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完整课件
开展实验
坚持完成实验
4.作者列举了什么例子从反面论证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心:即心要端正。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 2.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重点)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难点)
学习目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2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 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科学研究 上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 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 物致知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 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 家的前途。当然,这个缺点也不是突然形成的,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并 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 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 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其见解 可谓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劝说语重心长。它对我国学生是一剂良药,每 个人读后都会终身受益。
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 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 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 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 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 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一读理思路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结合文章,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1. 开场白 2. 引出话题 3. 举王阳明例子 4. 真正格物致知 5. 点名意义
熟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备课笔记 第二部分(3—11段):针对论题进行回答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11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第三部分(第12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 代提出希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级语文课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级语文课件

彷(páng )彷徨 仿(fǎng )仿佛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瞭望】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修身】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 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写作特色
❶层层推进,思路清晰。
这篇演讲的主体部分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 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之后从中国传统教育引出 “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在具体分析中,演讲者 先讲传统教育下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并举了明代大理论家王 阳明的例子;在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以自己在国内和国 外的求学科研经历,特别是受挫的经历,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 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最后,他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 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
合作探究
“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中 “唯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唯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除了对事物进 行客观地探索,别无他路,强调了实践和探索的重要 意义。
合作探究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举自己的亲身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我们一般写议论文时,不太可能举自己的经验为证,但 这里的情况不太一样。一来这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 文,而是一篇演讲,演讲注重沟通、交流,用自己的经历 “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 得更好的演讲效果。二来演讲者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自己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本身就具有很 大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 力”。C项,递进关系错位,应将“不但”与“而且”后的内容互调。D项,缺少 宾语中心语,应在“中国文化”后加上“的一部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件PP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优秀课件PPT
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划分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 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 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2) 提出观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二部分(3—12)
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病(一是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二是 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
5.文中第12段,作者举自己的经验为证,有什么好处?
①本文并不是一篇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而是一篇演讲。演讲注重沟通 交流,在演讲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真实而亲切,有助于拉近 与听众的距离,取得更好的效果。 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从反面深刻地揭露了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 ,论述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更具说服力。 ③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作者求学时代的经历对于广大青年学子 来说,本身就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解 读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贰部分
2023/4/16
6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 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并用英文 字母“J”命名该粒子,因此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年 写了一篇自传性文章《在探索中——一个物理学家的体验》 。

多音字
( méi )没辙 没 ( mò )埋没
缅怀(
·
miǎn

·彷徨·( páng huáng )
( liáng )测量 量 ( liàng )胆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学习目标
在自主阅读中区分观点与材料,把握演讲者的主要观点。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 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预习检测
瞭望(liào )
·
缅·怀(miǎn )
探察(chá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一读课文,提炼观点
难题1-2:串联思路
请大家使用简洁的语言,将这些零散的句子按照合理的逻辑顺序 串联起来,帮助洋洋理清文章思路。
一读课文,提炼观点
难题1-1:提炼观点
请大家帮助洋洋找出文中(包括标题)能够表达演讲者观点的句子, 不超过八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提出问题(引论):


1:


分析问题(本论)
2:


3:

解决问题(结论) :
二读课文,梳理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物 致
分析问题(本论) 2: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3: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八年级语文初二下册PPT课件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八年级语文初二下册PPT课件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舉例論證:Fra bibliotek所舉例子
闡述道理
明朝大理論家王 論證傳統教育不 陽明“格“竹子 是真正的“格物 的,頭痛失敗。 致知”。
通過實驗瞭解 實驗的過程……
竹子性質。
有計畫的探測。
作用
使論證更具體形 象生動,更具說 服力。 使論證更具體形 象生動,更具說 服力。
論述 角度
反面
正面
中國學生功課成 績好,面臨研究 工作束手無策
本文結尾表達了什麼希望? 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
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朗讀課文,想一想:為什麼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
這是被科學進展的歷史和實驗的過程證明了的,是 由傳統中國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決定了的。不僅 如此,也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所不可少的。
為什麼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走進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 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於美國。 三個月後隨父母回到中國。1956年到 美國密執安大學學習,1960年獲得科 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 哲學博士學位。
字詞積累
1、注音:丁肇( zhào )中
不知所措( cuò )
2、釋詞: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獲得知識。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舉明代大理論家王陽明“格竹子”的事例證明。 為什麼用這個例子證明? 因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 ——有代表性。
作者認為王陽明 “格”竹子為什麼失敗? 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 王陽明《傳習錄》在敘述“格竹子”後說:“方知
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语文:4.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语文版八年级下)

