中的重质成分通常并发生燃烧反应,因而冒出大量黑烟,污染严重。
它往往是灾害燃烧的形式,例如油罐火灾、海面浮油火灾等。
在工程燃烧中不宜采用这种燃烧方式。
灯芯燃烧是利用的吸附作用将燃油从容器中吸上来在灯芯表面生成蒸汽然后发生的燃烧。
这种燃烧方式功率小,一般只用于家庭生活或其它小规模的燃烧器,例如煤油炉、煤油灯等。
蒸发燃烧是令液体燃料通过一定的蒸发管道,利用燃烧时所放出的一部分热量(如高温烟气)加热管中的燃料,使其蒸气,然后再像气体燃料那样进行燃烧。
蒸发燃烧适宜于粘度不太大、沸点不太高的轻质液体燃料,在工程燃烧中有一定的应用。
雾化燃烧是利用各种形式的雾化器把液体燃料破碎成许多直径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边蒸发边燃烧。
由于燃料的蒸发表面积增加了上千倍,因而有利于液体燃料迅速燃烧。
雾化燃烧是液体燃烧工程燃烧的主要方式。
对于不同的液体燃料,应依据其蒸发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雾化方式。
易蒸发液体燃料的雾化(例如汽油)往往采用“汽化器”来实现。
江阴市江阴二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 ;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 .COB .CO 2C .CO 2和 O 2D .CO 和CO 22.下列物质间转化完全正确的是( )A .铜绿受热分解: 23ΔCu(OH)CO CuO B .氢气燃烧:222H H O →点燃C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Δ433NH HCO NH −−→ D .镁条燃烧:2Mg+O 2点燃2MgO3.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4.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B .此反应是分解反应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 .该图示表示的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5.下列选项中,化学基本观念所对应的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是 A .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微粒观: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 .转化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辩证观:塑料可用于蔬菜大棚,但也会造成“白色污染”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 、B 、C 、D 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181853反应后的质量/g030待测9A.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C物质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C.反应后待测的C物质的质量为0gD.参加反应的A、B、D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7.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
《高等燃烧学》习题集与解答

《高等燃烧学》习题集与解答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燃烧?答: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答: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它的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并伴有火焰。
3、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答: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原始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一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防火方法: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清除点火源灭火方法:a、隔离法;b、窒息法;c、冷却法;d、抑制法4、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答:我国目前能源环境现状: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第五章 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

第五章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1.何谓液体的蒸发热和沸点?从CH4到C10H22,蒸发热和沸点为什么会上升?而在HF、HBr 和HI中,HF 分子量最小、其蒸发热和沸点却最高?2.何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和不饱和蒸汽压?已知二硫化碳在9℃饱和蒸汽压为190mmHg,试求桶中二硫化碳的蒸汽浓度?3.已知乙醚的蒸发热为25.9kJ/mol,在293K时的蒸汽压为0.582 atm,试求其在308K时的蒸汽压是多少Pa?液面上方的蒸汽浓度是多少?4.可燃液体主要有哪些危险特性?分别举例说明之。
并说明这些特性各由什么参数来评定?5.何谓闪燃?可燃液体为什么会发生闪燃现象?研究闪燃在消防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6.已知乙醇的爆炸浓度下限为3.3%,大气压力为760mmHg,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乙醇的闪点。
7.已知甲苯的闪点为5.5 ℃,大气压为760mmHg,试用布里诺夫公式求丙烷的闪点。
8.在相同条件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自燃点从大到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1) 甲烷、丙烷、丁烷、乙烷(2) 异丁烷、正丁烷(3) 丙烷、丙烯、(4) 乙醛、乙烷、乙醇9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闪点从大到小排序。
并说明理由(1) 丙醇、甲醇、丁醇、乙醇(2) 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l0、何谓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分析说明可燃液体存在爆炸温度极限的原因。
11.已知甲苯的闪点为5.5℃,试求甲苯的爆炸温度下限。
l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乙醚在大气中的爆炸温度极限范围(乙醚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为1.7-2.7%)。
13.有机液体的自燃点遵循什么规律?它和闪点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4.低初温或高闪点可燃液体的表面火焰传播主要分哪几个阶段?液面上火焰传播的原因是什么?液面火焰传播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15.容器直径对油品的燃烧速度有何影响?结合火焰向液面传播的机理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6.在扑救油罐火灾时,为什么要对着火油罐进行水冷却?17.油罐火灾的燃烧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l8.以敞开式燃烧为例,说明油罐火灾的火焰特点?并说明实际中低液位油罐火灾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消防安全管理测试题

11. 消防安全管理的( )决定了消防安全管理活动是要解决人类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去战胜火灾。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全员性 D .全方位性【答案】 A2.我国消防工作的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
