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合集下载

系统安全及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及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及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保护系统资源、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防止系统遭受各种威胁和攻击的措施和技术。

系统安全的目标是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病毒和恶意软件、拒绝服务攻击、数据泄露和信息篡改等威胁的影响。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通过识别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评估系统安全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措施来确保系统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1. 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是通过系统安全管理员或安全团队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包括系统架构、安全策略、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机制等方面,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

2. 威胁建模:威胁建模是通过分析系统中的威胁和攻击路径,识别可能的攻击者和攻击方式,以及系统的脆弱点和可利用性,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是通过使用自动化工具和手工测试技术,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并模拟攻击者的行为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这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识别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

4. 安全监测和日志分析:安全监测和日志分析是通过监控系统事件和日志,识
别可能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和阻止攻击。

5. 应急响应和恢复:应急响应是指在系统受到攻击或遭受破坏时,及时采取措施来限制损害并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恢复是指在系统遭受攻击后,重新建立受损或被破坏的系统组件和功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系统安全及分析方法是通过对系统进行评估、威胁建模、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安全监测和日志分析,以及应急响应和恢复等手段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安全系统工程知识要点

安全系统工程知识要点

案例三: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设计
• 总结词: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设计是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 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 详细描述: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对城市的消防、应急救援、医疗救助、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和规 划,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20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开 展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和 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其他国 家。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开始 出现安全系统工程的标准和 规范,安全系统工程逐渐成 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和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安全系 统工程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业、 交通运输、能源、航空航天 等。
• 总结词: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气候、人口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和设 计标准,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 详细描述:在进行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标 准,例如对于地震多发地区需要加强防震设计,对于洪水多发地区需要加强防洪设计等。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 的应急预案和预警机制,提高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
安全系统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 飞行器的安全控制、航空器的安全维护、 航天器的安全监控等。
02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法
总结词
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演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顶 层事件,逐层向下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构建出事 故树。
详细描述
事故树分析法通过对系统可能发生的某个事故进行原因分析 ,用树状图的方式展示事故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各因素之间的 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因素,为预 防和减少事故提供指导。

安全系统工程学-系统安全分析课件

安全系统工程学-系统安全分析课件
(1) 对系统中的危险源查明并列出清单; (2)掌握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列出潜在的事故隐患 清单; (3)列出降低危险源的措施和需要深入研究部位的清单; (4)将列出的危险源排序; (5)为定量危险源评价提供数据。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 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① 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类危险
2 安全检查内容:思想、管理、技术、隐患、事故处 理等
二、安全检查表
1 安全检查表形式 2 安全检查表类型 3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4 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三、安全检查的落实
编制步骤 熟悉系统 收集资料 划分单元 编制检查表
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内容尽可能做到系统、完整 重点突出,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检查责任人明确 检查结果明确
② 一定要准确地记录辨识出的危险。PHA 分析法应该是系统最早 进行的危险分析,后续的任 何分析都是基于其基础之上,它的 准确性影响着后续分析的结果。
③ 分析时应该按功能结构或能量特点或其它方式有序地进行分析 ,这样才可保证你在分析时没有漏掉某一项。
④ 注意参照危险类型和先前经验教训进行危险辨识以保证分析的 全面性。
PHA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局限性
PHA 是一种定性的危险分析方法,尽管它能辨识 出大多数的危险,但不要指望采用这种方 法就能识别 出系统中的所有的危险,其风险评估也不可能是绝对 正确的。PHA 分析法常通过各 行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 的方法进行危险识别,但不可否认,分析人员在相关 知识、智力或能力方面并不是绝对权威的。
分析方法
开发 研制
方案 设计
样机
详细 设计
建造 投产
日常 改建 运行 扩建
事故 调查
拆除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一、安全系统理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一般规律、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优化的科学,它对于管理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

因此,系统科学最最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了具有基本的理论指导意义。

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出发,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

通过安全系统理论和原理的认识和研究,将能提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1安全系统论原理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

