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常见的定量分析仪器和设备。

(3)了解定量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溶液的配制、滴定、光谱分析等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学会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认识定量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1)定量分析化学的定义(2)定量分析方法分类(3)定量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2. 定量分析仪器与设备(1)滴定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3)其他常用定量分析仪器简介3.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1)溶液的配制方法(2)溶液的稀释计算(3)溶液的浓度测定与误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常见定量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3)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浓度测定。

2. 教学难点:(1)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与选择。

(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溶液配制和稀释过程中的误差控制。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与课时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和16次实验操作。

《分析化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分析化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课时安排:1 学时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一节)课时安排:1 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分析化学学科及其在各领域的重要作用、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对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分析过程及步骤有初步的概念;并明确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和方法。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

二、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过程及步骤。

与误差有关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2.教学难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向学生推荐参考书及期刊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及其在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药学等领域的作用。

(二)分析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当前活跃领域。

(三)分析方法的分类1.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2.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3.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四)分析过程和步骤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包括方法认证等)、结果计算和表达。

(五)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及要求。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准确度和精密度1.准确度与误差⑴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⑵相对误差绝对误差δ与真值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⑶真值与标准值2.精密度与偏差⑴偏差单个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⑵平均偏差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⑶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d 与测量平均值x 的比值称为相对偏差。

⑷标准偏差⑸相对标准偏差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精密度高并不说明准确度也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分析化学大专教案模板范文

分析化学大专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分析化学二、授课对象化学专业大专生三、授课时间第X学期,每周X课时四、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4. 提高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2. 定量分析方法a. 滴定分析法b. 重量分析法c. 光度分析法d. 色谱分析法3. 定性分析方法a. 气相色谱法b. 液相色谱法c. 质谱法4.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a. 分析天平的使用b. 酸碱滴定c. 重量分析d. 光度分析e. 色谱分析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b. 定量分析方法与实验操作;c. 定性分析方法与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a.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精确度要求;b. 酸碱滴定终点判断;c. 重量分析中沉淀的纯度控制;d. 光度分析中吸光度的测量与计算;e. 色谱分析中分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法: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八、教学过程安排1. 第1-4周: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第5-8周:定量分析方法与实验操作。

3. 第9-12周:定性分析方法与实验操作。

4. 第13-16周: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九、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计算题。

2.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分析化学》2. 教学课件3. 实验指导书4. 相关网络资源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了解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2. 教学难点:(1)溶液的浓度计算;(2)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实验操作法:演示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PPT课件:展示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分析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内容:(1)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任务和分类;(2)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配制及稀释;(3)常见分离和富集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实验操作:演示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分析化学基础教案

分析化学基础教案

分析化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理解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3.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4. 能够对常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2. 对常见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分析化学的概念和作用,并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学科。

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介绍分析化学的起源和关键里程碑,包括重要科学家的贡献。

3. 分析化学的应用领域:从环境分析、食品安全、医药制造等方面介绍分析化学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1. 常见实验器材和操作规范:介绍常用的实验器材和操作要求,并进行示范。

2.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讲解常见的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如草酸标定、滴定等,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定性分析实验(30分钟)1. 常见定性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如气体析出法、络合反应等。

2. 定性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定性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定量分析实验(30分钟)1. 常见定量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如容量分析、光度法等。

2. 定量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定量分析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总结(5分钟)由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准备:1. 分析化学相关教材、课件和实验指导书;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实验室设备和安全措施。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3. 对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

定量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常见定量分析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3)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2)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定量分析化学的兴趣和热情;(2)认识定量分析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定量分析的定义和分类;(2)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滴定法、重量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2. 定量分析实验操作技能(1)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2)实验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常见定量分析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应用范围;(3)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定量分析方法的的选择和应用;(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2)实验室实践教学;(3)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2)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3)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参与度。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理论试题和实验操作试题;(2)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1. 课时分配:(1)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课时);(2)第二章:常见定量分析技术(3课时);(3)第三章:实验操作技能训练(4课时);(4)第四章: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2课时);(5)第五章: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2课时)。

分析化学教案(药学、制药)

分析化学教案(药学、制药)

第1节课(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任务、作用、分类;明确分析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明确学习的参考资料、考核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任务和作用;基本内容;发展趋势;学习方法;三、重点、难点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的不同分类方法;分析化学的任务;明确ppm 、ppb 、ppt 的意义;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程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教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在讲授时以板书的形式完成讲解内容。

