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离职副总裁: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

合集下载

华为副总裁徐家俊的工作感悟及心得

华为副总裁徐家俊的工作感悟及心得

华为副总裁徐家俊的工作感悟及心得导语:徐家俊,男,1978年6月生,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

现任金地集团董事会董事、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金地商置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历任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副总经理、第四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资本管理部总经理,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第五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

华为副总裁徐家骏在华为十年的工作感悟及心得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我们很多的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有CISCO 等大公司也在做,我们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也取得了成功。

当然,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

这句话用来形容对IT人的要求,最贴切不过了。

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啥东西不懂,拿过来学呗。

我们IT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当年一开始做UNIX系统管理员时,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UNIX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

看看专家的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我让他研究一下ORALCE数据库时点回退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以为数据库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的,这很有点幽默的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来,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多年积累下来,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的超级专家了。

徐家骏辞职信感想

徐家骏辞职信感想

徐家骏辞职信感想徐家骏辞职信感想徐家骏的辞职信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

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

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

正非兄: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

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

华为内部人:我在华为工作年的感悟我在华为工作20年的感悟作者背景: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华为最强辞职信

华为最强辞职信

华为最强辞职信篇一: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20XX-12-31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20XX-12-31互生智慧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

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

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珍爱生命。

正非兄: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读华为副总辞职信有感

读华为副总辞职信有感

读华为副总辞职信有感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想要行走江湖,每个人都需要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宝剑,为自己披荆斩棘,开荒拓野。

在读完了华为副总徐家俊的辞职信后,我感触颇深。

除了对徐总这样的大神心生敬佩之外,还不由得在心里产生了一种紧张感:我的宝剑从何而来?行内人都知道,徐家俊之前在华为是技术超级大神,年薪超过千万,是名副其实的“打工皇帝”。

在普通人眼里,绝对是仅供仰望而遥不可及的存在。

但其实,在读完他的辞职信后,我了解到徐在华为的十年也是从懵懵懂懂过来的。

引用徐在信中的一句话“当初我好像没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我们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后半句,则是需要我们记在心里并在今后付诸实践的。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失落都会随之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好好总结和反思了,从最简单的事做起,每做一件事,便要有一分感悟或是收获,慢慢静心沉淀。

徐家俊在信中提到,他在华为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

逆境,在一部分人眼中是绊脚石,拦路虎;而在另一部分人眼中则是垫脚石,跨过它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银行人眼中的逆境又是什么呢?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得不到他人认可?业务进展不顺?这些情况可能都会有。

徐家俊说:“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的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面对它,解决它”。

所以,面对工作生活中逆境,就需要我们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华为副总用十年的时间成就了自我,让我们看到了大神是怎么产生的,也让我们明白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大公司中发展,人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的境地,形成混日子的状态。

在大群体中,每个个体就会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容易安于现状,等到机会来临之时却由于准备不足无法把握,于是便成了温水煮青蛙。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早做准备,厚积薄发才能成就梦想。

未及佩妥剑,出门已江湖。

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11900字

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11900字

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11900字作为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拥有着年薪千万的高薪工作,然而最近他却宣布辞职,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猜测。

在他离职之后,他写了一篇名为《我的华为离职感悟》的文章,阐述了他所得到的工作感悟和信念。

下面是我对该文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首先,徐家骏提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工作的价值之间的平衡问题。

他说:“我越来越相信自我价值和工作的价值是平衡的,一个超越了另一个都是不可取的。

”这是一个深刻的思想,因为我们往往会陷入一种极端的状态,要么是工作占据了我们全部的精力和时间,要么是我们过于重视自我实现而忽略了工作的意义。

事实上,在职业生涯中找到自我价值和工作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并且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其次,徐家骏提到了“忠诚是双向的”这个观点。

他表示:“正如企业要对员工忠诚,员工也要对企业忠诚。

”这个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忠诚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虽然我们常常把忠诚看成是一种单向的义务,即员工必须对企业忠诚,但这并不是正确的看法。

事实上,企业也必须对员工忠诚,才能获得员工的忠诚和信任。

如果企业只是单方面地对员工要求忠诚,而不给予员工应有的回报和保障,那么员工就没有必要对企业忠诚。

因此,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忠诚关系应该是相互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

