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道德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的道德观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了解更多关于长松咨询的《长松企业组织系统》工具包等请登录:

免费咨询服务电话:4006-818-360

在中国一些企业中,员工层与运营管理层的对抗在加剧,比如富士康事件和广丰罢工事件。这种冲突的根源有很多,但我认为基本原因是经营管理层“权力文化”的形成。(系统)

任何偏离目标的管理都是“暴政”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关系。按照科斯的说法:“企业的显着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也就是说,企业建立的重要原因,就是用合作来代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讨价还价,从而节省成本。

按照这种逻辑,经营管理层就是这个价格机制的替代物,通过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合作,企业可以节省交易成本去实现盈利目标。而盈利目标是合作的前提,任何偏离目标的“管理”,都是一种失去了合法性的“暴政”。

这就是今天发生在相当一批中国企业中的“权力现象”,很多经营管理层按照“自我意志”而不是按照企业目标来管理,而相同的地位与既得利益又会产生“官官相护”,结果就形成了员工与管理层对抗的局面。这个局面,有时候甚至不以企业老板的意志为转移。

现代企业制度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这种文化背景中,经理人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的背后是职业道德与基督教文明的对接,在这种对接之上,职业经理人与员工获得了合作的“灵魂约束”:背离企业目标是不道德的。但这种约束对中国企业显然不存在,因此,传统的儒家学说自然进入了“时代的呼唤”。这种呼唤其实有着一个时代的无奈感:我们现在很多管理上的困境,并不是出于管理问题,而是“道德”层面的问题。问题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

“做人”的准则来源于国学

既然问题出在“做人”上,那么,中国管理就必须回归到最基本的原点,那就是寻根。当我们讲职业化,讲标准,讲流程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感觉,但你把它们转化为仁、礼、义时,大家就有感觉了。

在员工的角度,从传统的“做人”层面去讨论做事,无疑能够大大减少交易费用。比如当我们把“仁”解释为客户价值,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仁也。”这样的警句说的不就是与客户的关系吗!

同样,礼是天之法则,人之规则。“一旦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讲的就是职业化,就是“对规则的敬畏”,当每个团队做到仁义之师,公司做到礼仪之邦,我相信管理就不会那么复杂,社会也不会那么混乱了。

当然,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复古来解决。但是当传统文化纽带断裂造就了我们这样一批“无根的一代”、当经济强盛代替“文化之我”、当每个人回答“钱就是我”之时,这种无根的“我”获得的只能是短暂的自恋,而在这种短暂自恋的狂欢之后,是组织管理危机的逼近。

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这种认同危机,而这种认同危机深深根植于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之中。我把这种矛盾归结为:有根的市场经济与无根的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或者叫有道德的市场经济与无道德的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

我想,这就是新国学管理的时代意义。新国学管理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把西方管理体系对接中国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不能没有自己的根,中国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中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有道德的市场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