系统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

掌握和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

1.1系统基本理论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

其基本概念是系统、要素。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

系统按其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系统具有六方面的特性:整体性。

是指充分发挥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制约作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稳定性。

即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或要素的运动,总是使整个系统趋向某一个稳定状态。

其表现是在外界相对微小的干扰下,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状态和系统的内部秩序(即结构)保持不变,或经过调节控制而保持不变的性质。

有机联系性。

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的性。

即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然具有的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

动态性。

即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

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安全系统工程及各种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及各种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的目标: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添加标题
安全系统工程定义: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系统安全为目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一门交叉学科。
添加标题
方法论构成: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系统安全控制三个阶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识别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
评估方法:LEC法、风险矩阵法等
目的: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评价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安全评价方法的实践案例:某化工厂的安全评价过程
安全评价方法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包括城市安全规划、公共安全管理和重大活动安保等。
应用于事故调查与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用于事故调查与分析,旨在全面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安全评价方法在事故调查中起到评估风险、排查隐患的作用
通过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事故责任,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评价方法在事故调查与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添加标题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包括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
添加标题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危险性分析等。
安全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工业安全:预防工业生产中的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核安全:确保核设施、核材料和核废料的安全,防止核事故的发生。

第一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一、预防危害办法分类问题出发型方法:实质上是在事故发生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预防的办法。

例如从事故后果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传统安全工作方法。

问题发现型方法:实质是从系统内部出发,研究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安全上的联系,查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发生途径,通过重建或改造原有系统来消除系统的危险性,把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系统工程(一)定义是组织管理“系统”的研究,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较明确地表述了:它属于工程技术,主要是组织管理的技术;它是解决工程活动全过程的技术;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二)系统分析是利用系统科学原理对系统进行研究、探索,从中找出规律的具体方法。

它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系统整体效益为目标,通过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找出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并对众多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求得最优方案的过程。

三、安全系统工程(一)定义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或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及预测,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综合安全措施予以控制或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二)解决的问题如何控制和消除导致人员死伤、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最终实现在功能、时间、成本等规定的条件下,系统中人员和设备所受的伤害和损失为最小。

(三)安全系统工程能有效防患于未然的原因(1)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可以识别出存在于各个要素本身、要素之间的危险性。

利用系统可分割的属性,人们就可充分地、不遗漏地揭示存在于系统各要素(元件和子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性,然后就可以采取措施对危险性加以消除,对不协调的部分加以调整,这就有可能消除事故的根源并使安全状态达到优化。

(2)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可以了解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消除各要素由于互相依存、互相结合而产生的危险性。

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作用、内容及程序1.系统安全分析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预防事故需要预先发现、鉴别和判明可能导致发生灾害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那些潜在的因素,以便于消除或控制这些危险,防止和避免发生灾害事故。

因此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生产过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系统安全分析就是把生产过程或作业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判明各种状况的危险特点及导致灾害性事故的因果关系,从而对系统的安全性做出预测和评价,为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方法和行动消除危险因素创造条件。

防止事故的发生就是要辨识危险源、分析危险源和控制危险源。

不同类别的危险源所产生的危险与危害也不相同,在进行安全性分析与危险性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典型的安全分析与控制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综上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作用可概括为:(1)能将导致灾害事故的各种因素,通过逻辑图做出全面、科学和直观的描述;(2)可以发现和查明系统内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为安全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及防止发生灾害事故提供依据;(3)使操作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项防灾控制要点;(4)可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原因分析;(5)便于进行概率运算和定量评价。

2.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通常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选择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选择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选择1. 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通常包括如下内容:(1) 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安全员之家)(2) 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 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 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 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 , 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

目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可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安全分析过程。

这些方法可以按实行分析过程的相对时间进行分类,也可按分析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按数理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按逻辑方法,可分为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

简单地讲,归纳分析是从原因推论结果的方法,演绎分析是从结果推论原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在系统安全分析中都有应用。