语文:4.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语文版八年级下)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A.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B.用工业化带动信息化C.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D.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判断题]四冲程柴油机曲轴旋转一周,每个气缸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A.正确B.错误 [填空题]人类学家从非洲、亚洲、欧洲发现古人类化石,得出人类起源于人猿,从猿到人的科学结论,并以三大洲的人型体质特征将人类化分为:()、()、()。 [单选]与肝细胞癌关系最密切的是()A.甲型病毒性肝炎B.乙型病毒性肝炎C.戊型病毒性肝炎D.自身免疫性肝炎E.黄疸性肝炎 [单选,A1型题]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A.肺不张B.气胸C.支气管扩张D.肺纤维化E.肺气肿 [填空题]油品的沸程是指()温度范围。 [填空题]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其礼”,鲁国采取了“革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填空题]无空气喷枪由()、()、()、()、()、()、()等构成。 [填空题]1487年,葡萄牙人的船队,沿非洲西岸南行,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单选]企业中的实用计量是属于()。A.科学计量B.工程计量C.法制计量D.计量管理 [单选]含嘌呤最少的食物是()A.猪肝B.牛奶C.豆腐D.猪肉E.鱼子 [单选]关于WHO推荐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正确的是()A.口服葡萄糖100克B.糖耐量减低即可诊断糖尿病C.口服糖耐量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少于250克D.空腹血糖小于7mmol/L,不必做此检查E.同步查尿糖,可大致判断肾糖阈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止血带法止血适应证。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患者,男,60岁。主诉心胸憋闷疼痛,并放射至肩背,心悸怔忡,有恐惧感,舌紫有瘀点苔白,脉沉细涩。其病机是()A.心血亏虚B.肝血不足C.心阳偏衰D.心阴虚亏E.心血瘀阻 [单选]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组织重大活动时。应及时知会(),相互协调,避免发生意外事件。A.本区域政府部门B.本辖区民政主管部门C.本区域物业管理主管部门D.辖区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 [单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下列关于票据的表述错误的是()。A.付款人是指在票据上签名并发出票据的人,或者说是签发票据的人。B.票据都有三方基本当事人C.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D.票据是无条件支付或无条件委托支付一定金额的凭证 [单选]在国库支出的支出方式中,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应实行()。A.直接缴库B.集中汇缴C.财政直接支付D.财政授权支付 [填空题]国际单位规定重力的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是()单位符号分别为N和()。 [单选]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和适用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具有同等效力B.规章具有同等效力C.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应由部门规章制定机关协商解决D.根据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 [单选,A1型题]肾损伤后哪项护理措施不正确()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B.观察疼痛性质及程度C.绝对卧床休息D.向患者介绍肾损伤知识E.尽早离床活动 [单选]部件类型区分号在零件编码系统中代表纵向布置部件的符号是()。A.VB.PC.L [单选]下列不属于标引的要求的是()。A.先整体后局部B.内容的版权状态必须被标引C.针对内容资源中的片段或集合型内容资源的构成单元所进行标引D.选择合适的元数据标准进行内容标引 [单选,A1型题]下列各项,不属附子主治病证的是()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E.阳虚外感,寒痹刺痛 [单选]甲公司设立于2014年12月31日,预计2015年年底投产。假定目前的证券市场属于成熟市场,根据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观点,甲公司在确定2015年筹资顺序时,应当优先考虑的筹资方式是()。A.内部筹资B.发行债券C.发行普通股票D.发行优先股票 [填空题]利用二极管的()特性可构成整流电路。 [单选,A1型题]患者平卧,患肢抬高70°~80°,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白,说明()A.Pratt试验阳性B.Buerger试验阳性C.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D.Penthes试验阳性E.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阳性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病例摘要:孙某,男,48岁,业务员,已婚,于2011年12月18日就诊。骤发剧烈上腹痛,伴腹胀、恶心、呕吐一天。患者于发病当天因暴食后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初起时觉剑突下偏右呈发作性胀痛,腹痛迅速波及全腹部转成持续性、刀割样剧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恶心 [名词解释]伪品 [问答题,简答题]焦炉气压缩机级间水冷器的作用是什么? [单选,A1型题]下列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选用药源充足的B.选用价格较便宜的C.选用副作用小的D.能窄谱的有效,不选用广谱的E.能联合用药,不单用 [单选]掏槽眼的深度要比其他炮眼深()。A.100~150mmB.200~300mrnC.300~400mm [单选]病人尿液检查显示球蛋白Bence-Jones蛋白阳性,可能的诊断为()A.软骨瘤B.骨巨细胞瘤C.骨软骨瘤D.骨肉瘤E.浆细胞骨髓瘤 [问答题,简答题]道碴、片石、砂子等线桥用料怎样堆放? [单选]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获得收益,其收益属于业主的部分应当纳入()。A.专项保养资金B.专项服务资金C.专项维修资金D.专项改造资金 [单选]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A.下腹疼痛难忍,伴高热不退B.腹胀,恶心呕吐C.尿频尿急D.白带增多E.下腹一侧撕裂样痛 [单选,A1型题]高血压病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A.小脑齿状核B.小脑皮质C.脑桥D.基底节E.延脑 [问答题,简答题]杀虫 [单选,A1型题]母婴保健法规定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机构是()A.医疗、防疫机构B.医疗、计划生育机构C.计划生育机构D.保健、计划生育机构E.医疗、保健机构 [单选]根据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能力可将放射性核素显像分为()A.局部显像和全身显像B.静态显像和动态显像C.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D.早期显像和晚期显像E.阴性显像和阳性显像 [单选]通过遥控器的以下组合来操作高清变焦摄像机的拍摄照片()A、shift键↑+滚转指令→B、shift键↑+俯仰指令↓↑C、shift键↑+滚转指令←D、shift键↑+油门指令↓↑