A .政府统一领导B .部门依法监督C .单位全面负责D .公民强制参预【答案】 D3. 属于消防安全管理的技术方法的是( ).A .行政方法B .咨询顾问方法C .事故树分析方法D .宣传教育方法【答案】 C4. ( )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A .客房数在 30 间以上的(旅馆、饭店)B .公共的体育场(馆)、会堂C .建造面积在 150m 2 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D. 建造面积在 900m 2 (含本数)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答案】 B A50;C200;D10005.对单位消防工作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府B .公安机关C .消防机构D .单位自身【答案】 D6 。
单位组织火灾扑救和配合火灾调查的职责说法错误的是( ).A 。
发生火灾时,单位应当即将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务必做到及时报警,及时疏 散人员B .任何单位都应当无条件地为报火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单位应当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抢救人员、扑救火灾提供便利条件C.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有关的情况,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或者责任A.经单位允许,灭火后可以清理火灾现场【答案】D7 。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职责表述有误的是( )。
A.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掌握自动消防系统的功能及操作规程B.每日测试主要消防设设施功能,发现故障应在12h 内排除,不能排除的应逐级上报C.核实、确认报警信息,及时排除误报和普通故障D.发生火灾时,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及时报警和启动相关消防设施【答案】B 24h8.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 .A.消防安全责任制B.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C.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D.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答案】A9.可直接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情况是( ).A.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造的首层B.丙类厂房与人员密集场所或者住宅、宿舍混合设置在同一建造内C.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及数量不符合规定D.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或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答案】C可直接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1、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储罐区,未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2、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造的地下、半地下室;3、甲乙类厂房与人员密集场所或者住宅、宿舍混合设置在2同一建筑内;4、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及数量不2符合规定;5、旅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未按规定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可燃液体的燃烧习题
1•何谓液体的蒸发热和沸点 ?从 CH4到C10H22,蒸发热和沸点为什么会上升?而在HF、HBr和HI中,HF分
子量最小、其蒸发热和沸点却最高 ?
2•何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和不饱和蒸汽压?已知二硫化碳在 9 'C饱和蒸汽压为190mmHg,试求桶中二硫化碳的
蒸汽浓度?
3.已知乙醚的蒸发热为 25.9kJ/mol,在293K时的蒸汽压为0.582 atm,试求其在308K时的蒸汽压是多少 Pa? 液面上方的蒸汽浓度是多少 ?
4.可燃液体主要有哪些危险特性 ?分别举例说明之。
并说明这些特性各由什么参数来评定?
5.何谓闪燃 ?可燃液体为什么会发生闪燃现象 ?研究闪燃在消防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6.已知乙醇的爆炸浓度下限为 3.3%,大气压力为 760mmHg,试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乙醇的闪点。
7.已知甲苯的闪点为5.5 C,大气压为760mmHg,试用布里诺夫公式求丙烷的闪点。
8.在相同条件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自燃点从大到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1)甲烷、丙烷、丁烷、乙烷
(2)异丁烷、正丁烷
(3)丙烷、丙烯、
(4)乙醛、乙烷、乙醇
9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闪点从大到小排序。
并说明理由
(1) 丙醇、甲醇、丁醇、乙醇 (2) 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
10.何谓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分析说明可燃液体存在爆炸温度极限的原因。
11.已知甲苯的闪点为5.5C,试求甲苯的爆炸温度下限。
1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算乙醚在大气中的爆炸温度极限范围(乙醚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为 1.7 — 2.7%)。
13.有机液体的自燃点遵循什么规律 ?它和闪点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4.低初温或高闪点可燃液体的表面火焰传播主要分哪几个阶段?液面上火焰传播的原因是什么?液面火焰传播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
15.容器直径对油品的燃烧速度有何影响?结合火焰向液面传播的机理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16.在扑救油罐火灾时,为什么要对着火油罐进行水冷却?
17.油罐火灾的燃烧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
18.以敞开式燃烧为例,说明油罐火灾的火焰特点?并说明实际中低液位油罐火灾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19.煤油罐的直径为15m,燃烧速度为75kg/m2h,煤油的燃烧热为 43000kJ/kg,火焰向外的热辐射分量取0.3,火焰高度取 1.2 倍的油罐直径,求在离火焰轴线 20m 且表面与 PT 视线成 45 度角的受热体的热辐射强度。
20.何谓热波、沸溢和喷溅?简要说明沸溢和喷溅的形成过程,并说明有何异点?
21.能形成热波的重质油品在火灾燃烧时是否一定能形成沸溢或喷溅?
22.油罐火灾发生沸溢和喷溅分别有什么征兆?
23.已知黄岛油库5号非金属罐存原油16000吨,油温39C,着火后抽出4100吨,罐内有69根立柱,每根立柱横截面积为0.25 m2,罐长72m,宽48m,原油比重0.89,含水量为 0.5%,燃烧线速度 Vo = 0.l025m/h,热波速度 Vt=0.785m/h ,试求该油罐着火后喷溅发生时间 ?