从危险源辨识的角度,演绎分析是从事故或系统故障出发查找与该事故或系统故障有关的危险因素,与归纳分析相比较, 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范围内,提高工作效率;归纳分析是从故障或失误出发探讨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系统故障,再来确定危险源 , 与演绎方法相比较,可以无遗漏地考察、辨识系统中的所有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两类方法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各类方法的优点。

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l) 安全检查表法 (Safety Checklist);(2) 预先危险性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3)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4)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5) 事件树分析 (Event Tree Analysis ,ETA);(6) 事故树分析 (Fault Tree Analysis ,FTA);(7) 因果分析 (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 ,CCA)。

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系统安全分析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摘要本文对系统安全分析的概念、类型、要素、内容及其与其相关的概念、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且简单介绍了系统安全分析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关键字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理论基础Abstracttheprinciple,definitionandresearchcontentsofsystemsafet yanalysisarediscussed,thevariousmethodsofsystemsafetyanalysisar esummedup..Keywords:systemsafety;analysismethods;Theoreticalfoundation 1引言安全生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对安全系统工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系统安全分析的方法。

在系统开发的规划、研制、设计、施工、安装、运行和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进行安全性分析,以求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采取有效对策消除危险确保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安全。

我国在八十年代也开始了安全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了各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们在保证工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系统安全分析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我们要理解系统安全分析就要先了解几个概念[1]。

首先是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是指在某一工程计算或活动中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即指的是设计、研制、加工制造、使用直至终止,系统地、有预见地识别和控制危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巧的应用。

由此可见,系统安全是以“全过程”、“系统地”、“事故处理”和对危害的“识别—分析—控制”的方法为其特征。

着眼点放在系统实际运行之前,使系统的设计在安全上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要求在事故发生之前及时的识别和分析、评价系统和系统的危害,把这些危害消除或控制到允许的水平,以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或保证安全。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7 事件树分析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7 事件树分析法

2、事件树分析法步骤
4) 事件树定量计算
第一节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七、事件树分析
在煤气中的中毒事故设(P69) P(B)=0.1,P(C)=0.2,P(D)=0.3, P(E)=0.4,响应的有:
成功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中毒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死亡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2、事件树分析法步骤
4) 事件树定量计算 煤气中毒事件中失败(中毒或者死亡)的总概率为:
C
个人防护失败 C

成功 护抢救成功

D
撤离失败 D
E
抢救失败 E
险肇 中毒
中毒 死亡
x5
从图中可以看出: 要考虑煤气中毒,最基本原因是有煤气存在,在考虑煤气存在(A)后,这时 A就决定了下一个状态有没有人在煤气区,若有人在场B存在,就决定了要考虑 人有防护没有,如果没有防护,则考虑撤离问题等,这样一直到最终结果E。
马尔科夫预测法适用领域:
企业规模 市场占有率 选择服务点 设备更新等的预测。
第一节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七、事件树分析(ETA)
1、事件树分析法及其理论基础
2)事件树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4)马尔科夫链数学描述
定义:设随机过程 (t ) 只能取可列个值 r1 , r2 ,rn ,, 把 (t ) rn 称为在时刻 t系统处于状态 En (n 1,2,) 若在已知时刻 t ,系统处于 E n 状态的条件下,在时刻 ( t ) 系统所处的状态情况与t时刻以前所处状态 (t )为时间连续,状态离散的马尔可夫 无关,则称 过程。而状态的转移只能在 t t n (n 1,2,)发生的马尔 可夫过程称为马尔可夫链。 从定义中可知,马尔可夫链是状态离散,时间连续 的马尔可夫过程。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Homework No.1方辰禹 131250781 IEC61508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IEC 61508标准的基本组成 (2)3 IEC 61508 ed2.0主要变化(摘自官网) (2)3.1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safety (2)3.2 Terminology (3)3.3 Modes of operation (3)3.4 Architectural constraints (3)3.5 Systematic safety integrity (4)3.6 Systematic capability introduced (4)3.7 Security (4)3.8 E/E/P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4)3.9 Digital communications (5)3.10 A SICS& integrated circuits (5)3.11 Safety manual for compliant items (5)3.12 Software (5)4 IEC 61508-4 ed1.0与ed2.0对比(个人总结) (6)4.1 综述 (6)4.2 Scope (7)4.3 Normative references (7)4.4 Definitions and abbreviations (8)4.4.1 abbreviations (8)4.4.2 Definitions (9)1 IEC61508产生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工业过程成套设备及其他设备在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诸如火灾、爆炸、辐射超剂量、机械漏油等危险事件,因此对人和环境存在威胁。