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课件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大学》传文第五章
践行格物致知,培养实验精神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就是总 结为理性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 的目的。文题表明了这篇演讲词要讲述的问题。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积累“缅怀”“彷徨”“不知所措”等易考 词语。
基本知识和学术进展很难突破——要重视实 验精神。
试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本篇演讲词的语言风
格及表达效果。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
“大都”指大部分,从范围上限制,
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 指多数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不是
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全部,体现了论述性语言的准确与严谨。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
“往往”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
问题探究
演讲者在“情系中华”征文颁奖活动中发表这样的演讲有什么 现实意义?
曾经,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 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演讲者作为接受过中西方 教育并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非常敏锐、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缺点有 久远的文化背景,而且产生了较大的危害,会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 时代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为了改变这一现 状,演讲者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 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请仔细阅读第6—10段,简要说说这一部分的 演讲思路。
提出观点(第6段)
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分析原因(第7段)
寻找对策(第8、 9段)
得出结论(第10段)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获得。
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证明实验应是积极 的探测。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 本文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交代演讲的原因,提出论题。
2.结合第三段内容,谈谈古今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
【答案】在中国古代,由于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不 是为了“寻求新知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平天下”。
3.举王阳明“格”竹失败的例子有何作用?
【答案】举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例子,具体有力 地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 观点,语言幽默,通俗易懂。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四 个月,收到来稿近千篇。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特别荣誉奖,著名物理学家丁肇 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 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初读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论题是?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论题的? 2.“格物致知”出自?意思是?目的是?举了怎样的例子? 3.知识是怎样得到的?获得知识的过程有哪些要求? 4.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哪些弊端?作者是如何验证这些弊端的? 5.“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其真正意义是?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6.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你能否把握文章的结构,并进行层次划分?
1.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 ①道理论证。文中引用《大学》里的话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 物和致知”。 ②举例论证。文中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论证古代格物的途径、方法掩盖了格物致 知的真正内涵,又以自己的切身事例,论证了格物致知的内涵。 ③对比论证。把古代的格物致知和当今世界要求的格物致知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从而突出强调了本文的论点。
字词积累
丁肇(zhào)中 瞭(liào)望 彷(páng)徨(huáng)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 “格” ?
作者主张: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 的、有计划的探测。
•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 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 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拓展延伸
报纸上有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 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 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 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 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 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第十八页,共46页。
补充:关于“四书五经”
• 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
一起,称为“四书”。 “五经”指《诗》
《书》《礼》《易》《春秋》,“四
书”“五经”都是儒家主要经典。
第十九页,共46页。
2.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是为什么呢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 肇(zhào)
致知: 求知,得到知识。
• 埋没(mò)
正心: 端正心思。
• 彷(páng ) 徨
修身:就是指努力提高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袖抽手象旁:观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一帆风顺: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第五页,共46页。
第四部分(13段)提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应该成为中国
文化的一部分。
第六页,共46页。
文章结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四、字词积累
格 物: 推 究 事 物 的 原 理 。 致 知: 获 得 知 识 。 彷 徨: 比 喻 走 来 走 去 犹 豫 不 决 。 袖手旁观: 比 喻 置 身 事 外 或 不 协 助 别 人 。 不知所措: 不 知 所 措
五、问题探讨
1.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意义: 第一,探求真理的唯一途径,在于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五、问题探讨
3.格物致知精神的本质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层意义包含两方面:一是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客观地探索事物;二是 探索需要有想象力和计划性,而非消极地袖手旁观。
4.阅读此文后,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培养“格物致 知”的精神?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格:推究。 致:获得。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 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 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富有想象力、有计划性地,客观地探索事物。
解 决 问 题 。):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作者为了论证观点,举了哪些例子?这些例子之间有什么联系?
王阳明的事例 一种竹子的实验 作者本人的经历 彼此联系,互相对比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 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我们要摒弃只空想、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要克 服想当然的毛病,养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