五、时间分配 六、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结构分析 2.分析化学的作用国民经济 科学研究医药卫生学校教育3.分析化学的基本内容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方法分类:根据测定原理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根据样品量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根据被测组分的百分含量分为: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和痕量组分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物理分析;物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4.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提高分析速度;发展遥测分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建立新的微区分析方法和不损坏试样的分析方法;基础理论和使用基础研究;5.学习和考核方法实验 10内容时间分配(min ) 任务和作用 30 基本内容 35 发展趋势10 学习方法15 总计 90作业、期中测试 10期末测试 806.参考书目教材:《分析化学》李发美主编,第五版,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目:《分析化学》华东化工学院编,第五版,2004年《分析化学》华中师范学院编,2000年《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2003年第2节课(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偶然误差和正态分布)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摘要本教案旨在为分析化学实验提供指导。

通过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步骤,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教案包括了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并培养实验操作中的注意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在此教案中,我们将涵盖以下实验原理:- pH指示剂的性质与应用- 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比色法测定物质浓度的原理3. 实验仪器设备为了完成实验操作,学生需要熟悉并使用以下仪器设备:- 酸碱滴定管- pH计- 比色计- 称量仪器- 试剂瓶4. 实验步骤本教案涵盖了多个实验步骤,其中包括了以下内容: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2. 样品处理:对待测样品进行处理,使其适合进行实验分析。

3. 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确定所需试剂的用量。

4.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通过比对标准值或数值计算,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解释。

5. 安全注意事项分析化学实验需要注意安全,以下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戴上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注意试剂的储存和处理,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 操作酸碱试剂时要小心,避免溅到眼睛和皮肤。

- 使用仪器设备时要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使用。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并提升对分析化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大学教案

分析化学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

2.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分类,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等。

3. 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4.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等。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概述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2.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3. 分析化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二、分析化学方法分类1. 定性分析- 简单物理性质法- 化学反应法- 显色反应法2.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3. 结构分析-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质谱法4. 形态分析- 显微镜观察法- 表面分析技术三、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1. 取样- 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2. 试样制备- 试样的研磨和混合- 试样的溶解和稀释3. 分析测定- 滴定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光谱分析法的操作步骤4. 结果计算和表达- 定量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 定性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分析化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分析化学概述:讲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化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2. 分析化学方法分类:介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等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讲解取样、试样制备、分析测定、结果计算和表达等基本操作技能。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分类和操作技能。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有较好的理解。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第[周次]节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学会使用分析仪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1. 分析化学概述-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的方法分类- 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操作1. 酸碱滴定实验-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 定量滴定的操作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2. 重量分析实验- 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重量分析的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和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的重要性。

2.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授1. 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2. 讲解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重点讲解滴定分析法。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任务。

2. 教师演示酸碱滴定实验的步骤,并强调操作要点。

3.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数据处理1. 学生完成实验后,进行数据记录和计算。

2. 教师讲解数据处理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审核。

五、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分析化学在某一领域的应用。

---备注:1. 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

分析化学教案【篇一:分析化学教案】《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 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 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 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 ? 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分析化学》课程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的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分类方法和发展以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分析化学的任务可归纳为三大方面的主要任务: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3.分析化学的作用不但对化学学科的本身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医药卫生与环境保护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三、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成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一次变革:20世纪初。

溶液平衡四大理论的建立,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第二次变革:20世纪50年代。

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使仪器分析方法得到发展,使原来以化学分析为主的经典分,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

第三次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分析化学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性、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方法创立了条件。

总之,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发展自动分析和遥测分析为目标。

思考题:做好下一章的预习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及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掌握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了解试样分解的其它方法;了解并理解分析测定前的预处理。

大学分析化学教案

大学分析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方法及其操作。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复杂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教学内容:一、分析化学概述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发展简史。

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定量分析1. 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和减小方法。

3.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光谱分析等。

三、定性分析1. 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定性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常用定性分析方法: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滴定等。

四、光谱分析1.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

五、色谱分析1. 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

2.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等。

六、实验室安全与环保1.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2. 常用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和废弃物处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发展简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结合实例说明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解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误差等。

2. 讲解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基本原理。

三、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1. 实验操作:讲解常用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数据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和分析方法。

四、案例分析1.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2. 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分析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理解。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分析化学课程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3.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课堂练习4. 总结与拓展5. 课后作业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3. 课后实践二、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析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分析化学的分类: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等。

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根据物质的量与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 定性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定性分析。

3. 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 重量分析法:根据物质的质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 体积分析法:根据物质的体积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 光谱分析法: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性质,进行定量分析。

- 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定量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 讲授新课(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讲解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等。

(2)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讲解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

