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合集下载

探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探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探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蒋合才1,凌涛2,黄海明2,宋劲文2,韦易伶21.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摘要:新时代体教融合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行业与体育竞技工作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竞技人才培养与教育行业实现有机融合的顶层设计。

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突破传统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成为顺应教育行业改革趋势的必然结果,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发展。

基于此,通过分析新时代体教融合目标,探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目标下学校体育改革方向,可以从整体上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体教融合目标;学校体育;改革方向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2-0219-0002随着体育强国建设指令的深化与普及,特色化体教融合工作的有序开展已逐渐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导向作用,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运动技能,还能锻炼青少年思维意识与精神品格,全面满足素质教育对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发展需求的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出体教融合体系的实用性价值。

一、新时代体教融合目标(一)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发展新时代体教融合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尤其体现在促进青少年均衡发展、享受学习过程、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以及磨炼精神意志等方面。

在体育实践教学与课外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竞技意识,强化青少年小组合作能力,还能提升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与体质健康状况制订科学有效的实践训练计划,不但需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各项体育动作技巧的重难点要领,还应组织学生灵活运用各项动作要点参与体育竞赛比拼。

体育教育融合心得体会(13篇)

体育教育融合心得体会(13篇)

体育教育融合心得体会(13篇)体育教育融合心得体会(通用13篇)体育教育融合心得体会篇1中学阶段是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性、专业化学习的阶段,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而且具有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在中学教育环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现阶段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我国体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细节性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体育教学往往多重视户外体育锻炼,而相对忽视理论知识的实质性讲解环节,导致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其次,教师在多媒体应用方面的技术水平相对有限,导致许多体育教学内容的教授无法有效结合信息技术来实现,致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最后,片面注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导致一些学校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引发了教学形式机械化堆叠、忽略核心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中学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分析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知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完善是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前提和保障,将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探讨。

一是从学校管理层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实施有倾向性的重点扶持和帮助措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完善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和空间。

二是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在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主动拓宽学习渠道,接触、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备课、教学课堂实践等方面做到游刃有余,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发教学模式,在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发和创设方面同样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日常实践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其中以多媒体技术在情境创设教学法中的使用最为典型。

体教融合背景下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关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探究摘要:当前,中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有关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下,为明确体教融合政策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指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为学校体育予以多种多样治理方式,进一步增强对青少年参加体育政策的支持,为新时期全国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变化。

文章采取使用逻辑分析法,从多个角度对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和研究,力图找到突破口,使学校体育顺利转型,更好地为青少年学生服务。

这将推动体教融合更加高效发展,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更好助力竞技体育引领。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发展引言:多年来,我们国家逐步形成了体教融合的局面,它经历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殊故事和使命。

通过国家体育战略的不断变革,全民健康已然成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体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

青年的健康成长是国家进步的根本保证,要在学校开设体育课,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积累健康,激发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体教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建设体育强国、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的必然选择。

体教融合理念是中国体育的整体实施和高层次设计,对我们国家学校体育的改革和未来发展具备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体育教学现状分析1、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单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说起中学的体育课,大多人想到的就是田径场环跑两圈,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放松小结”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从“体教结合”时期就在使用,已经跟不上教育理念的变化,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单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中学体育课的活性,削弱了老师和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国家要逐步成为体育强国,一定要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

目前,我们国家已跨入体育强国行列,但是中国距离体育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主要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严重短缺,引入体教融合的理念,是为了能够做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让体育真正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新时代“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对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新时代“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对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

105当代体育新时代“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对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温 勇“体教融合”是在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中发展形成的新概念,他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演变来的。

结合,顾名思义,就是两个物体连接到一块,是表面的连接;融合,是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到处都有两种物质,形成了一个新的物体。

因此,教育部这一次提出的“体教融合”更进一步的说明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

本文就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入手,从“体教结合”的现状如何深入发展到“体教融合”的新模式展开探索和研究,希望对中小学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在全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是推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同时是对教育资源和体育工作合理配置提供积极措施,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沃土。

1 “体教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体育教育的话题再一次引发热议。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

”正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所言,“体教融合”的核心是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同发展,加强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

抓住改革机遇,多部门积极参与,助力体育教育的新发展,迎接新未来。

2 体育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有文化课程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意志品质的锤炼这些也缺一不可。

近年来,家长在青少年培养过程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类体育兴趣班、体能班、专业体育训练的培养都蓬勃发展。