另外,徐家骏在文章中还提到了积极进取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他说:“在每个决定的关键节点上,我们都应该考虑自己的未来和未来的方向。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表示着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同时,他还表达了自我超越的信念,认为在职业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进取和超越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最后,徐家骏在文章中还谈到了创业的精神和价值。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天使在身边,能够支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述,表明了他对创业的信仰和热情。

他认为只有创业才能真正地释放我们的潜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篇一:《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俊写给任正非总裁的辞职信》[1]附件:《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俊写给任正非总裁的辞职信》任总: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1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范本)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范本)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功。

当然,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

‎‎‎‎‎‎‎‎‎‎‎‎‎‎‎‎‎‎‎‎‎‎‎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句话用来‎形容对IT人‎的要求,最贴‎切不过了。

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啥东西不‎懂,拿过来学‎呗。

我们IT‎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当年一开始做‎U NIX 系统‎管理员时,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UNIX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

‎‎‎‎‎‎‎‎‎‎‎‎‎‎‎‎‎‎‎‎‎看看‎专家的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我让他‎研究一下OR‎A LCE数据‎库时点回退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以为数据‎库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的,这很有‎点幽默的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来,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多年积‎累下来,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的超‎级专家了。

但‎是,学习绝对‎不是光从书本‎学习,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实‎践工作中学习‎,向周边学习‎。

‎‎‎‎‎‎‎‎‎‎‎‎‎‎‎‎‎‎‎‎‎比如说‎我在华为觉得‎学到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华为在‎冬天的时候没‎有天天强调困‎难,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并‎真的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冬天,华为‎可能还要落后‎业界大腕更多‎年份;华为在‎被CISCO‎起诉时没有慌‎乱,而是积极‎应对,利用了‎这次起诉达到‎了花几亿美金‎可能达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

等等这‎些,把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境‎遇反而转化为‎成功的有利条‎件,对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对公司‎高层十分佩服‎。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华为副总裁辞职信读后感篇一: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导语: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

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

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

作者:徐家骏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
职信.txt
华为离职高级副总裁徐家骏给任正非的辞职信
尊敬的任正非先生:
您好!我希望这封信能够带给您一些理解和思考。

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辞去在华为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职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与华为共同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参与了公司重要的项目和决策。

我对华为的价值观和追求一直持有高度认同,感激您的帮助和支持。

然而,对于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而言,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来追求新的机会和挑战。

我渴望尝试不同的角色和领域,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

我相信,在华为的工作经历将为我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决定离开华为并非出于任何对公司的不满或不信任,而是出于对个人成长的渴望。

华为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我对其未来充满信
心。

我将始终感激您的指导和激励,以及与华为团队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

我将全力以赴完成当前手头上的工作,并确保平稳过渡。

请放心,我会尽力为华为做出贡献,以保持对公司的忠诚和尊重。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您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很荣幸能在华为工作这段时间,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领导。

我衷心祝愿华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敬祝好运!
徐家骏。

华为离职总裁:年薪千万的感悟,不告诉你,一辈子也难悟透!

华为离职总裁:年薪千万的感悟,不告诉你,一辈子也难悟透!

华为离职总裁:年薪千万的感悟,不告诉你,一辈子也难悟透!前些天看了一个报道,说的是华为离职的副总裁徐家俊,年收入千万。

离职后总结了自己是从一个普通的应届生成为华为千万年薪的副总的各种真实经验。

根据他的观点,总结出来四点,占的越多,证明你的赚钱能力就越强。

就像他说过的那样: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来,也就不用再触碰到自己的收入天花板,值得一看!1.学会吃亏、敢想敢做这句话,也是他本人研究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自己的老师送给自己的一句话。

在职场上,做事要从小事做起,别一上来就好高骛远,然后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

但绝对不能什么亏都吃,不要以忍受为代价,为自己谋求到所谓的“人缘”。

学会吃亏,便是要求大家别纠结于一时的得失,而是要在关键时刻懂得放弃。

另外,一个做事畏手畏脚的人,往往获取的成就也会比别人小,遇到问题,先想办法解决,一个只懂得追求眼下安稳的人、遇事退缩的人,混到最后也照样没有技术、没有人脉,成不了什么大事。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野心的人,随后让自己的硬实力配得上你的野心,不怕不能取得成功。

