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组织胚胎学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第三章上皮组织
3
1.单层上皮
4
(1)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腔面。间皮:胸膜,腹膜和5
心包膜的表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
6
(2)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等。
(3)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等腔面。
7
8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道等腔面。
9
2.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未角化的: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角化的:皮肤的表
10
11
面。
(2)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
12
13
(3)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
14
3.上皮细胞的侧面连接
(1)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在超薄的切片上,此
15
16
处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紧密连接课阻挡17
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18
(2)中间连接:又称黏着小带,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环绕上皮细胞顶部。
19
相邻细胞之间有15~20nm的间隙,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连接相邻细胞膜,20
膜的胞质内面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组成终末网。中间连接有黏合
作用和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21
22
4.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基膜由基板
23
和网板组成。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分为两层,紧贴上皮基底面的一薄层
为透明层,其下面电子密度高的一均质层为致密层。网板是由结缔组织的成纤24
25
维细胞产生的,主要由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有时有少许胶原纤维。
26
第四章固有结缔组织
27
28
1.结缔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29
2.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HE染色中,细胞胞体较大,
多成扁平或梭形,有突起,胞质较丰富,呈嗜弱碱性。胞核较大,扁卵圆形,
30
31
着色浅,核仁明显。在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
32
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生成纤维和基质。
33
3.巨噬细胞在体内广泛存在来源:血液中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形态:光镜:
34
形态多样,常有粗、短突起,胞质嗜酸性,内含小泡或颗粒;核小,染色深。
35
电镜:细胞表面有很多突起和皱褶,胞质含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微丝、
微管。功能:趋化性和变形运动。吞噬作用:吞噬细菌、异物和衰老细胞。抗
36
37
原递呈作用:捕捉、加工、处理、。参与免疫应答。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干扰
38
素interferon、补体、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TNF、CSF等。
4.肥大细胞来源:骨髓多能干细胞。分布:沿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分布。形态:
39
40
较大,圆形、卵圆形,核较小,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
41
性,HE染色常不显色。功能:维持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参与过敏反应(变
态反应),如寻麻疹,哮喘;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
42
43
5.浆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形态:圆形或椭圆形,
44
胞质嗜碱性,核旁有浅染区;核圆、偏一侧、异染色质呈车轮状排列。电镜:45
胞质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核旁浅染区有高尔基复合体。
46
6.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称白纤维。
47
7.弹性纤维,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
48
8.网状纤维较细,分支多,交织成网,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
49
9.蛋白多糖复合物的立体构型形成含很多微孔隙的分子筛。蛋白多糖是由蛋50
白质和多糖分子结合成的复合物,是基质的主要成分。
51
10.三种糖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软骨粘连蛋白。
52
53
第五章软骨与骨
54
1.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中。成熟软骨细胞的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浅,
可见1~2个核仁,细胞质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
55
56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还有少量的线粒体和一些糖原颗粒和脂滴。软骨细胞合57
成和分泌软骨组织的纤维和基质。
2.软骨的分类(主要掌握三种软骨的纤维不同)
58
59
(1)透明软骨:胶原原纤维,无胶原纤维。
60
(2)弹性软骨:间质中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
61
(3)纤维软骨:间质内有大量的平行、交叉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62
3.软骨的生长方式
63
⑴外加生长:软骨膜内层的骨原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
⑵内积生长:软骨内部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并产生基质和纤维。
64
65
4. 成骨细胞:分布:骨组织表面,单行。形态:矮柱状或不规则,表面有细
66
小突起伸向骨基质,在骨小管内与骨细胞的突起形成连接。核圆,胞质嗜碱性,
含基质小泡。电镜:胞质中含丰富的rER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合成67
68
胶原纤维和基质,形成类骨质,释放基质小泡,促使羟基磷灰石沉着,转变为
69
骨细胞。
70
5.骨细胞:分布:位于骨组织内的骨陷窝中,突起伸入骨小管内。形态:扁
71
圆形多突起细胞,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功能:轻度溶骨,升高
72
血钙。
6.破骨细胞:分布:骨组织表面。形态: 多核巨细胞,胞质嗜酸性,近骨
73
74
质处可见皱折缘。电镜下:含大量线粒体、溶酶体、吞饮小泡;皱折缘处有微
75
绒毛,周缘有环形亮区,细胞膜紧贴骨质表面,形成封闭的酶解微环境。功能:
释放溶酶体酶和乳酸等,溶解、吸收骨质。
76
77
7.环骨板:环绕骨板外表面的环骨板称外环骨板,10~40层,整齐的环绕骨干
78
排列。环绕骨干内表面的环骨板称内环骨板,较薄,由数层排列不甚规则的骨
79
板组成。
80
8.骨单位:骨单位是内,外环骨板之间纵行圆筒状结构,又称哈佛斯系统。
81
9.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和环骨板之间,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
原有的骨单位被吸收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82
83
10.骨的加长是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和不断骨化来实现的。骨的增粗是由骨外
84
膜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来实现的。
85
86
第六章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