(3)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讲解重量分析法、体积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分析化学概述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目的介绍分析化学的概念解释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2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解释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常见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3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介绍玻璃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讲解溶液的配制、滴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基本实验操作步骤第二章:样品处理与分离技术2.1 样品处理的目的与方法解释样品处理的重要性介绍固液萃取、离子交换、沉淀等样品处理方法2.2 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等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3 实验操作与技巧讲解样品处理的实验操作步骤介绍分离技术的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第三章:定量分析化学3.1 定量分析化学的方法与原理介绍滴定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实验讲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介绍滴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3.3 数据分析与误差处理讲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误差来源和误差处理的方法第四章:常见元素的分析化学4.1 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讲解铁、铜、锌等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介绍相应的分析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4.2 非金属元素的分析化学讲解氧、氮、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介绍相应的分析仪器和实验操作步骤4.3 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化学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介绍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有机化合物分析技术第五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5.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讲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5.2 质谱分析讲解质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介绍质谱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5.3 红外光谱分析讲解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步骤第六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6.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原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解释分子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6.2 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的使用讲解紫外-可见光谱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6.3 紫外-可见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紫外-可见光谱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紫外-可见光谱在化学物质检测和生物分子研究等方面的应用第七章:荧光光谱分析7.1 荧光光谱分析原理介绍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解释荧光的产生机制和荧光光谱的特点7.2 荧光光谱仪器的使用讲解荧光光谱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7.3 荧光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荧光光谱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荧光光谱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第八章:电化学分析法8.1 电化学分析法原理介绍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解释电位分析、电流分析等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8.2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讲解电化学分析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8.3 电化学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电化学分析法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化学分析法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第九章:色谱分析法9.1 色谱分析法原理介绍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解释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色谱分析方法的原理9.2 色谱分析仪器的使用讲解色谱分析仪的结构与操作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9.3 色谱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讲解色谱分析法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色谱分析法在生物分子检测、环境监测和产品质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第十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进展10.1 联用技术介绍色谱-质谱联用、紫外-可见光谱-质谱联用等联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讲解联用技术的优势和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0.2 微分析技术介绍微流控芯片、微阵列等微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讲解微分析技术在生物分子检测和化学物质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和挑战10.3 分析化学在前沿领域的应用讲解分析化学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分析化学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和材料分析等方面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类: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和重要性是学习的基础。

大学分析化学绪论教案设计

大学分析化学绪论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熟悉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常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化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2. 复杂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实验教材3. 分析化学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分析方法,如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等。

2. 提出问题:大学分析化学与中学分析化学有何区别?二、讲授新课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 研究内容:物质的分离、鉴定、测定和结构分析。

- 重要性:在化学、生物、环境、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 定量分析:利用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通过测量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物的量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熔点等)或化学反应(如沉淀反应、气体产生等)来鉴定物质。

3. 常用分析方法- 滴定分析:利用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方法测定物质的含量。

- 重量分析: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含量。

- 光谱分析:利用物质的吸收、发射光谱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电化学分析:利用电化学方法(如伏安法、极谱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案例分析1. 举例说明分析化学在化学、生物、环境、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 分析复杂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分析方法。

2. 强调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

《分析化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作用。

2. 掌握溶液、沉淀、气体等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3. 学习滴定、光谱、色谱等分析化学常用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3. 滴定分析:滴定原理、滴定曲线、滴定方法及应用。

4.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光谱等。

5.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谱柱的选择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滴定分析、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滴定曲线的分析、光谱和色谱分析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化学试剂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 第二周:介绍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3. 第三周:学习滴定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4. 第四周:讲解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5. 第五周:学习色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题和应用题,考察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如《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等。

2. 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如滴定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反思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09水专)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09水专)

实验一电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目的1、学习FA1004型电子天平的基本操作和常用称量方法,为以后的分析化学实验打好称量技术基础。

2、经过三次称量练习后,要求达到:固定质量称量法称一个试样的时间在8分钟内,递减称量法称一个试样时间在12分钟内,倾样次数不超过3次,连续称两个试样不超过15分钟,并作到称出的两份试样的质量均在0.3-0.4克之间二、实验原理电子天平的称量是依据电磁力平衡原理。

称量通过支架连杆与一线圈相连,该线圈置于固定的恒磁铁---磁钢之中,当线圈通电时,自身产生的电磁力与磁钢的磁力相互作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该力与称盘中称量物的向下重力达平衡时,此线圈通入的电流与该物重力成正比。

利用该电流大小可计量称量物的质量。

其线圈上电流大小的自动控制与计量是通过该电平的位移传感器、调节器及放大器实现的。

当盘内物重变化时、与盘相连的支架连杆带动线圈同步下移,位移传感器将此信号检出并传递、经调节器和电流放大器调节线圈电流大小,使其产生向上之力推动称盘及称量物恢复原位置为止,线圈电磁力与物体重力重新达到平衡,此时的电流可计量物体质量。