2.善于学习、敢于犯错善于学习,并非指光从书本学习,而是要从实践学习。

就像他说的,华为有一个理念叫“善于利用逆境”。

在经济寒冬的时候,华为从来不强调困难,而是提出要用冬天的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

就像华为被思科起诉,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慌了手脚,而是把这些境遇反转为有利于自己的有利条件,从这场官司中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犯错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次实践,能从经历里总结出拿得出手的经验,就是一种成功。

3.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开始大家遇事都能有自己的想法,但逐步被周遭环境同化之后,大部分人就变得人云亦云了起来。

公司业务稳定了,人多了,就会有人开始混日子了。

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发生雪崩时,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而如果是单个人遇到雪崩就很少会遇害。

因为单个人的时候,人会特别的小心警觉。

合群很容易,能保持独立思考却很难,尤其是身处大公司的上班族,集体越强大,个人就慢慢会变得弱小,能否保持独立思考,往往也就是你与别人拉开差距的关键。

华为离职感言

华为离职感言

华为离职感言离开华为,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在这里,我度过了一段宝贵的工作时光,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在离职之际,我想借此机会,向这个伟大的公司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并分享一些我在华为的工作体验。

我要感谢华为给予我一个成长的平台。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让我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华为,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成为我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我将继续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我要感谢华为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

华为一直秉持着“客户至上”的原则,始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

在工作中,我学到了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华为的团队氛围非常好,同事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友谊,还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要感谢华为的创新精神和技术实力。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华为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在华为,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创新项目,亲身体验了华为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华为不仅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成果。

这些经验让我更加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离开华为并不意味着我对这里的一切不满意。

相反,我要感谢华为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这些困难都让我成长了许多。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未来职业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离开华为,我将怀念这里的一切。

我将怀念与同事们一起工作的日子,怀念在华为学习和成长的时光。

离开华为,我也会怀念这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怀念那种追求卓越、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伴随我一生,让我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

我想对华为说声谢谢!感谢华为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成长和锻炼。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心得体会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心得体会
第三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育心里也有同样的一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徐家骏说: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不懂,拿过来学就行了。专家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的,所以不要因为不懂就害怕。像学习易经,刚开始我们肯定是不懂的,但用心跟随育心学下来,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已经懂了不少。很多时候,人是被自己假想的困难给吓倒了。比如学中医,我原来对中医一窍不通,也不敢学,医学典籍艰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但后来有机缘真正去学了,觉得还是受益良多。现在,重要的医学典籍都变成育心的教材了,我们学习中医就更方便了。我身边很多人觉得,生病去医院就行了,学什么中医;而且,你能学会吗?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正因为不懂才要学,否则医生开错了药,治错了病,自己连问个为什么的能力都没有。《红楼梦》里贾宝玉小小年纪都懂药,有一次他觉得医生用的药过重了。我们现在对药却一窍不通,根本没有辩识能力。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名医,他们都上过医学院吗?没有。古代没有医学院,除了家传,很多名医都是半路出家,靠拜师、自学成才的。我们现在也可以走这样一条路。我们家有位亲戚,搞美容的,近50岁才开始学医。开始我很怀疑她的学习能力,但后来聊天,发现她学得很不错,有些病因判断得很准。所以,学与不学还是不一样的,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不要因为不懂而停止你前进的脚步,跨过去也许你就成功了。
我的感悟就分享到这里,如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读《华为副总裁徐家骏的辞职信》有感
该文章冗长也略显枯燥,但是写的很真情实感,看了很长时间。下面摘录一些自己阅读过程中深有同感的一些地方,以及自己的感受,供没有时间阅读全文的朋友扫一眼,但是强烈建议阅读全文。-- 原文链接添付于文末,请点击查阅!
1、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
华为副总裁辞职信心得体会

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

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

华为离职副总裁徐家骏:年薪千万的工作感悟(徐家骏在华为的10年)徐家骏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

从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到年薪千万的华为副总裁,再到离开华为转战百度,徐家骏的十年从业经历和经验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绝对可资借鉴,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华为公司的运作过程和徐的职业规划。