包括安全仪表系统在内的安全监控和安全保障系统,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在生产过程中承担着监测与安全有关的状态参数、发现故障或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功能。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威胁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人们不断提出了各种安全系统分析方法。

本文将比较几种常见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包括风险评估、威胁建模和攻击树分析。

风险评估是一种常见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它旨在识别和评估系统面临的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识别资产、评估威胁、分析弱点、计算风险等级和制定应对策略。

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了解系统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威胁建模是一种通过建立威胁模型来分析系统安全的方法。

威胁建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定义系统边界、绘制数据流图、识别威胁代理、建立威胁场景和评估威胁等级。

通过威胁建模,组织可以清楚地了解系统面临的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

攻击树分析是一种通过构建攻击树来分析系统安全的方法。

攻击树是一种图形模型,用于描述攻击者可能采取的各种攻击路径。

攻击树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定义攻击目标、确定攻击路径、评估攻击危险性和制定防御策略。

通过攻击树分析,组织可以全面地了解系统面临的攻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虽然这些安全系统分析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它们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之处。

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关注系统的风险等级,但它忽视了具体的攻击路径和攻击者能力的分析。

威胁建模方法虽然考虑了攻击者的行为模式,但它过于关注细节,可能造成分析的复杂性和耗时性。

攻击树分析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攻击路径,但它的建模过程可能比较繁琐,并且需要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风险评估适用于整体评估系统的安全状况,威胁建模适用于识别具体的威胁和攻击场景,而攻击树分析适用于分析具体的攻击路径。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结果。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还有更多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被提出,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

要对系统进⾏安全评价,⾸先要依赖于安全分析技术。

通常安全分析技术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类型。

定性分析能够找出系统的危险性,估计出危险的程度;⽽且定量分析可以计算出事故发⽣概率和损失率。

系统安全分析的具体技术⽅法主要有以下⼏种: (1)故障树分析(FTA) 该⽅法于1962年起源于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

它既适⽤于定性分析,⼜能定量计算,能全⾯地对系统危险性进⾏辨识分析及预测评价,得到了⼴泛应⽤。

它⼜称故障树分析或事故逻辑树分析。

故障树是⼀种演绎地表⽰故障事件发⽣原因及其逻辑关系的逻辑树图。

上下层故障事件是结果原因关系,它们⽤逻辑“与”“或”关系连接。

最后形成⼀棵倒⽴的树状图形。

故障树分析⼀般要经历资料收集准备、事故树编制、定性定量分析、预防措施制定⼏个阶段。

(2)事件树分析(ETA) 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程的决策论。

与FTA恰好相反,该⽅法是从原因到结果的归纳分析法。

其分析⽅法是:从⼀个起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分别作为新的起因事件,坚持分析下去,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

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进⾏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事件是在前⼀事件出现的情况下出现的,后⼀种事件选择某⼀种可能发展途径的概率是在前⼀事件做出某种选择的情况下的条件概率。

(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应⽤于系统安全程序计划的初始阶段或形成设计概念的时候。

其⽬的在于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去辨识系统内原有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事故的危险性等级。