学校体育的体育课程、升学过程的体育考试,在国民在教育体系中,体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各方面的重视。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

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

29研究体教融合视角下,体育教师的整合与培养张恒 | 河北省衡水市新苑小学国之大计,关键在人才。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体育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的教育。

学校作为青年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主要场所,体育课作为青年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为保障体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新苑小学采取多种方式整合体育教师,探索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保证。

作为河北省体教融合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奥林匹克运动示范校、校园冰雪运动示范校,新苑小学严格落实关于促进体育教育的精神,通过课程开发为体育教育提供基础,探索体教融合模式。

提出“以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整合社会资源为手段”的改革思路,不断厚培“和”文化育人土壤,将校园文化与体育相融,研究学生“和悦”运动的兴趣点和能力点,追求“把喜欢培养成兴趣,把兴趣发展为爱好,让爱好成就一生”的育人观,“把天赋养成专长,让专长进一步得到提升,最终造就专业性人才”的育才观,构建了成熟的“和雅”课程体系,为体育、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体育教师整合方式的探究引进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体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如何建设更加完善的校园专业体育人才队伍,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坚守体教融合的初心和愿景,在体育课程开展中,坚持众筹办学,通过体育局、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引进更专业、水平更高的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畅通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的渠道,解决体育教育的师资诉求,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专业化指导。

以期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目的。

遴选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校园。

体育教育专业化是体教融合成功的关键,由于学校专业体育资源的不足,学校向家庭与社会借力,结合“注重教体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开展课余训练”的精神,建立了省级新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了乒乓球、足球市级行业协会。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论点摘编——创新思路、科学发展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2012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会议论点摘编——创新思路、科学发展

全 国前列 ,市委 、市政府制 定 出台了 《关 于深化上海 市体 学校走 出来 。基 本实现 “学生健 康体质水 平稳步提 升 ,青
教 结合 工 作 的意 见 》。
少年 体育 阵地不 断拓 展 ,青少 年体育 竞赛 活动 日趋活 跃 ,
竞赛体系初步形成 ;(6)运动员文化 教育工作积极推进 。但 “为 了每 一 个 学 生 的终 身 发 展 ”的核 心 理 念 ,切 实 加 强学 校 体
是 ,上海体教结合 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 了许多新的挑 战,主 育工作 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
要 表 现 在 : 一 是对 体教 结合 工 作 需 要 再 深 化 认 识 ; 二是 学生 工程 ;进 一步 深 化 教 育 、体 育 改 革 ,落 实 “人 才 强 市 ”战 略 ,
体 质 不 容 乐 观 ,体 育 部 门 的关 心 还 显 不 足 ;三 是 学 生文 化 教 增 强城 市 “软 实 力 积 极 培 养 优 秀 体 育后 备 人 才 和 促进 竞 技
育 的重视程度前所 未有 ,挤 占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时间;四 体育可持 续发展,促进 上海 体教结合 工作再上新 台阶 。
建 ”的原 则 得 到广 泛 认 可 ;(2)体 教 结合 训 练 网络 基本 形 成 ;
一 是进 一步统 一思想 、提 高认识 ,增强深 化体教 结合
(3)各区 (县)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模式 ,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工作 责任感 。上海市体教结合 工作 ,要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体
(4)学校培养 体育后备人才效果初步显现 ;(5)青少年体育 育工作方针 ,实践 “以人为本 ”的教育观,体现上海市教育
体育科研 2012年 第 33卷 第 2期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困境及路径研究摘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发布,体教融合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趋势。

《意见》中提到要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建设[1]。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极大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

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慢慢消失在人们眼中,寻求一种有效传承途径成为目前重要的工作。

本文以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意义、融合困境、融合路径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效融合的同时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教融合;困境;路径体育学科在大多数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寻求一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水平有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意义阐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要求。

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

在体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以及体教融合政策的推动下,学校作为承担起体育教育功能的载体,要肩负起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

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功能进行有效结合,既可以满足目前亟需解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又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2023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9篇)

2023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9篇)

2023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9篇〕体育新课标心得体会12023年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3年版〕》正式发布。

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3年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表达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2023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

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效劳开展体育锻炼等,开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1、完善了培养目标;2、优化了课程设置;3、细化了实施要求;4、强化了育人导向;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7、增强了指导性;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023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开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开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

2023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到达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