世界上本没有好工作,下的功夫够了,好工作自会找上门的。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转眼工作十年了,在华为的十年,正是华为从名不出专业圈子到现在成为路人皆知的大公司,高速发展的十年,见证了公司多年的奋斗历程。

也投身其中,在大潮中边学边游泳,走到今天。

现在我要离开公司了,准备去开始新的事业,接受全新的挑战,我将要去做的事情,风险很大,很有可能是九死一生,九死后还能不能有一生,也难说。

在开始新的事业之前,想起了对过去的十年做个一个详细的总结。

在一个象华为这样高速发展的大企业工作,有时是一种炼狱般的锻炼,如果我能够总结十年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学到关键的做事、做人的道理,我想对将来一定大有益处。

这些年来有些人离开公司,写一些东西或书,对公司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对公司的高层领导逐个点评一番,我个人感觉除了带来一些娱乐价值,还有什么益处呢?公司照样在发展,发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7.doc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7.doc

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7华为牛人十年工作感悟徐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1997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一篇是唐东风写的被评为杰出员工受表彰后的感想.还有一篇名头很大“中央研究部知识产权处”,当时被这个名头吓了一跳.文中讲到华为当年研发累计投入 1.8亿人民币,更让我吓一个跟斗.我想当时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也就1亿多点,这家公司什么来头,花的科研投入比清华还多?当时就有了兴趣.快毕业的时候,连连受挫,找工作跟当年大部分同学一样,希望留北京,但连续被联想、方正、科海、卫通等当时大名鼎鼎的公司录取后又告知要交几万块钱才能解决户口问题之后,想到了还有华为这样一家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寄了一份简历.没几天,一个深圳的电话,说某年某月某日有个副总裁来北京,面试一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跑过去了,是公司原副总胡红卫,他基本上没有问我什么问题,到是介绍了一下华为的情况,然后把人力资源经理田景琦叫了过来,当场就给了我一个“录取通知函”和入职操作指导.我一肚子犯嘀咕,这是不是一家骗子公司?怎么这样就算面试通过了?连工资有多少都没有机会问.之后一直到报到前,都有点怀疑,幸好有个本科的同学,在华为工作过,在向他咨询后了解到公司还是实实在在有的,才下了决心过来.总的说来,就是被一张华为人报“骗”来的.就这样懵懵懂懂到了华为,一开始新员工培训,纪律严明、严格,班车不会多等半分钟,之后是部门培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给我分配的工作是ERP系统管理员兼DBA,虽然以前也搞过一些大系统,如兼职做过印度人的大型银行软件的客户化开发,但见到我们的ALPHA8200和我们的软件ORACLE,心里还是激动不已.IT的发展一日千里,10年前的技术与今天比,很多人可能没有体会了.那时比较落后,很多人也没有机会接触这种当时很先进的系统.我见到我们居然有2G巨大内存的“超级服务器”当时实在是佩服不已,为自己能做它的管理员而自豪,又为自己将来能不能玩转它而焦虑.我师傅王忠宁见到我就撂给我一本书《ORALCE ADMINISTRATOR GUIDE》,一寸半厚的英文书,愣是一周之内从头到尾看完并写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一大堆不懂的问题,自此再也不怕厚厚的英文书.当时正好是公司ERP上线没多久,业务正在推行,系统极不稳定,每天的并发程序有一半是跑错的,系统还会动不动CRASH.我看完一本书后,在刚刚成为OneBookMan时,问题单就来了,有一个重要的××引入程序有时候跑得出来,有时候跑不出来.说实话,那时候对ERP、ORALCE、操作系统一切几乎还是一头雾水,而问题却已经传过来了,只好硬着头皮,摸索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有一批数据在倒的时候,系统准出错.几万条数据,一条条试是不可能的,我就想出了用二分法,一批一批的试,完全手工动作,笨拙、费时、费力,做了几十遍,花了整整一天中午饭都错过了,终于定位到了其中一条数据,而后发现是数据超长而数据库定义的长度不够并且校验程序有BUG没校验出来.经过又返回去重复验证,证明找到的原因是正确的.当时真是心中大喜,几乎在完全不懂系统、不懂这个程序是做什么的、不懂程序处理的逻辑、不懂数据库的设计的情况下,把这个BUG定位出来并交回给ORACLE处理了.这是我上班后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至今我对这个问题本身还并不明白,呵呵.这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工作和读书不是一回事,工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是要产生结果和输出的.不管怎么样,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有好的输出结果那就是成功.读书才追求的是慢慢读,读懂为止.那时的系统,真是岌岌而可危,公司的业务高速发展,业务也不断推行,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高,但系统却不是经常宕机,就是跑得如老牛般慢.