应⽤PHA分析⽅法,⾸先要把明显的或潜在的危险性调查清楚,然后研究控制这些危险性的可⾏性,从⽽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系统中安全检查表是PHA分析常⽤的⽅法。

如果在系统开发的初期阶段应⽤了PHA时,就可以避免在以后因对安全因素考虑不周⽽返⼯,造成⼈⼒、物⼒、财⼒和时间上的浪费,从⽽能确保系统安全性⽅⾯的经济效益。

安全系统理论分析事故预案

安全系统理论分析事故预案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本文从安全系统理论的角度,对事故预案进行理论分析。

二、安全系统理论概述安全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事故都是系统性的,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安全系统理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2. 预防性: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3. 适应性:安全系统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稳定性。

4. 动态性:安全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事故预案的理论分析1. 预防性原则事故预案应遵循预防性原则,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具体包括:(1)风险评估: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2)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应急预案: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2. 适应性原则事故预案应具备适应性,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具体包括:(1)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程序,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流程。

(2)资源调配:根据事故情况,合理调配应急资源,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事故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

3. 动态性原则事故预案应具备动态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具体包括:(1)预案修订: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2)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3)应急培训:加强对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结论安全系统理论为事故预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预防性、适应性和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事故预案,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系统理论分析事故预案

安全系统理论分析事故预案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基于安全系统理论,对事故预案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提供理论参考。

二、安全系统理论概述安全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的理论。

其主要观点如下:1. 事故发生是系统性的,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多方面因素。

2.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应从系统角度出发,对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应遵循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三、事故预案的理论分析1. 事故预案的编制依据事故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

(2)行业标准和规范:如《石油化工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3)企业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等。

2. 事故预案的内容事故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明确预案适用的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并评估事故危害程度。

(2)事故预防措施:针对事故类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安全培训等。

(3)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明确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程序,包括报警、救援、疏散、医疗救护等。

(4)事故应急资源:明确事故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

(5)事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事故预案的动态调整事故预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行业发展趋势、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事故预案的实施与评估1. 事故预案的实施事故预案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应急处置。

(2)有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

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

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一、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原则根据安全生产理论进行系统科学地分析,我们明确了以下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及原则:1. 安全生产方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安全生产目标:确保人员零伤亡、设备零故障、环境零污染、隐患零容忍。

3. 安全生产原则:(1)依法依规,强化管理;(2)全员参与,共同负责;(3)风险预控,持续改进;(4)注重培训,提高素质;(5)科技创新,支撑安全。

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及组织机构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工程部长、安质部长、物资部长、综合部长、财务部长等为主要成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制定和审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项目安全生产进行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工作机构(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2)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3)设立兼职安全员,负责所在部门或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安全生产专项活动、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主要安全职责如下:(1)全面负责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2)制定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3)组织安全生产计划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实施;(4)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5)负责安全生产资源的配置,确保安全生产投入;(6)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7)对项目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发生。

2、总工程师安全职责总工程师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项目技术管理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技术方案符合安全生产要求;(2)组织编制和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3)对项目重大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控;(4)参与项目安全生产检查,对技术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5)组织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6)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

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安全分析是指对系统、网络或软件等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常见的安全分析方法包括风险评估、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特点。

一、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估是通过系统的安全性分析,评估系统中的漏洞和风险。

其主要特点有:1.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价:风险评估既可以通过定性综合评价来进行非数字化的描述,也可以通过定量综合评价来进行数字化的量化描述,可以按照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通常使用定量方法来计算和比较风险的大小。

2.多维度评估: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系统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包括技术、人员、流程和物理等方面,从而全面评估系统的安全状况。

多维度的评估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各种潜在的风险。

3.动态更新: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随时监测和更新系统中的漏洞和风险。

随着系统的不断变化和演化,风险评估也需要及时更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漏洞扫描(Vulnerability Scanning)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寻找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弱点。