三、仪器和试剂1、FA1004型电子天平;2、台秤3、称量瓶;4、固体试样(碳酸钙等)四、称量方法1、直接称量法:直接称取物重。

2、指定重量法:按指定的重量,调整物重,使物重正好等于指定重量。

3、减量法:方法基本与指定重量法相同。

通常试样盛在称量瓶内,称量瓶与试样的总重量记为W1,再按要求数量倒出试样,称量瓶与剩余试样总重记为W2,两次重量差W1-W2,即为倒出样品重。

4、电子天平的使用:打开仪器预热。

按on键,显示0.0000g后,放入干燥的称量瓶或称量纸,按清零键(TAR),用药匙向称量瓶或称量纸中加入待称量物,直至所需质量。

减量法:第一步,按on键,显示0.0000g后,放入干净、干燥的称量瓶,按清零键(TAR)显示0.0000g,用药匙向称量瓶中加入待称量物。

第二步,按TAR键显示0.0000g,用称量纸取出称量瓶,用其瓶盖轻轻敲打瓶口上方,使待称量物落到第一个锥形瓶中,然后将称量瓶放回天平托盘中央,此时显负值(假设显示-0.3206g),即0.3206g为第一份样品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教案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误差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2、掌握误差与偏差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3、熟悉掌握有效数字的有关规则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一、准确度和精密度在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测定过程中,不可能使测出的数据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完全相同。

真实值与测试值之间的差别就叫做误差。

通常用准确和精密度来评价测量误差的大小。

(一)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是实验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以误差来表示,误差又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绝对误差:其符号为E,表示式为E=X-T式中,X和T分别表示实验值和真实值。

对于多次实验,实验值用单次实验的平均值代替E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2、相对误差:其符号为R E,表示式为式中,E和T分别表示实验误差和真实值。

从以上两式可以看出,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反映了误差值在整个结果的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

误差有正、负之分。

当测定值大于真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当测定值小于真值时误差为负值,表示测定结果偏低;(二)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指一组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精密度用偏差表示。

偏差:个别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如果测定数据彼此接近,则偏差小,测定的精密度高;如果测定数据分散,则偏差大,测定的精密度低。

1、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单次测定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1)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σ表示无限次测定,标准偏差用s表示(2)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3、极差:又称全距,是测定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其值愈大表明测定值愈分散。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衡量准确度高低的尺度是误差。

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是偏差。

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偏差越大,精密度越低。

精密度不好,准确度一定不高;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若要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好。

例1,甲、乙、丙三人测定某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如下(已知真实值为50.36%),请对三人的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甲:50.30%、50.27%、50.28%、50.30%乙:50.40%、50.23%、50.25%、50.30%丙:50.36%、50.34%、50.35%、50.34%解:利用上述公式计算误差和偏差,将结果里在下表中平均值 E RE%d r%s%CV%甲50.29%-0.07%-0.14 0.024 0.015 0.029乙50.30%-0.06%-0.12 0.11 0.076 0.15丙50.35%-0.01%-0.020 0.015 0.010 0.020准确度精密度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甲差好大小乙差差大大丙好好小小二、误差的来源与分类(一)系统误差:由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

在重复测定中,总是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1、特点:重现性: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单向性: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可测性:数值大小有一定规律2、原因:①方法误差②仪器和试剂误差③操作误差(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是由某些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偶然误差的性质是:大小和方向都不固定,无法测量。

表面上看,偶然误差没有规律,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发现偶然误差服从统计规律:(1)大小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2)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机会少,特别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非常小。

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逐渐接近于零。

这样,消除偶然误差有效的办法是增加次数,一般要求较高10次,一般要求3-4次。

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校正仪器、提纯试剂、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第二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一、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又称高斯分布。

定量分析中,来自同一总体的随机误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见下图)具有以下的特点和规律:1、对称性:绝对值相同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2、单峰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

很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近于零3、有界性:随机误差的分布具有有限的范围,其值大小是有界的,并具有向μ集中的趋势。

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一)可疑值:在平行测定的数据中,有时会出现一二个与其它结果相差较大的测定值,称为可疑值或异常值(离群值、极端值)(二)方法1、Q检验法:由迪安(Dean)和狄克逊(Dixon)在1951年提出。