“体教融合”下的高校运动队发展模式研究

“体教融合”下的高校运动队发展模式研究

“体教融合”下的高校运动队发展模式研究摘要:“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模式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但是从学校走出的世界冠军依然寥寥无几,“体教结合”模式的弊端推进了“体教融合”的提出。

“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质的飞跃,其能否打破以往“体教结合”的困局,能否实现高校运动队健康发展,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校运动队发展自1987年4月,原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普通部分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了5l所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学校以来,“体教结合”模式已经开展了30多年,然而回顾这30多年的以“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的历史,结果并没有给当初的政策制定者以满意的答案。

这种形合神离的“体教结合”模式,使得众多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没有实现运动员的“竞体”和“育人”的全面发展。

一、“体教结合”培养运动员存在的弊端1.“体教结合”的形式多样,导致目的不明。

目前我国“体教结合”的形式多样,如高等院校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模式,高等院校直接招收现役的优秀运动员模式、结合政策,高校自主选拔培养体育人才模式、体育专业院校方式,等等。

众多的模式,导致了“体教结合”的初衷,被严重背离。

例如,众多高校都喜欢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或直接招收现役的优秀运动员,其目的不是实现运动员的“竞体”和“文化”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学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较多金牌和名次,这种运动员挂名在高校、训练在体工队的形式,使得“体教结合”名存实亡。

而且这种形式导致有的运动员在多个高校之间轮换挂名,在这所高校挂名参加比赛,拿到毕业证后,再到另外一所高校挂名,参加比赛,再拿毕业证。

这些众多形式的“体教结合”模式,实际上已经违背“体教结合”最初的目的。

2.“体教结合”,重体而不重教。

在我国众多的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中,绝大部分都存在重体不重教现象。

有些学校招收运动员进学校,就是为了帮助学校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并拿到好名次。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的探究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的探究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发展思路的探究摘要:“体教融合”是“体教结合”的高级形态,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外在环境与体育教育内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在“体教结合”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满足新时代体育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

加快“体育结合”向“体育融合”方向演进转变,更好培养我国的体育人才,促进中国体育事业进步,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结合体育竞技体育教育前言:“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新阶段,针对我国的体育发展现状,提出的新发展理念。

“体教融合”是对“体教结合”模式不足的弥补和发展,克服了传统“体教结合”教育模式的不足,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青少年在在体育运动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品质,达成强健体魄,立德树人的“体育融合”教育目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力量,提升人民的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中国体育建设发展更上一层楼。

本文分为三部分进行探讨,厘清“体育结合”教育模式的弊端,“体育融合”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找出更好的发展“体育融合”模式的新路径和发展对策,为国家体育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1.“体教结合”模式的具体形式“体教结合”,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接受高等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体育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

第一,“体教结合”要求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把高等教育教学与体育教育教学处于同等地位,促进学生智力、体质全两个方向并驾齐驱,全面发展。

第二,“体教结合”模式主要为“混合型”模式、“三位一体”模式以及“省队校办”模式三种。

“三位一体”模式指的是,集科研、教育、体育三个方面共同发展的综合性模式,科学性高,需要的物质基础扶持力度高。

“省队校办”,是指高校承接省队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培养人才。

“混合型”模式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使用的最普遍的模式,也是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多维度、数字化”教学研究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多维度、数字化”教学研究

组别 实验班 对照班
t p
年龄﹙ yr﹚ 18.1±0.43 18.2±0.37
-0.321 >0.05
身高﹙ cm﹚ 173.2±2.63 173.5±2.47
-0.107 >0.05
体重﹙ kg﹚ 66.3±2.21 67.2±3.28
-0.206 >0.05
表 3 第一次前测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兴趣调查
非常 感兴趣
8 8 16
比较 感兴趣
1 1 2
一般 感兴趣
2 2 4
不感 兴趣
0 1 1
非常不 感兴趣
1 0 1
合计
12 12 24
备注:经 U检验 X2=1.439<9.4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2.2.5.2 对照班教学:按照大学体育(三)网球选项课标准 实施教学,上课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
14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体育 XUEXIAOTIYU
定,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因此,最终的回归是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全国的教
育中,素质教育展现出来的全面的、发展的、创新的等等信息表
明,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环节之一。伴随终身
实验班教学采用单盲法进行教学试验。
为严格控制教学环境与条件,在展开实验教学前分别对
其进行身定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针对对照班教学依据按照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制定教
学大纲、执行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时数及内容,课堂教学采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
针对实验班体育教学:在对照班实施教学的基础上,实验
2.2.2.2.3 实验后对四个班进行基础水平测试(后测)。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79当代体育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邓淑文毛泽东说过:教育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体育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是教育的重要基石。