其主要特点有:1.快速高效:漏洞扫描可以通过扫描工具自动化地进行,大大提高了扫描的速度和效率。

相较于人工审计,漏洞扫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系统的全面扫描。

2.客观准确:漏洞扫描采用标准化的扫描规则和算法,可以客观地找出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弱点,并给出准确的扫描报告。

这种客观准确性使得漏洞扫描成为评估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3.自动化程度高:漏洞扫描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来进行,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扫描的结果可以自动生成报告,便于分析和报告漏洞情况。

三、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安全审计是通过对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验证,判断其是否符合预设的安全要求。

其主要特点有:1.综合检查:安全审计需要对系统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检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

安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

共同点SCL、PHA、FMECA都是系统安全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目的都是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保障系统安全。

三种系统方法都有在事故发生前找到隐患的功能,有预防事故发生的作用。

三种方法都是定性的安全分析方法(当然FMECA也可以作为定量的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系统地对一个生产系统或设备进行科学分析,从中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从中找出各种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预先以表格的形式拟定好的用于查明其安全状况的“问题清单”,作为实施的蓝本,这样的表格称为安全检查表。

适用情况:安全检查表的使用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单位、对象和具体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可以对思想、管理、隐患、事故处理多个方面检查,检查范围广分析步骤:确定分析对象,找出其危险点确定检查项目,定出具体内容顺序编制成表,逐项进行检查对比标准评价,做出正确回答不断补充完善,提出整改意见表格格式:对照式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指的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造成的结果,作宏观的概略的分析。

适用范围:1、某一个工程的设计、施工、生产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可能导致事故的后果作一个概略性的分析的方法。

2、确定所有可能导致事故潜在危险和意外的事件3、依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事件的安全等级4、确定所需风险控制和后续行动的方案分析步骤:准备:了解开发和设计的系统,调查、确认危险源审查:认识、辨识潜在的危险,危险性分级结果汇总:确定起因事件,确定危险的方法,确定预防措施,汇总分析表格表格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格由不同的类型,在选用时应根据所要的分析的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故障类型影响和致命度分析法(FMECA)故障类型影响分析:采取系统分割的概念,根据实际需要分析的水平,将系统的分割成子系统或进一步分割成元件,找出它们可能产生的故障和故障类型,然后进一步分析各种故障类型对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影响,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

安全系统管理理论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安全系统管理理论安全系统理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一般规律、系统的结构和系统优化的科学,它对于管理也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

因此,系统科学最最本的理论,即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对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了具有基本的理论指导意义。

从系统科学基本原理出发,用系统论来指导认识安全管理的要素、关系和方向;用控制论来论证安全管理的对象、本质、目标和方法;用信息论来指导安全管理的过程、方式和策略。

通过安全系统理论和原理的认识和研究,将能提高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1安全系统论原理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标。

系统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

掌握和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

1.1系统基本理论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

其基本概念是系统、要素。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

系统按其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系统具有六方面的特性:整体性。

是指充分发挥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制约作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稳定性。

即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或要素的运动,总是使整个系统趋向某一个稳定状态。

其表现是在外界相对微小的干扰下,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状态和系统的内部秩序(即结构)保持不变,或经过调节控制而保持不变的性质。

有机联系性。

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目的性。

即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必然具有的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

动态性。

即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IEC简介姓名王文博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控制工程1314 学号13125108指导教师周达天一、IEC协会简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2013年已有107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1.1IEC协会的产生1887-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

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

1947年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

目前有超过130个国家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其中67个国家是成员,另外69个国家则是非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其分支机构。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到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现总部处。

我国1957年参加IEC,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现在是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

中国是IEC的95个技术委员会和80个分委员会的P成员。

目前,我国是IEC理事局、执委会和合格评定局的成员。

1.2 IEC协会的宗旨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为实现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国际标准在内的各种出版物,并希望各成员在本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本国的标准化工作中使用这些标准。

近20年来,IEC的工作领域和组织规模均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今天IEC成员国已从1960年的35个增加到60个。