步骤:(1)将测定值由小至大按顺序排列:x1,x2,x3,…x n-1,x n,其中可疑值为x1或x n。

(2)求出可疑值与其最邻近值之差x2-x1或x n-x n-1。

(3)计算Q计值或(4)根据测定次数n和所要求的置信度P(分析化学中通常取P=0.90)查Q表(5)比较Q计和Q表若Q计>Q表,则舍弃可疑值;若Q计<Q表,则保留可疑值。

2、法(1)除去可疑值,将余下的测定值求平均值(2)求可疑值与平均值的偏差d i(3)求平均偏差(4)比较d i与4大小若d i>4,则舍弃可疑值;若d i<4,则保留可疑值。

第三节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一)有效数字: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是由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只能是一位)不确定数字组成,它们共同决定了有效数字的位数。

有效数字位数的多少反映了测量的准确度,在测定准确度允许的范围内,数据中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表明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二)确定原则:1、“0”的意义:在数字前面的“0”起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数字中间的“0”都是有效数字;数字后面的“0”,一般为有效数字。

2、对数中的有效数字:对数或pH,pOH,pM,㏒c,㏑x等有效数字位数等于小数点后面的位数。

如pH=11.02,则[H+]=9.5×10-12;pKa=4.75,为2位有效数字。

3、对于非测量所得的数字,如计算公式中的倍数、分数关系和一些常数(如π等),它们没有不确定性,其有效数字可视为无限多位。

二、数字修约规则:数字修约规则是:“四舍六入五成双”1、当尾数≤4时将其舍去;尾数≥6时就进一位;2、如果尾数为5,若5后面的数字不全为零,则进位;若5后面的数字全为零,进位后应使所进的位数成为偶数。

如果尾数恰好等于5时:5的前一位是奇数则进位,5的前一位是偶数则舍去。

例,将下列测量值修约为二位有效数字:6.3468修约为6.3 0.405修约为0.405.3967修约为5.4 0.355修约为0.360.705001修约为0.71注意:进行数字修约时只能一次修约到指定的位数,不能数次修约。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1、加减法:当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有效数字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即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依据。

2、乘除法:对几个数据进行乘除运算时,有效数字位数应以其中相对误差最大的(即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那个数为依据。

例:9.25×12.035+1.250=9.25×12.0+1.250=111.4+1.250=111.4+1.2=112.6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根据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正确记录测定值,且只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

2、在计算测定结果之前,先根据运算方法(加减或乘除)确定欲保留的位数,然后按照数字修约规则对各测定值进行修约,先修约,后计算。

3、分析化学中的计算(1)各种化学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各种常数取值一般为两至三位。

(2)计算测定结果,确定其有效数字位数与待测组分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有关。

对于高含量组分(一般大于10%)的测定,四位有效数字;对中含量组分(1%~10%),三位有效数字;微量组分(<1%=,两位有效数字。

(3)各类误差或偏差计算,一般保留1或2位。

第四节提高测定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1、仪器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含量的测定。

2、滴定分析法准确度较高,适于测定常量组分的含量二、减小测量的偶然误差三、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1、对照试验2、空白试验3、校准仪器和量器4、改进分析方法或采用辅助方法校正测定结果四、适当增加平行测定常数,减小随机误差五、正确表示分析结果:为了正确的表示分析结果,不仅要表明其数值的大小,还应该反映出测定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为此进行的测定次数。

样本平均值x、样本标准偏差s和测定次数n这三项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的表示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其位数要与测定方法和仪器的准确度一致。

第2章滴定分析概述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滴定分析的方式。

2.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明确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基准物、标准溶液的概念。

4.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5.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滴定分析相关的计算。

滴定分析法(titrimetry)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多应用于常量和半微量的分析。

一般被测组分含量在1%以上,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O.1%。

这种分析法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比较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因而应用广泛。

控制适当的条件,可以得到比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滴定分析法是将被滴定液体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然后一边摇动锥形瓶,一边从滴定管中将滴定剂逐滴加入到锥形瓶中,使滴定剂和被滴定溶液定量发生化学反应。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利用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计算被测溶液的浓度。

把滴定剂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锥形瓶中,这过程称为滴定。

滴定剂和被滴定剂刚好定量按化学计量比作用完全时,称为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mt,用sp表示)。

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刚好变色而停止滴定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end point,用ep表示)。

通常,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因此造成了滴定误差(也称终点误差,titration error,用E t表示)。

滴定误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指示剂的选择是否合适。

按照滴定的化学反应分,滴定分析方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一、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用于滴定分析。

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直接应用于滴定分析,必须满足一下条件:1、化学反应要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2、化学反应完全程度应足够高,必须在99.9%以上。

3、反应速率应快速,或者可通过加热、加入催化剂等简单方式来加快反应速率。

4、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来确定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