本文主要是对“体教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的“体教融合”教育模式进行对比,找出更加有利于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教育模式。

1 “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1.1 “体教结合”模式为了实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所谓“体教结合”,就是指在正常进行高等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体育教育工作,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身体与心理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体育人才的教育模式。

1.2 “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模式 由于“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一种新的“体教融合”模式就应运而生了,所谓“体教融合”模式,是培养全面体育人才的一种新模式,主要就是针对着“体教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体育与教育系统实 现“整体选材”机制:二是利用教育部门的教学优势:三是体育部门与优秀学校联合建立运动队,走向“国家宏观管理,地方具体实行”的新模式。

对“体教结合”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混合型”模式是我国高校仍在坚持并进行完善的模式,该模式也非常有 利于向“体教融合”的理想模式转变。

以“混合型”模式为基础,培养专业高素质运动队为突破口,加快“体教融合”进程,从而将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进行完美的结合,实现良好的运转。

由于“混合型”体教结合模式已经实行多年,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关系已经非常融洽,高校的体育目光也放得更为长远, 在教学设备已经得到大幅更新与完善的前提下,已具备了从“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

2 “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过程中的问题2.1 思想观念问题在教育发展阶段决定了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会产生不同的侧重,这也符合正常的发展规律。

“体教融合”的理念来源与实践研究

“体教融合”的理念来源与实践研究

发展路径提出探讨。
1 “体教融合”理念来源
1.1 “教体融合”的理念来源
2012 年,我国学者提出美国高校 在高校办队、教体并进、教体融合的新 模式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 国各类体育学院学习和借鉴。美国竞技 体育通过此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取得 一定的成就,有很多顶级的职业运动员 都是从高校中走出来的,这种模式下培 养出来的学生运动员,其学习成绩和运 动成绩都没有被耽误,最后成为了具有 高知识、高学历、高素养全面发展的竞 技体育人才。例如,NBA 华人球星林 书豪(哈佛大学)、网球巨星约翰 · 麦 肯罗(斯坦福大学)等。
图 2 “体教融合”研究年度发表趋势
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 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
2009 年,吴建喜在他的博士论文 中写到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体教 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以及尝 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荣誉,但 是由于各种原因,“体教结合”暴露出 各种弊端,如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结合 流于形式问题;体育系统追求金牌化和 教育系统追求升学化等目标相违背的矛 盾;教育系统竞技水平不高难以承担奥 运增光任务问题;教练员执教水平能力 有限等问题,加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近 几年世界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特殊历史使命和要求, “体教结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吴 建喜提出要借鉴美国学校培养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成功经验,构建“体教融合” 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最终目 标,研究“体教结合”新的发展方向, 构建“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 才的体系,实现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 人才的目的。
投稿日期:2020-10-28 基金项目:2021 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体教融合背景下的贵州省青少年竞赛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B293)。 作者简介:龙小松(1994—),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通信作者:梁桦(1967—),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

体育强国背景下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

体育强国背景下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

体育强国背景下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研究摘要: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事业起步虽然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

国家为了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比较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体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体育健儿不懈的奋斗中,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各类体育赛事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举世成就。

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明显滞步,持续多年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检测总水平下降,学生肥胖率不断提高,近四分之一的城市学生成为“小胖墩”。

近视率不断飙升,近六成的初中生近视、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近视。

如此的体育教学成果,不得不引起人们是深思,重视文化学习轻视体育锻炼的教育现状急需改善,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对体育教学的学校地位需要重新定位。

为了提高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教体融合的教学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体教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面训练、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体教融合、教学体制改革、制度保障、一校两治1.论文选题评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迅速。

为提升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国家提出了“阳光体育”的口号,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各地区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发展经济,也举办各种特色的体育赛事,比如泰山马拉松、东平湖龙舟大赛等地理标志性体育活动,深受群众喜欢。

各单位、社区等为了解决体育活动的需求,组织兴建各种体育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城市各类健身房、营业性体育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体育产业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追求这种健康德生活方式,新的体育消费观念正在逐渐形成。

近几年,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开放式体育教育观念、多元化体育教学内容、充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让学生尽情的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课程开设不合理、教师水平有限等原因,体育教育的发展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一、本文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以及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提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文章将总结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践经验和启示,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时代对教育和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教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教育与体育的有机结合。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首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教融合旨在培养具备竞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体育后备人才。