我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也是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水平不行体力补,大家兢兢业业背负责任,闯过种种难关,终于还是挺过来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点后怕的,稍有不慎真有可能全线崩溃.我也能理解有些大企业,为什么倒起来那么快了.现代的组织,经常是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生物一样,低等的蚯蚓断成两段,照样生存.而高等的人,身上戳个小小的洞可能得毙命.高度复杂的组织,就象人体一样,内部小小一块地方如果出关键问题了,组织可能崩溃.要保证不崩溃只有两条路:1)组织本身的设计和流程的设计高度科学、冗余和足够的制度性反应机制,这是西方国家的强项,他们的公司历一百年不倒,是有强大的内在因素的.2)依靠组织内每一个最小单元的高度的负责、警觉.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第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天生缺少这样的土壤和基因,因此第二种能力变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不是最好的办法."}.E-头两年的工作中,我们水平很低,体力劳动很多,有一段时间,我一上班就得高度紧张地盯着系统,不停地干预,系统才能跑下去.一会儿系统进程死了,一会儿空闲进程多了要杀掉,一会儿表空间不够了要扩展,一会儿用户提交了不合理的并发程序要中止...有一段时间,我成了热线兼现场支持,一天接50-80个电话,接了电话到处跑.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升级了系统硬件、写了自动脚本,成立了专门的热线等等,这期间我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大的复杂系统要成功的管理好,没有绝招,依靠的只是一点一滴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努力.有一度由于压力过大,也使我精神高度紧张,到了比较神经质的地步,有一段时间,一听到CALL机响,甚至是电视广告里的“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中的BP声,我的心跳就不由自主加速,喉咙发干.有一次去香港出差,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生怕系统出问题,结果刚到香港住进酒店,一个电话就来了,说系统崩溃了.我立即打国际长途叫赵×赶紧去处理,过了几分钟,赵回电话绝望地说,他以最快速度赶到一号楼,进了电梯刚走到一半,喀嗒停电了,电梯卡在中间半个多小时,祸不单行,当时那种感觉真是“农夫内心如汤煮”啊.最后过度紧张使得我想逃避,导致我提出了辞职.所幸那时候的领导袁总和郭总,开导我多次,我逐渐有所缓解,然后慢慢开始理解了什么叫大将风度.做我们这一行,要如履薄冰、但也要有点临危不惧的精神.工作紧张,但心情要避免无谓的紧张.后来我们的ERP系统、IT 数据中心,又出现过多次危险情况,淹过水、着过火,而我们最终都能够化险为夷.工作并不只有艰苦和繁琐,有时候,乐趣也不期而至.当时我们的数据库总是出ORA-1555错误,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我多天努力、百思而不得其解.现在的管理员可能会想,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吗,但那时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什么东西一GOOGLE都出来了,我找了大量的资料,苦苦思索,最后终于灵光一现,象拼藏宝地图一样拼出了逻辑严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记得当时是深夜,内心偷着乐的感觉。

华为副总裁徐家骏10年工作感悟

华为副总裁徐家骏10年工作感悟

华为副总裁徐家骏10年工作感悟我96年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天辞职有10年了。

这十年是华为高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我是在大海中边学、边游泳,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理想、详细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件事做好,也经历过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辞职、失落、希望。

但我常常总结和反思,不断学习,从一个普通职员成长为年薪千万的技术副总裁,技术大牛。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工作,只要你下的功夫足够,只要你足够强大,好的工作会自动找上门的。

所以,我总结这十年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自己在日后工作中学到做事、做人的道理,在以后人生中更有规划,更有目标。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小事,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计较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刻学会放弃。

克服保守封闭的心态,以开放,大气、大度的胸怀处世。

二、敢想、敢干、敢试空谈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要敢想、敢干、敢试敢去解决,有的时候还真成功了。