他们拥有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电能占全球消耗量的95%。

目前IEC的工作领域已由单纯研究电气设备、电机的名词术语和功率等问题扩展到电子、电力、微电子及其应用、通讯、视听、机器人、信息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和核仪表等电工技术的各个方面。

IEC标准已涉及了世界市场中的35%的产品,到本世纪末,这个数字可达50%。

1.3 IEC协会标准IEC标准的权威性是世界公认的。

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开一百多次国际标准会议,世界各国的近10万名专家在参与IEC的标准制订、修订工作。

IEC现在有技术委员会(TC)89个;分技术委员会(SC)107个。

IEC标准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个标准,截止到2000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4885个国际标准。

二、IEC61508标准IEC 61508是一项用于工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其名称是《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Safety-related Systems (E/E/PE, or E/E/PES)。

2000年5月,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了IEC61508标准,名为《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与之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

该标准分七部分,涉及1000多个规范。

由电气和电子部件构成的系统,多年来在许多领域中执行安全功能;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在许多领域中用于非安全目的,但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安全目的。

当前计算机、集成电路等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所有工业领域,计算能力的极大增加彻底改变了工厂和工业过程的控制,也改变了安全控制策略。

对于包含有电子、电气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的系统,要用于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的领域中时,进行规范的安全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2.1 IEC61508的组成IEC61508针对由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部件构成的、起安全作用的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的整体安全生命周期,建立了一个基础的评价方法。

目的是要针对以电子为基础的安全系统提出一个一致的、合理的技术方案,统筹考虑单独系统(如传感器、通信系统、控制装置、执行器等)中元件与安全系统组合的问题。

IEC61508的七个部分内容分别为:第1部分:一般要求,描述了主要概念、组织、生命期、文档编制、引导证据及SIL的定义。

第2部分是对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系统的要求,包括对设备和系统的要求,它的很多内容与第7部分的鉴别方法的应用有关,这些方法解决了随机或系统失效问题。

第3部分是对软件的要求,描述避免失效的方法,与第7部分的附录相关。

第4部分是定义和缩略语。

第5部分给出一些确定安全完整性水平的方法示例。

第6部分包括第2和第3部分的应用指南。

第7部分给出测试方法,简短的注释并提供部分参考书目。

2.2 IEC61508中的基本定义1.安全功能(safety function)针对规定的危险事件,为达到或保持受控设备(EUC)的安全状态,由E/E/PE安全系统、其他技术安全系统或外部风险降低设施实现的功能。

2.安全完整性(Safety integrity)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安全系统成功实现所要求的安全功能的概率。

这一定义着重于安全系统执行安全功能的可靠性。

在确定安全完整性过程中,应包括所有导致非安全状态的因素,如随机的硬件失效,软件导致的失效以及由电气干扰引起的失效,这些失效的类型,尤其是硬件失效可用测量方法来定量,如在危险模式中的失效和系统失效率,或按规定操作的安全防护系统失效的概率。

但是,系统的安全完整性还取决于许多因素,这些因素无法精确定量,仅可定性考虑。

3.E/E/PE系统基于电气/电子和可编程电子装置的用于控制、防护或监视的系统,包括系统中所有的元素如电源、传感器、所有其他输入输出装置及所有通信手段。

4.EUC(Equipment Under Control)受控设备,指用于制造、运输、医疗或其他领域的设备、机器、装置或装备。

5.可接受凤险(ACCeptable risk)风险指的是出现伤害的概率及该伤害严重性的组合。

可接受风险指根据当今社会的水准所能够接受的风险。

6.安全(Safety)不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

7.安全系统(Safely-elated-syStem)是用于两个目的:一是执行要求的安全功能以达到或保持EUC的安全状态;二是自身或与其他E/E/PES安全系统、其他技术安全系统或外部风险降低设施一道,对于要求的安全功能达到必要的安全完整性。