24.某生产过程的操作温度为200 C,由于设备破裂,泄漏乙醇60T,求乙醇的闪蒸量(乙醇的定压比热为
0.6kcal/kg'C,蒸发热为 9.2kcal/ m ol,沸点为 78 C)
25.大量的苯泄漏后,约有 8T蒸发形成蒸汽云,假定蒸汽云的爆炸温度为1600 C,估算其爆炸范围。
26.15T 环己烷蒸发形成蒸发云,其爆炸使距离中心 470m 处的建筑物窗玻璃部分损坏,估计这一爆炸的 TNT 当量和爆炸效率系数。
27.15T 环己烷蒸发形成蒸汽云,且在硬地面上爆炸。
利用表 6—36 求离爆炸中心 250m 处的冲击波超压值。
28.何谓液滴燃烧的直径平方线性规律?已知煤油、柴油的液滴直径为1mm,利用该定律求直径减小到 0.5mm时
各需要多少燃烧时间?(煤油、柴油液滴的燃烧常数分别为9.68 X10-7、7.9 X10-7 m2/s)。
29.如何用爆炸温度极限判断可燃液体的蒸汽在室温条件下爆炸的危险性?
30.可燃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与可燃气体的爆炸温度极限的概念是否相同?
31.为什么电冰箱存放可燃液体不安全 ?
第四章可燃气体的燃烧习题
1.预混可燃气燃烧波的传播存在哪两种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
2.什么叫做火焰前沿 ?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 ?预混可燃气中火焰传播的机理是什么?其基本点分别是什么 ?
3.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 S l 是如何规定的 ?影响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用本生灯测量火焰传
播速度的要点是什么 ?
4.试分析导热系数和热容对气体火焰传播速度有何影响?为什么灭火剂要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高的热容?
5.已知丙烷空气预混气的管径为10cm,管中心气流速度U0=484cm/s.测得沿半径方向上离管中心 4.5cm处上方火焰面的Q l=60°,求其火焰传播速度 S l.
6.简述可燃气体爆炸参数的测量方法.
7.什么叫做爆炸下限 ?什么叫做爆炸上限 ?并简述爆炸极限的测定原理 . 、
8.爆炸极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如果各种可燃气体的活化能变化不大,爆炸下限与燃烧热有什么关系?
9.试证明莱一夏特尔公式
10.利用1mol可燃气燃烧反应所需氧原子mol数计算乙烷的爆炸上限和下限.
11.已知乙烷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 2041.9KJ,求丙烷的爆炸下限.
12.用燃烧反应所需的氧原子mol数和化学计量浓度两种方法计算丁烷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并比较计算结果。
13.已知某天然气组成为甲烷-80%,X下=3% ;乙烷-15%,X下=3% ;丙烷-4%,X下=2.1%; 丁烷-1%,X下
=1.5 %。
试求该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多少?
14.在某一环境的空气中,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含量分别为0.8%、1.2%、1.0%、0.5%,试判断该空气是
否具有爆炸危险性。
15.某种煤气的组成为:一氧化碳10%、氢气45%、甲烷30%、氮气12%、二氧化碳2%、氧气1%,试求该种煤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提示:二氧化碳/氢气=0.04肘时,爆炸极限为3-72%;氮气/一氧化碳=0.83时,爆炸极限为26-73%)
16.乙烷-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极限范围如图所示.
(1)在图中画出代表乙烷在常规空气中的所有的点
(2)根据计算的结果,在图中画岀代表乙烷的浓度为化学计量浓度的所有的点
17.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的实用意义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甲、乙类可燃气的爆炸下限分别是多少?发生分解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18.简述爆轰的发生过程,并说明其本质是什么?
19.形成爆轰要具备哪些条件?爆轰对设备的破坏有些什么特点?
20.有哪些预防和控制可燃气体爆炸的基本原则?
21.试解释CH4-N2-02三角爆炸界限图中的空气组分线、临界氧气浓度线、氧气浓度临界值及其特点
22.已知氢气用氮气进行保护时临界氧含量为5%,在某设备中已有10升空气,问向设备中应添加多少含氧盘为
1%的氮气进行保护?
23.主要有哪些阻火隔爆和防爆泄压装置?什么叫做消焰径?在使用金属网阻火器和安全水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4.用氮气保护乙烷,设备内原有空气100m3,试求下列两种情况氮气用量:
(1)氮气中布含含氧气;
(2)氮气中含有6%的氧气。
25.何谓层流?何谓湍流?判断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是什么?
26.何谓湍流燃烧?湍流燃烧有什么特点?湍流燃烧速度为什么比层流燃烧的速度快?
27.管道横截面积、管内气体流速、环境氧含量和气体燃烧的空气需要量对火焰高度有什么影戏影响为什么
28.如图1所示的层流火焰中,沿1、2、3点处的半径氧气的浓度分别可由哪条曲线(A、B、C、D)来表示?
在图2所示的层流火焰中,横向物质浓度的变化(包括燃料、氧气、燃烧产物和氮气)分别可由那些曲线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