所以,要勇于实践、用勇于犯错、善于总结和反思。

想到就去做,实际的将它做出来,不断反复改进。

实实在在最有说服力,没有实践的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人人知道的东西,要将它做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学会倾听,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急于下结论给定义,不急于提供解决方案。

敢做、敢试,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

当然,这种做法不是盲目胆大,还意味着关注外部世界,以开阔宽容的胸怀接纳种种新生事物。

三、不断学习成为最不怕学习的人,啥不懂,拿过来就学,每天早晨用一个小时学,久而久之,就懂了。

学习不但是从书本上学,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中学,向周围人,周边事学。

总结、感悟、提高。

四、对目标、解决方案要有战略性设计站高看远,目标清晰,要有方法,要对问题系统思考和全局观,抓住重点,狠抓落实,咬住青山不放松。

五、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六、少抱怨、少空谈、少冲动,多沟通,积极主动,多干事实人常说:冲动是魔鬼,抱怨是毒药,沟通时桥梁。

华为工作十年领悟.doc

华为工作十年领悟.doc

华为工作十年感悟4编者注:]徐是华为数据中心的头,技术超级牛人,一级部门总监,华为副总裁,年收入过千万,数据中心是用火山岩建的深入地下的一个大型建筑。

防辐射,可防卫星的电子,雷达等手段的侦察。

里面有象卫星发射中心那种超大屏幕,机房里满是三米的大型服务器和大型计算机。

连接整个华为全球的每一台终端,整个华为每天三十多万封邮件,海外和全球的同步研发,内部的信息管理,内部流程,华为的国内国际IP电话都是通过出去。

上周,我正式提交了离职报告,准备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很大的转折,这是我长时间的思考最后所做的决定。

但真的提出离职后,回想在公司的十年,还是百感交集。

1997 年7月16日,我只身提着一个包从深圳宝安机场下飞机,走出机场,天是那么蓝、白云那么低、空气那么潮,仰头望天,对这个城市,对公司、对即将开展的工作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茫然。

到了科技园,发现是个荒凉而偏僻的地方,不过倒很安静,上学的几年中,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我似乎有点喜欢这种安静、荒凉、在他乡的感觉。

现在想想,经过十年的工作,自己的心灵真是麻木得可以了。

那时候的心里,好像时时有些什么没有着落的东西在激荡,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在听德沃夏克的《自新***交响曲》时,才发现多有深处的共鸣以至落泪。

由于没赶上大批应届生的接待,我是自己一个人来到科技园1号楼的,干净整洁的大楼,很帅很靓的保安和前台,进进出出精神饱满的员工,让人的心情为之一振。

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走了一会后,一位人力资源的大姐,很职业、热情、耐心的告诉了我入职手续如何办理,并安排我当晚在粤海门华为之家临时居住,又安排之后的宿舍事宜,在举目无亲的异乡让人倍感亲切,至今记得。

来深圳、来华为当时确实是一种机缘,96年华为名气并不响,特别是在行业之外,偶尔一次我在同学家里看到一张华为人报,有几片文章印象至今很深:一篇是周劲写的欧洲考察心得,讲欧洲一个20-30人的小公司,所具有的那种全球化运作战略、能力和气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的背后,6万人种种梦想、努力、贡献、牺牲、奋斗、抱怨、不满、沉淀、离去、希望、失落;发展的背后,种种机会、重大决策、危机、失误等等的内在逻辑又岂是局外人说得清楚?我不想多说公司,只是想对自己的工作经历好好反思反思,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努力,做了什么贡献,做了什么自己最高兴、做了什么自己最受益、学到了什么?
总得说来,我在华为的十年是懵懵懂懂过来的,当初我好像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没有详细的规划,只是想着把一件一件事情做好。

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将来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有规划、更加清晰一点。

大概想了想,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这些年深有体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后再发扬。

一、“从小事做起,学会吃亏,与他人合作”
这是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堂课,电子电路的老师最后送给我们几句话,虽然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名字,但这几句话却至今铭记。

在华为的工作实践,越发感受到这简单的几条的道理深刻。

从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满足于做小事,也不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