安全系统是在接受命令后采取适当的动作以防止EUC进入危险状态。

安全系统的失效应被包括在导致确定的危险事件中。

尽管可能有其他系统具备安全功能,但仅是指用其自身能力达到要求的允许风险的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可大致分为安全控制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

安全系统可以是EUC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可用传感器和/或执行器与EUC的接口,既可用在EUC控制系统中执行安全功能的方式达到要求的安全完整性水平,也可用分离的/独立的专门用于安全的系统执行安全功能。

2.3 IEC61508的基本概念IEC61508标准规定随机失效的后果必须定量评估,使用随机存取测量系统(RAMS)方法计算有效性。

量化与故障相关的系统失效是没有用的,应当通过组织指导来避免系统失效,或通过技术措施来控制。

1.风险和安全完整性慨念2.功能安全保证的内容功能安全保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失效识别和安全完整性水平。

(1)失效识别。

失效就是功能单元失去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一些功能是根据所达到的行为进行规定的,在执行功能时,某些特定的行为是不允许的,这些行为的出现就是失效。

失效可能是随机失效,这种失效通常由于硬件装置的耗损所致。

也可能是系统失效,这在硬件和软件中都可能出现。

失效识别就是要分辨出不同部件的各种失效原因,估算出系统失效概率。

(2)安全完整性水平(SIL) (safety integrity level)。

一种离散的水平,用于规定分配给E/E/PE安全系统的安全功能的安全完整性要求,安全系统的安全完整性水平越高,安全系统实现所要求的安全功能失败的可能性就越低。

IEC61508中规定系统有4种安全完整性水平,SIL4是最高的,安全完整性水平1是最低的。

三、伤害及风险分析IEC 61508要求需实施危害分析及风险分析(工程):“针对每一个被确认的危害事件,需计算或估计EUC(受控设备)的风险”。

此标准建议“可以实施量化或非量化的危害及风险分析技术”,并在标准中提出了许多的分析方式。

以下是一种量化危害分析的方式,将事件机率区分为6类,事件影响区分为4类。

表1 出现几率的分类表2 事件影响的分类可将上述的机率及影响组合成以下的风险矩阵表3 风险矩阵其中I类:在任何情形下都无法接受。

II类:不希望出现,只有在实务上无法降低风险,或是降低风险成本远高于改善所获得的效益时才可以接受。

III类:若降低风险的成本高于改善所获得的效益,可接受这类事件发生。

IV类:可接受这类事件发生,但需加以监控。

四、安全完整性等级安全完整性等级主要是依以下三个要素的评估情形,较高的安全完整性等级需要在这三个部份有更好的相容性:4.1 提升可靠度对于连续运转的系统(连续模式)及一年运转超过一次的系统(高需求),需评怙其容许的失效频率。

对于间歇性运转的系统(一年运转不到一次/低需求),失效机率定义为系统无法回应需求动作的机率。

表4 提升可靠度4.2 失效而安全安全故障失效比率(safe failure fraction,简称SFF)的计算可确认系统失效安全的程度。

安全故障失效比率比较安全失效及危险失效的比例,但安全故障失效比率本身不足于宣告安全完整性等级,在IEC 61508标准中有定义各等级的安全完整性等级需要的安全故障失效比率。

4.3 管理、系统技术、验证及确认管理及系统技术确保可以避免在生命周期中任一部份出现的错误。

即使是可靠度最高的保护方式,也可能被从初期概念、风险分析、规格、设计、安装、维护一直到丢弃过程中导入的错误所破坏。

IEC61508列出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需要应用的相关技术。

五、参考文献:[1] 陈骏为. E/E/PE安全功能产品标准-IEC 61508. 电子工程专辑. EE Times Group. [2012-05-30].[2] Felix Redmill.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afety Standard IEC 61508. Redmill Consultancy. [2012-06-04].[3] Motor Industry Software Reliability Association.[4] 工厂自动化领域SIL认证标准. 电子质量周刊. 2011.11, (19) [2012-0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