六、文章论证
1、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论证结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新的
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 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 到。
怎样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 ,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 程;
以他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为证(请你读一 读):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 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 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 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 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 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 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 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 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 要经典。
“格物”和“致知”出自何 处?含义是什么?
• 出自《大学》。 •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 物和致知,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田 地。
丁肇中教授故居(山东日照)
丁肇中教授负责实施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研究 项目——L3实验室
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加
速器使用的环状隧道, 位于地下50至170米之 间,周长27公里,规模 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由中美等国家共 同研制的 阿尔法磁谱仪
这是为了在外层空间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及研究 宇宙射线实验研制的首台太空磁谱仪。该实验由丁肇中 教授主持 ,中国承担关键部件——永磁体系统的研制。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 ,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 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 应当怎样“格” ?
作者主张:
•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 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 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 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 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 得到知识的。
阅读最后一段
朗读: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 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 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 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 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 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 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 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 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举了王阳明的 例子。我们探讨一下:王阳明 “格” 竹子为什么失败?
• 这位先生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而 不动手实践,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 讨自己,从内心领悟真理。
阅读6-12自然段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 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检查预习:
1、注音:丁肇(zhào )中 不知所措(cuò ) 2、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 致知: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
或发急。
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试着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结构及基本内容
• 第一部分(l段):介绍演讲的基本内容: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 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 培养实验的精神,我们都要保留 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 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朗读: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 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 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 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 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 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 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 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 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 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 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 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 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 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丁肇 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
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 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 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 该怎么?
• 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 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 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 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 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作者用什么事例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 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 低能”、“会读书不会研 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 动手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 我们极大的启发!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题解
•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 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 知识。
• 格:推究,探察。 • 致:获得。 • 题目含义:我们应该具有从探究物体而获
• 第二部分(2~5段):指出中国传统教育并 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 第三部分(6~12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 学上的重要性。
• 第四部分(13段):得出结论,实验精神 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主旨:中国学生应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即实验精神)。
阅读2-5自然段
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 书是“四书”。 “四书”是什么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