学会吃亏不是忍受吃亏,是不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气关键时候的放弃。

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我们很多的成功,来自于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问题单,根本不懂,但敢去试,敢去解决,还真的解决了;就像我们做SPES,即使没人、没技术、没积累,还有CISCO等大公司也在做,我们也敢做,敢推行,不盲目崇拜或畏惧权威,也取得了成功。

当然,这不只是盲目的胆大,心大还意味着积极地关注广大的外部世界,开阔宽容的心胸接受种种新鲜事物。

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句话用来形容对IT人的要求,最贴切不过了。

真正的成功者和专家都是“最不怕学习”的人,啥东西不懂,拿过来学呗。

我们IT现在有个技术大牛谭博,其实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从外行通过学习成为超级专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说,当年一开始做UNIX系统管理员时,看到#提示符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用过多年在UNIX下搞开发都是%提示符,从未有过管理员权限。

看看专家的当初就这水平!当年跟我做备份项目时,我让他研究一下ORALCE数据库时点回退的备份和恢复方法,他望文生义,以为数据库的回退是象人倒退走路一样的,这很有点幽默的味道了,但他天天早上起来,上班前先看一小时书,多年积累下来,现在在系统、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已成为没人挑战的超级专家了。

但是,学习绝对不是光从书本学习,其实更重要的是从实践工作中学习,向周边学习。

比如说我在华为觉得学到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要善于利用逆境”,华为在冬天的时候没有天天强调困难,而是提出“利用冬天的机会扭转全球竞争格局”并真的取得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冬天,华为可能还要落后业界大腕更多年份;华为在被CISCO起诉时没有慌乱,而是积极应对,利用了这次起诉达到了花几亿美金可能达不到的提高知名度的效果。

等等这些,把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境遇反而转化为
成功的有利条件,对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也对公司高层十分佩服。

四、勇于实践,勇于犯错,善于反思
很多事情知易行难,关键是要有行动,特别是管理类的一些理论、方法、观念。

空谈、空规划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实际把它做出来,做出来后不断反思改进,实实在在最有说服力。

没有实践中的反复演练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东西要做好都其实不容易,举个小例子,比如做管理者要会
倾听,我想华为99.9%的管理者都很懂这一点,但实际做的如何呢?华为有多少管理者做到了不打断别人讲话?不急于下结论给定义?不急于提供解决方案?有多少管理者能够做到自然地引导对方表达?问问对方感受?确认自己明白对方?
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对问题系统思考、对解决方案有战略性的设计
在前几年的工作中,由于取得了一点成功,技术上也有了一点研究,就开始夜郎自大起来了,后来公司化重金请来了大批顾问,一开始对有些顾问还真不怎么感冒。

后来几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IT 的复杂性越来越增加的情况下,逐渐理解了很多。

西方公司职业化的专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有套路,甚至于如何开一个会都有很多套路,后来我对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兴趣,自己总结出了不少套路并给部门的骨干培训和讨论。

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很多问题已经不能就事论事来研究和解决,非常需要系统性的方法和战略性的眼光。

对于一个组织的运作来讲,制度和流程的设计尤其需要这一点。

爱恩斯坦说过: We can‘t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same kind of thinking we used when we created them.
六、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

人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不深入业务的境地,而看不到问题和危险。

专家有过一个研究,雪崩发生时,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很少有单个人的受害者,原因很简单,单个人在雪崩多发地会相当小心和警觉。

但一个群体,群体越大,每个个体就会有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和人云亦云的判断,但现实是不管群体的力量有多大,雪崩都是不可抵抗的。

因此我觉得在大的机构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

七、少抱怨、少空谈、积极主动,多干实事
我曾经是个抱怨很多的愤青,经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

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转变,因为知道了抱怨是最无济于事的。

世界上永远有不完美的事情,永远有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是面对它,解
决它。

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改变我们不满的现状,改变我们不满的自己。

实际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搞出来的,比如社会上很常见的是高级干部退下来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态炎凉,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权位在手春风得意时不可一世、视他人如粪土造成的。

八、对职业负责、对目标负责,对自己负责,成功者往往自觉自律、信守承诺、心无旁骛
大企业肯定会有绩效考核、会有论功行赏、会有KPI、会有领导指示、甚至会有一点企业政治,但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