通过学校与体育部门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竞技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体教融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体育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会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成长。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既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实现教育公平。

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协调发展

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协调发展

84当代体育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协调发展孙旭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

”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意见》,将学校体育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实现体育与教育相融合的大格局,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敢于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1 相关概念1.1 体教融合体教融合是体育和教育相互融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优秀的后备人才,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体育、教育事业最根本的培养目标。

体教融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体育的加强,“体育强则国家强”强调全民的身体能力和运动能力,从娃娃时期开始培养,教育自身需要加强;二是培养专业的运动员,即专业运动人才在体育和教育之间流动渠道畅通,为国家输送人才,彰显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

1.2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 、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2 体教融合的意义体教融合是竞技体育的必由之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体育人才,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有顽强拼搏的意志,团结协作的能力,提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强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学校体育让学生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必须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同时通过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能够实现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体现综合育人的功能,加强梯队文化教育、意志锤炼和人格熏陶为基础,促进青少年身体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路径研究

742021年8月刊(总第100期)学校体育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21)08-074-03投稿日期:2021-01-04作者简介:韩春龙(1989—),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路径研究韩春龙,何敬恩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澳门 999078)摘 要: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建设,其本质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重点任务。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体教融合为背景提出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路径。

本文认为,新时代体教融合应以树立健康第一和体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作为学校体育 工作的开展方向,该理念将有助于实现“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促进学校竞技运动水平的提升。

体教融合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已不能完全满足建设体教融合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文建议,在新时代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路径应将体教融合政策落到实处;转变学校体育发展观念;探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体育师资的建设。

关键词:青少年;体教融合;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改革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背景下,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对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定位、理念与目标进行分析,旨在对学校体育改革方向的新路径提出建议。

1 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定位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实现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前提。

学校体育课程不再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单一目标,而是以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等为目标,这就需要学校完善体育课程标准、竞赛体系和评估标准,以加强青少年的体育学习,将竞技体育充分融合在学校体育学习中。

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体回归教——从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看体教融合的方向

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体回归教——从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看体教融合的方向

作者: 毛振明[1];丁天翠[2]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100875
出版物刊名: 体育教学
页码: 5-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体教分离;体教结合;体回归教;体教融合
摘要:2020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体教融合的重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以国内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为切入点,以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发展为方向点,沿着历史进程与理论逻辑展开研究,提出体育回归教育的思考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展望与构想.。

体校“体教融合”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体校“体教融合”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体校“体教融合”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发布时间:2023-02-16T07:09:55.422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9月总第428期作者:李嘉凌[导读] 体校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体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为注重体育运动训练,对文化教育有所忽视。

太原市体育运动学校山西太原030000摘要:体校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体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为注重体育运动训练,对文化教育有所忽视。

“体教融合”的提出为中职体校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的有效策略。

文章分析了体校“体教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旨在为体校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体校体教融合现状对策一、体校“体教融合”的现状分析1.对“体教融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决定了行为方式,但是部分体校的教育工作者对体教融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深刻认识到体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部分体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运动名次和成绩,对学生的文化课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体育训练发展不平衡,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相悖。

体校的学生从小便开始各种训练,用于文化学习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进入体校之后加上学校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进一步阻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发展。

部分教师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只教不管的情况,面对学生的各种开小差情况视而不见,认为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

2.“体教融合”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体教融合”需要以健全的管理体制作为支撑,课堂教学是体教融合的最根本途径。

但是在开展学科教学时,部分中职院校会参照普通中学的标准和模式开展教学,没有结合体校学生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体教融合的落实。

中职体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本身比较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抵触和排斥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中小学体教结合模式的表象为市校联办运动队,而高校的四种体教结合模式中,“混合型”模式为我国普通高校继续完善的模式,能提供新的动力与源泉,最有利于“体教融合”的新发展。

符合发展至“体教融合”条件的高校,要以省校联办运动队为突破,以“混合型”体教结合为基础,加速融合,从而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体育与教育系统应实施资源共享、利益共分、风险共担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未来“体教融合”发展方式:一是实行体育与教育系统“选材一体化”工作机制的体教融合;二是实行依
托教育部门教学优势的体教融合;三是实行与优质学校联办运动队的体教融合。

但体教结合至体教融合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要加强组织管理,创新体制,推动体校和普通学校的高度融合,推进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一体化培养。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