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初中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孔子语录文案翻译
![文言文孔子语录文案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13f5b8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b.png)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至圣先师”。
其言行举止,流传千古,为后世所推崇。
以下为孔子语录文案翻译,以飨读者。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天下。
译文:修养自己,使他人安宁;修养自己,使百姓安宁;修养自己,使天下安宁。
二、仁者爱人原文:仁者爱人。
译文:有仁德的人爱人。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常常忧虑。
十、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贫富不均,不担心物资缺乏而担心社会不安。
孔子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通过学习这些语录,我们可以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有道德、有才能、有担当的人。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549fe71a32d7375a41780aa.png)
导读:经典语录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完整版)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完整版)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00965833d4b14e84246817.png)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到这里,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乎?”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为师矣。
”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说:“光知道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思而不学则殆。
”光知道思考却不知道读书学习,就会对精神有所伤害。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6f3c167172ded630b1cb6c4.png)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孔子语录翻译
![孔子语录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d5f16cc336c1eb91a375dbe.png)
孔子语录翻译导读: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5、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7、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1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ff9f8ca0029bd64783e2c96.png)
孔子语录十则翻译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4e2466d4d8d15abf234e36.png)
孔子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译文论语十则选自《论语》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孟子》二章”是指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的两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出自《孟子》。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 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051af2beda38376baf1faee9.png)
孔子语录十则原文及翻译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孔子十则经典语录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efbae0c84254b35effd34d6.png)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孔子语录初中课文翻译
![孔子语录初中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58af313551810a6f424867b.png)
孔子语录初中课文翻译孔子语录初中课文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文言文孔子语录翻译
![文言文孔子语录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9f583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f.png)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孔子说:“政治的本质在于端正。
你以身作则,谁还敢不端正呢?”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王的政治,以此为美。
不论大事小事,都按照这个原则去做,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
只知道追求和谐而忽视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爱之地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爱之地,怎么算是明智的呢?”五、《论语·公冶长》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只有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六、《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七、《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不足就加以改正。
”八、《论语·泰伯》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论语·子罕》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勤于工作而谨慎言语,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1cded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3.png)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下面是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请参考!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86864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9.png)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和注释1. 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语录翻译(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语录翻译(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孔子语录初中
![孔子语录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c5f0b2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孔子语录初中孔子语录初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译:子贡问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照你做的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语录》翻译文章_经典语录
![《孔子语录》翻译文章_经典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99a33c3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7.png)
《孔子语录》翻译文章《孔子》记录了孔子一生的精辟言论及见解,发人深省,有恒久的价值。
值得大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合了孔子的精选语录。
供大家阅读。
《孔子语录》翻译精选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6.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
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7.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
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孔子语录》翻译节选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初中课本孔子语录
![初中课本孔子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3bb42f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6.png)
初中课本孔子语录初中课本孔子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述而》(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译:子贡问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照你做的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初中必备孔子语录
![初中必备孔子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500cf74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7.png)
初中必备孔子语录1、有教无类。
翻译: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他们。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了。
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为人之道。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君子说话应该谨慎,做事应该勤劳敏捷。
6、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翻译: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好的成绩来。
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君子要学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翻译: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0、听其言而观其行。
翻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1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1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翻译: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3、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1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翻译: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6、名不正,则言不顺。
翻译: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17、见得思义。
翻译: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1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19、割鸡焉用牛刀?翻译: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21、朝闻道,夕死可矣。
翻译: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
”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初中孔子语录原文
及翻译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孔子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
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之
‘文’也。
”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厌倦、疲倦)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